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清壶

茶人的「茶道生活」与音乐家的「音乐生活」-蔡荣章

茶人的「茶道生活」与音乐家的「音乐生活」

蔡荣章

(2004.12刊于《茶艺》月刊社论)

如果将「茶人」以较为严肃的方式定义,就不是泛泛指喝茶,制茶或仅从事茶叶买卖的人而已,他必须专研茶道,而且以茶为主要的生活重心。这样的茶人,他的茶道生活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就如同音乐家,或被称为音乐人的音乐生活一样。

「陆羽茶道教室」开设有「泡茶精进」的一种班别1,是磨练每位学员每一道茶都要泡得很精准的一种课程。课后聊天问到一位学茶许久,且已担任茶道老师的同学道:「在家里常泡茶吗?」他回答:「常泡茶,但没像我们在研讨会时那么认真,大约泡杯茶喝喝而已。」又问道:「茶汤可以控制得很好吗?」又回答:「不太计较,只是泡杯茶喝,定时器也没使用。」

很多茶界的朋友都是以这种方式过着泡茶的日子,泛泛的爱茶人这样做没什么好讨论的,但是核心的茶人,也就是以茶文化为主要努力目标的人就显得太松散了。说到这里,那位同学突然变得严肃了起来:「那岂不是非照上课那么认真操作不可?」「是的,但是已经从依法变成自然了。」一般茶友不太容易接受这个观念,现在举一个音乐家的例子:音乐家经常花费很多心力练琴、读书与思考,当他居家悠闲下来,与家人相聚,信手弹弹琴相互分享,这时他的演奏是随便的,还是仍然是他的音乐水平?他会不会因为不是正式的演奏会而草草了之?大家相信他是不会的,因为弹好音乐已是他的习惯、他的本质,他已经无法弹坏。即使他在这个时候放一段音乐,也不会拿到一张粗俗的曲子。

以上这段场景大家应该可以接受,那为什么换成泡茶时就走样了呢?你说茶是极为生活化的事物,所以日常上无需太过认真。但回想一下音乐,不也是更为通俗的项目,不论钢琴或电子琴,很多家庭都会具备,家人相聚也会随兴演奏一首,只是在非音乐家的家庭里,演奏的境界与认真的态度会差一点,播放音乐时,可能就是一般通俗的曲子。这其间的差异乃在于专业与否,如果我们认为「茶道老师」可算为专业,那他的待茶之道就应该如上述的第一场景,不能在课堂上是第一场景,家居生活就演出了第二幕的剧本。

上述两个现象也说明了茶道是否在现今社会中已经成熟;「茶人」是否已经与「音乐家」同样具有专业的意义。

注1「泡茶精进讲座」是茶道课程的高级班,其内容如下:

一.     场地:于教室设置二部泡茶席,每席六位同学。

二.     分组:首次上课以抽签决定组别及座序,以后每次泡茶之次序依座次轮流之。

三.泡茶方式:

1.每组第一位:置茶、泡第一道茶。

每组第二位:泡第二道茶。

每组第三位:泡第三道茶。

每组第四位:泡第四道茶。

每组第五位:泡第五道茶、清壶。

每组第六位:泡第二种茶。

2.温不温壶、水温、茶量皆由泡茶者自行决定。

3.每道冲水前,传观茶壶,每人自行判断浸泡时间,写于纪录表上,并说给同组的同学们听。

4.原则上以泡茶者决定的「浸泡时间」为之,但老师得修正之。

5.泡完茶将老师认为最恰当的「浸泡时间」写于纪录表上。

6. 喝完一道茶,换下一位同学继续冲泡下一道,每壶茶以冲泡五道为原则。

7.每组最后一位同学负责去渣、清理茶席。

8.每次上课冲泡3种茶叶,共上八次课。

9.每组多备5个杯子留置每道茶汤,以便比较;最后并品饮冷后的茶汤。

10.每位同学上下茶席皆向茶侣行礼,并从老师奉茶起。

四.老师讲述:

1.第一次上课时讲解上课方法。

2.每种茶冲泡之前作一背景讲述。

3.每次上课,轮流参与两组的每种茶之冲泡,并协助分析「浸泡时间」。两组每次授课重点依规画表同步实施。

4.第6、7、8次课时,各选一种茶测试同学的泡茶能力,老师不参与「时间」之判断。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