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14.從「茶道學習」到「抽象概念的產生」-蔡荣章

從「茶道學習」到「抽象概念的產生」-蔡荣章

從「茶道學習」到「抽象概念的產生」-蔡荣章

從「茶道學習」到「抽象概念的產生」From the Concept of the Abstract to the Learning of the Way of Tea

蔡荣章Rong-tsang Tsai

(2002.08《茶艺》月刊社论)

  知道了茶道1与抽象艺术的关系,我们还要知道如何去了解抽象的事物。宇宙间的事物,抽象的要比具象的多得多,如果我们只看得懂、听得懂具象的事务,那我们是半瞎半聋的。

我们希望茶者2重视抽象概念的体认与抽象艺术的欣赏,因为有了这些修养,对不规则的茶器如顺手捏来的茶碗、茶壶,茶席里用泥土稻草糊成的墙壁,草庵式茶席3屋顶底部坦裸的结构……才得以理解与接纳。有了抽象的理念,也才能借着各项茶具的组合、全程的泡茶品饮手法、茶屋空间的设计与布置、以及所饮用的茶叶、茶汤4来表达所要诉说的道理与希望与大家享用的境界。

抽象概念的建立首先要破除已认知形象的束缚,如看到山,不要一直追寻山形长得像猫或像狗,参观石展,不要只注意到石头里面的纹路显现的是一尊观音或罗汉。其次是屏除生理机能的干扰,如画室里进行人体创作,应只专注于身躯线条与肌肉质感显现的美感。进一步则是超越已经知道的功能性,如走过天天经过的菜市场,暂且忘掉卖鱼卖肉的功能,换个心情欣赏一下:收摊之后,刷洗得非常洁净,显露明显木纹与年轮的肉摊上那块劈砍不坏的厚木板。最后还得忘掉原以为是「理所当然」的结构与式样,泡茶时的那把壶,谁说壶嘴一定是长在壶身的一侧,它可以长在顶上,也可以长在底部,茶碗哪有规定非圆的不可?

有了以上的这些观念与训练,才可以单纯就线条、色彩与质感从事美的创作与欣赏,对于形象如此,对于音乐亦如此。抽象与具象并没有严格的界线,认知之前往往偏向于抽象,如在未知茶碗为何物之前,看到茶碗之时的抽象概念是优于具象的;但是在认知之后,却偏向于具象。如从事抽象艺术创作的人,熟知自己的抽象语汇之后,一看或一听则都是老面孔、熟声音。

「认知」随着岁月与知识的增长不断扩大其领域,人们也因此拓展了生活的空间。「抽象」的概念与习惯可以让感官与思想经验不断更新,这是创作的泉源,也是茶道得以运用自如的基础。

以下为文內之编码Coding in the text:

茶道1 the Way of Tea 1

茶者2 tea aficionados 2

草庵3 thatched huts 3

茶汤4 tea infusion 4

 说明:茶的“美”、茶的“性” 、茶的“境”是认识茶、享受茶的重要途径,但这部分不容易表述。有关茶道思想方面的文章,无论那种语文,都颇缺乏,现在我们试着用华文描述,再请专人译成 英文,使我们想要表达的尽量以其原始面貌呈现,让各地的读者能一起共享喝茶的乐趣。我们也认为这是当代很重要的茶文化推广工作。本茶道术语翻译及审定工作 始于2010.01月,一直持续进行中。英文翻译:Katharine Yip。(文內之编码系方便中英对照之茶道术语)

 


(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