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75.泡茶浸泡时间记录表/蔡荣章/20210624

泡茶浸泡时间记录表/蔡荣章/20210624

泡茶浸泡时间记录表/蔡荣章/20210624

泡茶浸泡时间记录表/蔡荣章/20210624

爱喝茶的人总是爱自己泡茶,因为只有自己泡茶才能随心所欲地把茶泡成想要的样子,只有自己泡茶,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水温、使用怎样的茶水比例、浸泡到什么程度。而且只有自己泡茶,才能切实知道这款茶的品质与特性,虽然别人的泡茶技艺也非常好,但是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特殊窍门,获得的茶汤是不一样的效果。自己泡出茶汤后可以赞叹不已,别人摸不清你在赞叹哪一点,别人泡的茶也会被泡它的人拍案叫绝,我们也抓不准他拤到的穴道。

我们会经常泡茶,如果备一张极简单的表格,顺手记下每道茶的浸泡时间,过些日子拿出阅读,将是很生动的泡茶纪录片。一壶茶可能只泡两道,因为使用了大壶,半天只要喝个两壶就够了,也可能要泡四壶,因为壶比较小,也可能要泡到六壶,因为来了一位客人,所以这张泡茶记录表要有记录六道浸泡时间的空格。每次填上浸泡的时间,如果茶汤是标准的浓度,就只是记下浸泡的时间,如果有点浓了,就在浸泡时间的旁边标注上+1的记录,如果超过标准浓度百分之二十,那就标注上+2,如果标注的是+3,就表示浓了百分之三十。如果是淡了呢?就改成-1、-2、-3等。

哪一天拿起记录表,看到两泡的浸泡时间是三分钟与七分钟,就知道那是“浸出速度”较快的茶(如渥堆普洱、条形红茶),茶量放得很少,大约是水量百分之二的样子,第一道三分钟得出了标准浓度的茶汤,第二道就要七分钟,再泡就很难达到满意的浓度。

又看到这样的记录:三分钟、一分钟、二分钟、五分钟,第一道要三分钟,第二道却只要一分钟,第三道又要浸泡到两分钟。应该是紧压茶,被剥开成一坨一坨的小团块,所以第一道要三分钟让茶浸泡开来,但是团块舒展以后,为什么第二道还要一分钟呢,表示每坨尚未完全松开。但是等它们都松开以后(就是第三道的两分钟),却发现都是细碎的茶叶,应该再也泡不出太多的内含物了,所以就将第四道拉长到五分钟,而且也是最后的一道茶了。

如果泡的是同样紧压程度的茶,但条索比较粗整,也是剥成同样的小团块,第一道三分钟的浸泡后舒展得更为全面,这样第二道可能四十秒就够了,第三道则要一分十五秒,第四道要两分钟。还可以继续泡个两道,若要坚持只泡四道,而且不浪费茶叶,那就少放一点茶叶,第一道改成三分十五秒,第二道改成一分钟,第三道两分十五秒,第四道五分钟。

如果在记录表上看到只记了一次的十分钟,那应该是一次饮用的含叶茶。若是二百毫升的大杯子,就放百分之一点五的茶叶,也就是三克,如果是五百毫升的保温瓶,就放百分之一的茶叶,也就是五克的茶叶。因为保温瓶是长时间将茶叶在高温下浸泡着,所以茶量可以少一点。

以上是每道都判断得很好的浸泡时间,如果有一道泡浓了,那下一道就要增加一点浸泡的时间,因为茶叶的可溶物被预支了,如果是淡了呢,那下一道就是缩短一点浸泡的时间,因为茶叶的可溶物还预存在茶叶里面。

从浸泡的时间表上可以推论是什么状况的茶叶、放了多少的茶量,但无法知道是什么茶,为了更有效地应用此浸泡时间记录表,可以在记录表的表头写明茶叶的名称,并简单标注茶况(如粗整、小团块含细末),在时间记录栏的旁边留出空白,以便记录太浓太淡的程度。记录表要简单,太详细是不实际的。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