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湯作品欣賞會》 許玉蓮 跋
茶道藝術家的本經
二零一一年夏我到杭州看朋友,他帶我去喝茶,當時看到的茶館裝置得很高端,強調的是整棟建築物花了多少錢,室內設計請了哪位美術學院院長來做,有多稀罕的沉香木啊、多珍貴的古董玉雕像啊、多風骨嶙峋的寶貝奇石等等價值連城的收藏品當佈景裝飾啊,但基本與茶無關,唯一稍微拉上關係的是茶桌,說是多好多貴的樹木弄成的一張多好的大茶桌啊,不過老闆吩咐泡茶時,幾位姑娘並不在這茶桌泡茶,她們在大茶桌邊上另一普通小桌備茶席,大茶桌就坐著我們四人等茶奉過來給我們喝。
姑娘們共三人,一位泡茶,一位雙手扶著腹部站側邊,一位作司儀講解。為什麼說“老闆吩咐”?因為打從我們一進門,這幾位泡茶人員也就是跟隨在老闆身邊聽候老闆發號施令幫忙接待及雜務工作的那幾位。當老闆要她們泡茶時,就像在使喚一個家庭傭人而已,只不過這回的工作是泡茶。她們在泡茶,但沒有泡茶的感覺。因為看她們的泡茶過程,只是把茶水倒進倒出而已,茶泡得好不好不在心上,她們只是躡手躡腳把該做的步驟做完,把要講的臺詞背出來。為什麼在另一小桌備茶席?當茶館花了大量錢財來設計與裝修之後,泡茶者依然委就在一個操作不順暢的小桌上泡茶,可以聯想的原因頗多,比如茶、泡茶、泡茶者、茶道完全不被重視,此空間無人可以瞭解的泡茶設備對於一家茶館是如何的重要,泡茶者沒有專業技術等。為什麼沖泡四人量的茶需要三人操作,如果是會泡茶的人,一個也足夠了,泡茶人員能力不足是可能的因素,另一原因是茶館將泡茶“表演化”,不把泡茶人員當“泡茶師”而當“演出者”,多二人站著是排場,泡茶只是襯托與點綴的社交。
杭州之後我抱著有關泡茶技術、品茶空間、泡茶者的尊嚴與茶道境界的種種思考到了下一站:漳州漳浦,探訪蔡榮章先生,蔡先生當時任職漳州科技職業學院茶文化專業主任,找到機會我馬上向他提出問題討論如:如何能夠將茶館名符其實地讓愛茶人來安心品茗、茶館的商品定位如何訂、泡茶從業員的困境是什麼、茶道內涵要怎麼表現等,直到我回國後,蔡榮章先生與我繼續通過電子郵件來回研討,並約定把探討心得都寫稿記錄,自二零一一年十二月我完成“泡茶師在職場的地位”一稿(內容強調要有專業的泡茶場所和茶席設備、要培訓在品茗者面前能夠泡好一壺茶及享用的從業人員、泡茶者應努力塑造本身的專業尊嚴、茶界老闆要重視泡茶師的身份賦予應有的敬重、不要將泡茶“表演化”,)交給福建《茶道雜誌》刊登之後,引發了後來蔡榮章先生與我發展出一套“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的茶會原理及系統。我在二零一二年陸續交出的稿件有:泡茶藝術家、泡茶師掌席時的工作與道場、泡茶師的茶譜規劃、品茗者的茶會規約、泡茶者資格檢驗表、品茗館營運法則;隨著我們的討論:茶文化系畢業生在茶界何去何從?喜歡茶而進入茶界工作的人,除了賣茶葉還可從事哪一類工作?為什麼一些熱愛並學習茶道數十年的人並不如學習音樂或繪畫者受到社會的重視?我們開始主張茶界需要發展一類“有泡茶師為品茗者創作茶湯作品的品茶空間”,於是我於二零一二年六月在我任職的馬來西亞紫藤茶藝教室開始了每月的“品茗館”茶會,以純茶道方式呈獻茶湯作品給品茗者享用,即茶湯作品欣賞會之雛形,作為我們理論基礎的實驗。二零一三年我也交出心得文章如:品茗館的空間、設備、人力安排、供應茶食觀念、泡茶師的制度建立、茶湯作品怎麼做出來、茶道藝術家的精煉功夫、茶道藝術的感動力在哪裡、茶湯作品發表會的作業秘笈、茶道藝術家的尊嚴等刊登在現代茶道思想網站及《茶道》雜誌。
與其同時的二零一二年四月,蔡榮章提出“茶葉市場與茶湯市場”一文,說“茶葉市場是賣茶葉,茶湯市場是賣泡妥的茶,直接就泡茶、喝茶、賞茶而言,茶湯市場要建立,必須讓人們關注到茶湯來,喜歡喝茶,懂得如何欣賞茶湯的美。”現在看來,這妥妥的就是《茶湯作品欣賞會》一書的開創宣言,接著二零一二年五月,蔡榮章又發佈“茶湯是茶道的靈魂”一文,說“所謂茶道,茶湯一以貫之。泡茶也好、奉茶也好、品茗也好,貫穿其間的都是茶湯,無論泡茶者品茗者應時時以茶湯為念。” 我非常同意,說茶道,先要說茶湯,說茶湯,要說茶法。有了茶法,要有泡茶師考試制度。有了泡茶師,才有好茶湯。好茶湯有許多人買來喝,茶道藝術家不遠矣,茶道可說矣。此篇文章可視作《茶湯作品欣賞會》之軸線,是茶道定位重要依據,相鄰的各各方面受軸線的調度與制約。接下來發佈的文章還有:“茶湯,這件泡茶者的藝術作品”,蔡榮章說:「泡茶者泡茶,就像畫家畫畫,畫好了,作品就是他的畫,泡茶者將茶泡好了,茶湯就是他的作品。」這是開天闢地將泡茶者作為一位創作者來看待了。另有:從泡茶師到茶道藝術家、茶道藝術家的茶會作品、茶道藝術家的事業在哪裡、泡茶藝術的本體及其應用等文章,那就是《茶湯作品欣賞會》一書向左右上下定位的縱橫規模。我們從如何讓很多新生代進入茶界工作並可工作得很愉快驕傲的話題深刻反思,創議讓愛茶的泡茶者轉化成泡茶師再轉化成茶道藝術家;倡導茶道藝術依賴的泡茶、奉茶、茶湯包含了茶器、茶葉、品茗環境、人,但要以茶為核心,歸結到泡茶、奉茶、茶湯上面;主張茶道單獨成為一門獨立學科。至此,可以說《茶湯作品欣賞會》本經已完成初階的實驗與理論。二零一五年至一九年間,我於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中國茶葉學會主辦的「茶藝師資培訓班」,受邀講授「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的舉辦」,當時每一屆學員約五十多名,來自各地域,實驗對象可謂五湖四海。
自上世紀九零年代知道蔡榮章先生後,三十多年來我多番跟隨呼召與蔡榮章先生一起在茶網寫稿同台講課,我原來只按照自己有限的能力和經驗做我喜歡做的寫稿與教書工作,是蔡榮章先生對茶道的使命感感染了我,他發現茶界對茶道有某種深切的需求,他敏銳地意識到茶道需要做出改變,他負擔了揭示改變的方法,我即使知道自己的不足與短處,也回應了他的召喚,寫下我們一起討論的想法,說出我們認為不可不說的道理。二零一六年蔡榮章先生與我合著出版了《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一書,而今在「蔡榮章之書」的規劃中,取出蔡氏所寫部分單獨出版《茶湯作品欣賞會》,蔡氏乘此機會另增補了一些遺漏問題及新的思路如:“從藝術的獨立性看茶道與音樂”一文,探討:為什麼要恪守本項藝術的獨立性呢?若不這樣,容易疏於自我藝術項目的磨練,僅應用別領域的成果裝扮成自己的成績。如茶道藝術,唯恐泡茶、奉茶、茶湯不足以呈現自己的茶道內涵,於是特意打扮了自己、穿上一件搶眼的衣服、使用一把金子打造的茶壺、不惜代價砍下幾棵老梅在茶席上、請了古琴師在旁伴奏。這些項目的加入讓參與喝茶或一旁觀看的人分散了對茶道藝術的專注,誤以為茶道藝術就是這樣多項藝術湊在一起,降低了對茶道藝術的完全信賴。比如另一文題為“創作、創新、模仿、複製、照著做”,說出茶湯作品創作的精粹:“所謂創作,就是第一次做它,即使已經使用這套茶具沖泡同一款茶葉千百次,但是仍然像第一次沖泡它一樣地重新來過,在外人看來,還有點生疏的樣子(藝術上常稱的「拙趣」,就是這個樣子以及這個樣子呈現出來的作品)。這樣子呈現一件藝術,雖然看來還是老樣子,但它是富有生命力的,比起只是重複先前的動作,非常熟練地呈現每一步驟,說是已經爛熟於心,這種熟練的重複讓人嚼之乏味。”,蔡先生評論之精到與講解之精細讓我為之震動,簡單清楚,不多一字修飾。隨著八年時間的推移,世事變幻的過程,蔡榮章將《茶湯作品欣賞會》作為一本新書出版,各方面實際操作方法如:場地規劃、茶會程序、如何進退場、泡茶用水準備等提供了更完善的建議;有關“茶道藝術家資格認定”及他們如何在茶界產生與生存的問題也呈現了較遼闊的視野,讓愛茶人更容易辨識、追求和實現成為一位茶道藝術家。
茶湯作品欣賞會,是獻給愛茶人的一個好地方,它的誕生並非時下流行的小確幸事件,也不是今日覺得好高興要發明就發明的東西,我們開始只想把茶“泡好”,嘗試克服在泡茶、奉茶、喝茶過程中發生的大大小小錯誤,日復一日地練習著,與茶深交,漸發現茶質與茶葉用量、泡茶水溫、浸泡時間之間的關係,水質對茶湯的影響,茶湯直接接觸到的各種泡茶器、茶海與茶杯的質地更會影響茶,我們因此而為手中的茶反反覆覆地找尋不同茶具與水,日覆一日地用不同茶法來印證一些原理與思考,把泡茶前的試驗當一件正經事情來做。堅持著這樣子的信念,於是我們在泡茶時嚴正以待水溫的高低、斤斤計較一克兩克茶葉的多寡、分秒必爭於浸泡的時間,盡可能找出種種不傷害、又可引發茶性的方法,使之顯出茶的內涵,讓喝茶的人感覺快樂並銘記久久。
如此泡茶喝茶難嗎?也不難,惟需真心真意地做,做時不急於用最罕貴之茶葉與器物來換得別人的認同,馳走四方尋找合符理想的材料時不以為苦,三、四十年下來的去蕪存菁,仍然不離不棄的生存者,自然造就成這麼一種認真將茶湯獻祭的方法,名曰: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算是長期實施茶道生活,從“愛茶”的種子裡長出來的花、結出來的果。愛茶,我們才會對茶知寒問暖,懂得它有別於他種文化的特質、懂得每一壺茶都有自己的茶品與個性、懂得守護與成就它。愛茶,我們才能杜絕只有茶藝表演、茶藝比賽而忽視茶的茶文化教育,結束茶產業只能賣空間、賣餐飲、賣時尚、賣保健、賣茶葉投資而忘了賣茶湯的噩夢,抗衡現今“搞茶文化不喝茶”的茶文化亂象。
愛茶懂茶會泡茶會喝茶,我才能從中發掘出茶迷人的風骨與氣韻,謂之藝術性。我要能隨手把茶泡好喝好展現其藝術性內涵,才謂之作品。我盡我所有與所能認真獻上作品,希望你也殷勤誠懇細心喝它,謂之欣賞。茶若安好,我才敢說茶道在矣。
許玉蓮
馬來西亞茶道研究會
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日
參考書目:
《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蔡榮章.許玉蓮著
《純茶道》,蔡榮章.許玉蓮著
許玉蓮簡介
「許玉蓮茶道院」 院長、《茶道》雜誌專欄作家、漳州科技學院.茶文化系客座副教授、浙江農林大學人文茶文化學院客座教授、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委員會委員、中國茶葉學會海外聯絡站(吉隆坡)負責人、中國社科院工經所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推選評為「中華茶文化傳播優秀工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審評培訓師」 、contemporaryteathinker現代茶道思想網創建人。
出版書籍:
《約會中國茶A Passage To Chinese Tea》中英雙語版/1999年
《喝茶慢》正體版/2000年
《茶人的第三隻眼》簡體字版/2012年
《茶鐸八音-茶文化復興之聲》正體版/2013年
《茶鐸八音-茶文化復興之聲》簡體字/版2014年
《我就要讓這世界香》簡體字版/2015年( 入選了「2015茶媒推薦閱讀十大茶書榜單」 )
《喝茶慢》簡體字版/2016年
《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合著.簡體字版/2016年( 入選了「2016茶媒推薦閱讀十大茶書榜單」 )
《純茶道》合著.簡體字版/2021年 (入選了「2021茶媒推薦閱讀十大茶書榜單」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