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章【茶道大哉問】第44集: 茶湯的美在哪里
【茶道大哉問】第四季度的十二集,從2022年的1月14日開始,敘述我對茶道“美與藝術”的理解,而且是集中在以“純茶道”為角度的看法,今天是第八集。
一位愛茶的泡茶人或喝茶人,當一杯茶被奉到手邊,就是一件興高采烈的事。或許茶香已經飄送到眼前,知道了那是一杯綠茶,或是一杯紅茶,還是烏龍茶,還是普洱茶;是高香型的茶湯,還是中香型的茶湯,如果是低香型的茶湯,這時候應該還飄送不到鼻腔。這些香團是天上一朵朵的雲,帶給我們一串串的思緒:是早上晨曦的綠茶、是豔陽積雲般的紅茶、還是夕陽那盤潑灑在天邊的重發酵茶。
端起這杯茶,望著茶湯,一次又一次也往裏深探,不覺地就像來到身邊的江河、湖泊、水潭,有的清澈無波,有的金沙片野,有的寂靜地映照著岸邊的岩石。這是喝茶人的感受,是愛茶人的反應,它不只是一小杯茶湯,它是一大片的水域環繞著你,就像站在海邊、湖泊,遠望著一大片的水,未曾想到那是無法征服的領域,只想到要珍惜地擁有它。
當茶湯喝進口裏,原本無形的液體與滋味變成了樹林、山嶺,變成了高樓大廈,變成了我們棲身的茅草屋,變成了正在高談闊論的朋友。一杯淡綠色的輕發酵茶湯,展開了一片綠油油的原野,一杯淺褐色中發酵的茶湯,帶你走進了九曲十八彎,一杯橘紅色的重發酵茶湯,帶你進入了結實累累的果園,一杯暗褐色的後發酵茶湯,帶你進入了一座深山裏的古刹。
端著杯子,一陣陣飄送過來的是未經發酵的蔬菜香,是輕發酵的花香,是中發酵的堅果香,是中發酵的水果香,是全發酵的焦糖香,是後發酵的木香。我們說不清楚它準確的香氣名稱,但那是我們身體所需要、所喜歡的香氣,它帶給我們能量,可能是極高品質的香氣,也可能只是普通的香氣;它可能是延續性很強的能量,數泡之後,喝茶許久之後,仍然餘香繚繞,有的香氣對某些體質的人有極強的佔有性。茶香是可以進入到身體裏面的物質。
茶湯的颜色,除了告訴我們是什麼方式製作出來的茶葉外,它的顏色就是茶葉被飲用的茶湯符號,它由“色相”的不同(如綠、黃綠、褐、橘紅、紅、深褐)、“明度”的不同(如明亮的顏色或是深沉的顏色)、“彩度”的不同(如高飽和度的顏色或是低飽和度的顏色)相互組合而成,也代表著茶葉不同的發酵程度、焙火與陳化的程度、水可溶物的多寡,這些顏色的變化是“茶湯物質”的代碼,隨之而來的是喝進口腔與肚子的“茶葉”。湯色呈現的視覺效果,簡單地說是湯色的美麗程度,也代表著這款茶葉的能量強弱與質感。
飲用茶湯是我們享用茶葉的方式,茶葉的能量與質感全化作液體進入我們的身體,它包含著千萬種物質與能量,它在口腔裏先以“稠度”告知我們它的存在,如果稠度太低,我們會知道“它來得太少”,如果稠度太高,我們會知道它們一下子湧進了太多,我們一時無法消受。它的組成分子如果有太多帶刀帶槍的硬漢,我們會覺得苦澀味太強,這不完全代表我們不喜歡它,只是有點招架不住,我會通知泡茶的人,或是自己在泡茶的時候,用水溫、茶水比例、浸泡時間、沖泡器材質來調整茶湯成員的組合,讓剛強與陰柔並濟,這樣的茶湯就會顯得協調而有立體感。這時的“茶味協調”也是茶葉能量與質感的協調,也會造成身體與情緒的協調與愉悅。
茶湯的美在色、香、味,這樣的美呈現在感官的快感,也呈現在能量與質感對身體造成的效應,前半段美了,後半段也會美。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