Tag Archives: 茶人

泡茶桌运用美学的思考许玉莲20180920

泡茶桌运用美学的思考许玉莲20180920

泡茶桌要选用木材做桌面,是哪种木倒无所谓,有些人用极老朽的树根稍修整平处理妥当就当泡茶桌,如果刚好有这种机缘遇上一块好木头,这样做又有何不可?但不要一听到木头就忙着到森林把老迈大树放下来搬回家,也别忙着相信一定要找到什么古董紫檀、酸枝、花梨等木来做桌面才可以把茶泡好。市面有些仿树根的木雕桌,过于奇形怪状或凹凸不平或高度不适或坐了下去无处放脚的,统统是不中看也不中用的家伙,不能当茶桌。

我们说要木材,因为相比其他材质如玻璃、不锈钢、石头等,木材显得比较自然、温暖,亲切。茶桌是木的,我们在上面摆置壶、杯等陶瓷茶具也比较放心,因陶瓷品与木头一旦发生摩擦和敲击不会那么容易受伤。换做其他材质,陶瓷品说不定就会刮花或砸碎,使用起来很有压力。

泡茶桌的造型要计较吗?计不计较要看是否实用、舒适兼安全。我们认为茶席上的茶器摆置,最好能够摆放在泡茶者伸手可及的范围之内,如此泡茶者在整个茶会过程便能调度自如取放茶具、茶叶、热水以及各种坐在位置上就可完成的泡茶程序。长方形茶桌较能把泡茶所需的主茶器、辅茶器、煮水器等以伸张式排位来布局,达到我们的要求。使用正方形泡茶桌时,为了给每一位品茶者腾出位置放茶杯,只能把所有茶具往中央集合,桌子小时中央就显得很拥挤,桌子大时泡茶者则奉茶不方便,手不够长。用圆形茶桌的话这个问题就更明显了。煮水壶在圆形茶桌上使用时更加应注意要摆置在较充裕的位置上,不能放在左小角或右下角,否则很容易发生掉下桌的意外。

不要用一般既定的餐桌或书桌来当泡茶桌,此类桌子约三十英寸高,如在桌面上设置一套煮水壶那就太高了,泡茶者入座后整个人似陷入椅子里,要提起一壶有二公升热水的壶是件不容易、而且危险的事。有些人习惯用双层茶盘,间接使桌面高出几寸,泡茶时两支手就会提得很高,这样会很累且危险。除非椅子或坐垫加高几寸,让泡茶者升高,泡茶者提煮水壶的手臂才能运作自如。所谓运作自如应是:泡茶者端正坐着,双肩放松,双手自然搭放桌面,煮水壶置放伸手可及之处,提时用手腕的力量去提,手腕也负责调控出水的方向和速度。手肘不可提高,手肘高时我们的力就放在提手肘了,手腕就无力提煮水壶。手肘尤其不可高于肩膀,当它高过肩膀,我们从头、脖子、整个上半身就会往另一边歪去,身体便不稳。提煮水壶的姿势要正确,我们不只是要它不歪、好看。提得正确才可避免倒翻热水等意外并且提防扭伤手臂和肩膀。但注意座位伸高后,往往泡茶者的脚便不能平放在地面上,双脚悬空的坐姿是不舒服的,到时可能还要加个脚垫就显得过于啰嗦。

不要用矮茶几来当泡茶桌,无论随着沙发配套来的长方形那种,或较中式风格那种正正方方形的,主要是它们的高度不适合,围着它而坐,人们的膝盖便挡在桌子前,泡茶者要取拿桌面上的煮水壶时,上半身几乎要趴在大腿上,这样的泡茶动作会产生很多不方便。如长期泡茶,这种弓曲坐姿也会引发腰酸背痛。泡茶桌要留有空间给大家收放双脚,让所有人的脚都可以舒舒服服摆放,这对泡茶者尤其重要,如泡茶者下盘不稳,难以调控上半身各种泡茶动作。泡茶桌以约二十七英寸高,泡茶者座位以约十七英寸高的一个高度差距来规划是泡茶桌理想的做法。这样我们坐起来就可以脚踏实地,膝盖也自由自在摆放,双手收放自如。泡茶者提煮水壶时,手肘就不会过高;泡茶者座位不要有靠背,那会挡着手臂。

至于茶桌的长度和宽度,是视多少人要坐在一起而定。四英尺乘于二英尺的大小,可以容纳大约一位泡茶者和四位品茶者,人多则加宽加长,微调是不要紧的。喝茶、泡茶的人高矮胖瘦不定,需要的空间也可弹性处理,但每张茶桌最大不必超过约十二位品茗者,这是一般泡茶者一人可应付的人数。

要是有人去到任何环境,不管茶桌属于何种材质、脸长脸短、非方非圆都有办法设置茶席泡茶,不让一张桌子牵制和影响,他依然能一丝不苟“泡好”茶、享用茶,那已经不再只是茶席设置、泡茶技术的讨论,而是懂得茶,爱茶的信念了。

要不要将原木色换成别的颜色?既然我们喜欢木头就让它保留原有木色吧,但也不反对泡茶桌有别的颜色。茶界现在很多茶会的泡茶桌全用桌布盖着或包裹着,这倒是没有必要。泡茶桌以不铺桌巾为第一原则。为什么?因为我们要它表现本来的样子和功能。好比如在打造茶屋或修整茶室的时候,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它寻觅适合的材料如木、砖、石或竹来盖造,木的话决定要那种木?多大小?木头要上漆吗等问题都会一一考虑进去,做好了之后就无必要再为它们穿上一件用布巾做的衣服了。多余的衣服会让品茗环境不协调。有些泡茶者以为只要让泡茶桌穿上一件用高贵美丽材质缝制的桌布,不管茶桌高矮肥瘦、即使不大懂得泡茶应该也不要紧,最重要是场面做得好看。这和泡茶者总是以为披上美美的衣服打扮得很有气质的样子出来泡茶,即使泡得不好,人家也不会嫌弃的心态一样。这只会助长桌巾抢镜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做一张适合的泡茶桌来泡茶、喝茶是应该认真去做的事情,不要随便找几张桌子,以为用桌巾把它们整个包起来就是很有创意的茶席。不要把桌巾当做遮丑的道具,以为用桌巾遮盖一下就没事,这种桌子怎能让人舒舒服服享用茶?如果担心茶具碰敲到桌面受伤,难道也不铺桌巾吗?爱惜茶具必须从人做起,无论泡茶者或品茗者,取拿茶具须全神贯注,以郑重手势与心情对待,意外自然减少。预防茶具敲击受损,只要有壶垫、杯垫应该也够了,无需大事铺张将整张泡茶桌包起来。迫不得已要用桌巾,桌巾的色彩不可把茶具的色彩掩盖。桌巾不可采用滑溜溜的材质,那很容易将茶具拉倒到地上。桌巾不要过长拖到地上,以免绊脚。不要为了所谓视觉上的层次感而铺盖多层桌巾。注意桌巾每次用过后要清洗、干燥,不可用有异味的桌巾。

泡茶桌塑造出来的主题与品茗环境风格代表泡茶者个人思想内涵,在泡茶、喝茶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影响了人们怎样看待茶道、泡茶者的茶法、品茗者会采取什么态度来喝茶等。比如:桌巾明显的多倾向阴柔女性化风味,使人误会泡茶只属于女性做的事情,有些男性会却步。铺上桌巾后很多泡茶者就不怕在倒茶出汤时会漏水把桌面溅湿,因为桌巾会帮忙吸水,导致泡茶者对茶法没有精进之心。

福建《茶道》杂志

  (584)

茶汤作品创作体系的兴起/许玉莲/20180820

茶汤作品创作体系的兴起/许玉莲/20180820

大家天天在喝茶,但它未必是茶汤作品,可能它是解渴饮品、保健品,也许那杯茶水只是媒介物,大家不过利用它作为围聚藉口以便获得令人愉快的闲聊;甚至只是贪念美色想看看打扮得飘飘欲仙的女泡茶者们的姿态而已;这些都是脱离了茶汤本质来进行的喝茶行径,现今人们将茶汤置之高阁而来讲茶道,那是空虚的。当泡茶奉茶喝茶渐被包装成一种综合性消遣活动例如包含了插花、服装、装置、表演、书法、舞蹈等,说是参加茶会却喝不上茶汤,而且活动内容大多只能供观看,泡茶者心想着的是如何穿得美美,带上美美的茶具到场,请人把茶席空间设计得美美,举手抬脚的动作皆按标准来做得美美,参与者除了看到一些形式化物体晃悠,再也感受不到由茶的外观、质地与风味所带来的乐趣,至此地步,茶道内涵已经遭到粗糙的消减和简化。我们反对这种流行,主张除了茶,没有其他外物干扰的泡茶喝;带有苦涩感、收敛性的美味茶汤的进驻使人类肉体感觉舒畅清爽,进而春风化雨五脏六腑产生精气,叫我们打从骨子里头透出内心的静寂与满足,这种通过茶汤体验获得丰富精神生命的泡茶喝,谓之茶汤作品的创作与欣赏。

茶汤作品的创作者称呼为茶道艺术家,艺术的养成无法用学校履历和金钱来衡量,也不是说由谁发张证书就可以证明某人是茶道艺术家了,他首先必须热爱创作并荡漾期间感觉幸福,忍受得了孤独天天苦练,泡饮次数越多越了解茶的本身及它们会展现的特性,每次都获得一定的人数认同他的泡茶本领,甚至可以买票入席就为了欣赏其茶汤作品,逐渐就会形成“艺术家”的气候。观察到身边有位退休小学校长,反正闲着就去学水墨画,过了两三年忽闻他以画家身份与其他都是画家的绘画老师及同学联合办画展,每张作品若干银两,也有公众收藏。曾在社交媒体看一些母亲贴孩子去学插花或学烘烤蛋糕照片,指着她儿做的四不像曰“我儿作品”。至于一些美术系毕业生,他们从学校出来搞文创制作些布袋、书签、明信片之类或开家咖啡馆便俨然是艺术家不可了,看起来以上种种被唤作艺术家,社会人士接受度挺高,也不见什么学术机构出来反对,难道我们泡茶泡了三、四十年泡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却还担当不起茶道艺术家这称谓吗?相比较其他项目,茶界若再不推行茶道艺术家体系的发展便太迟了,试想想,难道我们希望看到在茶界就业的泡茶者,或正规茶文化系毕业生的事业前景就如目前状况:不是被聘用为泡茶的仆人就是被叫去做泡茶的肢体表演吗?

成为一位好的泡茶者,他需有能力了解茶的来历与本质,清楚它们的价值及内涵,才可对茶做出正确的挑选与处理,接下来判断茶叶的品质潜力可以发挥到多高,然后天天泡、一直泡、不断泡;这个过程就是茶道艺术家在创作茶汤作品的过程,一个高质量的茶汤作品可是汇集了创作者十年的才学。你说我没看过、没喝过怎么知道他造诣到什么境地了?故此,茶道艺术家有必要时时举行公开的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累积不同的品饮者的人数。为区别于一些仆人式的泡茶,茶道艺术家需获得起码的尊重,当举行茶汤作品欣赏会时,我们应为他们准备休息室静侯入席而不是叫他们站门口做接待和社交工作,他们进场时以敲打四锣声引导入场,让品茗者把专注力放在他们身上。

福建《茶道》杂志每月专栏

 

  (627)

美与艺术的纲要/蔡荣章/20180513

美与艺术的纲要/蔡荣章/20180513

  • 茶道为什么要谈美与艺术

“茶道”里面包含了“茶道艺术”,要说清楚茶道艺术就必须说清楚什么是“艺术”,要说清楚艺术就必须说清楚“美”,因为艺术与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没有把美与艺术解释清楚,将无法说清楚什么是茶道、什么是茶道艺术。

二.美的定义

美有狭义与广义的解释,狭义的解释就是看起来、听起来、摸起来、想起来觉得很愉悦,如一块刨得光滑,纹理漂亮的桌面;广义的美包含了不是赏心悦目的项目,这时除了上述的那块桌面外,尚包含了已经龟裂,表面被腐蚀得斑驳点点,但有它的个性,依稀显现坚强木纹肌理的一块漂流木。

狭义的美多关注在视觉的愉悦,广义的美则扩展到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意识等其他感官。狭义的美多限于形容具象的事物,如人体的美,广义的美则及于抽象的事物,如不知何物发出的悦耳声音。狭义的美多用于形容自然存在的事物,如风景的美,广义的美还用于形容人们创作的绘画、音乐、舞蹈等。

上面这段话隐约看到了几个重点,一是美包括了非赏心悦目的美,二是不限于看到的,还包括听到的、摸到的、喝到的等等。三是不只针对具象的事物,还包括抽象的事物。四是不只限于自然存在的美,还包括人为创作的艺术之美。五是虽说美包括了非赏心悦目之美,但终究要是正面的,让人心生恐惧、恶心者,我们就不用美这个词汇了。

美引发的愉悦情绪也是做广义的解释,包括激昂、空寂、清新等。美的风景让人愉悦,狂风大浪打击着岸礁,让人兴起激昂的情绪也是一种美。草庵式茶道给人空寂的情绪也是一种美,不滑溜的笔触,但充满着感情,给人拙的趣味,也是一种美。从未看过或听过的表现手法所画出的画、谱成的音乐,给人清新的感觉也是一种美。

三.艺术的定义

艺术是呈现“美”的人为作品,所呈现的美还要有一定的质量,如果显现的不够美,我们不称它为艺术。

美是自然存在的(而且要称得上美),艺术是人们创作的,也要有足够的美,美丽的风景是自然存在的美,画家画的一幅同样地点的风景画,如果美的浓度够高的话就是艺术,这里所说的美的浓度还包括画者的境界与思想,不能只是抄袭自然的美景(否则不是只要称的上美的风景,抄袭下来就成了艺术?)。

四.美与艺术的关系

如果把美与艺术用两个圆圈来代表, 美与艺术的二个圆圈不是部分交叉的两个圈圈,而是两个不一样大小的圆圈,小的圆圈在大的圆圈内,边缘相切,大的圈圈是“美”,小的圈圈是“艺术”。

两个交叉的圈圈表示只有部分是从属的关系,艺术只是呈现部分的美,还有更大的部分不是呈现美。两个在内相切的圈圈,小一点的“艺术”在大一点的“美”里面,表示艺术都是在呈现美,只是呈现特别美的部分而已。

这是我们要强调的理念。我们要认识美、享受美,我们要以艺术创造更多不是自然存在的美。有人说你不可能创造比自然存在的美更美的事物了,但是我们认为艺术要创造非自然存在的美,而且还要美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不要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所以不可能创造非自然存在的美。

五.美的被感知与传递途径

美是透过形、色、声音、香气、滋味、质感、性格、意识等媒介被人们感知的, 人们接受这些信息的管道则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意念。

我们先仅以具象的事物做例子说明上述的美被感知的媒介与传递的途径。如美丽的风景是以形与色作为媒介, 透过视觉让我们接受到,悦耳的鸟叫是以声音,透过听觉让我们接受,美的气味与滋味是气与味透过嗅觉与味觉让我们接受,美丽的人体除了视觉的部分,还可以以质感、性格,透过触觉、意识让我们接受,放鞭炮的喜庆之美,除了形象与声音之外,是透过意念让我们接受,这意念尚包括了记忆,即使已没有了鞭炮的声影,但还是很容易意识到那种喜庆的气氛。所以我们在谈到美的时候,要把这些处在四面八方的美都包罗进来。

六.艺术对美呈现的媒介与途径

艺术可以应用线条与色彩表现美(线条与色彩是它的媒介) ,所成就的作品是绘画、雕塑、建筑等,(这是它呈现美的途径),也可以应用声音作为媒介表现声音的美,所成就的作品是音乐(还有戏剧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应用气与味的单个或两者表现气与味的美,所成就的作品是茶汤、香水、烹饪(烹饪还包括咀嚼的触感),还可以利用触感表现肌理的美,完成的作品是雕塑、壁面、人体,这时可不完全依赖触感,透过视觉也可以感悟到。艺术也可以透过想象,在绘画、音乐、戏剧、舞蹈所应用的线条、色彩、触感之外,再以意念衍生出意识方面的美,如舞台上呈现的是夜色的美,但作者想要表达的还有杳无音信的伤感。

艺术所呈现的美包括了具象的美与抽象的美,具象的美是我们认得的美,如风景的美、人体的美、鸟叫的美;抽象的美是我们不认识的线条、色彩、声音等的组合,要在我们熟悉了美的抽象语汇后才容易体会。

艺术对不赏心悦目之美的呈现是指什么呢?是指丒、哀伤、残忍、恶心,那怎能说是美呢?通常在写历史、做报道、举办展览时才会忠实地描述这些情景,如果艺术创作者要以这些作为题材,就要设法脱离丒、哀伤、残忍、恶心的情绪,让它们极为冷静、理性地呈现,变得是以“激昂”的情绪传递给“艺术作品”的观赏者。这些都是一种冷酷、凄凉的境界,属于悲剧的美。我们可能不会把这样的艺术作品一直挂在自家的客厅,但无须逃避这种艺术的存在。

七.美有没有规律

自古就有很多人研究要怎样才会美,提出了比例、对称、秩序、和谐等概念。个别诠释都有道理,但是不论是自然的美,还是人为创造的艺术之美,都是多重因子的组合,而且美还不只是被解释为赏心悦目,艺术的美还强调创作,还不得抄袭自然存在的美,所以美的规律变得是可以忽略的法则。

  1. 八. 美的存在

美是独立存在于自然与艺术之中,我们找寻它们、欣赏它们时不要受到欲望、好恶、认知、社会意义等的干扰,如欣赏人体的美,不要受到性欲与社会道德的影响,否则无法找到仅凭线条、肌理、色泽构成的美。如欣赏书法的美,不要因为看不懂它在写什么而说它是涂鸦,美是无法像读书一样地认识它的。

我们要让美独立存在于自然与艺术之中,尊重它的存在,尊重它的独立性。

九.美与艺术的层次

自然存在的美与艺术创作的美都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很美,有的普通,有的不怎么样。人们认识它的能力也有层次之分,很美的美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是不被认知的,不怎样的美却有很多人捧场。这是因为美的层次没有一定标准吗?不是的,是人们认知美的能力没有一定的标准。美的标准不像重量那样容易衡量,但是在经过时间、智慧的考验后会有准确评断的,这评断的方式不是第一名、第二名,而是极美、很美、普通美、不怎么美。

艺术的任务在呈现美,如果是抄袭自然存在的美,或是创作出来的美很普通、或不怎么样美,我们不会说它是艺术。随便哼哼唱唱我们不会说那是音乐艺术,唱的人也不会被称为音乐家。没能掌握泡茶的技术,不知道茶汤的美存在于哪里,仅粗略地泡茶喝茶,我们不会说那是茶道艺术,也不会称泡茶的人为茶道艺术家。

十. 美的教育与训练

对美的认识与欣赏是可以教育与训练的,有效的方法是比较,把各种不同种类的美(含艺术),取其不同层次者让大家比对,一段时间后会体会出差别的。最简单的例子是把两个不同造型美感的杯子放在茶几上天天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比较出它们在造型美感上的差异。再取两个呈现不同香味效果的杯子,也是天天装水或盛茶汤饮用,一段时间后也会比较出它们在香味美感呈现能力的差异。

十一. 茶道艺术的美与艺术

“茶道艺术”是与“茶道”相对应的一个名词,将茶道之美呈现得好才被称为茶道艺术。

茶道与茶道艺术之美分散在泡茶、奉茶、茶汤之间。“泡茶”的美在泡茶的动作、茶具的材质造型与色彩、泡茶者对茶认知的程度、泡茶者与品评者对泡茶技术的理解与专注的程度、茶叶的外形与色泽(泡茶前有赏茶的时间)。

“奉茶”的美在泡茶者奉茶时的专注、茶杯的造型与色彩。

“茶汤”的美在茶汤的色、香、味、性,在水的品质、杯子的材质,在泡茶的技术,在泡茶者与品茗者对茶的理解,在茶叶被泡开后展现的形态与色泽变化(品茗后有赏叶底的时间)。

茶道的美藉着色、香、味、性、质感、性格(茶的性格)等的媒介,透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意识等的管道,传递了愉悦、空寂、清新的美(空寂是茶道常有的美感境界)。泡茶的人察觉了这些美的踪迹后,将之呈现,并融入自己追求的境界与思想,即成就了茶道艺术。

现代茶道思想网专栏

 

  (578)

茶道的香味美学之构建/许玉莲/20180720

茶道的香味美学之构建/许玉莲/20180720

香味美学的养成离不开我们出生成长背景、饮食习惯、文化差异、经济能力及品味的熏陶,有人喜欢拿“妈妈的味道”来说明他有多喜欢那个香味,故香味也是一种感觉,不见得其他人也钟情于那“妈妈的味道”,但是当事人的意识不停地复制曾经的时光。有者从小家里不煮辣、不烹牛肉,成年独立后他们也没有好歹试试看把这些滋味追学回来,极端的根本看到本身没试过之饮食即抱怨“难吃死了难喝死了”比比皆是,皆属偏见。学习异域饮食是不容易的事情,人类直接受家庭教育影响,家里吃什么喝什么通常由主妇掌握大权,那么主妇们的饮食态度是否开放,香味要求是否细腻就会左右一整代人的饮食规范,可能直至被影响的人成熟了自主了才有勇气追求自己所嗜好的。我是成年了才开始学着吃异域的刺身、起司,品尝红酒,那时碰到的困难是:我舌头是不是有问题,为何我都不能领略这些饮品和食物之香味的美丽与愉悦,总觉得那些味道很突兀。直至有丰富经验的朋友调教后,我才发觉过去我一直抱怨起司不好吃、红酒不好喝,原来皆因我没有品尝过好品质的;拿茶来说,如果白毫乌龙喝的都是未经着涎的,如何能知道白毫乌龙真正那种透心凉的蜜香如此迷人?喝了不妥当的造假老茶从此指天发誓老茶是一件坏东西,实在也对不起老茶的风骨与自己的品味。

茶道的香味美学系统建构起来是要比其他任何饮食文化或其他艺术美学都要难得多,因大家习惯将茶道视为修行,拿泡茶场合当作处世为人的竞技场;人们在喝茶时突然间对“谁谁鞠躬较多笑容较多、哪位人士不计较茶叶的好坏”之类情形特别关注并以此来赞美对方的品德,属于情操清高兼宽宏大量之人;又云“当今社会是非混淆,善恶不分,人类面临不知如何选择的焦虑,茶道能让你找到安详与清净”,让不知情者还以为是邪教中心的广告宣言呢;茶叶做得是否完善变得无人正视,泡茶技艺是否发挥得法没人懂,在茶会里茶席上,大家只忙着“当一个好人”,焉敢提口与鼻之感官享用,提了大家就会说你低级趣味,只知道吃吃喝喝,故茶汤被荒凉已久。

我们提出现在是时候整理属于茶的茶道香味美学系统了,或许有人犹豫,我们不是已有了很多由认证机构发出的茶叶色香味标准吗?那不一样,统一化的色香味准则较适合用于监督茶叶生产线、进出口贸易之范畴,属行政工作;至于茶道艺术工作者如何发现、捕抓、创造、呈献茶道里面有关香味的面貌与美丽的事,那是茶道艺术工作者不能忽略的精神。

茶道香味美学的培养,首先要有培养自己成为杂食者的观念,所谓杂食,即他也学习欣赏音乐、画作、歌唱、舞蹈、建筑等,那么当你问他听何种音乐,他不会回答你只听古典音乐(认为较高尚)而绝对不听流行音乐(认为较低俗),他会说:只要好的音乐都听。这表示他经已摆脱音乐选择的困扰,见识日渐成熟。“杂食”在此代表各个不同层次与境界的茶,要喝遍不同地域、季节、山场、价格、制法的茶,杂食者除拥有敏锐感官与过人的记忆力,还需开放的心态与健康的体魄,并且懂得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茶之美,坏茶好茶统统喝遍了,才有客观能力分辨优劣,才能开发“好好喝茶,欣赏茶汤”之美学系统。

福建《茶道》杂志专栏

 

  (794)

茶道艺术里的美/蔡荣章/20180415

茶道艺术里的美/蔡荣章/20180415

茶道艺术的美就是我们“喝茶”的美,喝茶前要泡茶、奉茶,即使只有泡茶者自己一个人,所以喝茶的美分布在三个部分里面,一个是泡茶时的美,一个是奉茶时的美,一个是品饮茶汤时的美,这三个部分加在一起就是茶道艺术的美。我们将茶道艺术界定在泡茶、奉茶、茶汤三部分的组合,茶道艺术的“美”就在其中,至于茶道艺术的“艺术”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美是自己存在的事物,艺术是美的人为创作,两者皆有层次的高低,例如我们继续追问:美到什么程度?艺术性如何?

美有几个意义,第一是让我们愉悦,如看到美丽的人体、风景、好听的声音、好闻的气味、好吃的味道,摸到舒服的质感、意识到美好的事物。美的第二个意义是让我们激昂,如雄伟的峡谷、响彻天际连续不断的雷声、令人悲而不伤的无情岁月。第三个意义是枯寂、凄凉的空寂。

茶道艺术的美仅及于愉悦与空寂之美,不太会进入到激昂、悲怆的境地。泡茶奉茶可以有泡茶者的个人风格,可以显得有个性,有棱有角,或安详和谐,但是显现的茶汤一定是好闻的香气与好喝的滋味,并显现该种茶特有的风味。不好喝的茶我们是不会拿来当作美的事物呈现的。茶道艺术在美的领域上比起其他艺术项目如绘画、音乐、雕塑、文学等狭隘得多。但是我们可以说愉悦与空寂是茶道艺术特有的美感境界。

美是客观存在的,有了欲望与情感的介入反而不容易找到美的踪迹,如欣赏人体的美不要有性欲与感情的介入,欣赏泡茶、奉茶不要受到泡茶者美貌的影响,要纯就泡茶动作而言。欣赏茶的美不要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例如知道了是高价的茶,再倒推回去找美的存在。空寂的美也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泡茶者穿了一袭袈裟,笔划了几个手印就说那是空寂之美。其他激昂的美也是如此,说是悲而不伤也是说不要以为伤心落泪就是美的所在。

抽象的美最不容易受到欲望与情感的干扰,因为没有已经认识的事物可以勾起欲望与情感。就音乐而言,乐器的声音比起人的声音更接近抽象之美,无标题的音乐又胜过有标题的音乐,因为那标题还是会引起联想,只是写着“作品x号”,就只能从声音的本身来解读它的美了。就茶道艺术而言,茶汤最具抽象之美,它的色、香、味、性皆难用具象的事物加以比拟,如果进一步能够再不依赖茶的商品名称(如安溪铁观音茶、浙江龙井茶),更是可以无边无际地,不受任何限制地欣赏它的美。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主张在喝茶之前不要过问它是什么茶的原因。

空寂之美是茶汤两大主要味觉:苦与涩构成的,所以喝茶的人可以很方便地欣赏茶汤的空寂感受。至于前半段的泡茶与奉茶,就必须依赖泡茶人有意地找寻,当然泡茶的人也要有空寂的体悟与表现的能力,例如他知道空寂在专注之间,在陪茶于热水浸泡之间,在替茶呈献它的精魂给品茗者之间。至于表现的能力与层级已经是艺术创作的部分,先知道美是何物,然后才有办法呈现,然后才有办法欣赏与享用。

福建《茶道》杂志专栏

 

  (544)

爱茶享茶比知茶重要/蔡荣章/20180113

爱茶享茶比知茶重要/蔡荣章/20180113

这是由12位有志于茶叶创业的年轻人,在高校进行一年学习的特约班所举办的茶会。这次茶会设了九个茶席,由12位同学中的9位担任泡茶,其他3位负责行政工作。

茶会的主题在介绍九种茶,每个茶席泡一种。就茶会的特质而言,如果是专心品赏“茶汤作品”的茶会,是要求不讲话的,无论泡茶者还是品茗者都要专心于泡茶、奉茶、以及喝茶,要求要把“泡茶、奉茶、喝茶”当作是一件艺术作品,泡茶者在呈现,品茗者在品赏,泡茶者不要给予太多的解说,品茗者也不要有太多的交谈。但是这一次茶会不是专心品赏“茶汤作品”,是在介绍九种茶的茶会,所以同学们安排在泡完四道茶后开始介绍自己所冲泡的茶。

就茶的欣赏上,泡完四道茶后才开始解说,是比一面泡茶一面讲解一面讨论要好,但还是会引导大家往:这是什么茶?生长在哪里?价格如何?等方面去想,这时喝茶会变得只是为了求得这些答案。这样的喝茶不是纯粹欣赏茶汤,不是直接切入茶的本身去品赏。有什么不好吗?你会问,知道了是什么茶?生长在哪里?是多少价位的?不是更容易品赏吗?不是的,这时不是以“探索”的方式来欣赏茶,不是“直接切入茶的本身”去品赏,只是在赞同已知的资讯而已。例如我爱死了一幅画,但是一点相关的资料都没有,谁画的?画的名称是什么?值多少钱?一点都不知道,这就是直接切入画的本身去欣赏,是以探索的方式来欣赏。这样的欣赏画比起知道了这幅画是梵高画的、画的名称叫“自画像”、市场的价格一亿元,然后才欣赏了起来、赞叹不已,当然是前者的享受程度高,而且一定是懂得画的人。

喝茶普及化以后,茶叶将走上专业拼配,特意强调单一品种、单一山头将变得不实际。普及化以后的“茶名”,也只是这款茶的代称而已,不具太多的意义,而且都是泛泛大类别的称呼,比如只知道现在喝的是闽红或云南普洱,精细描述的名称如“野生白茶”会逐渐降低对品饮者的重要性。产地也会变得不明确,价格亦如此,这边1000元买的可能是那一边2000元的茶,所有对这一款茶的描述可能在下一批茶都派不上用场。这时只有泡茶者与品茗者具备直接欣赏茶叶的能力才能不受茶叶名称、产地、价格的限制。培养消费者对茶的品赏能力,才是让茶叶持续发展的方法。

茶会的举办有各种不同的目的,如:要教导大家懂得茶懂得如何泡茶、要推销某款茶叶、要好好的欣赏一壶茶,前两种目的的茶会是要说话的,尽量的讲解与讨论,后面欣赏性的茶会就要让品茗者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享用。现在我们参加的茶会大多是讲话很多的茶会,静静喝茶的茶会不多。为什么呢?不能完全解释为大家不懂得茶不懂得泡茶,所以要大事宣导,而是大家怕被别人说是不懂茶、不懂泡茶,所以忙着“告知”与“求知”而忘掉了最重要的“享用”。大家懂得如何享用茶才是茶产业与茶文化发展的道路,我们不要把喝茶“知识化”了,懂得很多茶的知识却不爱茶、不懂得享用茶。我曾细细观察,发现常喝茶的人、被称为茶人的人并不见得很享受喝茶,而是以被称赞为懂得茶懂得泡茶自豪。当一位消费者只羡慕茶界的人谈茶文化谈得口沫横飞,但是自己却不觉得茶有什么好喝,茶文化与茶产业是很难发展的。

福建《茶道》月刊专栏

  (639)

2019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公告

 17届国际无我茶会公告

The 17th Sans Self Tea Gather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第一号)2019年5月20日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

由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和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承办的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暨“一带一路”安溪铁观音发展高峰论坛,将于2019年10月15日-20日,在福建省安溪县举办,大会会期6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9年10月15日-20日 (10月15日报到,10月20日返程)

 

二、活动内容(初步日程安排附后)

活动期间,我们将组织系列活动,让参与者尽享这两年一度的国际茶文化盛会。

一是,两场无我茶会,分别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及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水祖师信俗)、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溪清水岩各举办一场;

二是,一场茶道论坛,世界茶叶界知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同研讨“一带一路”背景下茶产业发展之路和无我茶会文化内涵;

三是,全程制茶体验,亲身体验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传统魅力;

四是,文化展示交流,到中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点云岭茶庄园和安溪茶厂等地参观考察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品鉴安溪乌龙茶,欣赏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观看各国茶艺茶道表演。

五是,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在全球设10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国际无我茶会,时间为2019年10月16日上午,届时,采用互联网联播、直播、转播方式,互动全球无我茶会茶友,联谊全球茶友走进参与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暨“一带一路”安溪铁观音发展高峰论坛会。

此外,大会还准备了丰富精美的安溪铁观音茶礼纪念品,希望安溪铁观音随着茶友们香飘各地。

 

三、报名

1.请于2019年8月18日前,填写报名表格,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向组委会报名;各大高校与会人员报名时间分两个阶段,分别于2019年7月15日、2019年9月15日。

报名人数限制:国际茶友限100名,中国茶友(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大陆地区)350名,先到先得原则,原则上组团参加,报满即止。

2.报名成功后(即收到组委会的回复邮件),请于8月25日前,将定金汇入指定账户(国际茶友每人美金200元,中国茶友人民币1000元)。汇款时请务必要求汇款银行于电文中提供汇款人姓名、账号及通信地址。

3.中国茶友参加大会费用为人民币4500元。国际茶友参加大会费用为美金830元(国际茶友与国内茶友接待标准、住宿标准及纪念品等有所不同)。费用包含大会期间住宿费(五晚)、活动交通费、餐费、当地旅游、门票、保险费和活动费用、纪念品。

4.报名联络

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组委会

组委会咨询人:何环珠

咨询电话:15759880111

报名E-mail:906159444@qq.com

汇款账户,将于第二次公告时提供。

5.团体报名的,请提供团长和团员茶友名册一份(包含英文名字、身份证号或护照号码、生日、用餐习惯),同时请提供参加茶友房间分配表一份,以便安排食宿。

6.为便于活动安排,大会统一安排住宿二人房,若确有特殊情况希望住单人房者,请在报名表上说明,组委会将追收住宿差价,国际茶友增加美金200元(40元/晚),中国茶友增加人民币1000元(200元/晚)。

7.请各地茶友事先告知抵达时间、方式(飞机班次、动车车次),以便组委会派人迎接(组委会设置厦门高崎机场、厦门动车北站、泉州晋江机场、泉州动车站四个接待处)。

8.欢迎大陆地区茶友报名成为本次大会志愿者,为国际茶友提供相应服务。大会志愿者并不减免相关费用。

 

四、大会初步日程及说明

1.大会初步日程

日期 上午 下午 晚上
10月15日 报到 领队会议
10月16日 1.开幕式;2.第一场无我茶会(安溪茶学院) 无我茶会论文交流暨“一带一路”安溪铁观音发展高峰论坛 欢迎仪式/文艺表演
10月17日 1.各国、各地茶道演示;2.出发到各制茶体验点 安溪乌龙茶制作体验(采青、做青) 安溪乌龙茶制作体验(做青)
10月18日 安溪乌龙茶制作体验( 包揉、烘焙) 安溪茶文化参观考察 安溪乌龙茶品鉴赛
10月19日 第二场无我茶会(清水岩广场)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 惜别晚会/茶文艺表演
10月20日 返程

 

2.无我茶会:10月16日和10月19日,将各举办一场无我茶会,请各会员、各团体会员自备无我茶会茶具。

 

3.茶道论坛:内容为无我茶会、茶文化与科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发展等,论文于9月20日前提交。文字1200-5000字(简体),附3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并将“摘要”英译,主办单位组织审稿委员会,入选者编入论文集,以赠书二册代稿酬,论文入选者组委会颁发入选证书。

 

4.领队会议:10月15日20:00,主办单位将报告筹备情况,并讨论有关事宜,请各团体推派1至3名(含翻译)代表参加,并讨论下届主办地。10月16日晚上,欢迎仪式上进行会旗递交仪式。

5.惜别晚宴:10月19日晚宴,请各团队准备一个表演节目,十分钟以内,以相互联谊、交流。

6.茶艺茶道表演:10月17日上午,将在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举办一场茶艺茶道表演,由主办单位邀请各团体参与演出,请各代表队准备1-2个节目清单汇报组委会,每个节目限20分钟内。

 

7.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10/19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全体与会人员参加,主办单位邀请设席泡茶的茶道艺术家,请各国各地区代表队推荐1-2名茶道艺术家分享茶汤作品。

 

8.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各国或地区设立分会场:

1)组委会设分会场同时进行无我茶会,分会场限10个,于10/16上午第一场国际无我茶会时举行,全球互动直播;

2)各国、各地区代表队均可申请分会场,申请地区将由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组委会审核,审核通过后组委会负责派人赴分会场培训,分会场一切费用包括培训费由申请单位全权负责;

3)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组委会将授予各分会场《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暨“一带一路”安溪铁观音发展高峰论坛分会场》证书。

 

9.欢迎晚宴

请各国各代表队踊跃报名节目分享,节目限10个,时间限时15-20分钟,报名时一并报上节目名称与时间。

 

10.乌龙茶非遗制作技艺体验

1)10/17日安溪乌龙茶制作体验,时长24小时(采青.做青.包揉.烘焙.审评)在制作等待期间组委会安排安溪8大乌龙茶审评、制茶体验心得分享等活动;

2)请各国各地区与会人员于10/18日上午分享3-5分钟心得体会。

3)各个安溪乌龙茶制作体验小组做好的茶分三份,分别工厂、制茶师、每一位茶友各赠送一粒茶球,并请所有参与制作的茶友签名留。

 

11.参加单项活动:允许报名参加单项活动有:10月16日上午在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的无我茶会、10月19日上午在清水岩的无我茶会,以及10月19日下午的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每个单项活动收费人民币300元,包含门票与单项活动礼品,不包含吃住行。

 

17届国际无我茶会组委会

2019年5月20日

The 17th Sans Self Tea Gather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mmittee

5/20/2019

  

附件17届国际无我茶会个人报名表(中国茶友专用)

姓名

Name

性别

Gender

出生日期

DOB

单位

Work Place

职称职务

Job Title

地址

Address

邮编

Postal Code

电话

Tel.

手机

Cell

传真

Fax

E-mail
报到时间

Check-in Time

回程时间

Departure

Time

备注

Remark

 

附件2  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团体报名表

编号

 

中文

姓名

 

英文名字 性别

 

身份证号码 护照号码 出生年月

 

单位

 

单间或双间

用餐习惯 职务

 

联系电话

 

团内职务

 

 

附件3  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暨“一带一路”安溪铁观音发展高峰论坛组委会

 问(按姓氏笔划)

王庆、王岳飞、白明娟、刘林霜、许玉莲、孙忠焕、严金静、苏李素贞、李佩芳、李真秀、李瑞河、杨江帆、何关新、沈学政、张星海、张通、陈宗懋、陈绍军、陈树荣、林文雄、周国富、周智修、赵琦、高向荣、涂国瑞、黄书孟、屠幼英、傅光丽、童启庆、曾陆红、蔡荣章、蔡烈伟

  任:兰思仁

副主任:黄炎和、庄稼祥、陈剑宾、林毅敏、肖印章、雷国铨、林金科、范水生、谢志攀、何环珠

  员:黄成茂、李治洲、陈  勇、吴清远、杨振阳、陈志明、傅伟明、许锦斌、魏中南、刘青洲、林志平、王汉辉、郑丽萍、陈菁菁、孙黎昕、王慈泳、陈亚图、林华霖、李瑞章、林曲尧、高水练、王 刚、陈佑成、胡雲飞、陈志丹

 

  (751)

许 玉 莲 茶 道 讲 座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茶 叶 研 究 所

许 玉 莲 茶 道 讲 座
主 办: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茶 叶 研 究 所
第 五 届 茶 艺 师 资 班

2019-6-29 13:30~17:00
许玉莲老师主讲
题目:如何举办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
纲要:
1.茶会的意义
2.纯茶道的呈现与欣赏
3.茶汤市场的建构
4.如何举办茶汤作品欣赏会30则

2019-6-30 17:30~19:30
指导老师:蔡荣章,许玉莲
题目: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办(模拟)

2019-7-1 13:30~17:00
许玉莲老师主讲/示范
题目:老茶的冲泡与欣赏
1. 什么叫做老茶
2. 老茶的存放与制作
3. 老茶风味品质特征
4. 老茶欣赏价值与健康价值
5. 老茶冲饮的途径

(661)

爱茶人如何知水/蔡荣章/20190128

爱茶人如何知水/蔡荣章/20190128

爱茶人要能靠嘴巴知水,准备两杯水,一杯是软水,一杯是硬水,喝喝看有什么不同。买一只携带型导电笔,因为水的硬度是可以用水的通电能力表示的。通电能力强就表示水中的矿物质含量高,导电笔显示的ppm值若低于100,那是软水,适合于泡茶,如果高于200,那水就有一点硬了,不适宜泡茶。

嘴巴练习用的两杯水,让它一杯是在50ppm以下,一杯是在200以上(练习的时候,距离拉大一点)。如果买瓶装的饮用水来使用,矿物质总含量(即总固体溶解量TDS)会标示在瓶子上。软水也可以在逆渗透的滤水器处理后取得,硬水可以在某些地区的自来水取得,另一个办法就是,在软水的那一杯加一点点的食盐,要喝不出咸味才可以,否则没有练习的意义,而且硬度已飙到600ppm以上了。

50ppm以下的这一杯水在口腔里的感觉是“软”的,水与口腔壁密切地融合在一起,200ppm以上的这一杯水在口腔里的感是“硬”的,好像水自己结成了一团,水是水,口腔壁是口腔壁。这样体会几次,以后没有导电笔,依旧可以大略知道水的硬度。

水中还有其他的有味气体,如“公共用水”处理时残留下来的消毒剂、流经水管的铁锈味等,这些要与水的软硬度分开来辨别。

泡茶用水除了追求低的矿物质总含量外,还要有那么一点点矿物质留着,而且那么一点点要有好的“组配”,也就是A、B、C、D等矿物质的存在比例搭配得很好, 这样喝来就会很清甜甘美。 如果真的把所有的矿物质全部剔除,“纯水”并不好喝的, 拿来泡茶, 也不利于茶内成分的溶出。

饮用水或泡茶用水,还要求含气量要充足,这个气就是空气中的气,这样喝起来才有“活性”,也就是有鲜活的愉快感,茶叶的香气也容易融入水中。

微量矿物质的良好组配,以及充沛的含气量,是山泉水容易拥有的条件,人工处理的饮用水,即使硬度与含气量都达到要求,总难达到那么完美的组配。所以爱茶人知道哪里有一口好的山泉,再远都要跑去取水的。

但是山泉水并不都是良好的“品水”与“泡茶”用水,还要留意是不是干净,水源附近有没有污染源、生菌数高不高、水中有没有含有危害身体的重金属如铅、镉、汞、砷等。如果这口山泉已是附近居民长年饮用,没有不良反应,才可以放心取用。

如果我们使用的自来水或山水的硬度太高(山区的人会用到山水),可以买一支“逆渗透”的过滤器,如果硬度不高,只是要滤掉杂质,那买支“超过滤”的滤水器就可以。逆渗透是要有四层高的水压才可以使用的,如果压力不足,必须加个马达加压,超过滤的滤水器只要普通水压即可。如果水中有杂色、杂味(如消毒药剂或铁锈的味道),那就再买一支“活性炭”,加在逆渗透或超过滤的后面。不是加在前面,免得逆渗透或超过滤的滤心容易长菌(因为消毒药剂被滤掉了)。

水中的杂色杂味对泡茶的影响不必多说,至于生菌,可以在逆渗透时被滤掉,亦可以在高温煮水时将它消灭,但矿物质总含量太高时,会让茶汤变黑、香气消失、味道走样,再好的茶也徒劳无功,所以我们谈到泡茶时,首先要解决泡茶用水的问题。

解决泡茶用水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软水什么是硬水,而且懂得用嘴巴识别,接着还要知道水中有气,“好气”我们要留,“坏气”我们要除。山泉水为什么比人工处理的水要好,就是那些微量矿物质的良好组配与好气的饱满。最后还要知道如果没有好的山泉,如何将硬度高、有杂味的水加以处理。

 

  (986)

茶道是茶的道,不是其他的道/蔡荣章/20181226

茶道是茶的道,不是其他的道/蔡荣章/20181226现代茶道思想专栏

茶道是“茶之道”,不是在“茶”的外面还有一个“道”字,也就是不要误解成泡茶、奉茶、喝茶之外,还要讲求修身养性、做人处事、经国济世,才算得上是茶道,以为只是泡茶奉茶喝茶是算不了什么的。

如果不用茶道这个称呼而用“茶艺”呢,也应该理解成“茶艺是泡茶奉茶喝茶的艺”,而不能误解为是泡茶奉茶喝茶之外,再加上如音乐、插花、焚香、挂画等的其他艺术。以为如果只是单纯的泡茶奉茶喝茶是谈不上什么艺的。

如果使用“茶艺”,茶艺的艺也要解释成艺术的艺,不要解释为演艺的艺,否则会被误解为泡茶奉茶喝茶是种庆祝活动间的表演项目,并且加重了泡茶奉茶喝茶称不上艺术的错误观念。

以上这三个论点都是强调“茶”的独立性与艺术性,会不会有人反过来质疑“茶”是不是够得上是一项艺术呢?这一点倒不容怀疑,泡茶奉茶喝茶足以作为艺术来呈现。在往后以及从许多地方都还可以得到理论与事实的证明。目前我们谈论的只是:表达泡茶奉茶喝茶的简易词汇,如茶道、茶艺。

为什么一开头就强调茶道是茶的道而不是其他修炼的道,因为如果将茶道解释为“茶”加其他的“道”,容易忽略对泡茶奉茶喝茶的钻研,而只是拿哲学、宗教、养生方面的课题来充当主角,泡茶奉茶喝茶变得只是藉以谈话的媒介而已。而且渐渐地,仅是追求泡茶奉茶喝茶将被视为是“技术”与“享乐”的末道。

用“茶艺”来表达茶,如果没有特别强调这个艺是指艺术、是指茶的艺术,很容易就往音乐、插花、吟唱、焚香、挂画等方向发展,因为这些项目的“美”容易被看得见。若再加上把“艺”往“演艺”的方向思考,更是把泡茶奉茶喝茶也变成了演艺的一部分。

如果将重心放在茶上,使用茶道或茶艺作为泡茶奉茶喝茶的称呼就变得没有什么不同了,因为泡茶奉茶喝茶就是种茶、制茶、卖茶之后的享用部分,这享用部分包括了对茶的理解、泡茶的技术、奉茶的含义、以及茶叶、茶汤、叶底的审美,及整体表现所需的美学与思想。它可以说是包括了茶的道及茶的艺。

身心修炼是一门很庞大的学科,在谈到茶的功用时可以带上一笔,但是不宜变成茶的主体,否则一切泡茶为了它、奉茶为了它、喝茶也要在它的笼罩之下才不会被批评为享乐主义者。但是茶艺延伸出来的“其他艺术”是应该学习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美学与艺术的修养、提升茶道境界与艺术的表达能力。但这些项目,不是要用在茶几上的,只有插花、挂画可以用在品茗环境上。这些其他艺术项目加入以后,只有稀释茶道所要表现的内涵,而且变得是综艺性的演出。

茶道不要解释为“茶”加“道”,茶艺不要解释为“茶”加“艺”,茶道与茶艺都是指茶的道与茶的艺。那“茶”是什么呢?是“泡茶奉茶喝茶”(深层的意义还包种茶、制茶),所以茶道是泡茶奉茶喝茶的道,茶艺是泡茶奉茶喝茶的艺。

 

  (2095)

茶人颂/蔡荣章/20171112

茶人颂/蔡荣章/20171112

说是歌颂,也可以转一个面向,变成是对茶人的要求。有则歌颂,没有则期待。这个茶人可能是古人也可能是今人,这样的古人,我们要歌颂要怀念,这样的今人,我们要歌颂要追随。

“我们把你从荒野中找出来
你就这样成为了我们生命里相依偎的茶。”

古人在百草中发现茶,在荒野中找茶,古人今人在荒野中找茶,也自己种茶。从此茶树就变成了我们互相依偎的伙伴,我们依赖它养生依赖它维生。

“我们折损了你的肢体要的是把你精炼成另一次生命的茶叶。”

我们从茶树上采摘我们需要的鲜叶,我们是折损了茶树的肢体,但是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将茶树精炼成另外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周期叫做茶叶。你说茶树并不需要这样的折腾,也不需要提炼成什么另外一次的生命周期,但是我知道,它是期望的,它是天生要有几次生命周折的生物。

“我们努力把你的香引发出来做出美丽的颜色做出让人回味无穷的滋味;”

茶人使出浑身解术的能耐,把鲜叶创作成他所希望的作品。这件作品必须色香味俱佳,让人们喜欢闻它、喝它、欣赏它,这是一件让人喝进肚子里的一件艺术作品,称作茶叶。

“我们记得保留你原本的山头品种土壤与你蜕变中形成的风格

创作茶叶的茶人不会只顾自己的喜好与市场的需要,他会保留茶树原本的山头、品种及土壤的风味,他会顾及每一棵茶树的个性。

“我们认真找出你要的水与温度专注感应你需要在水中浸泡多久泡出你的真味呈现出你的灵魂

茶人还要继续延伸茶叶的生命,将茶叶过渡到第三个生命周期的茶汤。茶人们要知道茶叶所需要的水质、水温、壶具,还有使用的茶量与浸泡的时间,创作出深具欣赏价值的茶汤作品。茶人们还要将茶火炼、或将它存放十年二十年,让它蜕变成更多采多姿的生命形态。

“我们在浸泡你欣赏你的过程中创造了属于你的美与艺术——继第一次发现你又是另一次的喜悦

在拓展茶的生命过程中,茶人发现从茶的冲泡到奉茶到茶汤的欣赏可以成就一件艺术作品,那是以茶汤为灵魂,以泡茶、奉茶、喝茶为骨架构成的茶道艺术。这样的发现让茶人们有如第一次发现茶那么兴奋,茶道艺术又为人们的生活添加了美的事物。

“我们依依不舍你已吐出精魂的身躯静默着注视着你的叶底我们从你生命的转换中体悟了自然的运行

欣赏完茶汤,我们知道茶叶已经奉献出了精魂,这个奉献历经茶树的成长、茶叶的制作、茶汤的冲泡,以及人们的审美与品饮才完成,茶叶剩下的躯壳还要分解成各种元素回到大地,这是宇宙循环的现象。

“我们要继续到你生长与蜕变的地方与你共同精练

茶人们要分头学习茶的种植、学习茶的制造、学习茶的冲泡,我们才得以与茶为伍。

“我们要继续在你被冲泡与品饮之中创作更多的艺术与美

茶人们要从泡茶、奉茶、品茶构成的艺术行为中创造更多的艺术与美。

“我们注视着你即将回归大地的叶底许久许久

茶人捧着已经释出精魂的茶叶,回忆着茶在山头、在工厂、在茶行、在茶室的种种故事。注视着已摊开身躯的茶叶,许久、许久。

《茶道》月刊专栏

 

  (854)

泡茶者应坐在茶店泡茶席的主位/蔡荣章/20171005

泡茶者应坐在茶店泡茶席的主位/蔡荣章/20171005

“服务业要以客为尊,泡茶席的主位当然要给客人坐,而且茶店的泡茶是让客人试茶,客人满意了才会买茶。”

因此茶叶店经常把泡茶桌最主要的位置留给客人,泡茶的位置安排在泡茶桌不重要的一侧,甚至另外安排一个小桌子泡茶。这样的格局告诉我们,泡茶不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工作。

这种状况与办公室接待客人的泡茶不一样,办公室接待客人的主要目的是商谈,泡茶者是基于提供一杯茶给一起商谈的人。讲究的场合才会安排专人现场泡茶,否者把茶泡好端进来便罢。

但是茶叶店的“茶”与“泡茶”是主角,他们应该登上主要的舞台,要把泡茶桌最主要的地方留给茶来炫耀自己、留给泡茶的人来展现茶汤的美。(这不就是茶叶店最重要的任务吗?)

老板自己泡茶卖茶就不一样了,会让自己坐上泡茶桌最主要的位置(我们看到市面上的状况是如此),他们应该是深切了解其中的道理,当不只是考虑到老板应该有的位置吧?我们希望他能把所有的泡茶桌都改成这样,让店里泡茶的人坐上最主要的位置。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四,第一,大家对“茶”是件“作品”的概念不过深刻,所以没有慎重其事地把茶搬到舞台的正中央。茶叶店对自己的茶都很重视没错,但话题少针对茶的本身,总是谈了许多茶的故事。这样做的结果让大家忽略了“茶”这件“作品”, 没有细细去欣赏,去准备冲泡它、品赏它。

第二,大家对“泡茶艺术”是呈现茶叶作品必须的手段,而且是把茶叶作品变成可以让我们享用的必须过程不过深刻。这个过程的好坏影响了茶叶的价值,决定了客人要不要购买。要把泡茶的人放在最好的位置上才容易让客人感受到这盒茶叶是要受到这样尊贵对待的。

第三,能坐上泡茶桌主要位子来呈现泡茶艺术的员工不易雇得。这点不能全怪老板,人力市场还没有储备足够的这种人才,不懂茶、不会泡茶的人,放上泡茶桌的主要位子也不适合。

第四,现在时髦茶叶卖场受到现在时髦茶馆的影响,把泡茶桌的主要位置都让给了客人。事实上,卖茶店的茶桌设置要与茶馆有所不同,茶馆的主要任务是让客人自己泡茶,卖茶店的主要任务是让工作人员泡茶给客人试饮。卖茶店的茶桌设计要把主要的位置留给泡茶的人。

茶叶店雇用懂茶、会泡茶的人坐在最主要的位置介绍茶、泡茶,将茶道艺术完整地呈现给客人,客人看了以后会将它们带回去应用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其他的人看了,同样会再传播出去。

茶文化复兴是起于对茶叶的尊敬,人们承认、尊重茶叶是一件作品、茶汤是一件作品,整个泡茶喝茶的过程是一项艺术行为。如果人们看到的是坐在一个角落的人泡茶,像仆人般地送一杯茶给客人喝,即使说了许多茶的珍惜故事,人们还只是对茶这件农产品珍惜、讲究泡茶技术地把它泡来喝而已。

说是茶产业的发展也好、茶道艺术的建构也好,要从人们天天看见的地方做起。泡茶的人坐在泡茶桌的主要位置,骄傲地呈现她的泡茶、奉茶、品茶,无论是在茶叶卖场的泡茶桌、有泡茶师为客人泡茶的品茗馆,还是自家的客厅上。

《茶道》月刊专栏

 

  (826)

让大家乐于就读茶文化专业/蔡荣章/20170912

让大家乐于就读茶文化专业/蔡荣章/20170912

“老师说得茶文化有多伟大,举了许多茶的伟人、拥有几千家连锁店的茶企业,事实上毕业进入职场,就是泡茶给人家喝,还要卖笑脸。”有位同学还说得掉下眼泪: 她期待做个大学生,但进入学校后就被选拔为茶艺队,学的几乎就是茶道表演,做的就是到处去比赛,老是自问,这就是我的大学生活吗?
父母听到要让子女去读茶文化,就问毕业以后干什么,听说是去卖茶,就直觉地反对。“到茶行卖茶还要读什么高职、大学吗?邻居的女儿茶文化毕业,到茶行工作,薪水还不如没有读大学的高中同班同学,那个同学只是早进去了两年。多读两三年书,不但薪水没有更高,还要花一笔学费。
这就是当今茶文化科系招不足学生的原因,不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毕业时的就业招聘会经常都是每位毕业生有三四个选择的机会,就业以后的发展也不是不好,两三年后晉升到店长、经理,或是创业当老板的比比皆是。但是目前茶行茶馆给人的印象就是初级产业的样子,无需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就可以上岗,业者也充满着“会推销比懂茶重要”的观念。因此推销的方法就偏向长相好、会说话、卖感情,专业知识被抛在后面,就职两三年的员工连茶的分类都说不清楚,泡起茶来也没有个准,当然更谈不上让顾客享会茶道艺术了。
如何改变大家对茶行茶馆的印象呢?只讲究装潢、包装、人员长相的茶行茶馆目前已经生存不易,社会大众已到了买好东西、享受好服务的阶段了。业者必须把雇用具备专业能力的员工以及拥有制作得到位的好茶列为成本的主要项目。当具备专业素养的茶行茶馆(即拥有专业素养的员工、浓厚茶味的装潢、做得到位的茶叶、堪称作品的茶汤)一家家兴起后,仅追逐表象的茶行茶馆自然逐渐被淘汰。大家看到这样的行业新景象,自然对在里面服务的人员起崇敬之心,以自己在里面上班为荣。
接下来就是高职与本科院校的茶文化专业如何跟上脚步。有些人认为高职教育必须要与产业结合,目前茶行茶馆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量身制作。我认为学校教育是要引领产业的发展,教室里的思想与教材必须跑在产业的前面,否则不只是一毕业就落伍了而已,更改变不了产业的现况。学校的教育必须要比产业快半拍,尤其在产业本身就慢半拍的时代、尤其在产业必须更新才不被认为不值得去就业的时候。
但是现在茶文化专业或茶文化系的教室,专业课程仍然缺少泡茶原理、泡茶技艺、茶汤欣赏、茶会举办、茶道艺术等足以改变茶行茶馆体质的基础课目。太偏重于茶艺表演、民族茶艺、茶树种植、茶叶化学,对茶行茶馆的形象改变並无助益。泡茶原理、泡茶技艺、茶汤欣赏、茶会举办、茶道艺术等课程的缺乏缘自于师资与教材的不足,如何就具备教师资格的老师中加以转换是补救之道。
有些人认为以“茶文化”作为学校专业的名称太过笼统,尤其是职业教育,最好把毕业后就职的岗位明确的标识出来,于是最近普遍改成了“茶艺与茶叶营销” 。但是在课程安排上不宜受限专业的名称而将课程设置得太过狭隘,否则限制学生的永续发展,也束缚了茶行茶馆体质的改变。
茶行茶馆是贩卖茶叶、茶汤、茶文化、茶道艺术的地方,要准备好这些产品,不要堆积太多的表演、情感、包装,让消费者正视这个行业的新时代面貌。

《茶道》月刊专栏

 

  (891)

你的茶艺在哪里/蔡荣章/20181201

你的茶艺在哪里/蔡荣章/20181201

东西方两位久年不见的好友相聚,他俩都是画坛颇有成就的画家。甲巡览了乙画展的画作,问乙:“你的画在哪里?”,乙沉思了一下,他知道甲在询问他什么。乙这段时间一直在临摹一处石窟的壁画,他自认为收获很大,艺评界也多赞美他不但重整与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画作,也在临摹的画作中融进了自己的精神,但他本人一直有个疑惑存在心中:“这样的作品能说是自己的创作吗”。朋友这一问,又勾起了他心中的不安。他告诉朋友,他知道他的意思,他会重新努力。

在一场来自各地区代表队间进行的茶艺竞赛上,我也遇到一位朋友,他问我:“这里当今的茶道到底长成什么样子?” 我心里想,你两天来看到的这么多团队展现的不就是这里当今的茶道?但是这句话我没有说出来,我知道他别有用心。

中场休息的时候,他跑去问代表队的人:“你们的茶艺是什么?” 被问的人说:“我们表达离家出国留学的游子怀念家乡的茶,表达了辛勤工作的制茶景象,也表达了茶在他家亲情与他与他女友间建构的友情,这些都是茶艺的内涵。” 他又跑去问另一个代表队:“你们的茶艺在哪里?“被问的人回答他:” 我们泡茶前要插花、要点香,这是我们茶艺精致的部分,我们要在艺术的氛围上表现茶艺。画画、音乐也是茶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泡茶间要有现场挥毫与古筝演奏,这些都是我们的茶艺。“等到另外一个中场休息时间,他又跑去问另外一个团队:” 你们的茶艺是什么?“ 他们回答他:“我们在茶席的设计上下功夫,我们特别制作了茶桌、椅子、桌布、布骑,我们找来与桌面相配的壶款,泡茶者也穿着与茶席相呼应的服装。我们为这样的茶席订出了茶艺主题,并由一位解说员从旁以中英双语朗读出来,这就是我们茶艺所要表现的内涵。”

这位朋友回座位后告诉我,他问到的都没有回答他“茶的位子”在哪里,他们只说到茶的社会功能、茶的周边艺术、茶席的设计,没有人说到茶的本身。茶艺是茶的艺术,为什么没有针对茶的本身与饮用详加诠释?

本文第一段说到绘画艺术的朋友与之后几段说到茶道艺术的朋友,他们所重视的都在艺术的“本体”与作者的“创作”上。艺术不能脱离自身(如绘画的画作、茶道的泡茶奉茶喝茶)而存在,仅是依赖环境(如绘画的画框、画廊、画中伟大的人物,茶道的配乐、插花、茶的故事)的衬托是不够的,必须“艺术”自己挺身而出说话,例如茶艺必须是由“茶”直接告诉大家,他的美在哪里、他值得品赏的是什么。艺术还必须是作者(在茶艺就是泡茶者)本身的创作,这创作代表着作者本身对该项艺术的具体诠释,如茶艺,作者必须将他体会到的此茶“茶性”表现出来,这个茶性在别个作者的体会可能不一样,作者还必须将胸中的“泡茶奉茶喝茶之美”呈现出来,这个美也可能跟别个作者所体认与所能表现的美不同。作者也不能只是抄袭别个作者所表现的茶性与茶的美感境界。

 

  (874)

無我茶會書簡介

上:無我茶會創辦人–蔡榮章先生

無我茶會創辦人為臺灣蔡榮章先生,無我茶會1989年創辦,1990年正式對外舉辦。蔡榮章先生寫的無我茶會書有:
1991出版《無我茶會-中日韓英四語》繁體版
1999出版《無我茶會180條》繁體版
2001出版《無我茶會180條》日語版
2013 出版《無我茶會—茶道藝術家的茶會作品》繁體版
2013出版《無我茶會—茶道藝術家的茶會作品》韓語版
2016出版《無我茶會—茶道藝術家的茶會作品》簡體版

 

  (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