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40.“纯茶道”演示内涵分析 文/蔡荣章/2014.12.10

“纯茶道”演示内涵分析 文/蔡荣章/2014.12.10

“纯茶道”演示内涵分析 文/蔡荣章/2014.12.10

“纯茶道”演示内涵分析 /蔡荣章/2014.12.10

1981年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蔡荣章推出小壶茶法、1999年推出车轮式泡茶练习法、2005年提出纯茶道理念, 2007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了《茶道入门—泡茶篇》、2008年出版了《茶道入门—识茶篇》,这些都奠定了茶道作为一件艺术项目来呈现的基础。2011年起蔡荣章与马来西亚的许玉莲展开了“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系列写作与茶会举办,更落实了纯茶道的理念与茶道艺术的呈现。

2014年春,蔡荣章与许玉莲将纯茶道(The Quintessential Way of Tea)整理了一个演示的范本,旨在通过其茶道程序来展现它的茶道内涵。现将演示的内容分析如下:

  1. 三次穿越舞台的举牌:第一趟的「纯茶道」是告诉大家演示的题目,第二趟的「背景:无」是说无需背景,背景太乱时也只要单纯的遮挡。这时一块灰色的背景布由二位工作人员撑着拉在泡茶席的后面。第三趟的「空间:寂然」是表示品茗空间一片寂静,只待茶、人、器的活动。
  2. 泡茶席上只见茶具:只有茶具,别无他物,不要别的事物干扰茶的表现。茶壶、茶杯使用了较大的款式。
  3. 客人先入座: 等待茶道艺术家上台创作茶汤作品给他们欣赏。
  4. 起立迎接茶道艺术家:高兴茶道艺术家来了。
  5. 茶道艺术家起身加水:使用已选定的泡茶用水。
  6. 茶叶已安稳地置于茶罐内:茶道艺术家特别收藏的茶,并已完成冲泡前必要的处理。
  7. 拨茶入荷:小心地,不是用倾倒的。
  8. 用纸张作茶荷:大壶配大荷,使用了较大的纸张。
  9. 茶道艺术家识茶:看清茶况,以便决定茶量、水温、浸泡时间等等。
  10. 品茗者赏茶:让品茗者欣赏茶干,等一下还欣赏茶香、茶味、叶底。
  11. 茶道艺术家陪品茗者赏茶:茶道艺术家的目光陪伴着品茗者。
  12. 茶道艺术家打开壶盖看水温:茶道艺术家判断水温是否已适合泡这道茶。
  13. 将电源关掉:水温够了,将电源关掉。若水温不够,继续让它加温。
  14. 置茶:将备茶时已拿捏好的茶量拨之入壶。没有温壶,因为水温已是足够。
  15. 冲泡第一道茶:刚才判断水温已经足够,否则必须继续加温,待温度足够后才关掉电源再行冲茶。
  16. 计时:按下计时器,心中已打定好浸泡的时间。
  17. 茶道艺术家陪茶在壶内:心随茶进入壶内,品茗者亦同。
  18. 关注着浸泡时间:在心中数息,不是盯着计时器看。
  19. 核对计时器:预计已快到所需的浸泡时间,核对一下计时器。
  20. 倒出茶汤:茶壶缓缓倾斜,避免茶渣冲上壶口与壶盖。倒至足干,免得余汤影响下一道浓度的掌控。
  21. 分茶入杯:分茶之前没有烫杯,因为今天奉茶距离很近,不必担心降温太快。
  22. 端奉茶盘奉茶:茶道艺术家亲自奉茶。奉茶时先主动行礼,意指:请喝茶,客人端走茶后,茶道艺术家仅接受行礼。
  23. 品茗者自己端茶:品茗者自己从奉茶盘上端茶,取杯后行礼致谢。
  24. 等茶汤降温:品茗者欣赏一下茶香,知道汤温太高,暂且放在桌上。
  25. 茶道艺术家回座后端起自己的一杯茶:茶道艺术家也要与大家一起欣赏自己的茶汤作品。
  26. 茶道艺术家引导品茗者喝茶:端起杯子、端看一下品茗者、大家一起品尝茶汤。
  27. 陪着品茗者喝茶:不继续做其他的事。
  28. 品茗者不自觉地闻了杯底香:喝完茶,举杯闻了杯底香。
  29. 茶道艺术家打开壶盖看水温:准备泡第二道茶,第二道茶有第二道茶需要的水温。
  30. 泡完第二道茶,茶道艺术家持盅出去奉茶:茶杯在品茗者那边,第二道以后要持盅奉茶。
  31. 倒完茶后才行礼:茶道艺术家持盅奉茶,倒完茶,主动行礼,意指:请喝茶,品茗者回礼致谢。
  32. 喝完第二道茶,茶道艺术家取出部分叶底:这是茶叶继鲜叶、茶干、茶汤之后的第四个生命周期,取出一部分在叶底盘上,送出去请品茗者欣赏。品茗者赏叶底时,茶道艺术家目光陪伴着品茗者。(因演示时间的关系,只泡二道茶。)
  33. 清理茶具:茶道艺术家仔细做着结束的动作,品茗者专心看着,依依之情油然而生。
  34. 主动表示茶会既将结束:茶道艺术家掌控茶会时间,适时清理茶具做出结束的表示。
  35. 品茗者向茶道艺术家致谢:提出告辞之意。
  36. 品茗者主动将杯子送回奉茶盘上:先放的往里放,外面留给后放者,并行礼致谢。
  37. 结束:茶道艺术家送走品茗者后,坐下来回顾一下茶席。将自己的杯子放回奉茶盘上,收拾起茶巾。静坐一下,起身走下舞台,茶会结束。

 

  (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