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87.为何有茶文化年度研讨会的举办-蔡荣章-20140305

为何有茶文化年度研讨会的举办-蔡荣章-20140305

为何有茶文化年度研讨会的举办-蔡荣章-20140305

为何有茶文化年度研讨会的举办

蔡荣章

20140305

茶文化复兴后,茶文化课程进入学校教育体系及民间茶道教室,这时大家开始思考如何安排课程。有人从茶树种植与茶叶制作出发,设计了许多涉农的课程,有人从文史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许多茶史、茶文的课程,两者都较少深入茶文化本体的部分,规划出如泡茶法、泡茶原理、茶会举办、茶汤欣赏等的茶文化核心课程,或是支撑泡茶、茶会、茶汤欣赏的艺术课程。因为泡茶、茶会举办、茶汤欣赏是茶文化兴起以后的学科,师资与教材没有着落;支撑泡茶、茶会、茶汤欣赏的艺术课程其链接点在哪里,也是大家缺乏经验不敢冒然开设。

2010年到韩国圆光大学参加讲座,与圆光数码大学教务处长李真秀教授谈到上述这个问题,研究后决定由双方所在学校,也就是韩国的圆光大学与中国的漳州科技学院(当时的校名为漳州天福茶学院)联合主办每年一次的研讨会,一年在韩国召开一年在中国召开。每年订好一个茶文化相关的主题,大家事先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并行研讨。如此一届一届地,希望培养出各课题领域的师资与可用的教材。

为保证基本的质量,约定双方每届必须提供4~6篇以上的论文,而且主办方给予双方这4~6位提供论文者免注册费,(不包括主办方另行邀请的第三方人员)。主办方必须出版论文集,赠送与会者每人一册、作者每人二册。研究心得除撰写论文发表外还可以用“茶道演示”的方式呈现。

为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每届都要拟订下四届的主题。最初是这样规划的:2011年,茶具与茶文化, 2012年,音乐与茶道, 2013年,茶文学, 2014年,茶食。但是第一届在漳州举办的领队会议上,有人提出应先讨论“茶席”,因为设席之风已甚嚣茶界,大家要先想想茶席应该的意义。于是第二届的主题改成“茶席设置”,其他主题往后推迟。第二届在韩国举办时,有人提出学茶人的出路、学茶人的事业影响着当今茶文化的发展,否则大家踌躇不前,于是大家决定第三届的主题先定为“茶人的事业”。什么问题已浮上桌面就先讨论它。

第三届本应在2013年的秋天在漳州举行,由于有些大型活动挤在一起,所以延到2014年4/8~4/14举行。两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举办后、第三届也即将举行,我们发现参与论文撰写与研讨的人员显然不足,经筹办单位三催四催之下还是收不足与主题契合的论文,最后不得不允许一些离题的作品参于发表。

检讨原因,我们试着提出一些问题:

1.主办方的经费哪里来?是否有困难?

2.是不是没有经费,请不起更好的专家与会?

3.论文没有付稿酬所以没有优良品质的论文?还是研讨会没有很好的审查机关来提升论文的品质?

4.为何人数不足?专家没有钱缴费?

我们判断主要原因是茶文化基础的资源不足,也就是深入研究核心主题的人不够多,即使给以优厚的酬劳与旅费的补贴,也难以短期内挤出应有的成果,即使有足够的经费成立论文审查机构,也难聘请到足够的审查人员。这是茶文化复兴后初期的窘境,这样的学科初期难点不就是想要举办这样研讨会的原因吗?当然想要以研讨会的举办来加速聚集人力与研究成果,必须主办单位有足够的号召力与经费来源。目前的主办单位只能起到带头的作用,问题还要牵涉到社会大众的认知:茶文化不只是产业发展的问题而是国民素质提升与国力持续发展的问题。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