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38.纯茶道蒸发到哪儿了-許玉蓮

纯茶道蒸发到哪儿了-許玉蓮

纯茶道蒸发到哪儿了-許玉蓮

纯茶道蒸发到哪儿了

許玉蓮

纯茶道是指只和茶有关的茶道,茶席上只放与这次泡茶有关的器皿,茶会里只做与茶道有关的事,不受非茶道因素影响的茶道。非茶道因素包括:文学、设计、插花、摄影、字画、颜色、形状、音乐、哲学、服装、焚香、歌唱、跳舞、戏剧、纺织品等。不是说泡茶师不必或不能有其他方面修养,相反的,上述各种知识的累积可培养泡茶师的眼界,令泡茶师在泡茶时更具备条件。我们说纯茶道不要有其他项目加入,即泡茶时要专一凝视茶,一本正经慎重地做:置茶、入水、出汤、啜茶、观渣等,一个手势一个手势精细做,喝茶时静静地含着咀嚼,眼耳口鼻维持高度灵敏来接待这一口汤。在这种茶道浸润久了,身体动作自然不会拖泥带水,思路自然越清楚,才越可能养成品味,人与茶才能烂成一块不分茶我,谓之「茶道」。

不讳言,精炼一身泡茶功力、所制作茶汤作品提供「被欣赏」价值的泡茶师,多属现代茶文化复兴初期至1995年间出道、曾在现代茶艺馆工作的人。无论自雇或受雇,这一批工作者都亲自掌席泡茶的,那时没有大师,没有收藏家,没有投机者,也没有钱,但那却是一个泡茶的黄金时期,大家大多因爱茶而来,故肯花心思练习,寻求解决茶问题的意愿也高。当时经营方法是:要懂泡茶,然后教客户泡,他们懂了就会时常来光顾,另每次泡茶必把茶泡好,客户喝了满意,他们就愿意买一点回家泡。如此实在工作内容使得早期工作者偏重在:把好茶找回来,搭配好适合泡茶器具,建立泡茶系统,重视茶汤作品的呈现。一年、五年、十年反复的实际操练,早成就一种专一对茶的态度;二十年、三十年下来,纯茶道的身影已形成,只不过以前我们并不作如此称呼,因我们认为茶道就是要这样做的啊,不必有什么名称归类。

今日情况有点不一样了,这是个说故事、消费、吸睛的年代,于是茶界出现很多「理论茶道」与「应用茶道」,「理论茶道」是指没有实施泡茶、奉茶、品茶的人,他们只用文学说词来解析茶道,茶道变成不「做」了,只「说」。他们为每一茶会或茶席取名称标示题目,堆砌华丽文字来美化为何他们的茶席长那个样子,制作告示板张贴、或贴在社交网,令虚假的美学观念到处充斥着。「理论茶道」指发表空洞的道德文告如:「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界限,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如:「用感恩心喝茶,其中充满了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精神」的学者,这些没有细节的公式化的套话,毫无真实性可言,这些矫情且没有提出方法与例子的模糊说词,消弱人们对茶道的自主想法。

「应用茶道」的形式分成生活茶道、职业茶道,比赛茶道与表演茶道,响应生活茶道者,他们强调茶饮料于生活的基层应用,凡跳脱解渴、保健范围则认为十恶不赦,像找些好壶好茶来用、或对水质水温有要求的这种走向精致格调被认为曲高和寡而遭抗拒,纯茶道被视为奇怪的事情。

今日茶界处处大公司连锁开店,另外是些个体茶庄买卖茶叶营生,职业茶道是为了茶界需要帮忙工作(不一定包括泡茶),因而出现茶艺培训机构生产一些职业考证来规范茶界工作人员的做法,但这些做法往往无法跟上现代茶文化复兴已经发展三十年既已成形的一些较前卫的茶思想,大部分受训毕业生领了证件进入茶界工作,他们的茶文化知识是与现实脱节的、也掌握不了泡茶品茶方法的变数;因为大多的职业茶道培训者是来自生活茶道范畴的人,对茶文化的思考难免受到限制。拿着职业茶道考证者一般做些与茶道无关的工作如接待客人、包装、清洁等帮佣工作,少了天天的泡茶历练,接近茶道的机会几乎无,纯茶道的养成谈何容易。

比赛茶道多发生在学校与学校,比赛内容往往暗示着某种风格或方向,把学生引入这里,如:打扮成法师、故弄玄虚法师泡茶的样子,打扮成庄稼人、依样葫芦庄稼人采茶煮茶的举动,打扮成帝王将相、模仿武术功架的手势来泡茶;无论这样打扮那样打扮,都在在曝露了学校教育的弱点:茶文化系仿佛快变成戏剧系了,学生在这里并不是学习「如何做一个茶人」,而是学习「如何扮演茶人角色」进行泡茶,是否真的会泡茶品茶一点都不重要,是否年轻貌美、身段标准才是上台关键。谁赢得「角色」,谁扮演得惟妙惟肖,谁拿大奖,都属于为校争光、非常荣誉的事情,学校把每一年的比赛当作大事来办,因为有无拿奖会影响校誉的,无形中将这种「扮演角色」的泡茶比赛推动得淋漓尽致,但学生毕业后能够依赖这些扮演角色的经历来进行茶文化工作吗?似乎没有人管了。这种比赛做得越成功,越表示茶道沦亡之日不远矣。因为我们要成为一位茶人,而不是「扮演茶人」啊。

表演茶道者利用其他元素,将茶道装扮成一套一套「节目」如强调在古老建筑物边跳舞演戏边泡茶,届时人人看建筑物、看舞蹈、看戏就饱了,茶不足为道。如强调与什么服装设计师合作办茶会,届时人人穿着他设计的仙女仙男装参与期间顾盼自恋,忙着自拍贴社交网展风采,泡不泡茶又有什么关系。如茶道大师举行「泡没有茶的茶会」,看着这件「国王的新衣」,媒体居然一面倒说很有禅意,帮忙愚化大众。这哪里是什么茶道?这只不过是一些不爱茶不懂茶的人跨界骑劫了茶道去助威。

回头一望,初期那段的茶道才是耐咀嚼的纯茶道,但以纯茶道的方式来实施茶道的整个进行过程,以茶道为终身的志职为何那么困难,是爱茶者人口减少?社会文明进步得慢?虽然走过三十年现代茶文化复兴的时光,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实施纯茶道的茶道艺术家,今日我们却发觉纯茶道正在迅速蒸发中。

(发表于中国《茶道》杂志每月专栏-完稿20150910) (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