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呢茶呢
许玉莲
20080810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茶潮”专栏
为了用膳时能侍候食者好好地喝口靓茶,茶民可是心甘情愿做牛做马。临急就章出没无常地打游击战时,食者们往往漂漂亮亮立马走人出发,茶民就会偷鸡摸狗忙着要在现场找个小小茶罐子,或半小张干净无味的宣纸,或一只清洁小塑料袋也好,以便置茶叶带出街。
偶尔食者中会出现一,二位失惊无神嚷嚷:“茶呢,茶呢,茶带上没?”茶民便高高举起手向这些担惊受怕的灵魂作出一个承诺的手势,给予安慰。应付这种因时制宜的祭祀五脏庙的茶事,需配合一套快而准的方法。
什么环境吃,吃什么?决定了要用那类茶叶。比如闹哄哄的场面,嗅觉会自动自发离家出走,无必要用飘逸且灵气的清香茶,那等于暴殄天物。比如吃酸喝辣当日,别再冲泡死苦生涩的茶叶,这么刺激,肝肝胃胃们将遭大劫。
事先预计店家提供的热水温度有多高低,多少人喝?要喝多浓多淡?要喝多少泡?决定了所需茶叶份量。
茶叶量预备得精确无疑,是喝茶生活化繁为简的不二法门,也是俭约环保情怀发挥得最干净利落的境界。茶叶量拿得刚刚好,潇潇洒洒一手交给服务员,说声“自备茶”,服务员自会潇洒完成工作,减去多少解释,省略多少会发生语言冲突的机会,又徒增多少时间来谈笑风生。
把茶叶统统置于壶后,服务员会得将小小包装纸顺手仍进垃圾桶,如果是小茶罐则交还茶主,茶主随意收进哪个口袋,预备循环再用,下次填满另种茶叶又是另番风景,毫无牵挂。剩余一丁点茶叶最是灾难,扔掉不是,冲饮不够,逐渐叫人遗忘,遗失。过多的茶叶即使没有被随便用掉,但由于曝露空气中会沾染潮气,再加我们取拿触摸时所沾染的手气,其实已不耐藏。
将错就错把多的也一股脑儿用完,茶汤过浓,恐怕餐桌上喝茶粉丝会集体反胃,从此杯葛喝茶。我们的食肆上菜时间一般足以让我们喝个三,四杯,此时此刻,最宜饮喝清淡微甜的茶来松弛一下,我们的身心才会受落。
手上拥有些许材料各异、大小通吃、款式不一的小茶罐子,故往往利用周休时间填满茶叶,放一、两个进随身带的挽袋,出街吃饭需亲自张罗壶茶这种生活方式,慢慢地周边人居然也习惯了。
比较龟毛的是,有时我会一拼连壶呀,杯呀也不知死活要带上,所以家里的手挽藤篮、包壶棉巾一堆,随时准备执包袱逃难似的。安排这样的一个大逃亡,我需在前一晚确认并打点细软,确认──聆听壶的心声,了解他们到底谁想下山,谁不?与他们君子协定,这是一场凶险的江湖恶斗,谁回来时没有头崩额裂谁该喝好茶。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