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I-制茶类Tea Processing

I-制茶类Tea Processing

茶道艺术家的事业在哪里-蔡荣章

茶道艺术家的事业在哪里

蔡荣章

201304《海峡茶道》月刊专栏

什么是茶道艺术家?

茶道艺术家是以泡茶与茶汤作为媒介,用以表达茶道艺术的茶道艺术工作者。这与画家以线条色彩为媒介表现绘画艺术、音乐家以声音表现音乐、舞蹈家以肢体表现舞蹈艺术是同样概念。但茶道艺术与绘画、音乐比较不一样,它应用的媒介(茶叶与泡茶者)受约于自身的质地与风格太多,所呈现的茶汤作品与泡茶境界无法超脱茶叶与泡茶者太多,不像绘画与音乐,虽然绘画颜料与乐器也多少制约了艺术的表现,但总是单纯的一种媒介任艺术家自由挥洒。但茶道艺术就与舞蹈比较接近,舞蹈的艺术性也是受到舞者自身的体型与性格颇大的左右。

茶叶制成后,品质风格不都已经定型,茶道艺术家还有什么改变的空间吗?也就是說茶道艺术家还能以它为媒介表达自己的茶道艺术吗?

还是可以的。同样一泡茶让不同的人冲泡可以得出差距颇大的效果,这不只是说会泡茶的人可以将茶泡得比较好喝,即使一泡好茶,在不同人的诠释之下也可以创作出许多不同的境界。

这个茶的媒介还可以扩大到泡茶的水质、水温、壶质、杯质与泡茶者的心情与能力,一位有能力的茶道艺术家还会应用这些媒介表现他的茶道艺术。至于茶汤作品产生之前的泡茶过程(含奉茶与品茗)也是茶道艺术的范畴,茶道艺术家藉着泡茶过程、茶具使用,与对茶道的感悟,将他想要表现的茶道艺术表达出来。

茶汤在茶道艺术上属于主角的地位,但是一喝便了,那么短暂,那么难于记录,所以大家的印象中,茶道艺术好像就是泡茶、奉茶、品茗,茶汤并不那么重要。对吗?

这个看法是不对的,泡茶、奉茶、品茗的动作可以协助茶汤的表现,但并非主体,如果是因为它比较有看头而将它视为茶道艺术的本体,结果大家就会扩张泡茶、奉茶、品茗的动作表现,忽略了茶道艺术是以茶为主体的前题。茶汤呈现的時间短暂,但却是茶道艺术最终要呈现的作品,也不能因为茶汤无法记录,一喝了便无踪影而将它的地位排在泡茶动作之后。

茶道艺术要在什么场合呈现呢?茶道艺术家的事业在哪里?

就商场而言,茶道艺术要在有泡茶师为客人泡茶的品茗馆呈现,这样的品茗馆是行销茶道艺术的地方。这话也就是说茶道艺术家的事业在品茗馆。就个人的品茗生活而言,茶道艺术家可以在任何的地方为自己或他人举办茶汤作品欣赏会。

茶道艺术家一次最多也只能提供茶汤作品给十个八个人享用,是不是难于形成经济效益?

只要提供的茶汤作品足够精美,消费者是愿意付出代价享用的,小型室内乐也仅是为少数人提供欣赏,厨师也可以只是为几个人提供美食,咖啡师也是每次一杯二杯地冲泡着咖啡。

茶汤作品的提供是每次一种茶还是数种茶?还可以搭配茶食吗?

茶汤作品的提供可以是每次一种茶,也可以是数种茶,每种茶可以只冲泡一次,也可以冲泡数次,其中还可以佐以茶食。茶道艺术家每次提供茶汤作品时都要设计好茶谱,这其中还要规划好用什么壶具什么杯子,也要考虑到享用的时间段与时间的长短,还有品饮者对茶的理解度。

懂得什么是茶道的艺术内涵,能够将茶汤泡得很好,作为一件艺术作品提供给人们享用的人就是茶道艺术家。茶道艺术家有自己的事业,他的茶道事业在自己的工作室或品茗馆,他可以销售他的茶汤作品,他可以将茶道艺术内涵以演讲、展演、著作等方式介绍给人们。

  (1836)

茶人事业与学茶人事业-蔡荣章

茶人事业与学茶人事业

蔡荣章

201303《海峡茶道》月刊专栏

「现在讨论这个话题其用意何在?」

我们发展茶文化,我们在学校开设茶文化课程,这些将茶文化谈得头头是道的人、这些学茶文化的人在社会上有没有他们立足的空间、他们能不能以茶文化为生、他们会不会受到大家的尊重?现代的世人到底将茶文化视为什么样的学科?这些都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茶人与学茶人的事业是这些问题中最基层的一项。

「为什么要分成茶人与学茶人?」

我们将茶人视为偏重茶文化学术研究与茶道艺术创作的一群,将学茶人视为刚踏进茶文化领域的一群。前者或许已走过茶产业(如种茶、制茶、卖茶叶产品、卖茶汤产品),后者则可能走向茶产业,也可能直接走向茶文化学术与茶文化艺术。〝茶人〞与〝学茶人〞的走向与他们的事业是不相同的。

「茶人的走向与事业是什么?」

茶人要帮大家把茶文化、茶道、茶道艺术、茶产业的领域划分清楚(学术性上的),让大家有个认知与努力的方向。茶人的事业是学术研究与茶道艺术创作,他们的工作单位是在学校、研究机构、或个人工作室。他们从事历史性的资料整理与研究、他们从事茶文化的教育与传播、他们从事思想型(如茶道观念、茶道哲学)、艺术型(如茶道美学、茶道艺术、茶汤作品)、应用型(如产业经营型态、茶具与茶席设计)的创新。他们透过著作、演说、个人对茶产业或茶道艺术的展示(即现身说法),将这些知识流传下来。

「学术研究与茶道艺术创作有何不同?」

学术研究是将现有的茶文化成就加以认知、整理、整合、应用,茶道艺术创作是就茶道的艺术内涵加以艺术性的表现。前者较易理解,后者受限于对〝茶道艺术〞的认知而显得陌生。茶道艺术是以泡茶、奉茶、品茗的动作,与最终的茶汤作品为媒介所呈现的艺术,有如以声音为媒介所呈现的音乐、以线条色彩为媒介所呈现的绘画。茶人们如果以此为职志,他的茶人事业就是要成为茶道艺术家。

「学茶人的走向与事业又是什么呢?」

学茶人的走向也是茶产业、茶文化学术与艺术。茶产业的事业是种茶、制茶、卖茶叶、生产与销售茶食品、卖茶汤、经营茶餐厅、制造茶具、卖茶具、品茗环境设计与施工。卖茶叶还分茶叶批发与零售,卖茶汤是经营有泡茶师为客人泡茶的品茗馆。若是走茶文化学术与艺术的路子,那就直接进入纯喝茶与学术、艺术之路,艺术之路包括茶音乐、茶歌舞戏剧与纯茶道的展演。这两类是可以互相衔接的,先进入茶产业,有了实际经验后再进入学术与艺术领域,或先进入学术与艺术领域,有了心得后再转入产业界。

「茶产业与学术艺术除互相衔接外,有什么可以相互结合的?」

茶产业有了经验以后,学术艺术有了心得以后,可以担任茶产业的顾问。

「茶文化,不管是茶产业还是学术与艺术,有了以上的岗位分配就可以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了吗?」

有了以上的岗位分配还脱离不了只被视为一个〝产业别〞,我们如何在泡茶的時候不被视为只是一项劳动的工作,而会有如我们看到一个人弹琴时的那种尊重呢?这有赖社会对茶文化、对茶产业的认知,如果大家只理解到茶的社会与保健功能是不够的(如知道茶可促进社会和谐、茶是表现孝敬很好的媒介、茶可预防很多疾病),我们还要让社会大众体悟到茶道的思想与艺术内涵,经常有人谈论茶道的美学与哲学境界,经常有人举办茶汤作品欣赏会或展示纯属茶道意境的演出。这不是远离了〝童子奉茶是道〞的生活面,而是建高建好茶文化的楼层,让大家看得到、让大家认识到它的美与雄伟。

茶人.学茶人事业一览表.蔡荣章2013-2-2

领域 事业 具体工作 工作单位 职称 转换
学茶人 茶产业 茶叶、泡茶、茶具、茶食、环境 种茶、制茶、卖茶、品茗馆、茶食、茶餐、茶具产制、环境设计施工 企业体、个人工作室 投资者、职工、设计师 茶学、茶道艺术、茶产业、茶企顾问
茶学 茶学研究 茶叶、泡法、茶史、茶俗、茶思、推广 学校、茶道教室、个人工作室 教师、研究员
茶道艺术 纯喝茶、茶道艺术 茶道艺术、茶文、茶画、茶乐研究与创作 学校、企业、个人工作室 教师、研究员、茶道艺术家
领域 事业 具体工作 工作单位 职称 转换

茶人

茶产业 茶企业经营、产业研究 茶叶商品行销、茶文化商品行销、茶业政经 企业体、学校、研究机构 投资者、经理人 茶道艺术、茶道、茶文化、茶产业
茶文化 茶文化研究、教育、传播、茶文化应用 茶叶、泡法、茶史、茶俗、语文、教育、宣传 企业体、学校、研究机构 教师、研究员、作家、传道人
茶道 茶道研究、茶道应用、茶道哲学 茶思、茶会、泡茶、茶道特质 学校、研究机构、个人工作室 教师、研究员、作家、传道人
茶道艺术 茶道美学、茶道艺术、茶道哲学 茶道艺术、茶汤、茶道艺术展演、茶道艺术创作 学校、研究机构、个人工作室 教师、研究员、茶道艺术家、作家、传道人

  (1736)

成本组合方式影响茶业发展-20130612周三小方块-蔡荣章

成本组合方式影响茶业发展

蔡荣章

20130612周三小方块 Wednesday Tea Corner

茶叶订价包括茶青(即鮮叶原料)的价格与成品茶的价格,成品茶的价格又包括初制茶与商品茶的价格,商品茶的价格又包括出厂价、批发价与零售价。

影响茶青价格的因素有产地(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低、土壤与施肥等)、气候(长年的气候与采收期的气候)、品种、采摘季节、采摘时辰(如清晨、露水干后、黄昏)、采摘方法(如机采或手采)、采摘部位(如只采芽心、采一心一叶、一心二叶、一心三叶—-)、采摘品质(如老嫩整齐度、茶梗与茶面破碎度)等。

影响初制茶价格的因素有制茶时之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等)、制茶的技术与设备等。

影响商品茶价格的因素有精制(如分级、揀梗、后熟等)与加工(如熏花、焙火、拼配、紧压、陈化等)的技术、包装等。

影响商品茶之零售价的因素有卖场位置、店面装潢、营业员素质等。

现在市面上茶叶专卖店的茶叶品项有一半以上是属于高价的,这些高价的成本显现在哪里呢?大家很直觉地会说都花在包装与店面的装潢了。过度的包装是种浪费,即使礼品茶也要适可而止,过度的装潢亦复如此,但这是现今茶业界最舍得花钱的地方。着眼于茶业长期发展,我们要将成本多花一些在茶树的栽培、制作的人力与设备、营业员的素质上。

选择较佳的种茶地理环境、使用自然的给养方式(如堆肥等有机肥料)、利用生态平衡与非农药的防病虫害手段等,是多花成本在茶树栽培的方法。聘请有能力的制茶师、建设合乎卫生要求的厂房是多花成本在制茶上的方法。聘请经过专业训练且有语言表达能力的营业员(尤其在非使用华语的地区)是多花成本在营业员上的方法。

采取自然农法的栽培方式、建设合乎卫生要求的初精制与加工厂房是改善成品茶卫生与农药残留的根本之道。这也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也影响着成品茶的品质,尤其是栽培的方式。所以茶业界应该放大优质茶青的收购价格,也就是给予原料更多的成本空间。

如何推销茶叶,或说是如何卖茶,关乎到茶饮给广大消費者的形象。经过专业训练(包括学校教育与企业自己的培养)的营业员才能够把茶泡好、教会顾客如何泡好茶、将茶的欣赏法将茶的文化性与艺术性介绍给客人,如此,茶的真正价值才得以显现。如果是非华语地区,还得考虑当地的语言能力。所以茶业界应该放大专业营业员的聘用薪水,也就是给予行销人力更多的成本空间。

現在看到的是将成本大量投向包装与店面,舍不得花在茶的卫生与安全、舍不得僱用经过专业训练的员工,结果茶的卫生与安全改善缓慢、茶的品质逐漸下滑(因前面第一个舍不得),学校茶文化或茶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茶叶卖场待不住(因前面第二个舍不得)。

有人会说漂亮的包装与气派的装潢容易见效(赢得业绩)、茶的卫生与安全不易看到、品质的逐漸下滑不是我一家的事、营业员的专业知识不如会做生意重要。但是社会总是往前进步的,消费者要求的会逐漸驱向于专业,能及早往此方向布局的茶企业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1709)

普洱茶品饮体系中的入仓茶-20130520周一喝茶慢-许玉莲

普洱茶品饮体系中的入仓茶

许玉莲

20130520周一喝茶慢MONDAY SLOW TEA

普洱茶只有「非生即熟」的茶品吗?不是的,这种将普洱茶两极化成不是生就是熟的观念,在普洱茶品饮体系里只属于近年市场运作的其中一种手法,它欠缺了普洱茶应有的完整性,也丢失了普洱茶应有的香味口感。说普洱喝普洱,必须包括老茶和入仓茶才对,老茶(多少年份才算是老,老的定义怎么定属于另一课题,不在本篇谈)现今难得一见,属于金字塔顶尖上茶品,即使谁有一些也不见得大多数喝茶者能够负担,故此老茶并不大量流通,那么没有几个人喝过老茶的状况可以理解,但入仓茶不应被推拒在普洱茶品饮体系之外。

什么是入仓茶?历史上香港、澳门的茶楼及茶庄率先建立普洱茶的仓储手艺,普洱茶存仓的主因是为了要使茶转化出喝茶者喜爱、能接受的一种口感,此种观念也被传至马来西亚有粤式茶楼的地方如吉隆坡、怡保,这些地域的普洱茶经营者觉得如果普洱茶还没有熟成至一个香味稳定,切合预期的口感需求的话,那是一个未算完成最后工艺的产品,还不能放在架子上出售,所以能够摆在市场发售的都是已转化出陈香味与旧茶味的普洱茶:所谓入仓茶。此即表示卖茶者卖茶时并不是左手买来右手卖出这么简单,也不是把普洱茶放进仓库里寄存若干年就是在做入仓茶了,茶必须经过一种他们认为很好的方法去精炼,才能创造出一种适合品饮以及喝茶者喜爱的口味。储存年份并不是绝对重要,更要紧的是味道口感要到位。

有些不熟悉入仓茶的人们误解入仓茶都是一些低劣手段或品管失误做出来的「泼水茶」或「黑水茶」,将这类普洱茶一律冠上「湿仓茶」的贬义字眼,令许多喝茶者对其卫生状况萌生恐惧而却步,无法跟进普洱茶一路走过的经历与发展,无端丢失享用入仓茶的滋味,那是非常可惜的,入仓该被视为一个中性字眼:存放普洱茶的仓储手艺,而且每一位普洱茶贩售者都应该懂得操作与精炼才对,像人们处理乌龙茶的焙火工艺一样。

有些人针对入仓茶(他们认为入仓就是湿仓,湿仓即肮脏)的「湿」,而把某些普洱茶称为「全干仓茶」或「未入仓茶」,前者可能是不明所以或属于一种商业说法,因为那是不科学的,普洱茶在一个完全干燥没有湿度的气温环境中根本无法产生后氧化作用,后者不切实际,茶若果不存放进仓库,除非只有几饼属于个人日常饮用而已,做买卖的茶势必有仓。所以这两个名称最后并不通行。

入仓茶曾经一度被改称呼叫「技术仓茶」,以便人们对它产生比较「学术、正面」的印象,因入仓之意就是将普洱茶经过一定的储存方法与年份,建造出一种符合人们需要与喜爱的口感的手艺,但这个称呼目前也是没办法通用起来,那好像只是为了硬邦邦的学说而取的名称,给不懂也不喝入仓茶的人们叫它的。对于许多长期在普洱茶品饮体系中卖它、买它、泡它、喝它的人们来说,入仓只是普洱茶之所以成为普洱茶的必然过程与手法,就好像制造白毫乌龙的茶芽必须「著涎」过才好喝这么的自然,又何恐惧之有?不必回避。

入仓不可改名称技术仓,因入仓并不可怕,入仓茶的品茗滋味空间大、有层次感,普洱茶品饮体系若少了它只剩下「生或熟」的选择,茶品岂不太单调。入仓是近百年香港、澳门、大马等地域精炼普洱、喝普洱喝出来的一种可爱可亲的手艺,有三、两代人的心思在里面,入仓茶手艺与品饮体系早在只有「生或熟」的选择之前已经完成,它在普洱生茶自然存放还未达到真正够老、生茶又太生的时候,自普洱生茶脱胎换骨而炼成,那时熟茶还没有出生呢。入仓茶不应在一些商业运作或某些人不懂得欣赏之因素而改名,或因没有勇气坚持而丢失建立多时,以臻成熟的独门功夫。

  (1901)

各地英式红茶状况报告-许玉莲

各地英式红茶状况报告

许玉莲

201212月发表于中国福建《问道》杂(20121120完稿)

西班牙

喝茶要到喝咖啡的地方,马德里市内露天咖啡座顺带供应茶,吃tapas的小酒馆也有茶,都是袋泡红茶,呈现方式要视那里格局大小以及收费而定,较高者用瓷茶杯托组、茶匙,上桌时茶包已在杯里,热水浸泡着,味道浸好了把茶包取出放杯托边缘,餐桌上有糖瓶、奶罐,要调味的话自己加入茶中,用茶匙搅拌后喝。

较大众化的便是一个没有打开的茶包置杯外,用纸杯盛装热水,一起交给买茶者,买茶者自己打开茶包投入热水里,糖和奶粉是纸包装条状形的,撕开倒入茶中调味。

为何侍应生不将茶包直接放入热水中才供应客人呢,一说喝茶者可自己拿捏浸泡时间,但也有可能为了节省人力。

马德里有正式吃下午茶的茶室,比如有家名称Living in London,有30种以上茶叶供选择,它特别强调“late-afternoon”即“很迟的下午”表示它依照英式传统下午四时才开始,2人1顿的英式下午茶收费20欧元,包括茶叶有“Chelsea”红茶,二层点心架上有温热司空饼、奶脂牛油、果酱、三文治、羊角面包与曲奇饼。但这种茶室似是为了应付游客所需,本地人去消费的极少。马德里的火车站可找到茶店,店里除了红茶,也有几饼普洱。大众喝葡萄酒的习惯较多于喝茶。

葡萄牙

葡萄牙是欧洲茶文化滥觞之地,葡萄牙天主教神父Jasper de Cruz于1560年在中国传教时曾写过有关茶的信回家,这是欧洲最早记载茶的文字,也是最初饮茶的资讯传播与开发期,那时葡萄牙人与远东的贸易路线是这样,他们从澳门获得中国茶叶运到里斯本,然后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运到法国,荷兰等国家。及后1662年葡萄牙公主Catherine of Braganza of Portugal与当时英国国王Charles II结婚,从娘家带去很多茶叶陪嫁,更是英国下午茶形式形成的重要契机,但拥有悠久历史不代表现在的葡萄牙茶风蓬勃。

里斯本、巴塞隆拉市内没有什么专门喝茶的茶室,想要喝茶的话,小酒馆或咖啡座有供应袋泡红茶,或在家里自己泡来喝,市内有商店可找到精美的有柄瓷杯及杯托组,和置放已经泡过水的茶包小瓷碟。

用餐后一般有“咖啡或茶”提供的习惯这里并不通行,餐厅通常从头到尾喝葡萄酒。倒是无论大、小旅馆的欧陆式早餐天天都有“咖啡或茶”的陪伴,普遍用Lipton品牌,各种风味的红茶,一包包排列整齐,一排排盛装在一个木盒子里,精致可爱。

有家豪华酒店在葡萄牙马德拉岛上名称Reid’s Palace,有真正英式下午茶提供,消费的多是游客,在传统的休息室和露台上进行,有很好的瓷器与茶叶,有精致的如手指般大小的三文治、司空饼和蛋糕,每人收费32.50欧元。特别请求来喝茶的客人:请注意,为了让我们的下午茶精致而隆重地进行,我们恭敬地请您穿著正式服裝。请避免穿著短裤或运动服。

荷兰

Dr. Thomas Short于1730年在伦敦发表的论文指出,荷兰東印度公司最初(十七世纪初)是用一种药草名叫Sage与中国交换茶叶,一磅的Sage药草换三磅茶叶。

荷兰是欧洲地域最先做起茶叶贸易的,茶叶昂贵罕有,与姜、糖一样成为新的香料品项,要从药剂师手上才能购得,直至1675年,茶叶才变成荷兰食品商店里的常见食品。

荷兰人率先在旅馆附属的餐厅提供茶、简便茶具及热水装备给住客,让他们可以提着在旅馆附属露天小酒馆的花园里泡茶喝,算是欧洲地域喝茶先锋。

后来由于种种政治与经济因素,1826年间,荷兰在当时荷屬東印度群島(即印尼)开辟茶园种植茶树生产自己的茶叶,到了1892年,荷兰大部分茶叶进口自印尼,是欧洲地区除了英国在印度以外,另一个自制自供自给茶叶,改变茶业生态的地方。

如今阿姆斯特丹仍然遗留着强烈茶文化痕迹,街上的精致生活用品店可找到一些旧瓷,有柄茶杯及杯托组。街道上很多商店的橱窗也用茶壶(瓷质或铝质)做装饰。离市中火车站不远处有爱茶者在那里有个店,地层卖茶,都用日本收藏过来的老茶桶装茶叶,一楼是旧茶具展示厅。Marken古老鱼村,家家户户的窗口都供奉着心爱的茶壶。荷兰東印度公司的总部变作了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校舍,用于运载茶叶的帆船,有专门说明展示在帆船博物馆。这些都变作一段段历史或一个个古董,供陈列用而已。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茶的爱好与需求的感情似乎已经消失。在老马识途的带领下,可找到一、二家精巧优雅的小咖啡馆,在下午时分供应咖啡或午茶与点心,往往很温馨,像走入朋友的家聊天这样子,但是不是在“喝茶”对于他们已经成为不重要的事情,他们注重的是聚会。

一般在街上可买到的茶,就是一个纸杯装热水,另备一个未开封的茶包。

直布罗陀

可在咖啡座点茶喝,多以有柄白瓷茶杯及杯托组呈现,奶罐糖罐摆在桌上,如有需要自由加入调味。

比利时

比利时一般大众并不热衷喝茶。它出产巧克力,故此在布鲁塞尔城有家酒店名Hotel Amigo,在他们的酒吧,每天下午3时至5时半供应的下午茶配套,以茶与巧克力为伍制造新风格来吸引游客,茶叶:Mariage Frères混合红茶,茶点:巧克力慕斯,餡餅,布魯塞爾威化烤餅,speculoos曲奇餅、三文治,茶以外还加上热巧克力,每位19.90欧元,如再加一杯葡萄酒或香槟,每位29.50欧元。当地Neuhaus巧克力品牌曾出品以茉莉花茶、普洱茶、荔枝红茶调入巧克力作为新口味巧克力。

澳大利亚

黄金海岸一带的咖啡馆几乎都供应茶饮,根据价格约分成三种方式呈现,一种白瓷茶杯与杯托、茶匙组,配糖罐、奶盅,还有一件司空饼,第二种没有司空饼,第三种用纸杯的。街上超市、食品商店里摆放着售卖红茶的架子占比很大,各各不同的茶叶品牌近上百种,部分茶叶是澳大利亚自产,从这些情况来解析,当地民众对茶叶需求量还挺高。

 

  (2052)

茶叶分类法之探讨-蔡荣章

茶叶分类法之探讨

蔡荣

2003.09《茶艺》月刊社论

茶叶种类繁杂,若不依思考路线将之分类整理,初学者是很难理解那么多种类的茶的。人们所从事的分类也会因基准点的不同而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法,如依采制季节而分、依发酵程度而分、依茶青成熟度而分、依销售地区而分等等。现在我们是依茶叶之国际市场,亦即广大茶叶消费者的立场所做的分类。

基于茶叶发展的新趋势,也方便新入茶道领域者认识各类茶,我们以当今的茶叶生产、营销状况,将茶叶作了新的分类。这个分类依茶叶制作中采青1、发酵2、揉捻3、焙火4之不同加以整理,因为这四大制茶过程乃形成茶叶不同种类与风味的主要原因。

第一阶的分类我们将茶分为绿茶、普洱茶、乌龙茶与红茶四大类,此乃依茶叶发酵程度而分,而发酵又包含杀青之前的发酵与杀青之后的所谓后发酵。绿茶为不发酵、普洱茶为后发酵、乌龙茶为部分发酵、红茶为全发酵。

第二阶时,我们将四大茶类再依采青的成熟度、揉捻与焙火的轻重、有无渥堆等给予细分。绿茶这一类因为几乎全属嫩采的芽茶类,而且制成后都不经焙火的加工,所以只依揉捻的轻重给予区分为:银针绿茶、原型绿茶、松卷绿茶、剑片绿茶、条型绿茶与圆珠绿茶六小类。由于揉捻的轻重显现在成茶的外形上,所以分类上的名称都是以茶形称呼。普洱茶也属于芽茶类,且为轻揉捻、不焙火,所以仅就其有无渥堆加以区分为陈放普洱与渥堆普洱。乌龙茶有采青成熟度与揉捻、焙火轻重的问题,所以将嫩采的两类:白茶乌龙、白毫乌龙先行提出,再将成熟采者依揉捻的轻重分出条型乌龙与球型乌龙,最后把以焙火加工为特征的称为「熟火乌龙」。红茶是芽茶类、重揉捻、不焙火,所以仅依有无切碎分为碎型红茶与工夫红茶。

过去依成茶色泽而分的5黄茶被包含在绿茶中、黑茶被包含在普洱茶中、白茶与青茶被包含在乌龙茶中。至于紧压茶6、熏花茶7与季节性名称8则属另外一种分类的方式,可将其依上述的原则归属于前面的分类之中。

为清楚表达此茶叶分类方式,制成表格如下:

 

茶叶分类表

(依制造方法而分,含采青、发酵、揉捻与焙火)

分  类  名  称

商品名称举例

        银针绿茶绿茶          原形绿茶(含黄茶)  松卷绿茶

剑片绿茶

条形绿茶

圆珠绿茶

 

陈放普洱                        普洱茶    渥堆普洱                                                (黑茶类)

 

白茶乌龙                          条型乌龙

乌龙茶          球型乌龙

(含白茶与青茶)          熟火乌龙

白毫乌龙

 

红茶          工夫红茶                                  碎形红茶

绿茶银针、君山银针六安瓜片、安吉白茶、太平猴魁、霍山黄芽碧螺春、径山茶、蟠毫龙井、煎茶、竹叶青

雨花茶、玉露、香片、眉茶

珠茶、虾目、绣球

 

青沱、青饼

宫廷普洱、七子饼、康砖

六堡茶

 

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清茶(包种)、大红袍、凤凰水仙

冻顶、铁观音、佛手

熟火铁观音、熟火岩茶

白毫乌龙(东方美人)

 

祁红、滇红、正山小种

红小袋茶

注1.「采青」,是指茶青的成熟度,采带有芽心者称为芽茶类,采顶芽已开面成叶者(即茶枝已接近成熟)称为叶茶类。2.「发酵」,是指茶青氧化的程度,而且还分成杀青之前的发酵与杀青之后的发酵,后者通常称为「后发酵」。

3.「揉捻」,是指揉捻的轻重,揉捻时施压重,时间长,就称为重揉捻,否则就称为轻揉捻。显现在成茶上的是叶细胞被揉破的程度。揉破程度高者称重揉捻,否则称轻揉捻。

4.「焙火」,是指茶叶制成后,以焙火的方式改变茶的质量特性。焙火的轻重乃以温度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区分,熟度高者称为重焙火,否则称为经焙火。

5.依成茶色泽而做的分类是将茶分成: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等六大类。

6.「紧压茶」,是将制成的茶叶压制成块状,如饼状、碗状、砖状等等。相对于紧压茶者就是「散茶」。

7.「熏花茶」,是让制成的茶叶吸附人们喜欢的花香或其他香气,若吸附茉莉花香就称为「茉莉花茶」。相对于「熏花茶」,不熏花者就称为「素茶」。

8.「季节性名称」,如春天采制的茶就称为「春茶」,夏天采制的茶就称为「夏茶」,………。

 

(2166)

绿茶的分类-蔡荣章

绿茶的分类

蔡荣

 2003.08茶艺》月刊社论

绿茶(不发酵茶)是人类最早利用的一种茶类,渐渐地人们发现发酵可以造成茶叶更多的变化,于是部分发酵茶与全发酵茶随后产生。全发酵茶(红茶)易于自动化生产,且易于保存,所以后来居上,占据了茶类最主要的市场,其次就是绿茶了,而且是中国最主要的生产与消费茶类,种类繁多,具美不胜收。

绿茶是茶叶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如何就茶性的差异加以分类是使初入茶界者易于认清绿茶的重要关键。

绿茶就发酵的轻重而言是属于不发酵茶,所以显现最原始的绿叶风味;就茶青成熟度而言,几乎全属于以「心芽嫩叶」为主的「芽茶类」(少部分如六安瓜片例外);就焙火的轻重而言,又全属于不依赖焙火来改善茶叶质量的茶类。剩下的,只有「揉捻」的方式与轻重是造成绿茶多样化的重要制造过程了,所以欲进一步认识绿茶,最好的方法就是透过外形的差异。(质量的差异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揉捻的轻重显现在茶的外形上。绿茶的揉捻可大别为轻揉、中揉与重揉。不过绿茶的揉捻总体说来比不上部分发酵茶与全发酵茶的揉捻那么重,因为绿茶要的是接近自然植物的风味,揉捻太重是与此背道而驰的。

揉捻最轻的绿茶是几近于不揉的「银针绿茶」,如绿茶银针、君山银针(有人将之另行归为黄茶);其次是轻微拌揉的「原型绿茶」,成茶与茶青的原形相去无几,如六安瓜片、安吉白茶、太平猴魁等。中揉的绿茶含轻手搅揉使其自然弯曲的「松卷绿茶」,如碧螺春、径山茶、蟠毫等;与微施压力使其直线形来回滑动而成的「剑片绿茶」,如龙井、煎茶、竹叶青等。重揉的也包含两个类型,一是施压使茶青滚动成的「条型绿茶」,如雨花茶、玉露、香片、眉茶等,(前两者取较嫩的心芽,特别揉成细针状);重揉的另一类型是采取圆揉的方式,且使茶青滚动而形成「圆珠绿茶」,如珠茶、虾目、绣球等。(绿茶的分类请参考P.xxx之「茶叶分类表」。)

各类茶中还依其茶青采摘嫩度造成另一层面的差异,愈嫩者味道愈细腻,成熟度高者则味道较强劲。揉捻的轻重与茶青的嫩度组成了丰富的绿茶世界。

 

  (2124)

部分发酵茶的分类-蔡荣章

部分发酵茶的分类

蔡荣章

 (2003.07《茶艺》月刊社论)

「部分发酵茶」(俗称「乌龙茶」)原来在各类茶叶中的占比是不足百分之十的,但这几年的成长非常快。本来只是在福建、广东、台湾一带采制,现在已扩大到四川、云南以及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产量与饮用普及化后,品项也会跟着复杂起来,尤其它包含了各种制作的类型,所以中肯的分类更形重要。

目前最常用的茶叶分类法是以杀青前之发酵程度为依据,而以茶干色泽为定名的方法。将茶分成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与红茶六大类。前三种是不发酵、次二种是部分发酵、最后一种是全发酵。其中黑茶在杀青后尚经渥堆,引起了相当完整的后发酵,所以将之归于不发酵有些无法令人理解,但分类上总要有个前提作为依据。

若再简化以上的分类,有人将不发酵茶以「绿茶」作代表,将部分发酵茶以「乌龙茶」为代表,将全发酵茶以「红茶」作代表,再加上后发酵的「普洱茶」,如此就简化为绿茶、乌龙茶、红茶与普洱茶四大类。

那乌龙茶又要如何认识呢?可将之区分为二大系统,一是「嫩采」的芽茶类(以采「成长期」之芽尖与嫩叶为主),一是「成熟采」的叶茶类(以采「成熟期」之新开面叶为主)。市面上常听到的白茶(如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以及白毫乌龙(又名东方美人)是属于芽茶类;清茶、岩茶、冻顶、铁观音等是属于叶茶类。白茶与白毫乌龙这两类较容易识别,但叶茶类必须再加以规范,否则直接以商品名称归类太过笼统,不容易让初学者理解其间的差异。这类茶事实上可再依据揉捻的程度分成只轻揉的「条状」与尚经包布揉的「球状」两小类,前者如清茶(即文山包种)、岩茶(如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肉桂….)、凤凰水仙、凤凰单丛等,后者如冻顶、铁观音)、佛手等。

因此,在茶道教室上,我们将部分发酵茶分成白茶乌龙、条型乌龙、球型乌龙与白毫乌龙四大类,识茶测验时,只要写出这样的答案即可。否则要大家认出何者为铁观音、冻顶,何者为武夷水仙、凤凰水仙,谈何容易?

如果还要在乌龙茶类中分出「焙火」加工过的茶,可以再增列「熟火乌龙」一类。焙火茶几乎全发生在条型(如清茶、岩茶)与球型(如冻顶、铁观音)的这两类成熟采的叶茶类上。

  (1997)

茶道发展的数条新途径 -蔡荣章

茶道发展的数条新途径

 蔡荣

2004.05《茶艺》月刊社论

如何将茶文化普遍地让大家享用,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一直是茶界人士梦寐以求的事,它不只是产业的,还是人文的。然而一件古老的文化项目要在今日变成时髦的流行,必须有很好的策略与利机。海峡两岸近来推出了一些作为,如果能勤奋以实践,一定可以产生不小的效应。

茶文化这几年蓬勃地发展,茶产业、茶艺业与茶道著作都有了基础性的建树,如何在这样的根基上往上健康、持续地发展,是茶人们关心的课题。经各方面的努力,中国已将「茶艺师」列入正式职业名称之一,高级茶艺技师则同等于副教授的待遇;最近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先生为首的茶人们又发起了将茶正式定名为「国饮」的提议。如果「国饮」之名被行政部门接受,那政府级会议的会议桌上,有希望出现以「茶」为饮料的画面。

但茶人们对茶事业的用心程度还有待加强,如果拿产业界对比咖啡界的努力程度,茶界在茶上所下的工夫尚嫌不足。茶有着咖啡赶不上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所以我们潜意识里认为茶不需要太多的保护与商业作为,结果在商场的竞争下,茶的使用率就输给了咖啡。上面所说的两项措施,茶艺师与国饮,是促进商场活络很好的方法;我们还在努力「世界奉茶日」1的实施,每年挑选一天,在这一时段内,各地同时举办奉茶的活动,以任何的方式,奉茶给周遭的人们。不但引发人们对喝茶的兴趣,也同时让大家体会到饮茶背后所隐藏的人文特质。至于奉茶的方式,可以拿「无我茶会」2为构想的主轴,因为它简便,而且容易在广场上大规模地实施;如果条件许可,设置或多或少的茶席,以茶席展与茶会举办的方式进行亦可。时间如果选择在四月或五月,可以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日或母亲节结合,更加扩大影响力。

茶艺师职别的建立、国饮议题的提出、世界奉茶日的推行…都是近来推动茶文化的新课题,课题的建立不易,如何有效地落实更是不易,邀请大家共同努力。

注1.「世界奉茶日」(Tea Appreciation Day)的宣言是这么写的:「每年五月第一个周末或邻近的日子,世界各地同步举办茶会,奉茶给我们周围的亲戚、朋友,以及不认识的人们。」(All over the world every year, the first weekend or close it in May places are chosen to celebrate Tea Appreciation Day. People gather together to make and serve tea with close relatives, friends and strangers alike.)

2.「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的形成。请参阅《无我茶会》。

 

  (2124)

餐旅学院「茶餐晚宴」的启示-蔡荣章

餐旅学院「茶餐晚宴」的启示

蔡荣

2003.06《茶艺》月刊社论

这几年茶餐、茶蛋糕、茶冰淇淋、茶月饼、茶饮料等等与茶有关的食品充斥市场,连糖果都要加茶粉而变成茶糖、巧克力加绿茶粉而称绿茶巧克力,这证明喝茶风气的兴盛。其他的茶食品都有其自身的选择性,不至于太泛滥,唯独茶餐是应该提出讨论,免得什么料理加上茶就称为茶餐,反而坏了原来的美意。

茶文化蓬勃发展后,茶的应用势必多元化,泡来喝、制成茶的饮料罐头、磨成粉作为其他食品填加料、作为烹饪时的材料或佐料。

由于茶叶有去除腥味、减少油腻、增加风味、变化颜色、增进咀嚼效果以及调整营养结构等作用,所以在饮茶风气兴盛后,茶叶逐渐进入了厨房,而且愈演愈烈,出现了全席以茶为特色的茶餐,尤其在产茶区,变成了当地餐厅招徕客人的有效手段。然而这样的流行趋势如果没有往质的提升方面努力,会流于形式化,只要每一道菜加上茶叶,就是茶餐了。事实上我们应该利用不同茶类的不同属性,以互补或相衬的手法将茶入于烹饪之列。如红茶的红色、收敛性以及强烈的去油腻效果;嫩采之绿茶的细嫩茶青与翠绿的叶色;白毫乌龙与茉莉花茶的持久性香气……。如果利用茶青的翠绿与咀嚼效果,则让茶显现于盘上;若只要它的除腥、去腻功能,或只应用它的特有香气、滋味与颜色,则让茶隐身于锅内。如果利用茶的除腥去腻、增色效果,可以隐其姓埋其名,外行人甚至于体会不出是茶发生的效用;若是借重于茶的特有香气、滋味、叶形与咀嚼效果,则不用客气地大声喊出茶的名称。这不也正是茶叶可伸可屈的可爱之处?

2003年3月21日无我茶协与台湾高雄餐旅学院共同在校园内举办的茶文化研讨会上,餐旅学院中厨系所作的「茶餐晚宴」(注1)示范,就掌握住了以茶入味的真髓,对提高茶肴的精致度起了启发性作用。

 

注1

「茶餐晚宴」的课题是茶与餐的结合,包括「以茶入菜」与「以茶作为餐间饮料」二要项。供应的次序如下:

(1)‧迎宾茶:清茶

(2)‧餐前茶:冻顶乌龙

(3)‧前菜一:茶农春运忙(拼盘。以五种不同的茶叶,配以五种不同的菜色与烹法)。

(4)‧前菜二:峰顶碧螺春(以台湾海鲜搭配碧螺春清香的茶味)。

(5)‧前菜三:龙井游海皇(以杭州龙井搭配台湾特有的养殖海鲡)。

(6)‧餐间茶:铁观音

(7)‧餐间酒:绍兴酒

(8)‧后菜一:红酒东坡肉(红酒东坡肉置于紫砂壶内,竹筒饭盛于紫砂盖碗内,将壶内肉汁倒于饭上享用)。

(9)‧ 后菜二:冻顶翠绿袍(以冻顶茶汁清烩入菜,烘托出绿蔬白茹自然清爽的口感)。

(10)‧后菜三:翠玉奶皇包(以翠玉清绿淡香的茶汁制皮,替代以往的奶黄,清香不腻)。

(11)‧甜点:蜜糖绿茶冻(以80℃冲出金萱清绿的茶汁,调和胶粉静置冷凝,再以龙眼花蜜相伴)。

(12)‧餐后茶:白毫乌龙

晚宴在中厨系的实验餐厅举行,菜肴由中厨系负责,外场服务由餐管系负责。每桌十人,共计十五桌。

迎宾茶由「无我茶协」于宴会厅入口处设置四座茶席,由四组泡茶师现场供应文山包种茶、碧螺春、玫瑰银针与冻顶乌龙茶。

迎宾茶的杯子由餐厅服务人员于电梯口供应,这个杯子就是餐桌上供应餐前茶、餐间茶与餐后茶的杯子。来宾人手一杯,持之到各茶席欣赏泡茶表演与接受奉茶。在相互交谈联谊后带着杯子到餐桌上就位。

在晚宴主持人潘江东总务长及校长等来宾致词时,服务人员开始供应「餐前茶」。餐前、餐间、餐后三种茶都是以「含叶茶」2的方法冲泡。餐前茶与餐间茶由服务人员持壶到餐桌上斟茶,餐后茶则由服务员将茶备妥于壶内,再由各桌主人或主人代表向该桌客人奉茶。

注2.所谓「含叶茶的泡茶法」是以一定量的茶叶放入一定容量的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拌匀茶汤,分次倒出茶汤饮用的方法。由于茶成分已充分溶出,所以从最先饮用到最后饮用,其浓度均大致维持不变。这是不必将茶叶与茶汤分离,而能控制茶汤浓度的一种泡茶法。原则上茶量的克数是水量c.c.数的1.5%。使用高温的热水浸泡时是10分钟以后开始饮用,如果以冷水浸泡,就必须在10小时以上。

图说1.「茶餐晚宴」的杯子在入口处分发给来宾,客人持之前往各茶席饮用餐前的「迎宾茶」。

2. 迎宾茶的四茶席设于宴会厅的入口处,大家先在这里赏茶席、喝开胃茶、联谊。然后持杯到宴会厅入座。

3. 上菜前的「餐前茶」、用餐间的「餐间茶」,都由宴会听的服务人员持壶倒茶。「餐间酒」则由服务员端酒杯供应。「餐后茶」是由各桌「桌长」亲自倒茶。

 

  (1885)

两岸茶业的前景-蔡荣章

两岸茶业的前景

蔡荣章

2003.04《茶艺》月刊社论

在两岸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茶界人士担心茶产业会不会受到冲击,这「茶界」不只是农业的部分,还包括商业与茶文化界,因为产业、商业、文化是相互支撑的三股力量,任何一个环节的松脱都会造成茶文化大环境的衰微。

「茶业」与「茶产业」应该分开来看,茶业偏重于商业,茶产业偏重于农业。就茶业而言,我们应善加利用两岸目前在茶文化上的优势,赶紧建立自己的国际品牌。茶业侧重的是品牌与市场,原料的取得不限于何地,至于如何拼配、如何控制质量、是否要以产地作为某些商品的特色……,那是属于技术性的问题。至于茶产业,是以发展当地农业为优先考虑,两岸的经济型态很快地就要脱离初级产业阶段,应该要生产具有特色的高级茶,并且把握已经成形的优势,如「不发酵茶」中的龙井、碧螺春;「部分发酵茶」中的冻顶茶、高山茶、金萱茶、白毫乌龙、桂花乌龙、武夷岩茶、铁观音;「后发酵茶」中的普洱茶等。为了不受外地产品的仿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措施应有效地实施。

茶业与茶产业在发展上是否会互相冲突呢?

不会的,营销厂商一定会重视本土的特色茶叶,以便建立自己品牌的特色比例,若以外地廉价品充当本土特色茶,除违法受罚外,也会砸了自己的招牌。本地的茶农会不会宁可买进外地较低成本的茶叶冒充自己的茶叶?有可能,但若是多方配合得当,将会扼制此项杀鸡取卵的做法。

然而要紧的是政策必须明朗,业界沟通必须良好,大家采取一致的目标与手段,海峡两岸的茶业与茶产业才有光明的前景。

 

  (2115)

彩虹红茶-许玉莲

彩虹红茶

许玉莲

20090426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吃东西周刊茶潮

本土街边摊贩卖的拉茶以及各式奶茶,使用染色红茶粉或红茶叶作为原料茶早已不是秘密,喧嚷了许久,每隔三、五年,有关部门就会亮相警告各方事主,在红茶内添加染色素属犯法勾当,违规者将面对二万零吉罚款,或五年监牢云云,非常苦口婆心,但瞒天过海的赚钱事还是有人抢着做。

为什么要添加染色素?因为好的红茶冲泡出来的汤色有个标准,即浓红或红艳,相对于品质较差的汤色就会变得浅了和暗了,惯走偏门的供应商便以染色素提高这类粗劣茶的卖相,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扩大利润空间。这样一来,对茶叶不甚了解、也不予要求的街边摊贩子也就以为捡便宜买到很耐泡的茶叶了。

有新晋茶民似懂非懂,问:“是不是有一种红茶,冲泡完毕后茶渣拿去晒乾,再添加染色粉,便可以成为再生茶?”听起来像一则新食谱,想一试为快的样子。我孤陋寡闻以为只是茶叶加染色素,还有这一招?可恨究竟哪个魔头,居然为这种折堕茶给取了一个这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名字?再生再生,分明是回收再循环的环保概念,误导众茶民入局。

不幸中之大幸,红茶家族极度庞大,栽种与生产红茶粉的地区覆盖地球上无数国家,而红茶粉内添加染色素这类事件据闻只发生在本地少数几家茶叶加工商,加了料的红茶粉亦只在约百分之六十的街边摊和百分之十的茶室,作拉茶及奶茶饮用。

我们其实还拥有许多机会喝到童叟无欺的红茶,随便走进一家百货商场内设的超级市场,各国大小品牌的红茶列队等着候着呢,莫因噎废食。红茶分类划级几乎是所有茶类中拥有最完整系统的,它有高不可攀的,它有不入法眼的,统统原始真味,都经已在属于自己的粉丝王国插上大旗。

添加了染色素的红茶粉与完全纯面目见人的红茶粉,能辨别吗?非常容易,把茶叶各扔进一杯热水,前者与水贴身接触一霎那,从水面潜落水底那条路线,会现出一道红褐色彩虹,那即是染色素的明证;后者在水底享受一下三温暖,才会慢慢渗出汤色在茶叶的周边,逐渐扩大圈子,加深色泽。

但,像翎龙这样以街边摊为半个办事处,边喝拉茶边写作的无辜诗人怎办,难道要他次次大费周折验明正身才点茶?唔,翎龙也许可以选择:一改喝美禄(如此这般还写得出吗?),二点一杯烧水,将自己带去的茶包扔进去(如此这般会给人打吗?),三求神拜佛让自己好运气碰到其余那百分之四十的摊贩。

 

  (1955)

要喝“好茶”-20120220周一喝茶慢-许玉莲

要喝“好茶”

许玉莲

20120220周一喝茶慢

看到题目,一些人直接的反应就马上质疑:“为什么只叫人喝贵茶?”,人们以为要喝“好茶”就是要花费更多钱买“贵茶”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说,“好茶”并不等于“贵茶”,陆羽《茶经》说茶“不按照适当的季节采摘,制造的时候不用心,掺杂其他的杂草,喝了会生病”,这就是好茶要避免的情况。什么叫好茶,什么叫劣茶,不是绝对与价格有关,以同一类茶来说,假设采摘的都是比较老的叶子,一般做出来的产品等级与价格都会相对低,但若果它是一个属于用心做而且做工好的茶,便是茶汤泡起来不够浓稠而已,喝起来是不会难受的,这时这个茶就是“便宜茶”里面的“好茶”。另一种,比如原料采得非常嫩来做的龙井,以及原料成熟度采得非常标准来做的铁观音,都可以成为品质很高的茶,但是假如不好好做,或生长地点和环境欠缺理想,这个茶可能卖相还是很好,卖得很贵,不过喝起来很难受,那么它就是“贵茶”中的“坏茶”。再一种,用同样高价格买到的两个“贵茶”,不一定就是同等级的“好茶”,比如以1000元可买到顶级好的红碎茶,以1000元买金骏眉可能就不如红碎茶的等级。

也有人根据个别喜爱说“武夷岩茶最好”,“普洱茶最好”,但好茶并不是指茶的种类,而是指每一种茶的好,比如两个同样的武夷山正岩茶,外观都很好,但其中一个没有好好地实施日光萎凋与室内萎凋,比如萎凋时水分消失得太慢,造成积水,成茶苦涩,这样的茶即使在市场上与另一个制工好的同价,也被视为劣茶。不管什么种类茶,要做到技术到位才叫好,要做完精制的稳质过程才叫做好。武夷岩茶也好,普洱茶也一样,无论采摘原料、做茶工艺或制茶环境等的品质问题,都会造成茶叶良莠不齐的后果。假使普洱茶后发酵的渥堆技术不到位,效果差,出来的茶汤滋味不够纯正,便不可以视之为好茶。

为什么我们要喝“好茶”,因为“坏茶”喝进身体会叫人感觉不舒服诸如头晕、头疼、反胃、寒凉、晚上睡不着,陆羽《茶经》说:“茶的品质不好,对人体的害处,就如人参一样。知道品质不好的人参耽误病情的坏处,那么一样的道理,劣茶的坏处也就清楚了”。故此,喝“好茶”是爱茶人的责任,那是对自己身体负责,喝茶爱茶并不是好坏不拘,是种类不拘,就比如食物,不养成偏食习惯,什么都要吃一点,但是坏食物不要吃。制茶人的责任就是要做“好茶”,不可以做“坏茶”,要把茶做到位,而不是把茶做得漂漂亮亮就可以。

 

 

 

  (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