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58.蔡榮章【茶道大哉問】第45集: 茶道思想與茶道意境解析圖

蔡榮章【茶道大哉問】第45集: 茶道思想與茶道意境解析圖

蔡榮章【茶道大哉問】第45集: 茶道思想與茶道意境解析圖

蔡榮章【茶道大哉問】第45集: 茶道思想與茶道意境解析圖

【茶道大哉問】第四季度的十二集,從2022年的1月14日開始,敘述我對茶道“美與藝術”的理解,而且是集中在以“純茶道”為角度的看法,今天是第九集。

我們從事茶道活動的時候,有兩朵雲飄在天空,一朵飄送的是“茶道思想”,一朵飄送的是“茶道意境”,我們的泡茶、奉茶、喝茶,隨時受到這兩朵雲的左右,第一朵雲左右著我們的行動,第二朵雲引導著我們諸項行動形成的風格。

如果我們知道等一下喝到的茶湯就是水與茶的組合,而且水影響著茶的溶出,我們就會很重視水,到處找好的泉水、買好的飲用水、或是把水加以精心處理。這時很想在品茗者面前才把水倒進煮水壺內,好讓自己有機會表白一下這些泡茶用水的履歷。這時用的冷水壺也不是讓人分不清楚輕重的煮水壺、也不是一般瓶裝水的容器,總得顯現出“茶道用水”的不一樣。

如果泡茶者相信這款茶要用炭爐煮水才能把茶味如空谷回音般地托出,那他就會準備好炭爐、燒好木炭,讓水在炭火中加熱、加熱到足可融入到茶葉的每一個細胞,然後浸泡出茶味,呼喚出茶香。

泡茶者知道沖泡器的材質直接影響到茶湯的質感,因此他在決定沖泡哪一款茶葉後,就會挑選適合這款茶的壺、盅、杯,他的出發點不再只是色彩、造型、質感與茶席其他物件的協調,也不再只是考慮讓別人讚歎它們的珍貴,或是看出的是哪位陶藝大師的作品。

泡茶的人確知水的溫度就是決定茶葉“水可溶物”的組合狀況,進一步也就決定了茶湯的美味程度,所以第一泡要用90℃,第二泡要用85℃,第三泡要用90℃,第四泡要用95℃,他就會要求當時的水溫達到那個地步,即使有人急著要赴其他的約會,他也是心平氣和地等水燒到那個時候。

泡茶的人知道從小包裝袋中直接將茶倒入壺內是對茶的不夠尊敬,而且自己也來不及仔細瞭解茶的狀況,所以他會在茶會開始之前,將茶葉置入茶葉罐內,泡茶的時候才將茶葉撥入茶荷,仔細端詳,也讓其他品茗者欣賞一下他們即將飲用的茶葉,最後才將茶葉放進壺內。如果這時覺得茶葉少了一點,即使只是差個較細的三兩片,仍然要補足後才開始泡茶。因為他知道置茶量、水溫、浸泡時間,是泡好茶的重要因素,妥協不得。

奉茶的時候,泡茶者知道“恭敬之心”不如“敬謹之心”,他知道持杯奉茶時,手指握住杯子或茶盅的穩定度與觸感,是直接影響茶湯飲用效果的波動,所以他會以“對物的敬謹之心”代替“對人的恭敬之心”,使得茶湯被飲用時所接受的波動更為穩定。

品茗者在被奉茶時,也是要以敬謹之心承接茶湯,他的持杯力度與穩定度也會影響茶湯的飲用效果。對茶的敬謹之心還是優於對泡茶者的感恩之心,對“茶敬謹之心”產生的波動比對“泡茶者感恩之心”來得穩定。喝茶的時候,對茶的敬謹之心更容易忠實地喝到泡茶者泡出的茶湯。

以上每個環節所說的“我們知道”,或是“泡茶者、被奉茶者知道”,都是一開始時所說的第一朵雲所飄送的“茶道思想”,這些思想形成了泡茶者、被奉茶者的這些作為,如果沒有這些茶道思想的引領,他們的作為可能是不一樣的,最後,茶道呈現的面目也是不一樣。

另外一朵雲飄送的是“茶道意境”,又是左右“茶道”面貌的另一支指揮棒。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