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40.蔡榮章【茶道大哉問】第29集:我走過的茶道之路/五“職業高校的茶文化課程”

蔡榮章【茶道大哉問】第29集:我走過的茶道之路/五“職業高校的茶文化課程”

蔡榮章【茶道大哉問】第29集:我走過的茶道之路/五“職業高校的茶文化課程”

蔡榮章【茶道大哉問】第29集:我走過的茶道之路/五“職業高校的茶文化課程”

茶文化課程在民間教育上是要簡要而縮短的,但是到了職業高等教育或是本科大學就要完備而深入。茶文化課程所指的範圍可以廣義地包括茶葉栽培與製造、茶葉行銷沖泡與飲用,也可以狹義地只是指茶葉的行銷沖泡與飲用。通常的民間茶藝教室都是從事狹義的茶文化課程,甚至於只集中在茶的沖泡與飲用上,但是學校的茶文化課程應該是做廣義茶文化的解釋才對,如果學校的專業名稱尚分成“茶樹栽培與茶葉製造”、“茶藝與茶文化”時,就應該往各自的專業傾斜。

我在1980年擔任陸羽茶藝中心的創辦總經理時,因為是茶文化復興的初期,而且是針對民間愛喝茶的人,所以在茶藝教室的課程安排上都是有關茶葉沖泡與飲用的課目。從一開始的綜合入門課是“茶藝講座”,接著是分科教育的“壺藝講座”、“評茶講座”、“泡茶講座”、“茶藝師資講座”、“泡茶精進講座”,這些班別的陸續開課就已延續到了1999年。2002年,陸羽茶藝中心所屬的集團準備將股權合並,決議將我在陸羽茶藝中心所屬陸羽茶藝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由天仁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收購。2007年漳州天福茶職業技術學院(2012年改名為漳州科技職業學院)在福建創校,我被聘為教授及茶文化系的創系主任,我就依我的構想把茶文化應有的課程安排進茶文化系。當時學校另有“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的專業,所以“茶文化”專業就往狹義的茶文化課程發展。

“職業高校的茶文化專業應該以泡茶作為核心課程”,這是我的中心思想。當時其他的職業與本科高校沒有這麽做,一方面是泡茶乃被視為雕蟲小技,談不上什麽學問,二方面是沒有這方面夠資格的師資,結果不是以已有歷史背景的茶葉栽培與加工為主幹課程,就是以茶文化歷史、茶書選讀為特色的教學。我把“泡茶原理”、“小壺茶法”等十大泡茶法作為第一圈的核心課程,圍繞它的是第二圈的“茶樹栽培”、“茶葉加工”、“茶葉審評”,這兩圈構築了“泡茶的能力”。接著學子必須承載起“茶會的舉辦”,泡茶是基本功,茶會則是茶的應用,“茶會舉辦”所安排的課程有“茶席設置”、“茶席式茶會”、“遊走式茶會”、“無我茶會”、“曲水茶宴”。

在泡茶能力與茶會舉辦的主軸課程之外,圍繞在外面的是專業知識的“拓展課程”,這時我才安排了陸羽《茶經》、蘇廙《十六湯品》、審安《茶具圖贊》等的古茶書選讀,還安排了茶詩等的茶文學欣賞、東西方藝術欣賞的美學與藝術、英日語茶文化專業術語。這樣的“人才培養方案”我寫了一篇《從茶道之本體結構看茶文化系的課程安排》論文發表在天福茶學院“2007茶學教育國際論壇”上,並將課程一覽表印製成小冊子,分發給那一兩年遇到的茶界,尤其是茶教育界的先進與朋友們,我希望聽聽他們的意見,也想告訴大家我對高職茶文化課程的想法。

漳州天福茶職業技術學院在2007年成立了,我在陸羽茶藝中心的工作到了2008年底也告一段落,我到學校後就開設了一門兩學分的“茶思想研討”課。茶文化復興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推進了將近二十年,大家對茶的沖泡、茶文化的表現、茶道與茶文化的內涵等問題各有不同的見解,我將同學們畢業後可能遭遇到的茶文化問題收集起來,一件件與大家討論。我認為茶文化的發展要先有何去何從的思想準備,免得做下去了、在課堂上講授了數個年頭,還要調整就不是再花個十年八年了得。另外還有簡單型的茶思想研討課,我在1988年與1999年就在陸羽茶藝中心開設過兩期的特別班,對象是已上過許多茶學課程的茶友,當時也是希望在茶文化發展之時,就先想好一些要怎麽做的問題,如第一道茶湯要不要倒掉、泡茶法的分類要依茶具的不同嗎、泡茶者需要具備歌舞表演的能力嗎、茶湯需要泡得精準嗎等等。

茶文化的專業課程是隨時間的進展需要更新與加強的,如在2012年我增加了“茶湯市場”的觀念,也增加了“門店供應茶湯的方法”,2013年又增加了新的茶會形式“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我在2013年被改聘為茶文化研究中心的主任,我以寫文章、出版專書、講授茶思想研討課的方式傳播我的茶文化思想與做法,我也與茶文化系(這時的專業名稱是茶藝與茶葉營銷)的專業老師們切磋著這些新課程。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