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15.蔡荣章自序《茶道入门—识茶篇》

蔡荣章自序《茶道入门—识茶篇》

蔡荣章自序《茶道入门—识茶篇》

蔡荣章自序《茶道入门—识茶篇》

「识茶」就是认识茶,是与「制茶」、「泡茶」相对应的名称。识茶除了用眼识,还要用口尝、用鼻嗅、用触感。而这些对茶的认识除了用于市场上的买卖之外,重要的还在于享用,所以「识茶」尚包括了「评茶」、「赏茶」的内容在里面。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茶道入门》,其第一阶段就以制茶、识茶、泡茶三书为主。第一本虽命名为《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但以「制茶」为重心,第二本名为《茶道入门泡茶篇》,第三本名为《茶道入门识茶篇》,都是进入「茶道」领域的三本基础资料。从第一本书起,我们就强调,当我们在谈论「制茶」、「识茶」与「泡茶」时,是以「茶道」为立足的蓝图的,所以才在每本书名前冠以「茶道入门」。

「识茶」这书是要大家在看了某批茶之后,就能深知该茶的种种,包括它的类型与质量,接下来的「喝」只是印证而已。这有如「相人」的本领,初看先了解是男是女,是婴儿、幼童、青少年、壮年还是老年,进一步再从肌肉、肤色了解他的健康状况,再从他的面貌了解他的人缘,再从他的举止、言谈了解他的性格与命运…。即使不从事相命的工作,每一个人在待人处事一段时间后也会多少具备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从「识人」回过头来看「识茶」,识茶的经验比「识人」不易获得,所以有一本书比较方便。

识茶要包括世界上的各种茶,包括各种不同的类型与质量,否则在相互比较时会有误区。而且不能仅就接触到的茶样个别叙述,应从「茶」产生的原理与途径了解起,然后以大家常见的「成品茶」作例子,如此才能让大家对茶有个全面性的认识。

本书还将「识茶」的终极目标放在「茶汤」上面,因为我们是以「茶道」为主体的蓝图。将目标放在茶汤时,就牵涉到了从「成品茶」到「茶汤」的表现手法,这会增加「识茶」上的复杂性。但如果省略掉了这个层面,「茶」只是一项物质而已,我们享用的是「茶汤」,我们欣赏的是「茶汤」,我们从「茶道」获取的思想、美感是大部分透过「茶汤」而来,所以我们要以「茶汤」作为「茶」这项媒体的终极表现型态。油画颜料不是艺术,以它完成的绘画才是作品,钢琴不是音乐,以它演奏出来的作品才是艺术。从「成品茶」到「茶汤」要透过「泡茶」的手法,这虽然已是属于《泡茶》的领域,但在「识茶」时,我们必须理解泡茶手法会将「茶」塑造成什么风格、怎样质量的作品。这有如我们在「识人」时,应留意到此人所受的学校与家庭教育,以及目前他所处环境给他的影响。

「识茶」的谈论方式以及对「识茶」的态度都是作者从事三十年茶叶、茶具商品买卖与茶道体认、茶道教学上的心得。其中一定有许多错误或不成熟的地方,敬请各界多加指正。

                                                          蔡荣章

                                     2008年6月29日于台北陆羽茶艺中心

(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