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35.会时品茗者的心思/蔡荣章/20210322

会时品茗者的心思/蔡荣章/20210322

会时品茗者的心思/蔡荣章/20210322

茶会时品茗者的心思/蔡荣章/20210322

“自己泡茶自己喝”与“看别人泡茶自己喝”是不一样的赏茶心理状态,自己泡茶自己喝时,这杯茶汤是怎样的泡茶因素得出的自己心知肚明,这时的喝茶很容易串联起前因后果;但是当这杯茶是别人泡的,再加上你未曾仔细观看泡茶者的茶叶、用水、水温、壶具、茶水比例、浸泡时间、倒干程度时,就只能单纯从喝到的茶汤得出色、香、味、性的结果。这是平面性的感受,相对于这杯茶是自己冲泡得来的、或是从头到尾仔细观看泡茶者泡茶才喝到的就不一样了,这时是立体的感受,看在眼里、闻在鼻里、喝在口里的感知会更为丰富。

在茶会上,也就是有泡茶者与品茗者,泡茶者泡茶时,如果品茗者只是在一旁等待喝茶,或只是欣赏着泡茶者的姿态、泡茶席上的器物,这样都不是关注到泡茶的本身,这种与会的态度很容易引起不耐烦,引起彼此间的闲聊与玩手机,喝茶时得到的结果是前面所说的平面性的感受。对喝茶有经验的人,当泡茶者给品茗者赏茶时会特别留意茶的各种状况,如茶叶的粗细与破碎度、揉捻成什么样的外形、条索红变的程度(意味着发酵的程度)、黑变的程度(意味着焙火或渥堆的程度)、条索光泽度(意味着陈化的程度)等等,因为这些现象与等一下喝到的茶汤有直接的关联性。当所看到的茶叶与后来的茶汤色香味性连接不起来的时候,若是品茗者没有对泡茶者的泡茶过程特别留意,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品茗者在别人泡茶时要仔细观看他的每一项泡茶动作,好求证赏茶时获得的资讯与品饮茶汤时所体会到的结果是否一致,而且当前因后果不一致时,还可以找出泡茶者泡茶技法的不当或是自己观察茶叶状况时有了误差。

品茗者不必在乎这款茶叫什么名称、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市面上的售价如何,也不必在乎泡茶者的茶道资历,但必须关注泡茶者放了多少茶叶、使用了怎样的泡茶用水、把水烧成什么样子、浸泡了多少时间、倒茶时将茶汤沥干的程度、使用了怎样的杯子盛装茶汤。有了这些资讯,当等一下喝到茶汤太淡、口味偏重、香气频率偏低,或是茶汤品质极佳时,才容易从茶叶与泡茶者之间找出道理。泡茶的时候,泡茶者不宜诉说茶叶的故事,也不要让大家讨论泡茶的方法,尽量利用自己“有目的性地专注每一项动作”来提醒品茗者把心放在茶与茶汤上。请品茗者赏茶的时候,用目光陪伴者赏茶的人,请客人喝茶的时候、请客人赏叶底的时候也是用目光陪伴着品茗者,不要利用这个时候从事其他的泡茶工作,否则容易降低品茗者与茶叶、茶汤交流的专注度。

一场茶会的成绩是从泡茶者与品茗者专注在茶与茶汤上的程度得出的,如果闲聊玩手机的现象多、泡茶者奉茶时品茗者才从走神的状况下醒觉过来,都表示了茶与茶道艺术未被赏识。不能只说是泡茶者没有好好引导品茗者、没有掌握好品茗者欣赏茶与茶道艺术的心,品茗者不知道如何欣赏茶与茶道艺术、不知道在茶会上应该留意哪些项目也是主要的原因。

福建《茶道》杂志专栏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