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茶道的「空寂」‘Emptiness and Solitude’, a Way of Tea
蔡荣章Rong-tsang Tsai
2001.02《茶艺》月刊社论The Editorial of “Tea Culture Monthly”
「空寂」1.是美学上的一种不易理解的境界,然而在茶道2.上特别被人提出,或许它是「茶」特有的一种性格吧。我们曾在别的地方谈到茶永远有着「苦」、「涩」3.的一面,应该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以简捷的一些字眼来说明空寂是怎样一个美学境界与状况。
谈到「茶道境界」,很多用语会出现,如「精俭」4.、「清和」5.、「空寂」6.……,「空寂」在日本茶道上最接近的用语是「侘」6.(音岔,后来有人也用成「佗」,音驼。),侘,在中文是失意的样子,如「侘傺」。「空寂」也有「失意」的成分,所以带有一丝丝的「凄凉感」,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氛围造成了极度宁静的状态,它比哀伤或愉悦更为不动气,人们的血压更低、心跳更慢。日本茶道界村田珠光8.、武野绍鸥9.、到千利休10.等人提倡的「草庵式茶席」7.,除了谦卑等意义之外,也提出了这样的美学与心境思想。
空寂让人更专注、更容易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体会到自己与大地、与他人、与他物的关系。空寂的训练让茶人11.更容易泡好茶、更容易欣赏到茶的味道,即使多人一同泡茶、品饮,也能掌握同样的效果。有人泡茶、品饮间不搭配音乐,就是希望让「茶」的浓度增强,单一、专注,是可以让所需的气氛、磁场一再放大的。
生活中,各种喜怒哀乐的冲击在所难免,空寂的训练让自己受保护于一个宁静且坚实的空间。茶道的空寂训练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在车水马龙的路旁,在极端不友善的人际关系间依然稳健地把茶泡好。
在审美的训练上,「空寂」是训练自己超脱现实、超脱功能地看待事与物,如路旁的一堆废铁,不从「旧屋拆下」、「生锈」、「无用」、「撞上受伤」的角度看,而从物体的质感,线条的组合去欣赏,说不定你会联想起美术馆里的那件得奖作品。如此,身边的庸俗、丑陋就会变得更少。然而,是非、善恶在冷静观察中是不会被扭曲的。
以下为文内之编码Coding in the text:
1.「空寂」‘Emptiness and Solitude’
2.茶道Way of Tea
3.「苦」、「涩」‘bitterness’and‘astringency’
4.「精俭」Simplicity and frugality
5.「清和」purity and harmony
6.「空寂」.「侘」emptiness and solitude
7.「草庵式茶席」‘Tea Hut Setting’
8.村田珠光Murata Shako
9.武野绍鸥Takeno Jogo
10.千利休Sen no Rikyu
11.茶人tea gurus
说明:茶的“美”、茶的“性” 、茶的“境”是认识茶、享受茶的重要途径,但这部分不容易表述。有关茶道思想方面的文章,无论那种语文,都颇缺乏,现在我们试着用华文描述,再请专人译成 英文,使我们想要表达的尽量以其原始面貌呈现,让各地的读者能一起共享喝茶的乐趣。我们也认为这是当代很重要的茶文化推广工作。本茶道术语翻译及审定工作始于2010.01月,一直持续进行中。英文翻译:Katharine Yip。(文内之编码系方便中英对照之茶道术语)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