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26.《茶道入门——识茶篇》(修订版)作者序

《茶道入门——识茶篇》(修订版)作者序

《茶道入门——识茶篇》(修订版)作者序

《茶道入门——识茶篇》(修订版)作者蔡荣章序

看懂了茶,我们才知道要不要以这个价格买这款茶,看懂了茶,我们才知道要不要泡这款茶来喝,看懂了茶,我们才知道要不要进这一款茶来卖,看懂了茶,我们才知道应该怎么对鲜叶进行加工才算是一款好茶。

第一要看懂的是“这是什么茶”,是绿茶、乌龙茶、红茶、还是普洱茶,或进一步探究是黄茶、白茶、渥堆茶、陈化茶、焙火的熟火乌龙还是未经焙火的清香型茶叶。这是茶叶大的类别,也是喝茶、泡茶首先要辨别清楚的方向。有人说只要认识一种茶就够喝的了,不是这样的,漫长的岁月哪能视其他茶类于不顾。

第二要看懂的是“茶干”的品质,没有一定品质之上的茶叶是不值得泡来喝的,因为不但没有“品茗”的意义,喝了也对身体没有什么益处,如果是合格的茶叶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它的品质等第了,这关乎生活的品味,还关系到自己体质的适应性。“品质等第”从茶叶外观的色泽、老嫩,揉捻、焙火的程度,以及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是可以知道的。

第三要看懂的是茶汤,也就是喝了好不好喝,但这个与该茶的品质不是那么容易判断,要学习识茶,否则会因为“不识货”而错估了一款茶的身价。我们曾经泡了两桶茶放在车站广场让经过的人饮用,并请他们填写一张问卷,结果优良品质的那一桶茶并没有得到绝对的支持,但是交给一批懂茶的人,品质好坏却是绝对的,喜好度也只有少数的例外。从“茶汤”看品质是依赖口鼻对“香、味”的识别能力,从“茶干”看品质是依赖眼睛对“色、形”的理解能力。

第四要看懂的是这泡茶泡好了没有。这泡茶是用什么水泡的、是用什么材质的壶具泡的、使用了怎样的茶水比例(也就是置茶量)、使用了怎样的水温、浸泡了多少时间、倒茶的时候有没有把茶汤倒干、直接持壶倒茶入杯时有没有把每一杯的浓度倒得平均、泡茶者对茶叶的理解度如何、泡茶者的泡茶能力如何。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茶汤的品质,要懂得这壶茶的品质,必须这些因素都忠实于该壶茶叶“原本品质”的呈现,不是可以把它们泡得更好喝,也不是把它们的品质拉了下来,否则喝它的人就必须在心中自行调整,例如置茶量放得太多,浸泡时间又没有缩短,我们知道茶汤是会太浓的,所以对该泡茶汤的品质要在口腔内加以浓度的修正。

第五要看懂的是不受外界的影响,别人说好喝,就加了一分,别人说这是某个单位比赛的冠军茶,就加了两分,别人说这是三十年的老茶,就加了三分,别人说这茶很有茶气,喝进肚子里会带动某条经络的运转,就加了四分。没错,这些都是影响品质高下的因素,但要自己对茶有足够的认识才不是依赖别人的说法来判断。

本书《茶道入门——识茶篇》依照上述所说的思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了解茶叶的类型、了解茶叶的品质,但是没有强调不同族群、不同个性对各种茶类的喜好度,作者希望喝茶的人对各种类别的茶叶无好恶之心,多多设法接触它们,找出它们制作得到位的品项,然后自己泡好它、享用它。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