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喝水纳入小壶茶法的规定步骤,喝茶也要喝水,因为水是那么美,泡茶人爱茶要将茶泡得很好,除了用合适的泡茶器,也会花心思找水直找到满意为止才创作茶汤作品。茶汤美味与否的关键,水,占了百分之七十的决定性因素。品茗过程喝上一、二道清水,有尝尝水本身原来清鲜滋味的意思。它也是泡茶者的一种本领与追求,表达了他对水的认识,或更进一步的什么水要泡什么茶,水应怎么煮热,水与器与茶叶接触后的变化。很多人只注意在茶席上要欣赏茶叶与茶壶,然而不知欣赏水也一样重要。倘若水质欠佳,泡出茶汤是不堪品饮的。
喝水除了是品赏目的,也是避免喝茶喝太凶让人尿频,导致身体流失水分。我常常碰到只喝茶不喝水的地方,比如参加学校的茶文化研讨会、拜访茶行、在茶馆讲课,呆个半天换了几壶茶,每壶喝三、四道,总喝几百毫升茶了,清水却无一杯,这种习惯不利于身体新陈代谢。常常喝茶的人都知道,品茶同时往往伴着跑卫生间,如果完全用茶来代替清水,可能影响体液不平衡,觉得这茶怎么越喝越渴。故我们实施喝一、两道茶后就喝杯清水来补充水分,让喝水成为品茗活动的一部分。
品茗过程另一内容也包括吃茶食,于是有人开始误以为喝水是为了漱口,说吃茶食污染口腔、破坏味蕾,要把嘴巴冲干净才喝茶,否则喝不出茶味。其实不要紧,茶食的材料与做法选用与茶搭配的,份量控制在一、两口吃完即可,比如几颗烤白果、一片蒸糕或巧克力,我们的味蕾足以应付这些滋味变化,没有那么脆弱被打败。品茗同时也喝杯水就可以独立存在,而不是非得要拿来漱口不可。喝水不是为了消灭茶食的滋味,反而有调剂味道层次感的作用。既然不漱口,就不必争执到底喝水是否规定在茶食之后才对。至于何时喝水,我们现在通行先喝两道茶,喝一道水,吃一道茶食,再来两道茶,慢慢把味觉上的起伏转折发展出来。
我们要品的清水,直接拿茶席上为泡茶已经煮备的热水即可,但是却必须另备一支专用品水壶装清水,不要与茶汤共用同一支茶海,茶海偶尔仍留存汤末会把清水弄浑浊,如此清水就不够讲究了。品水壶的选择,需谨守着其壶材质不能串味的大原则,不然一旦清水感染到异味,品赏价值也就完了。至于品水壶的造型尽量挑选一些与泡茶器不相同的,一来容易辨认清水的身份,二来促进茶席的多样貌。将煮水壶的热水倒出来即马上品,那是行不通的,水太烫进不了口,烫水也容易使食管和胃粘膜受伤。但如果大家都拿着热水等它凉了才喝,恐怕断了气场、缓延进度。故此我们在开始泡茶前就要把热水装入品水壶(将之列为茶法规程),置放一边让水慢慢降温,需要时才把水倒给品茗者饮用。不冷不热的温水较能激发人们的味蕾去发掘水的清冽甜美,我们应好好善用这点。
品水与品茶可用同一只品杯,那不会造成什么障碍;一些人喝茶总留下一口在杯底,到泡茶者为他添另一道茶时还要帮他倒掉,这实在是品茶仪轨的坏习惯,可顺便改掉,把品杯的茶汤喝至一滴不剩,让出空杯来装水即可。准备多一套品杯专门品水吧,一、二人时也不是不可以,但若说十五人时喝茶过程未免太过折腾了,不切实际亦无必要花这个钱。
刊登中国茶道杂志专栏20171010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