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Tea Guru

蔡荣章茶道讲座/中国茶叶学会 第五届茶艺师资培训班

蔡荣章茶道讲座

主办:中国茶叶学会 第五届茶艺师资培训班

课程纲要:

2019/6/29周六8:30-12:00

泡茶原理/小壶茶法原理/小壶茶法示范

蔡荣章教授/示范许玉莲老师

  1. 泡茶五要素
  2. 影响茶叶浸泡时间的24因素
  3. 小壶茶法30则
  4. 小壶茶法示范

 

2019/6/30周日8:30-12:00

无我茶会

蔡荣章教授/示范许玉莲老师

  1. 无我茶会七大特殊做法与七大精神
  2. 无我茶会参会者应准备事项
  3. 无我茶会主办者应准备事项
  4. 无我茶会示范

 

2019/6/30周日13:30-16:30

小壶茶法练习

蔡荣章教授. 许玉莲老师

  1. 小壶茶法茶具观摩
  2. 小壶茶法分组练习
  3. 小壶茶法动作与茶汤讲评

 

2019/7/1周一8:30-12:00

现代茶道思想

蔡荣章教授

  1. 纯茶道的理念
  2. 茶汤色、香、味、性的欣赏
  3. 茶道艺术是口鼻的艺术

 

2019/7/1周一17:30-19:30

无我茶会(模拟)

蔡荣章教授. 许玉莲老师

  1. 无我茶会茶具观摩
  2. 无我茶会程序演练
  3. 无我茶会意境体会

 

  (873)

無我茶會書簡介

上:無我茶會創辦人–蔡榮章先生

無我茶會創辦人為臺灣蔡榮章先生,無我茶會1989年創辦,1990年正式對外舉辦。蔡榮章先生寫的無我茶會書有:
1991出版《無我茶會-中日韓英四語》繁體版
1999出版《無我茶會180條》繁體版
2001出版《無我茶會180條》日語版
2013 出版《無我茶會—茶道藝術家的茶會作品》繁體版
2013出版《無我茶會—茶道藝術家的茶會作品》韓語版
2016出版《無我茶會—茶道藝術家的茶會作品》簡體版

 

  (959)

茶诗六首/蔡荣章

 

茶诗六首/蔡荣章(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

 

唯要声音与光影陪伴茶

茶,泡茶、奉茶、品茗,

别无他物。

静悄悄,只有煮水的声音、走动的声音、倒茶的声音、喝茶的声音。

晴天,阳光从窗户射进,

阴天,光线铺洒整个茶席,

夜晚,灯光映出茶汤的身影。

茶,不再需要什么,

唯要声音与光影。

 

 

赏水

我从清淨无味中体会到了你的味道,

我把你捧在手心、含在嘴里。

我遥望着你,

你从天而降无比壮观,你狂风巨浪我为你心惊胆战。

我不欣赏池里的游魚,我不观赏月夜湖面的光影,我不坐在船上感歎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因为那不是你。

我听潺潺的水声,用你洗手淨心,将水洒在树上,感受清凉,

我把你拿来饮用,把你拿来泡茶,欣赏你的美味。

 

 

 

茶的无何有之乡

我是茶青,制成茶叶时,我只需要空气阳光温度与时间,其他的元素我都具备了。我不喜欢空气中的杂味,我不喜欢多余的手碰我。

我是茶叶,泡成茶汤时,我只需要干净的容器,干净的水,茶汤需要的成分我自会提供。泡茶者不纯净的心思将干扰我才华的发挥。

我是茶汤,被饮用时,我需要别无作用的杯子,别想把我变得更好喝。我需要专注的心,健康的身体,没有预置的好恶之心。

我是叶底,被弃置之时,我要公平的懂茶人,欣赏我的前世与今生,他不再为高价获得而唾弃我,不再为廉价取得而窃喜。一片宁静与珍惜,把我倒进土里。

 

 

 

茶中有苦茶中有涩

苦涩不是1+1等于2的个体。

苦涩不媚俗,

苦涩是收敛,

苦涩是勇敢。

苦外还有咸、辛、酸,

涩外还有麻、刺、醇。

苦涩出坚真,

苦涩出寂境。

成熟前是苦涩,

成熟后是甘甜,

陈化后是温存。

 

 

移爱入汤移爱入人

你要大家把茶席布置得美轮美奂,你要大家泡茶时把身体做得像舞蹈一般,你要求要有几把名家壶几件古董;

你认为泡茶不必强求什么,没有茶汤更是高人一等的境界。

我爱茶爱茶汤,甚于动作,甚于茶具,

我爱茶汤的被饮用,甚于茶叶的价格,

我爱创作茶汤的人,

我爱欣赏茶汤的人。

 

 

默念茶人

我们把你从荒野中找出来,
你就这样成为了我们生命里相依偎的茶。

我们折损了你的肢体,要的是把你精炼成另一次生命的茶叶。
我们努力把你的香引发出来,做出美丽的颜色、做出让人回味无穷的滋味;

我们记得保留你原本的山头、品种、土壤,与你蜕变中形成的风格。

我们认真找出你要的水与温度,专注感应你需要在水中浸泡多久;

泡出你的真味,呈现出你的灵魂。

我们在浸泡你、欣赏你的过程中,创造了属于你的美与艺术—-继第一次发现你,又是另一次的喜悦。

我们依依不舍你已吐出精魂的身躯,静默着,注视着你的叶底,我们从你生命的转换中体悟了自然的运行。

我们要继续到你生长与蜕变的地方,与你共同精练;

我们要继续在你被冲泡与品饮之中创作更多的艺术与美;
我们注视着你即将回归大地的叶底,许久,许久。
 

 

  (1038)

泡茶是礼貌第一吗/许玉莲/20171115

泡茶是礼貌第一吗/许玉莲/20171115

泡茶者总是担心别人说他没礼貌,从他们掌席过程可看个究竟,开始泡茶前他们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席上品茗者点头哈腰,品茗者不一定领情回礼,或许只是冷漠地看着泡茶师,偶尔甚至是在做自己事;有些泡茶者还不仅仅朝正前方行礼一次而已,他们会向左方、前方、右方都鞠躬表现面面俱圆都照应到了才安心。接下来泡茶师们大多会挂着一个机械化的笑脸,一边将嘴角两边咧开一边泡茶。

奉茶的时候,泡茶者捧着放满品茶杯的奉茶盘,走至品茗者前方或身边,先来个深深的鞠躬,奉上一杯茶后伸出手掌表示“请”的意思,嘴巴跟着说“请喝茶”,这时还要陪上一个笑脸,向品茗者再鞠躬一次,才转去奉茶给下一位品茗者,如此计算下来,每奉茶给一人则泡茶者要做六个程序:鞠躬、奉上品茶杯、伸手掌、说“请喝茶” 、笑、鞠躬;如席上有八位品茗者,每一道茶他便需要做四十八次,假设此番茶席共冲泡六道茶,他就需得重覆做二百八十八次。想象一下他们一天如果掌席三、四回,岂不要鞠躬上千次,笑也笑得麻木了。

而今茶界充斥着这些五花八门的茶艺礼仪让人看了觉得不合乎常理,你说是崇尚古人喝茶礼仪吗?不对啊,曾几何时,苏东坡喝茶也就那几招:取水、候火、磨茶、煎茶、吃茶。陆羽喝茶时也就忙着炙茶、碾茶、煮茶、选水、候水、分茶、然后茶汤鉴赏。宋徽宗文会图中在一旁整治茶与茶器皿的人仿佛一支技术队伍全神贯注在工作,也没有被要求不停地打恭作揖的迹象。你说是近代茶业的文化现象吗?我观察了几位自1980年代现代茶文化复兴期便参于了茶界工作的资深茶道导师,他们泡茶并不会这样盲目对品茗者低声下气没了尊严似的,他们的脸容与嘴角是静寂的表情,偶尔得意了眼睛忽然闪亮起来,闻到极品茶香会叹一口气表示“只应天上有”,奉茶手势干净利落,过程让人崇拜。

为何现今茶界会需要这种东西呢,把礼貌提倡成一种固定、僵化的举动,把笑变为一个刻板的集体表情,这两样原来都是灵活的举动,是人类独有的感情表达方式,内心有感触才自然流露,一旦成为一种固定模仿的举止,大批生产,把人都弄成虚假虚假的。一般茶艺职业培训所及茶文化专科开设的泡茶培训,都将此类单调、固定的表情包扔给泡茶者要他们不断重覆练习,一是为市场需要,有些茶企聘用泡茶者把他们当帮佣使唤,故泡茶者与资方以及客商无形中有了主人、下人的藩篱,处于下人这方的泡茶者被矮化自觉卑微,唯恐脸上、肢体表情有遗漏疏忽便遭人诟病。二是为泡茶比赛,校际间每年举办的茶艺大赛,误将文化重点集中在泡茶者如何对品茶者表现和蔼可亲,误判茶道的精神就是让喝茶者高兴为上。

我并非主张泡茶者应成为一位自大狂、在茶席上不应实施礼仪,但是将泡茶者必须有礼貌等同茶道这想法植入芸芸众生的脑海中,导致每人都可以站在一个道德高点来要求规范泡茶者的一举一动,那是不公平与不道德的。不公平,是相对其他文化项目如:演奏音乐、歌唱、绘画、写书法、插花、空间设计等,大家并没有同样刻薄的要求。不道德,是倘若只让道德礼仪来掌控茶道与茶席,这不仅毁了我们要用身心去体会的美好的品茗体验,也扭曲人性与人文精神。

中国茶道杂志专栏20171115 (1167)

茶文化学科的建构 /蔡荣章 /20180127

 

茶文化学科的建构

蔡荣章

《现代茶道思想》网站专栏20180127

 

茶文化学科的建构

1泡茶

1.1泡茶原理

1.1.1制茶(含种茶)

1.1.2识茶(评鉴、品赏)

1.1.3茶叶化学(含茶与健康)

1.1.4包装储运

1.2 泡茶法

1.2.1各种泡茶法: 十大泡茶法

1.2.2水与温度

1.2.3茶器(陶瓷、竹木、纺织、金属—-)

1.2.4泡茶席

2茶会

2.1茶会种类

2.1.1茶席式(坐席式-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游走式- 庆典用茶会)

2.1.2环列式(无我茶会)

2.1.3流觞式(曲水茶宴)

2.2茶会举办

2.2.1品茗环境(含品名空间)

2.2.2茶食

2.2.3茶会行政

3茶道

3.1美学

3.1.1美学基础

3.1.2艺术修养(音乐、绘画、舞蹈、文学—-)

3.1.3应用型技艺(插花、熏香、衣着、仪态—-)

3.2茶道艺术

3.2.1茶道艺术形式

3.2.2茶道艺术内涵

3.2.3茶道思想

3.3茶文化比较

3.3.1茶史、茶书选读

3.3.2日本茶道

3.3.3韩国茶道

3.3.4英国茶道

3.3.5其他茶道

4茶业

4.1商品

4.1.1茶叶

4.1.2茶具

4.1.3茶食

4.1.4茶汤(品茗馆)

4.1.5茶事活动

4.2管理

4.2.1经营

4.2.2法规

4.2.3财会

4.3推广

4.3.1媒体应用

4.3.2专业外语

 

  (1124)

无我茶会的诞生 / 蔡榮章 / 2017/12/31

无我茶会的诞生

蔡荣章

20171231现代茶道思想网

自从1977年进入茶界,我一直在想:就只是“一个人泡茶几个人喝,或是几个人泡茶更多的人喝”,这就是茶道的全部了吗?茶道是不是应该要有更多的生活机能?经过三年之后,我确定茶道应该是在同一时间内可以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才是它的奥义,于是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如何才能够达到这个茶道的境界呢?有一天想到了,围成圈圈可以做到。每一个人都泡茶,泡完茶依一定的方向奉茶。我用了很多纸牌来操作,结果得出:只要以一定的方向,不管是奉茶给左邻或右邻的三位茶友还是左邻或右邻的一、三、五位茶友,如果大家都奉同样杯数的茶,大家都可以得到同样杯数的茶汤。高兴之余又发现这个泡茶方式带来了很多喝茶的道理,如单向奉茶可以没回报之心、如果茶叶都自己带来,大家就可以喝到各种不同的茶,无好恶之心、如果坐位由抽签决定,那就是无尊卑之分。这些都是喝茶的大道理,如果再要求大家把茶泡好,这样的茶会还是一个高享受的茶人聚会呢。但要使用简便的旅行用茶具,可以到处去泡茶。

越想越高兴,于是把它条条写下来。整理后发现这些做法与道理都围绕着“无”字转,这是我很喜欢的境界,制茶、泡茶、奉茶、喝茶也都要在无的境界下才能达到最高的成效。由此连带想到了茶会的名称,就叫它作“无茶会”好了。但是不太像是一个茶会的名称,怎么办呢,想了好一段时间,加一个“我”字好了,“无我茶会”比较像一个名词,但是我又不满意“无我”的通俗意义,我要的是“无”。想了好一段时间,还是没有想出更好的名词,姑且就用“无我茶会”好了。害得我后来还要解释“无我”的意思是“懂得无的我”。

那是1990年的5月26日,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台北陆羽茶艺中心正在上着师生9个人的茶道师资研习班,利用下课的时间我把无我茶会的大纲念给大家听。当时同学们对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茶会不甚了解,提议要实际做做看,要找一个可以围成一圈泡茶的地方。有位常到陆羽茶艺中心喝茶的出家人,她在不远的地方有一间 “妙慧佛堂”,佛堂是最方便有空间可以围坐泡茶的地方,而且不受天候的影响,于是向她商借。时间就订在下一个星期六,1990年6月2日上午,九位同学就到那里举办了第一次的无我茶会。

茶会结束,就在现场讨论与检讨,又确定了下个星期六6月9日的这个时候举办第二次的茶会。经过这两次试验性茶会,我对无我茶会有了信心。同个月的23日,也就是1990年6月23日,是13届泡茶师颁证典礼,我们把颁证典礼的形式安排成无我茶会,先进行一场无我茶会,然后颁证。地点在台北市的中山堂,各界到会人数70人,这是第一次对外公开举办的无我茶会。

那段时间每遇到人就会谈起无我茶会,也会向日本与韩国的茶友介绍,令人兴奋的是,只要向他们做一次演示与解说,他们就接纳了无我茶会。于是排定1990年12月18日在台北十方禅林举办一场“中日韩佛堂茶会”,也就是至2017年举办了16届的第一届国际无我茶会。

前两次的实验性无我茶会都叫做“佛堂茶会”,而且在茶会之前有礼佛的仪式,第一次对外公开举办的13届泡茶师颁证典礼,无我茶会只是作为颁奖典礼的形式,第一届国际无我茶会也还称呼为“中日韩佛堂茶会” 。慢慢地,无我茶会才在户外等其他地方独立举行,活动的内容也单纯的只是举办无我茶会,如1991年10月17日在福建武夷山慢亭峰举办的“幔亭无我茶会”。以后不管是有排入届数的国际无我茶会是以届数与举办地为名,如“第三届日本国际无我茶会”,还是在各地方自行举办的无我茶会,也都只是冠上节令的名称而已,如“1993迎春无我茶会” 、“1994中秋夜晚无我茶会”。

我在2002年11月的《茶艺月刋》社论《无我茶会的出生地》上指出:“台湾的茶文化在七十年代兴起时,除了因移民带来的中国茶文化传统外,几乎没有受到太多外来的影响,诸如日本茶道、英国红茶文化等。—-创设无我茶会的人是台湾人,是中国人,对台湾、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而且受过现代化、国际化的教育,并懂得创作的基本精神在不模仿古人、不模仿别人、不模仿自己,在这样的精神之下,在对茶学有了通盘的认知之后,创作出来的作品应具有足够的地方性与时代意义。”


無我茶會簡

追溯

1990.06.20臺灣茶藝月刊報道無我茶會的剪報。

1990.06.02蔡榮章主持在臺北妙慧佛堂舉行實驗性茶會寫的心得報告

無我茶會簡史

1990.07.20臺灣茶藝月刊報道無我茶會的剪報。

1990.06.23蔡榮章督導第13屆泡茶師頒證典禮以無我茶會的方式在臺北中山堂舉行。 (1246)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于10/24~10/29在台湾举行(之二论文集) 文/许玉莲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于10/24~10/29在台湾举行(之二论文集)

文/许玉莲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出版的论文集,主题是:茶会。

此书征集了四十一篇文稿,分成茶会篇及茶文化篇,我提交的稿子是“茶叶作品. 茶汤作品. 茶会作品”,讨论饮品,农产品,活动与作品的差异,作品与创作者的关系,收录在茶会篇。茶会篇另有蔡荣章的“办一场茶会作品与办一场茶事活动不一样”,蔡先生提出:“茶会作品是以整个茶会做一个单位,有它要诉求的独特标准。举办视为是一件作品的茶会,要让与会者清楚体认到这是一场的茶会,而不是笼统地体认到参加了一次茶事活动。”除此,茶会篇还有陈丽铃的“茶会中的品茗之妙”,陈艳斐的“茶会举办的教学探索”,吕学宜,李佩蓉的“台湾老茶老酒品赏会”等。

茶文化篇则收集了黄志玮的“浅谈龙潭地区推动青少年茶文化活动及其办理成效”,实地观察与记录在地的发展与建议,是很实在的研讨课题。另外王岳飞的“如何科学,合理,健康饮茶”强调九种体质与饮茶种类的搭配之重要,以及饮茶的误区,是值得参考的饮茶资料。

国际无我茶会每二年举办一次,大部分的举办方都会征集论文将之出版论文,这是茶文化发展过程中难能可贵的做法,通过这样的管道,各领域的工作者将自己看法叙述,有望推动茶道新思想。

 

  (1250)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歷屆國際無我茶會覽表”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歷屆國際無我茶會覽表

無我茶會1989年由當時在臺北陸羽茶藝中心擔任總經理的蔡榮章先生創辦,1990年正式推出後,歷年來各地區自主舉辦;惟國際性的舉辦每兩年一次,輪流在各地域主辦。下列簡表:

            歷屆國際無我茶會一覽表20250329版)

日期 主辦地區 茶會舉辦地點 承辦單位
1 1990.12.18 台北 台北十方禪林,70人 無我茶會創辦人蔡榮章
2 1991.10.17 武夷山 幔亭峰,100人 武夷山市茶葉學會會長姚月明
3 1992.11.09 日本京都 金閣寺、長安寺、天橋立,各200人 煎茶道賣茶真流家元正木義完
4 1993.10.13 韩国首尔 景福宮廣場,350人 韓國國際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釋龍云
5 1995.10.27 武夷山 云窩(27日)、玉女峰下(28日),各200人 武夷山市茶葉學會會長趙大炎
6 1997.11.22 台北 台北兩廳院廣場(22日,千人)、高雄文化中心(26日夜晚,500人) 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理事長涂國瑞
7 1999.10.16 杭州 杭州、新昌、天臺,各約200人 浙江大學茶學院童啟慶教授
8 2001.10.07 日本静冈 愛知縣(7日)、靜岡(8日)、引佐町(9日),各約250人 煎茶道賣茶真流家元正木義完
9 2004.08.21 新加坡 濱海城公園(500人) 留香茶藝創辦人李自強
10 2005.11.02 武夷山 武夷山國家旅游度假區(2日,300人)、武夷山市體育館(3日,300人)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11 2007.10.13 韩国益山 圓光大學(13日,400人)、首爾昌慶宮(14日,400人)、 韓國國際茶文化交流協力財團總裁李真秀
12 2009.10.17 美国旧金山   全美茶文化學會會長林炯志
13 2011.05.28 台北 台北(29日,千人)、月潭(30日,400人清晨)、阿里山(31日,300人晨曦) 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理事長王春樹
14 2013.10.12 韩国釜山 首爾、慶州、釜山,(各400人) 国际茶总会 总裁 李眞秀
15 2015.10.24 杭州 浙江大學(千人)、千島湖(300人)、龍泉(300人) 浙江大學茶學院王岳飛副院長
16 2017.10.24-29 台北 台北兩廳院廣場(千人)、鹿野(300人)、高雄文化中心(500人) 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理事長李佩芳
17 2018.10.15-20 安溪 安溪茶学院(16日,千人)、安溪清水岩(19日,500人)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校長林金科
18 2023.06.13-17 韩国首爾 蚕室漢江公園(15日)、光化門廣場(16日),各300人 国际茶总会 总裁 李眞秀
19 2025 中国北京(京津冀)   北京茶道思想科學技術院负责人时延延
20 2027 中國漳州   漳州科技職業學院

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 “历届国际无我茶会览表”

无我茶会1989年由当时在台北陆羽茶艺中心担任总经理的蔡荣章先生创办,1990年正式推出后, 历 年来各地区自主举办;惟国际性的举办每一或两年一次,轮流在各地域主办。下列简表:

            历 届国际无我茶会一览表(20250329版)

日期 主办地区 茶会举办地点 承办单位
1 1990.12.18 台北 台北十方禅林,70人 无我茶会创办人蔡荣章
2 1991.10.17 武夷山 幔亭峰,100人 武夷山市茶叶学会会长姚月明
3 1992.11.09 日本京都 金阁寺、长安寺、天桥立,各200人 煎茶道卖茶真流家元正木义完
4 1993.10.13 韩国首尔 景福宫广场,350人 韩国国际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释龙云
5 1995.10.27 武夷山 云窝(27日)、玉女峰下(28日),各200人 武夷山市茶叶学会会长赵大炎
6 1997.11.22 台北 台北两厅院广(22日,千人)、高雄文化中心(26日夜晚,500人) 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理事长涂国瑞
7 1999.10.16 杭州 杭州、新昌、天台,各約200人 浙江大学茶学院童启庆教授
8 2001.10.07 日本静冈 爱知县(7日)、静冈(8日)、引佐町(9日),各約250人 煎茶道卖茶真流家元正木义完
9 2004.08.21 新加坡 滨海城公园(500人) 留香茶艺创办人李自强
10 2005.11.02 武夷山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2日,300人)、武夷山市体育馆(3日,300人)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11 2007.10.13 韩国益山 韩国益山     圆光大学(13日,400人)、首尔昌庆宫(14日,400人)、 韩国国际茶文化交流协力财团总裁李真秀
12 2009.10.17 美国旧金山 全美茶文化学会会长林炯志
13 2011.05.28 台北 台北(29日,千人)、日月潭(30日,400人清晨)、阿里山(31日,300人晨曦) 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理事长王春树
14 2013.10.12 韩国釜山 韩国釜山     首尔、庆州、釜山,(各400人) 国际茶总会 总裁 李眞秀
15 2015.10.24 杭州 浙江大学(千人)、千岛湖(300人)、龙泉(300人) 浙江大学茶学院王岳飞副院长
16 2017.10.24-29 台北 台北两厅院广场(千人)、鹿野(300人)、高雄文化中心(500人) 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理事长李佩芳
17 2018.10.15-20 安溪 安溪茶学院(16日,千人)、安溪清水岩(19日,500人)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校長林金科
18 2023.06.13-17 韩国首爾 蚕室汉江公园(15日)、光化门广场(16日),各300人 国际茶总会 总裁 李眞秀
19 2025.04.17~19 中国北京 湖山(17日)、长城(18日)、长明(18日夜晚)、只有红楼梦(19日) 北京茶道思想科學技術院负责人时延延
20 2027 中国漳州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1603)

蔡荣章在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茶艺师资培训班讲解与示范“参加与举办无我茶会”

 

蔡荣章於2017年8月28日下午在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三届茶艺师资培训班讲解与示范“参加与举办无我茶会”。

蔡荣章於2017年8月28日下午在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三届茶艺师资培训班讲解与示范“参加与举办无我茶会”。无我茶会于1990年由蔡荣章创办,无我茶会的意义着重於对「无」的体悟,无我应被解释为「懂得无的我」 。

蔡荣章的课程大纲包括解析无我茶会的二种“无”,其一是社会性的无:解析无我茶会特殊做法及七大精神 一.抽签决定座位—无尊卑之分 二.依同一方向奉茶—无报偿之心 三.接纳、欣赏各种茶——无好恶之心 四.努力把茶泡好——求精进之心 五.无需指挥与司仪——遵守公共约定 六.席间不语——培养默契,体现群体律动之美 七.泡茶方式不拘——无流派与地域之分 。

其二是茶道上的无:解析茶的无何有之乡的观念 一. 我是茶青,制成茶叶时,我只需要空气阳光温度与时间,其他的元素我都具备了。我不喜欢空气中的杂味,我不喜欢多余的手碰我。二. 我是茶叶,泡成茶汤时,我只需要干净的容器,干净的水,茶汤需要的成分我自会提供。泡茶者不纯净的心思将干扰我才华的发挥。三. 我是茶汤,被饮用时,我需要別无作用的杯子,別想把我变得更好喝。我需要专注的心,健康的身体,没有预置的好恶之心。四. 我是叶底,被弃置之时,我要公平的懂茶人,欣赏我的前世与今生,他不再为高价获得而唾弃我,不再为廉价取得而窃喜。一片宁静与珍惜,把我倒进土里。

 

  (1302)

第16届国际无我茶会,于2017年10月24日台湾举行

无我茶壶13届在日月潭

无我茶会200910

第16届国际无我茶会,将于2017年10月24日~10月29日在台湾举行。

由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泡茶师联会、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陆羽茶艺中心等联合主办

敬邀各地域茶友报名参加!简章如下:

一、活动行程

第16 届国际无我茶会(台湾)行程规划

第一天10/24(二) 全天– 各国 (地区) 茶友报到接机–茶友报到 ,办理入住手续 (于饭店 一楼报到厅)住宿: 王朝大饭店 http://www.sunworlddynasty.com.tw/html/2009/Cht/index.html晚: 微风美食街~台湾小吃
第二天10/25(三) 早上 千人无我茶会 (台北场—国父纪念馆)下午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 (王朝饭店 5 楼)晚上 欢迎晚宴 (王朝饭店 2 楼)住宿: 王朝早:饭店自助, 午:国父纪念馆自助餐, 晚:王朝饭店
第三天10/26(四) 早上 各国茶道表演 (王朝饭店 5 楼 ).下午 台北火车站—台东 (台铁专列)晚上 晚会–原住民之夜 (歌舞….) 高山舞集表演团队宿: 台东娜鲁湾大饭店 http://www.naruwan-hotel.com.tw/早:饭店自助, 午:合菜 ,晚:娜鲁湾饭店
第四天10/27(五) 早上 无我茶会 (台东场 –鹿野高台 )参观鹿野观光茶园下午 台东—高雄晚上 高雄—爱河游船 (包船 1 小时+导览员)路线–国宾—中正桥—电影图书馆—鳌跃龙翔—仁爱公园—历史博物馆—玫瑰教堂—85 大楼—驳二特区宿: 君鸿(金典)大酒店 http://www.iticket.com.tw/85sky/booking.php早:饭店自助, 午:台东风味, 晚:高雄风味
第五天10/28(六) 早上 无我茶会 (高雄场—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下午 参观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晚上 欢送晚宴 (君鸿饭店)宿:同上早:饭店自助 ,午:佛陀纪念馆素斋, 晚:君鸿大饭店
第六天10/29(日) 高雄—台北欢送 各国 (地区) 茶友 ~ 2019! 见早:饭店自助


二、论文集出版
1. 有关“茶会”(以茶聚会,不限于无我茶会) 的学术性论文
2. 2000-5000字,附3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
3.以赠书二册代稿酬
4. 主办单位组织审稿委员会,入选者编入论文集
5. 截稿日期 : 2017.09.30

三、与会事项联系人
李佩芳
电话:+886-939437862
电邮:peggy889@gmail.com

四、论文集联系与收稿人
唐文菁
电话:+886-960536486       大陆手机:15087062032
电邮: 
wtwjjj@yahoo.com.tw

五、报名:
1.请于2017年5月31日前完成报名。报名人数限制:国际茶友限200名,国内茶友限100名,同一地区以团体报名为原则,额满为止。
2.报名成功收到筹备会回复邮件后,请于6月20日前将订金每人美金350元(国际茶友)或台币10000元(台湾地区茶友)汇入指定账户,汇款时请注明无我茶会订金、姓名、电话。
3.国际茶友参加费用为850美元,台湾地区茶友参加费用为25000台币。费用包含茶会期间住宿(五晚)、交通费、餐费、当地旅游、门票、保险费及活动费用。国际茶友费用包含机场接送。
国际支付账户:(5月初发文附上)
国内支付账户:(5月初发文附上)
账号名称:
汇款银行:
账号:
4.报名请提供团长、团员名册一份(包含英文名字、护照号码、生日、用餐荤素、房间分配)。
大会统一安排双人房,若需单人房者,需增加美金US350元或台币NT9800元。
5.国际茶友请事先告知抵达机场、时间、飞机班次,以利筹备会派人迎接。台湾茶友请自行到报到地点。

六、大会会程说明:
1.无我茶会:10月25日、27日、28日共举办三场无我茶会,与会者请自备无我茶会茶具。
2.领队会议:10月24日20:00,主办单位将报告大会筹备情形,并讨论有关事项;10月27日21:30讨论下届主办地,请各团队推派1~2名代表参加(含翻译)。
3.茶道观摩:10月26日上午假王朝饭店举办,由主办单位邀请团队参加。
4.惜别晚宴:10月28日晚宴,请各团队准备一个节目,十分钟以内。

七、联合主办单位
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
理事长(2017~):李佩芳
泡茶师联会
会长(2017~):宋宣慧
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
总会会长(2016~):张富钦
陆羽茶艺中心
副总经理: 张桔铨

八、此文件为第二次发文
负责人: 李佩芳
日期 : 2017.04.11

蔡荣章无我茶会20131012sans self tea gathering

无我茶会伦敦荷兰花园

无我茶会199211

许玉莲无我茶会20131013sans self tea gathering

(1684)

我们情愿茶道艺术家龟毛一点-许玉莲

我们情愿茶道艺术家龟毛一点

许玉莲

茶道艺术家要有非“好茶”不泡的胆识。人们大多赞赏好音乐、字画、舞蹈等,认为那是了不起的学问,能够把这些事情做好,值得叫人钦佩。但说到泡茶(含喝茶,下同)一定要用好茶,大家就责备这是感官口欲之贪,严重的甚至批评泡茶者人格粗俗,道德素养低级。茶喝得少者、对茶的感情肤浅者不明白,喝了不好茶,身体要消耗很多能量去消化它,精气神变得萎靡,灵魂是很难庄严到哪里去。让身心郁闷之物,谈不上什么艺术不艺术,实不应拿来喝。变质坏茶容易看得出来或闻得到:发霉、有焦气烟气、污染和酸馊,可以一口回绝。然而不是人人都有本领辨别“非好茶”,知道哪一支是“非好茶”而又有勇气不泡便成了茶道艺术家的品味。好茶与标签、流行、品牌无瓜葛,价钱可高可低,可发酵、可不发酵、可发酵一点点,可老、可新、可半老不新,生熟可以有很多不同层次,鲜叶不一定是稀罕品种,有没有亲自到山上采茶制茶无所谓。“非好茶不泡”无公式化系统可套,除了长期培养各种知识,除了长期泡,周而复始地泡,除了在自己固定的茶席泡,还需要在任何一处都会泡,还需要一点收放自如的即兴趣味。如:有人送来一泡四十年老六堡,打开看,像袋泡茶那般装在滤纸小袋的碎茶末,是分茶时在藤萝底留下的,依然宝贝着。马上找来吃英式下午茶才用的银质过滤网,将滤纸袋撕开,六堡茶碎末裸身悉数倒入网中,提着网在壶口上,把热开水往下冲,茶汤就直流进茶壶,喝了连茶主也叹息自己泡的从来没有这么清澄澄汤色与甜爽甘醇茶味。茶道艺术家不能躲在家里才会泡茶。茶道艺术家要在短时间阅读茶叶的来路、仓存品质、是否值得泡。决定泡了再决定怎么泡,弃袋取茶,排除附吸在滤纸袋的纸味及潮味。茶碎不投壶只让热水流过取汤,避免出汤时碎末堵塞壶孔令味道荒腔走调。茶道艺术家有一份潇洒,来自与茶肝胆相照的情义,随便冲泡任何一支茶不失手,不怕泡茶末,有必要泡号字级百年普洱时也绝不怕茶贵、不怕茶老,很快站起走进泡茶席掌壶——担心别人泡坏了。茶道艺术家恐怕是必须要把眼光训练至非常犀利仿佛天生的样子,于他人地方泡茶,也马上知道现场有些什么优秀兼适合的茶壶与器具,指挥若定搬过来用仿佛那些茶器就是属于这一支茶的,没有扭捏之态,茶器主人这才清醒自己拥有这样的好东西而从来没有将它们好好表现。茶道艺术家还要爱水、懂水,建立非“好水”不用的志趣。水生长的环境、装水容器(包括水瓶、茶壶、茶海、茶杯等)的性质、加热保温方法等等的变数,操练不够、见识不够,一冲下去就把茶叶浪费掉了。不论何时何地泡茶,都要想办法将心目中理想的好水运输到泡茶所在,比如从马来西亚带五或十公升到山东青岛。或找到当时当地最好的水,通过当地朋友先找,抵达地点后一一试喝,清水、泡成茶汤、冷的、热的,喝几遍,喝到好了再买。最要命的是,茶道艺术家必须非常尖锐,最好是个龟毛,嗅嗅空气就知道不对路,比如泡茶现场提供用木塞的保温瓶,木塞使水生异味,再好的茶也变乌有,茶道艺术家必预先发现,必不妥协,想办法解决。

(完稿20160107刊登中国茶道杂志专栏) (1367)

「泡茶师作品」的分析-許玉蓮

「泡茶师作品」的分析

許玉蓮

「泡茶师的作品」比起「制茶师的作品」难懂,因「泡茶师的作品」并不只针对「可看见的」品茗空间而已。

制茶师于某段特定时间,在制茶空间施展一些被认可的手艺,或用手或借助机器操作,致使茶鲜叶转换生命的形态从茶青变成茶叶,茶叶即成为制茶师的作品。拥有一包茶叶,是拥有一位制茶师的作品。

茶叶其物具体可看、可嗅、可触摸,可收放着让它永远维持那个样子坐在那儿,它不会消失,像这样的作品,满足了实实在在「有形」的握在手中的「拥有欲」,相对容易理解作品的涵义,像字画、茶壶、雕塑都是有形体的作品。

茶叶作品被创作的大前提:茶叶是要拿来泡茶喝的,不然我们没有制造它的理由,鲜叶在树上不日将枯萎、死亡。茶鲜叶被制成茶叶作品后,有一天它会来到品茗空间完成「活着的使命」:即释出茶汁供人品用。泡茶师为了让茶叶作品「绽放生命」,就必须制作一个泡茶喝茶的地方,将所需要的设备摆布出来,独自一人或与一些品茗者汇集一起举行泡茶、喝茶之事。泡茶师制作的品茶空间(含茶席,下同)、行茶法、经过浸泡而从茶叶深处释放出来的茶汤以及喝完茶后的茶渣,谓之泡茶师的作品。

「茶汤会」整个过程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成为过去、茶汤喝了就无了,看不到摸不到也嗅不到、茶渣看了之后也丢进垃圾桶,这些从有变成无的泡茶程序、茶汤、茶渣,由于「握不住」,常常令人忽略它们才是组成作品的重要部分。

如何才能掌握住泡茶师的作品呢?不要把时间花在担心时间的流逝,时间总会过的,不要为了「怕忘记」而顾着拍照留念,整个过程变得只庸庸碌碌忙着摄影。泡茶品茶的过程一定会随着时间逝去的,故举行茶汤会时要全神投入,把当时的一分一秒都过好,时间虽然会永久消失,但在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体验与接收到的领悟却会一直留在我们的身体,化身成为我们灵魂、智慧的一部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记忆可抗御时间的消逝。故泡茶品茶时要尽量清晰地感受整个流程、要敏锐地注视别人用心的所在、置身其间迎接正发生着的茶事。

「茶汤喝了就无了」它还算是作品吗?当然它是,凡眼睛看到的一碗茶汤、一杯茶汤,它仍然处于「未完成作品」,泡茶师本人或与品茗者将茶汤喝了,是「泡茶师的作品」发展的进序,至此,人们才深刻的享受到这个揉合了制茶师与泡茶师的思想与手艺,最终被呈献出来的「茶汤作品」。在一位泡茶师的品茗空间里待过、品过他冲泡出来的茶汤,才算是拥有过那个泡茶师的作品。

被喝进肚子了看不见了的「茶汤作品」并不代表它消灭了,反而一直「活」在我们的身体中,「茶汤作品」进入人们的身体,它的内含物影响着人们,如:好茶让人身心舒畅,心思灵敏;劣茶消耗人们的能量,妨碍身心健康;「茶汤」会改变人们内心的气场。拥有一包茶叶或一碗茶汤而没有喝它,是不能达到这种境界的。

茶渣最后被丢弃是更难让人接受它也属于「泡茶师的作品」的一部分,一般的作品都被人们供奉在最珍贵的位置上,茶渣最后都与厨余收在垃圾桶,怎么说是作品呢?所以泡茶喝茶的人在茶汤会进行的最后阶段,要将茶渣好好的请出来,好好阅读一番。预备一优质雪白的瓷器,拿起渣匙细心地将茶渣从茶壶邀请出来独坐大雄峰于瓷盘中,从各个角度注视它。这时的茶渣,悠悠然的以完全没有修饰的茶体呈献,不外求任何多余的奢侈的面相,此乃辨识茶渣作品。阅读完毕,将茶渣郑重地安放入滓方才结束茶汤会。懂得茶渣亦有生命,尊重它完成生命的方式,茶渣就是作品。

发表于中国《茶道》杂志每月专栏(完稿20150429) (2002)

《现代茶道思想》简体版/蔡荣章著20150701

书名:《现代茶道思想》简体版

作者:蔡荣章

出版日期:2015-07-01

出版:中国,北京,中华书局

《现代茶道思想》目录

序 茶道思想引出茶文化方向
第一篇 茶与艺术
1 赏石与泡茶之间
2 茶道裡的美学概念
3 茶道与抽象艺术
4 从「茶道学习」到「抽象概念」的產生
5 茶道上纯品茗的抽象之美
6 茶道空寂之美
7 深谈空寂
8 茶道艺术家与茶汤作品
9 从通俗茶道到纯茶道
10 茶汤,这件泡茶者的艺术作品
11 茶道艺术的本体及其应用
12 茶文化裡的美与艺术
13 无我茶会表现的茶道艺术
14 从泡茶师到茶道艺术家
15 茶道裡的艺术内涵

第二篇 茶道流派
1 论茶道的规格性与风格差异
2 谈茶道的「空寂」
3 「茶道流派」的争议
4 茶道的剧本人人写
5 我走过的茶道之路

第三篇 茶道境界
1 茶道的重心在修身而不在茶吗
2 茶道上的牵强附会之说
3 是「撑船汉」还是「弄潮人」
4 道是方法.道是路.道是境界.道是目的.道是新生命的起点
5 茶道的独特境界-无
6 茶道的利他观念
7 茶道裡的无何有之乡
8 茶,永远有其苦涩的一面
9 茶道的内涵
10 茶道两张结构图
11 茶道两张结构图(之图)
12 让自己泡在茶汤三个月
13 支撑茶文化的三根支柱
14 茶汤是茶道的灵魂

第四篇 泡茶
1 学会削皮才能吃到肉
2 泡茶师箴言
3 泡好茶的涵义
4 我们在泡茶上所下的功夫有没有输给学琴的人
5 泡茶的三个基本观念
6 各种泡茶情况的茶水比例
7 茶汤标準浓度的界定
8 评鑑泡茶法与品饮泡茶法
9 车轮式泡茶练习法
10 茶席桌面四区块
11 泡茶者的服装
12 不穿戏服泡茶
13 小壶茶法的实事求是

第五篇 茶人与称谓
1 茶人的「茶道生活」与音乐家的「音乐生活」
2 「茶人」一词的应用
3 茶界称谓
4 泡茶师检定怎麼考
5 茶界修道者颁证
6 自家泡茶师与职业泡茶师

第六篇 市场与推广
1 从泡茶与思想带动茶文化发展
2 茶的文化性值多少钱
3 茶是容易保存的食品
4 茶与文化创意產业
5 某某茶在奢侈品行列吗
6 品茗馆专业泡茶席的设计
7 「品茗馆泡茶席」建构说明
8 论小包装茶的功过
9 茶馆復兴
10 泡茶师為客人泡茶的品茗馆
11 茶叶市场与茶汤市场
12 将每批茶的泡法告诉客人

第七篇 品赏与评鑑
1 茶汤品饮之内涵分析
2 喝好茶、泡好茶、用好具的意义
3 赏茶、评茶、品茶
4 好茶好茶具有其绝对价值吗
5 种茶难製茶更难喝茶难上加难
6 茶,让人深思的一杯茶
7 茶,它的面部表情
8 茶,它的茶汤表情
9 茶,它的身材与体态
10 茶汤香、味、性的认识、欣赏与介绍
11 移爱入汤移爱入人

第八篇 茶器
1 初学者买什麼壶
2 从泡茶电水壶的诞生?起
3 计时器使用的争议
4 需要用双杯喝茶吗
5 从茶车到品茗馆的茶席
6 泡茶盘变迁史
7 茶荷与茶盅的诞生
8 壶盅你儂我儂
9 旅行茶具的先行部队
10 可爱的随身瓶

第九篇 教育
1 「茶学书库分类索引」之建立
2 用现代的语言说现代的茶道
3 茶道展演与茶艺歌舞
4 高校茶文化系要不要教茶艺歌舞
5 我们要有个现代茶思想网
6 从三国茶道到四国茶道
7 读茶文化系,毕业去卖茶
8 「茶思想研讨」的课上些什麼
9 人人有权知道茶艺术

第十篇 识茶
1 喝茶普及化与茶叶名称的关係
2 规格茶与标示茶
3 製茶一些用语的界定
4 述说老茶
5 焙火茶
6 泡坏了不改茶的真面目
7 茶,新生命的诞生
8 茶,它的生死辩
9 波动影响著茶汤

第十一篇 品茗环境
1 茶席风格的表现
2 勿走错茶席设计之路
3 草庵式茶席的意义
4 水盂在茶席上的地位
5 煮水器要放泡茶桌上吗
6 茶如何在茶桌上表现主角地位
7 茶席设置与茶席设计
8 茶席,有茶道就够了
9 唯要声音与光影陪伴茶
10 辅茶器站著还是躺著好

第十二篇 茶会
1 无我茶会基本架构
2 现代版曲水茶宴
3 茶席设置与茶会举办
4 茶道展演要看些什麼
5 从独饮到千人茶会
6 无我茶会有用吗
7 无我茶会的传播,师生对话录
8 「接力泡」茶会如何进行
9 茶道艺术家的联合茶汤作品欣赏会
10 茶汤作品欣赏会与宴会式茶会之别
11 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
12 无我茶会為何非要单边奉茶不可
13 茶道艺术家的个人茶汤作品欣赏会

许玉莲跋—蔡荣章茶道思想的经纬

蔡荣章现代茶道思想

《现代茶道思想》蔡荣章3 - Copy

《现代茶道思想》蔡荣章1

《现代茶道思想》蔡荣章4

《现代茶道思想》蔡荣章2 (1722)

2015-05-21 中国浙江农林大学人文.茶文化学院邀请许玉莲开讲讲座: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办与意义

许玉莲农林大学许玉莲农林讲座1

2015-05-21,中国浙江农林大学人文.茶文化学院邀请许玉莲开讲讲座: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办与意义

中国浙江农林大学人文.茶文化学院于2015-05-21聘请福建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玉莲为客座教授,由农林大学.茶与茶文化学科负责人苏祝成教授授予聘书。

许玉莲女士亦是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及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

与此同时,农林大学 人文.茶文化学院于2015-05-21也邀请许玉莲女士开讲讲座,讲座的学员来自农林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临安市茶文化研究会;和从湖州、天台、杭州、萧山等地过来的茶友们。地点:农林大学学16楼中国茶谣馆2楼,题目: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办与意义。

许玉莲农林大学

许玉莲农林大学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办与意义的内容纲要有:1.我是这样一路走过来:茶艺教学vs茶艺表演vs茶道演示。

茶艺教学*知识布施:要教会消费者泡茶、喝茶,他们才会来茶艺馆泡茶、喝茶。

*来茶艺中心买茶回家泡。

*把茶带去办公室泡。

*把茶带去饭店用餐时泡饮。

*把茶当礼物馈赠给人泡饮。

a.茶艺教学:第1阶段

*是为了要卖多一点茶叶

*只要那人家里多一个茶盘,我们就多了 一个地盘

b.茶艺教学:第2阶段

*亲身体验

*让消费者亲手触摸过、看过、嗅过、味 过及听过泡茶奉茶喝茶经过,他们才会产生真实的感受。

c.茶艺教学:第3阶段

*纳入生活的规划

*已经有喝茶习惯的,重新塑造一种适合当代的

*未有喝茶习惯的,现在正是时候建立我教的这种

d.茶艺教学概括范围:

*个人、家庭、公司、学校、团体、企   业、银行界、博物馆

*当地人、公干旅居者、游客、东南亚地 区茶行业者、传统茶行业者、现代茶行    业者

*收费制度:该收的要收,不该收的不收

e.茶艺教学:第4阶段

*决心发展成一种爱好

*要教会喝茶者更精准的茶法、更精致的 茶叶与茶器,    他们才会真心喜欢泡茶、喝茶

1.2茶艺表演:

*不要转型,要离开

*这是一个茶沦为配角的时代了吗

1.3茶道演示:

*直接去那里,去了就去了

*去了再回来接朋友、拿行李

*不要让“茶历史巨人转不过身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角色扮演还是专业称谓:

泡茶者vs泡茶师vs茶道艺术家

2.1角色扮演:

*特定角色穿著特定服装在特定场景下以进行扮演活动。

*聘用工作人员或自愿参加游戏者,通过假定的角色,按照角色的需要来表现那个角色。

*不是真的我,是假的我。

2.2专业称谓

*这是行为的事

*不是流行或消费的事

*任何与那个行为有抵触的东西都不该做

*只有行为发生,才有茶道的产生

*是我在做茶道的事

2.3泡茶者vs泡茶师vs茶道艺术家

*寻找一个当代的理念-茶道艺术系统的建立

2.4谁是茶道艺术家

*不要忌讳用茶人二字

*不要一听到茶道就怕

*不要用大师之名吓唬人

*不要搞错方向起名称,名不正则言不顺

*敢敢承认茶艺师是一种职称

*敢敢承认茶道艺术就是泡茶,为自己正名

*茶会策展者就是茶道艺术家吗

3.茶道艺术的核心是什么:

泡茶、奉茶、品茶

3.1茶道艺术的核心是什么

*纯茶道有问题吗

*装置艺术、室内设计、表演艺术、织物服装、

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戏剧、舞

蹈是茶道的主轴吗

*品茗环境不断转换才是茶道的核心吗

3.2泡茶、奉茶、品茶的必然

*茶道艺术要看整体,不是看小趣味

*欣赏茶道艺术,要懂得欣赏茶道艺术家的茶汤。

*欣赏茶汤,要懂得欣赏泡茶、奉茶、品茶的过程。

*欣赏过程,要懂得欣赏茶道艺术家看待事物的能力,完成工作的能力,建立和培养有价值的思维线索和实现的能力,将一种粗糙的行为,变为一种细心精致的行为。

3.3茶道艺术家,在世界上是干什么的?

*茶道艺术家何以为生?就必须搞清楚能交付给社会什么,这样社会才能回报。

*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艺术的宗旨不是因“职业所需”存在的,而是为人类生活所需的“创造”而产生的。

*他与社会构成一种怎样的交换关系?他创造一种只有他会做的“茶道艺术手艺”,我们愿意也像他那样子感受期间。

4.「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的概念

*有茶叶作品才会有茶汤作品

*茶道艺术家是拥有“创造茶汤作品”的手艺的人

4.1创造“茶汤作品”的手艺的基本技术:

*茶、器、水的品鉴技艺

*茶法(含泡、奉、品程序)

*品茗空间的设置(含茶席、环境)

*功夫要实在,远离低级趣味,不要献媚讨好

*面向现在这个我们的时代

4.2有了基本概念后

*艺术是一辈子的事情,要不停地泡

*不要叫人代劳

*不要只是大,可大可小要深刻

*不要只是多,可多可少要细致

*这是无止境的事

4.3技术是通往艺术之路

*泡茶要看我们的心情,心情好它就甜,心情不好它就苦

*泡茶知茶,泡出茶的个性

*知茶泡茶,泡出茶当时的最好

*不要妄自菲薄,看輕自己

*器、术、道在泡茶里的涵义

5.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操作与规约

5.1范例 :举办茶汤作品欣赏会的工作手册

5.2范例 :举办茶汤作品欣赏会的方法与流程

5.3范例 :品茗者茶会礼仪规约

5.4艺术与教学的矛盾

*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不能用语言代替的,正因为有些事情语言永远不能解说,所以才有艺术。

*教学必须是具体的、可量化的东西。技法、形式容易说清楚,但艺术的核心部分却难以量化。所以,教学容易陷入手法的教条中。

6.茶谱的意义

*茶谱:茶法、茶赏与茶序

*我们为什么需要为每一次的茶汤会写下茶谱?

因为不应该毫无章法的泡,或只人云亦云追随古法

必须要有实际方法泡它喝它,并,这个方法有一定程度的可复制性

茶谱是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 的一部分创作,像音乐指挥家的乐谱

7.个人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联合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

7.1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

創立及舉辦歷程表如下:

7.2举办的问题

*主办方的意图

*场地容量的考虑

*客人数的考虑

*客人参与几位茶道艺术家的问题

*客人挑选茶道艺术家的问题

*茶道艺术家与客人招呼的问题

7.3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
茶席摆置原则:

*不让客人面壁

*不让客人看风景或路人

*让客人领受到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气场

*会场的布置不干扰泡茶席

8.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实例

 

9.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演示会

紧接着讲座结束,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观摩示范活动在农林大学学16楼3楼茶艺教室举行,由蔡荣章先生与许玉莲女士指导进行,将理论以实际的操作方式呈现。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入场方式:凭票入场,可预先邀请或售票,座位:抽号订座(售票时抽签号码)茶道艺术家自己准备茶谱、茶席、完成泡茶奉茶喝茶过程,期间安排一道茶食,在规划时间内食用。此次示范,除了许玉莲亲自主掌一席,茶文化系包小慧、钟斐、沈学政三位老师也联合参与茶汤作品创作会,共32位学员坐在席上品茗,其余学员在旁观摩学习整个茶会的流程。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

 

 

  (1640)

2015-05-21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办与意义-许玉莲-中国浙江 农林大学 人文.茶文化学院 讲座

中国浙江 农林大学 人文.茶文化学院 主办讲座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办与意义

许玉莲主讲

举行日期:2015-05-21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许玉莲

 

 

 

 

  (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