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31.小壶茶法/蔡荣章/20210202

小壶茶法/蔡荣章/20210202

小壶茶法/蔡荣章/20210202

小壶茶法/蔡荣章/20210202(27则)

1.泡茶席

找一张泡茶的桌面,可以只是用于泡茶,也可以让品茗者坐在旁边喝茶。桌面如果适于泡茶,不必再铺上桌布。泡茶桌可以是地面上的一个空间,泡茶者与品茗者就是席地而坐。

2.备具

在桌面铺上泡茶巾,将茶壶、茶盅、盖置摆放在泡茶巾上。奉茶盘摆放在茶壶茶盅的前方,杯子排放在奉茶盘上(以上称为主茶器,放在泡茶者正前方)。将煮水器摆放在主茶器的左侧,这个地方的桌下放一张小茶几,上面摆放水盂、保温瓶、品水壶(左侧这些茶具称为备水器)。泡茶者右侧的桌面摆放茶荷、茶巾、渣匙、计时器等的辅茶器。右侧的桌下也可以摆张小茶几,放置今天所要冲泡的茶叶、叶底盘,以及茶食盒、筷子、怀纸(就是茶与茶食器)。如果只有左侧的茶几,就把茶放在辅茶器的右侧,茶食器放在左侧的茶几。坐上泡茶的位置,检视四大茶器区摆放的完整性,衡量左右手拿取的距离与方便性。

3.开始泡茶

品茗者就座妥当,泡茶者坐上泡茶的位置,将茶巾移放到主茶器的下方,以就座的方式互相行一礼。

4.备水

泡茶者持保温瓶将水倒入煮水器,也可以改成冷水壶,将冷水直接倒入煮水器,开始加热。

5.备茶

持茶叶罐将茶拨入茶荷,估计是这次泡茶要用的茶量。如果是一次性的茶包,也要在茶会之前倒入茶叶罐内。

6.识茶

捧着茶荷,仔细端详,了解茶叶的各种状况,作为如何冲泡的依据。

7.赏茶

传递茶荷,让品茗者在喝茶汤之前先欣赏茶叶(也借此了解等一下泡茶者决定水温、茶量、浸泡时间的原因)。泡茶者用眼光陪伴着品茗者的赏茶。

8.备品水壶的水

在品水壶上倒满已烧开的泡茶用水(放着降温,以备品水之用)。

9.决定泡茶水温

调节水温。若是需要特高温的茶,将壶用热水烫过,温壶的水倒在水盂内。

10.置茶

持茶荷将茶置入壶内,茶量太多太少可以加以调整。

11.泡第一道茶

在茶壶内冲入适量的泡茶用水,放下煮水器,盖回壶盖。

12.计时

按下计时器,关注茶叶在壶内浸泡的情形。(品茗者一路看到茶况、置茶量、水温,以及现在的浸泡时间,心中思量着其中的道理。)

13.倒茶

茶叶所需的浸泡时间到了以后,将茶汤全部倒入茶盅内。尽量沥干,直到每秒滴一滴的样子。

14.分茶

分别在每只杯内倒入适量的茶汤。

15.端杯奉茶

留下自己的一杯,持奉茶盘,依一定次序,请品茗者从奉茶盘上端取杯子。

16.品茶

大家不约而同地品饮茶汤,想要让茶汤降温的人可以稍微等候一下。(大家仔细欣赏着茶汤的色、香、味、性,并前后印证着刚才看到的茶况、茶量、水温、时间。)

17.泡第二道茶

泡茶者打开壶盖,判断茶叶还有多少“水可溶物”,知道茶叶被泡成什么样子了,要不要调整水温、应该浸泡多久。提壶冲水,计时器归零重新计时。(大家关心茶叶的浸泡,关心在第一泡茶汤的状况下,所做的水温调整是否适当,这一道应该浸泡多少时间。)

18.持盅奉茶

第二道茶汤倒出后,持茶盅分别向品茗者奉茶,直接持盅或是放在奉茶盘上皆可,最后也为自己倒上一杯。

19.供应茶食

在品饮两道或三道茶汤后,泡茶者拿出怀纸,一张张铺放在品茗者前面桌上,拿出茶食盒,用筷子将茶食一份份放在怀纸上,请品茗者持怀纸品赏茶食。

20.品赏茶食

茶食就是一口两口的大小,而且不用吐渣、容易咬食、不易黏牙,品尝完毕,用怀纸擦拭一下手指,折叠好,准备自行带走。

21.泡第三道茶

打开壶盖,看叶底,决定接下来的水温与浸泡时间。泡完、持盅奉茶。

22.品水

喝完第三道或第四道茶汤,泡茶者拿出品水壶,在每位品茗者的杯上倒上已经降温了的泡茶用水(水是茶汤的一部分,我们知道了水,就更知道了茶,而且水也是可以独自品尝的)。

23.备叶底

持渣匙将壶内泡过的茶叶拨出一部分到叶底盘,将渣匙放在叶底盘上或叶底盘的一侧,直接端叶底盘或将叶底盘放在奉茶盘上,传递给品茗者观看叶底。

24.赏叶底

从泡开的叶底理解该泡茶的生长环境、制作与冲泡的情形,对照刚才看到、喝到的茶叶与茶汤的色、香、味、性。泡茶者以目光陪伴着品茗者欣赏叶底。

25.泡茶结束

叶底盘送回后,泡茶者将叶底盘归位,将自己的杯子放回奉茶盘上,意味着茶会就要结束。

26.还杯

品茗者将杯子送回泡茶席的奉茶盘上,并向泡茶者表示谢意。(泡茶者也可以端着奉茶盘前去收取,品茗者主动将杯子放回奉茶盘上。)

27.茶会结束

泡茶者整理奉茶盘上的杯子,收拾桌面,将茶巾放回辅茶器的地方,结束茶会。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