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艺术是美育的一大内涵/蔡荣章/20210117
美育是美学教育,用于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相关的学科是“美学”与“艺术”,美学是理论,艺术是应用。“茶道艺术”是诸多艺术门类中的一项。
特别强调“美”的艺术有绘画、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这几项是透过视觉与听觉感知到的美;还有品酒、烹饪、茶道等,是透过嗅觉与味觉感知到的美;文学则是透过文字含义感知的美。视觉听觉感知的美我们比较熟悉,因为这些课程我们受教的机会多,文学也是从小就必修的科目,然而香、味的感知能力却还没有被当作一门课程放在学校的课表里面。我们会有烹饪、品酒、茶道等课程,但都太偏向它们在视觉呈现的效果上,嗅觉、味觉上的科研与享用尚少人探究。
我们谈美育,一开始总是偏重于美术教育,但是随之而起的应该是全面的美学。全面的美育不只是培养专业人才,而是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有一次到一间颇有代表性的现代美术馆参观,几位高中模样的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另外一群人就只是嘈杂地走过,还听到有人说“不知道画些什么,连画好一个人的功底都没有”。没有美学素养的人,虽然慕名去了有名的歌剧院,但是在门厅赞叹、拍照以后,当戏码上演不到十分钟就睡着了。
全面美育的基础课程是美学概论与艺术欣赏,全面的美学与全面的美育一开始教育与学习的范围就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意识上的美,它的具体项目就是绘画、音乐、舞蹈、戏剧、雕塑、品酒、烹饪、茶道等。如果只是会看会听,但忽略了欣赏香气与滋味的机会,在感官的成长上是半聋半瞎的。我们看到一位导游费尽力气订好了一间能做好美食的餐厅,但团员在半小时还没有上菜的时候,就开始抱怨浪费了他们观光的时间。
依循着进展的自然轨迹,茶道艺术的发展亦是视觉与听觉抢先于嗅觉与味觉、道德意识抢先于审美意识。所以茶道艺术目前呈现的是重视茶席的设置、泡茶者服仪与泡茶动作的优美、茶道在修身养性上的功效、茶叶的色泽与造型之美,至于香、味的探究,尚停留在商品的审评与对样、定价之上。如果利用美育的机会,提醒人们认识茶叶与茶汤色香味性的欣赏是茶道艺术的主轴,茶友们除了陶醉于茶叶变成茶汤以后所产生出来的多彩多姿的香气与滋味之外,再享受泡茶动作之美、茶席之美,以及茶叶的美色、价格,与修养上的附加价值。
美育的实施从学校做起最为有效,开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就是它的美育特色,当学校开设的是与茶有关的专业,那它的美育突出点就可以放在“茶道艺术”上,不必特意去拿绘画、音乐、舞蹈等作为美育的课程,只要将课程的设置特别关注到泡茶、奉茶、喝茶、品茶,以及茶席设置上的视觉、嗅觉、味觉之审美即可。在课程设置上若能再加上“艺术欣赏”,那就更能够借鉴于其他艺术项目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雕塑、文学,让美学的观念更为清楚、艺术的应用更为熟练。
美育的具体成效显现在生活素质提高、购买优良产品能力提升、产品的设计重视了创新与艺术性,这是相互循环相互作用的。我们从带动国际服装流行、家电及汽车造型的地方可以发现,他们的生活环境是优美的、艺术活动是蓬勃的,他们重视学校美育从小开始,而且已经有漫长的历史,积累至今,审美能力与艺术表达能力普遍存在于人们心中,即使不再提出美育这项行动,美育也存在于人们成长的各个环节之中。
福建《茶道》杂志专栏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