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D-1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Wu-Wo Tea Ceremony)

D-1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Wu-Wo Tea Ceremony)

【无我茶会歌】Anthem of Sans Self Tea Gathering

【无我茶会歌】Anthem of Sans Self Tea Gathering


2019年,我获得无我茶会创办人蔡荣章先生授权出品“无我茶会歌”,并由蔡荣章先生亲自作词。
同年11月我开始与音乐创作及歌唱艺术家友弟女士一起在马来西亚展开制作工作,于2020 年12月1日正式在YOUTUBE网上首发式。
欢迎扫描进入听歌。歌谱也印在无我茶会中英版的封底。


 歌词:自带茶具茶叶,围成圈圈泡茶。
抽签决定座位,奉茶到左,喝茶自右。
泡茶方法不拘,没有地域流派的限制。
茶叶不分种类,无好恶之心。
把茶泡好,是大家的约定。
依公告事项行事,无须指挥与司仪。
期间不语,体现了专注,与群体律动之美,律动之美。
一次无我茶会 一次无,一次无再生 一次有。


制作群

出品:许玉莲   Producer:Hooi Yoke Lien
 作词:蔡荣章   Lyric by:Tsai Rong-Tsang
 作曲:友弟    Music by:Yudi Yap
 编曲:阮柳韵   Music Arrangement by:Yuan Leow Yunn
 演唱:友弟    Sung by:Yudi Yap
 大提琴: Eugene Chong   Cello by:Eugene Chong
 和音及编写:周翠玲  Backing Vocals & Arrangement by:Lydia Chew
 童音:叶家顺   Child Singing:Kah Shun
 制作统筹:友弟@摩登南洋 Produced by:Modern Nanyang
 制作助理: William Ang   Production Assistant:William Ang
 录音: William Ang    Recorded by:Arron
 混音&母带后期制作: Alex Tan  Mixed & Mastered by:Alex Tan
 录音室: Star Mount Recording Studio  Recording Studio:Star Mount Recording Studio

(15)

无我茶会(教学指导)/蔡荣章/20210217

无我茶会(教学指导)/蔡荣章/20210217

1.工作分配

与会者报到前三十或五十分钟(依茶会规模而定),场地组的人员开始布置会场,设置座位号码牌。每人负责五十个号码,依场地规划图放置指定区段的号码。号码牌可以用赠送给与会者的礼物充当。工作人员在开始泡茶前回到泡茶的队伍里面。

2.围成圈圈泡茶

圈圈可以是各种形状,只要头尾相接,或是走几步可以连接得上。

3.号码牌的方向与次序

号码牌要有方向性,朝向圆心放置。从靠近报到处的地方作为起点,这次茶会如果规定是向左奉茶,则依顺时钟方向排序,如果向右奉茶则反之。百人以上的茶会,尤其是围成多圈泡茶,或是队形成不规则状,要有“座位标识图”帮助大家找座位。

4.报到

开始报到之前,负责办理报到的人员到位,包括一,注册处,负责核对是否已报名,并发给参加证。二,抽签处,负责让与会者抽座位号码签,并回收签条上的签名条。三,盖章处,负责在与会者的无我茶会护照上盖上该次茶会的纪念章。四,发杯处,负责发放对外奉茶的杯子(如果没有对外奉茶则免)。五,对时处,负责让大家对时,并提醒开始泡茶的时间。

5.工作简化

报到处的人员都是站着做事,无须桌椅,依与会人数的需要设置多处的报到窗口。

6.抽签决定座位

与会者依抽到的座位号码签就位。

7.茶叶与泡法不拘

席地设置自己的泡茶席,茶具、茶叶、泡茶用水自备,“泡法”没有地域与流派的限制。坐法不拘,也可以使用一把小凳子。夜晚无我茶会时准备一把个人用照明设备。一个人的茶席不要超过80×160cm,茶具以精简为原则,无须什么装饰用品。

8.茶具观摩与联谊

设席完毕,起身参观别人的茶席并行交流,也可以拍照留念,开始泡茶前回到自己的茶席。

9.没有指挥与司仪

何时报到、何时开始泡茶等都写在会前发给的“公告事项”上,茶会进行时不另设指挥与司仪。泡几杯、泡几道、如何奉茶也写明在公告事项上。

10.单边奉茶

如果今天是泡茶四杯、奉茶给左邻三位茶友与自己一杯,泡完茶就端奉茶盘出去奉茶。给左邻第一位茶友的茶,端放在他泡茶区前方的第一个位置(从奉茶者的右手边算起),第二位茶友放在第二个位置,第三位茶友放在第三个位置,最后一杯在回到泡茶席后,放在自己泡茶区前方的第四个位置。奉茶时只要知道是第几位茶友,不一定要依序奉茶。被奉者在座时,彼此微笑行礼,不在座位时则免。

11.无好恶求精进

自己的茶到齐后开始喝茶,等了半天还是少一杯,应该是发生了错误,就开始喝了,座位的距离较大时,可以不必等茶到齐。茶叶自备,可以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茶汤,把茶泡好是必须的,每次参加无我茶会还要泡得比前次更好。

12.持盅奉茶

大家大约都喝完了第一道茶,开始冲泡第二道,泡好茶,端奉茶盘“持盅奉茶”,倒在自己原先送出去的几个杯子内。

13.对外奉茶

如果有人围观,可以使用报到时发给的杯子奉茶给围观的人,这时大家泡茶四道,一三道奉给抽签就座的人,二四道奉给围观的人。围观的人数少时,维持泡三道茶,第一道增加一个对外奉茶的杯子,三道茶都是圈内圈外同时奉茶。对外奉茶时可以安排对外解说,让围观的人知道这些人在做些什么。

14.泡茶不语

泡茶、奉茶(含对外奉茶)、喝茶期间,专心泡茶奉茶喝茶(含等一下的收拾茶具),不说话,而且保持大约一致的进度。

15.品茗后的空白之美

喝完最后一道茶,可以安排静坐二三分钟,也可以有人演唱或演奏三五分钟的曲子,演唱或演奏的人就在原位,不要另设舞台。大家回味一下茶会的情境、体会一下茶香茶味的梁绕。不必在会上介绍,也不必鼓掌,只是顺势地开始与结束。

16.收拾茶具

“品茗后活动”结束,把自己用过的杯子擦拭一下,放回原位。端奉茶盘出去收回自己的杯子,收拾茶具。不必有什么仪式就是茶会的结束,也可以安排团体的合照。

17.会后活动

茶会结束后,可以安排另外的活动,写在公告事项上,并明确活动结束的时间。

18.以无为名

无我茶会的“无我”解释为“懂得无的我”,重视有与无的关系,如同彩虹的七彩是有,七彩融合后是无。

(291)

無我茶會歌2020版

無我茶會歌/蔡榮章作詞

自帶茶具茶葉,圍成圈圈泡茶①。

抽簽決定座位②,奉茶到左,喝茶自右③。

泡茶方法不拘,沒有地域流派的限制④。

茶葉不分種類,無好惡之心⑤。

把茶泡好,是大家的約定⑥。

依公告事項行事,無須指揮與司儀⑦。

期間不語,體現了專注,與群體律動之美,律動之美⑧。

壹次無我茶會壹次無,壹次無再生壹次有⑨。

(把茶泡好,是大家的約定。依公告事項行事,無須指揮與司儀。期間不語,體現了專注,與群體律動之美,律動之美。)

(壹次無我茶會壹次無,壹次無再生壹次有。)

生生不息的無,生生不息的有⑩。

(生生不息的無,生生不息的有。)

(生生不息的無,生生不息的有。)

(生生不息的無,生生不息的有。)

註:

①無我茶會基本隊形。

②座位由抽簽決定:無尊卑之分,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壹。

③單邊奉茶:無報償之心,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二。

④茶具自備,泡法不拘:無地域與流派之分,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三。

⑤茶葉自備,種類不拘:無好惡之心,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四。

⑥喝別人的茶也喝自己的茶:求精進之心,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五。

⑦依公告事項行事,無須指揮:遵守公共約定,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六。

⑧席間不語:體現群體律動之美,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七。

⑨無我茶會的效用。

⑩無我茶會的無。

(351)

无我茶会歌2020版的诞生

听无我茶会歌链接以下 youtube

听无我茶会歌链接以下 茶道杂志

https://mp.weixin.qq.com/s/CEj_LeRQbldCsaLZ7Nf3kA

无我茶会歌Anthem of Sans Self Tea Gathering 2020版的诞生

無我茶會歌Anthem of Sans Self Tea Gathering 2020版是“漳州科技學院茶文化研究所”馬來西亞籍研究員許玉蓮副教授在馬來西亞出品的音樂作品,於2019年11月開始創作與制作,於2020 年12月1日正式作網上首發式。

無我茶會歌敦請無我茶會創辦人蔡榮章先生寫詞,取無我茶會七大精神為主題,再邀著名歌手、詞曲創作人友弟女士將之融進樂曲之中,詞與曲充分展現著無我茶會“無” 與“有”的思想。“無我茶會歌”的編曲豐富細膩,散發活潑又浪漫之曲風,快樂的旋律與歌聲讓人不知不覺沈浸入茶道理想國的意境,也為茶道界與無我茶會增添了壹股蓬勃的朝氣。

無我茶會歌出品人許玉蓮女士表示,目的為更好更廣的傳播茶道之美,故此無我茶會歌選擇了在線上無報酬發布,讓茶道中人輕易可欣賞到這首歌曲。許玉蓮說:“作為壹個獨立茶人,我的收入有限,制作壹首歌曲的經費對我來說是歇盡所能,花了我能花的積蓄;我對音樂的認識也挺基礎,投入出品歌曲要比別人費勁得多。

為何如此困難還要做這首歌,因為,也許,讓無我茶會賦予音樂成為無我茶會歌,茶道傳播上的藩籬就會降低了;同時我也認為無我茶會其中有美好的東西,值得讓我們去歌詠它、頌揚它。

這算是現代茶文化復興發展至今的壹樁傻事,五十年才發生壹次,能夠和無我茶會同處在同壹個時代,做壹首無我茶會歌,是被祝福又傻得很快樂的事。”

無我茶會創辦人兼作詞者—-蔡榮章先生發布式感言說:“無我茶會歌的歌詞就是這個茶會的七大特殊做法與精神,是這個茶會的基本架構,要將它以歌曲的方式表達,而且把它的茶道意境呈現出來,剛開始我們都不知道要怎麼著手,後來找到了友弟。現在讓我們聽聽她如何把無我茶會歌創作出來、唱出來。

無我茶會歡迎大家用各種不同的音樂與語言表達,我們並不是要將它當做會歌,而是用大家體會到的無我茶會內涵作為歌詞與歌譜,以音樂的方式詮釋出來。

當我聽到友弟的無我茶會歌,我發現我對無我茶會的解說沒有她說的好。”

作曲及演唱者—-友弟小姐發布式感言說:“寫這首歌之前,我對無我茶會毫無認識,但對蔡老師和許老師給予制作上的無限開放和支持態度,卻有深刻的印象和熟悉的感覺,尤其後來對茶會的起源和發展稍有了解後,覺得彼此的相遇,真是壹種緣份,也與自己對美的認知,個人心靈所需要的沈澱和共鳴時光,有相似的經驗,猶如在唱壹首歌時,歌者和聽眾之間,那十分美好的心領神會。

不設限式的創作,其實挺有難度,蔡老師把無我茶會的精髓簡單明白又不失莊重的寫出來,詞句無分韻腳長短,真的有考倒我了。我先寫了個自以為很禪味意境的自由拍,但嫌給大家集會時和唱,就太難上口了,又想到用寫音樂劇的說白方式,卻很難把歌曲作到有記憶點,經過壹些時間的來回交流推敲,真正明白了詞句和蔡老師的用意,後來就寫出了這首比較朗朗上口、有些段落甚至大家可以壹起唱,尤其後段反復的—-生生不息的無,生生不息的有。。。。。。,凸顯放大無我茶會的精神。

我的編曲人寫過多出音樂劇的編曲,我們合作快二十年了,可謂氣味相投,因為沒有流行曲的長度限制(五分鐘內),她也和我壹樣,真的在音樂裏隨著感覺走,韻氣相生,竟交出了六分多的長度,蔡老師後來很幽默的說:都忘了自己是怎樣寫的詞了。

謝謝蔡老師和許老師在疫情彌漫時,給了我這個美好的機會參與創作及演唱,但願這首歌真能把無我茶會的精神唱出來了,茶友們相聚時,有忘我的快樂時光。”

無我茶會歌Anthem of Sans Self Tea Gathering    2020

歌詞

自帶茶具茶葉,圍成圈圈泡茶①。

抽簽決定座位②,奉茶到左,喝茶自右③。

泡茶方法不拘,沒有地域流派的限制④。

茶葉不分種類,無好惡之心⑤。

把茶泡好,是大家的約定⑥。

依公告事項行事,無須指揮與司儀⑦。

期間不語,體現了專注,與群體律動之美,律動之美⑧。

壹次無我茶會 壹次無,壹次無再生 壹次有⑨。

(把茶泡好,是大家的約定。依公告事項行事,無須指揮與司儀。期間不語,體現了專注,與群體律動之美,律動之美。)

(壹次無我茶會壹次無,壹次無再生壹次有。)

生生不息的無,生生不息的有⑩。

(生生不息的無,生生不息的有。)

(生生不息的無,生生不息的有。)

(生生不息的無,生生不息的有。)

註:

①無我茶會基本隊形。

②座位由抽簽決定:無尊卑之分,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壹。

③單邊奉茶:無報償之心,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二。

④茶具自備,泡法不拘:無地域與流派之分,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三。

⑤茶葉自備,種類不拘:無好惡之心,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四。

⑥喝別人的茶也喝自己的茶:求精進之心,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五。

⑦依公告事項行事,無須指揮:遵守公共約定,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六。

⑧席間不語:體現群體律動之美,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七。

⑨無我茶會的效用。

⑩無我茶會的無。

無我茶會歌Anthem of Sans Self Tea Gathering    2020

制作群

出品:許玉蓮   Producer:Hooi Yoke Lien

作詞:蔡榮章   Lyric by:Tsai Rong-Tsang

作曲:友弟    Music by:Yudi Yap

編曲:阮柳韻   Music Arrangement by:Yuan Leow Yunn

演唱:友弟    Sung by:Yudi Yap

大提琴: Eugene Chong   Cello by:Eugene Chong

和音及編寫:周翠玲  Backing Vocals & Arrangement by:Lydia Chew

童音:葉家順   Child Singing:Kah Shun

制作統籌:友弟@摩登南洋 Produced by:Modern Nanyang

制作助理: William Ang   Production Assistant:William Ang

錄音: William Ang    Recorded by:Arron

混音&母帶後期制作: Alex Tan  Mixed & Mastered by:Alex Tan

錄音室: Star Mount Recording Studio  Recording Studio:Star Mount Recording Studio

作者簡介

蔡榮章:從事茶道工作四十多年,1990年創辦無我茶會,目前任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漳州科技學院教授兼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天福茶博物院顧問、中國茶葉學會茶藝師資班老師,主要授課科目:“茶道思想研討”。出版書籍近三十本,主要有:《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茶道入門-識茶篇》、《茶道入門-泡茶篇》、《無我茶會—茶道藝術家的茶會作品》、《現代茶道思想》、《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等。

友弟:著名歌手、詞曲創作人、歌輯和演出制作人,亦是馬來西亞1990年代創作歌曲運動領頭“另類音樂人”組合主音,“用馬來西亞的天氣來說愛妳”原唱組合。千禧年起活躍演藝舞臺,著名系列有《摩登南洋》,代表作《KOPISUSU咖啡酥酥》,至今共發表近二十檔個場演出,出版五張個人專輯,十三張合輯。

許玉蓮:1990年代開始從事茶道寫作與教學工作,目前為:許玉蓮茶道院院長、福建《茶道》雜誌專欄作家、馬來西亞茶道研究會會長、漳州科技學院客座副教授、漳科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委員會委員、浙江農林大學客座教授、中國茶葉學會茶藝師資班老師、出版書籍有:《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茶鐸八音-茶文化復興之聲》、《我就要讓這世界香》、《喝茶慢》、《茶人的第三隻眼》等。

無我茶會歌出品通訊處:許玉蓮茶道院

HOOI YOKE LIEN

Mailing Address:

11, Level 6, Cheras Plaza, Jalan Manis 1,

Taman Segar, 56100 Kuala Lumpur,

Wilayah Persekutuan. Malaysia.

電郵:hooiyokelien@gmail.com

版權歸作者及出品人

This compilation P & C  Hooi Yoke Lien .All rights of the producer and of the owner of the work reproduced reserved.Unauthorised copying,hiring lending,and broadcasting of this prohibited recording.

(457)

无我茶会唱歌游/蔡荣章/20200121

无我茶会唱歌游/蔡荣章/20200121/茶网专栏

一、无我茶会歌词

自带茶具茶叶,围成圈圈泡茶。抽签决定座位,奉茶到左,喝茶自右。

泡茶方法不拘,没有地域与流派的限制。

茶叶的种类不得设限,无好恶之心。把茶泡好,是大家的约定。

依公告事项行事,无需指挥与司仪。期间不语,体现专注与群体律动之美。

一次无我茶会一次无,一次无再生一次有。生生不息的无,生生不息的有。

二、无我茶会歌词解析

你带你的茶具,我带我的茶具,大家围成圈圈来泡茶。

你抽你的签,我抽我的签,大家都不知道谁会喝到谁的茶。

我奉茶给你,你奉茶给他,是你我他,不是你我你。

你泡你的茶,我泡我的茶,只要泡得好,都是我们爱的茶。

你说你的道,我说我的道,只要是景色优美的道,都是我们喜欢的道。

你说什么时候开始泡茶,我们就依你的意思开始泡茶;

你说什么时候坐下来听一段音乐,我们就依你的意思坐下来听音乐。

春天说接下是夏天,我们就脱下春装等夏来,

我们不仅叽叽喳喳地跳跃,我们还会安静地等待秋与冬。

我们知道这次的春天不是上一次的春天,

我们知道这一道茶不是上一道茶,

我们知道这次的你不是下一次的你。

今天的我随今天的茶会消逝,明天的我随今天的消逝诞生,

每次的消逝,会有新的好茶出现,

每次的消逝,会有更美好的茶道景色,

每次的消逝,我会把茶泡得更好。

(621)

七大精神不是无我茶会创建时预设的教条/蔡荣章/20190504

上图:蔡荣章出席2017年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

七大精神不是无我茶会创建时预设的教条/蔡荣章/20190504

是先有无我茶会的形式,才有它的七大精神的,不是先有七大精神,才设计出茶会的形式。

无我茶会的形式是由七大特殊的做法所形成,这七大做法可以轻易地找出对应的七大精神。

无我茶会围成圈圈泡茶,以抽签决定座次,显现了“无尊卑之分”的精神。大家带来的茶具款式与使用的泡法不拘,显现“无地域与流派之分”的精神。泡完茶依约定的一个方向与对象奉茶,显现“无报偿之心”的精神。主办单位不可以规定大家要带什么茶,显现“无好恶之心”的精神。喝茶时也喝自己的一杯,知道自己把茶泡好了没有,显现“求精进之心”。 会中不设指挥,大家依事先发给的公告事项去做,显现“遵守公共约定”。开始泡茶后就不准说话,专心泡茶,太慢的加快动作,太快的放慢脚步,“培养团体默契,体现群体律动之美”。

如果把七大精神视为教条,是本末倒置的。茶道的美是自然形成,是美在不知不觉中。

  (721)

无我茶会产生的背景/蔡荣章/20190503

上图/蔡荣章出席在韩国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无我茶会

无我茶会产生的背景/蔡荣章/20190503

1980年,我们称为是现代茶文化复兴的开始。当时台湾茶界摸索着前进,曾经有不算少的国际茶文化交流,但现在回想起来,并未造成当地太多的影响。

茶文化复兴的前面十年,台湾完成了全套泡茶用具的研发,完成了各种场合使用的泡茶法(也就是后来称作十大泡茶法的),民间的茶道教室纷纷成立,教学体系随之成熟。大家开始重视“泡好茶”的重要,泡茶师检定制度因此创设。到了1990年,在这样前期发展的基础下,大家开始留意到茶席的设置与茶会的举办。茶文化复兴,茶艺馆大量开设,也带动了品茗环境的发展,也带动了茶席的专业设计,这些都为室内外茶会的举办奠定基础。

无我茶会就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之下,于1990年诞生了。

在历代与各地的历史上找不到类似无我茶会的茶会形式,所以可以说,无我茶会是在台湾当时的时空与茶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一种茶会形式。

  (823)

无我茶会的诞生/蔡荣章/20190502

上图/蔡荣章在中国农业科学茶叶研究所讲授无我茶会课

无我茶会的诞生/蔡荣章/20190502

过去我们看到的茶道表现方式,都是一个人泡茶,几个人喝,我觉得无法表现茶道的全部内涵,茶道不能忽略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的这个特性。而且这三个部分也才能构成完整的茶道仪式。

于是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让大家都一起泡茶,一起奉茶,一起喝茶呢?朝思暮想之下,终于有了一个灵感,让大家围成圈圈泡茶,泡完茶以后依一定的方向奉茶,如果每个人泡茶四杯,三杯奉给左边三位茶友,一杯留给自己,每一个人不就都有四杯茶可以喝,这不就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了吗?

我就把这个茶会的形式写了下来,而且在纸上一再推演。有一次茶道教室下课,我把这种茶会方式念给大家听,大家听完觉得很好奇,东问西问了一番,有人说:我们做一次看看,于是在台北的万华找了一个地方,连续做了三次的实验。我记得念给大家听的日子是1990年的5月26日。

一面做一面修正,大家越是有了信心。接着遇到了13届泡茶师颁证典礼,我们就决定以“无我茶会”的方式来进行这次活动。当时我们已为这个茶会取名为无我茶会。

这次的泡茶师颁证典礼是在1990年的6月23日,在台北的中山堂,算是无我茶会的正式对外公开举办,也是无我茶会的正式诞生。

  (878)

坐垫与防潮布的尺寸 /蔡荣章/20180416/现代茶道思想网

现代茶道思想网创建人:蔡荣章.许玉莲

坐垫与防潮布的尺寸

蔡荣章/20180416/现代茶道思想网

 

 

一.无我茶会坐垫的尺寸

。补充《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第054条(p.74)

无我茶会鼓励席地而坐, 为让泡茶者席地而坐时较为舒服,一块可以折成四折的坐垫是必需的;坐垫折成四折是为收纳方便,摊开后的尺寸以60×50cm较为适当。

 

二.无我茶会防潮布的尺寸

。补充《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第055条(p.75)

防潮布是预防地上潮湿或有泥沙。使用时是先铺防潮布,再在防潮布上铺设坐垫、茶具、茶具袋等,脱下的鞋子则放在防潮布的外面。

防潮布以能保护到坐垫、茶具、茶具袋为原则,不能太大,否则占用太大的地方,而且人员走动时容易踏着、绊到。适当的尺寸为130×80cm,以不超过个人在无我茶会上可使用的范围160×80cm为宜。

在防潮布上放置茶具时是先将坐垫放于防潮布的左下角,然后脱下鞋子,坐上坐垫摆放其他的茶具,茶具袋是放在自己的右侧。

防潮布可省略,当场地并无潮湿或泥沙,直接铺坐垫即可。

  1. 三. 座位的中心点在哪里

铺设防潮布时先预估“坐垫前缘的中间”会在哪里,让这一点对准号码牌,然后将号码牌取下,铺上防潮布。这样坐定后每个人的位置就会在预期的队形上。

 

 

 

 

 

  (1189)

无我茶会问题研讨之—-没有伴乐/文/蔡荣章/20180405

无我茶会问题研讨之—-没有伴乐/文/蔡荣章/20180405

网络媒体上出现这么一段话:“无我茶会第六精神培养集体的默契。茶会进行时,均不说话,大家用心于泡茶、奉茶、品茶,时时自觉调整,约束自己,配合他人,使整个茶会快慢节拍一致,并专心欣赏音乐或聆听演奏,人人心灵相通,即使几百人的茶会亦能保持会场宁静、安详的气氛。”

 

无我茶会七大精神之一的“培养团体默契”是这么说的:泡茶席间不语,体现群体律动之美,培养默契。

开始泡茶后就不准说话了,因为要专心泡茶、专心奉茶、专心品饮茶汤。这时不是“要专心欣赏音乐或聆听演奏”,音乐欣赏是泡完茶、喝完茶以后的“品茗后活动”,泡茶奉茶品饮茶汤其间是没有音乐伴奏的。

无我茶会没有人在发号施令,大家依事先公告的程序进行,大家依大约一致的速度进行,表现出群体律动之美。动作快的人要慢一点,慢的人要快一点,这叫培养默契。

  (1084)

无我茶会的真面目/文/蔡荣章/20180215

无我茶会的真面目/文/蔡荣章/20180215

 

有人说参加无我茶会很安宁,有人说参加无我茶会很高兴。觉得安宁者大概是因为无我茶会很有秩序,没有迟到早退的,不需要担心坐在哪里,不要担心要怎么对待自己的上司与好友,只要把茶泡好端出去奉茶就是了。觉得高兴者大概是因为泡茶的地方景色宜人,或是整个茶会过程毫无挂碍,只要依程序与几个简单的规则进行即可。自己把茶泡得很好,很神气地端出去给别人喝,也喝了别人泡得很好的茶。

但有人说,无我茶会参加个几次就够了,还不是那几个动作?这样的人只想知道无我茶会是怎样进行的、道理在哪里,他不会享受茶会的精神与美感的。这种人对泡茶喝茶亦是如此,只要知道如何泡茶、如何评鉴就够了,他不耐烦天天与茶为伍,也不会觉得纯喝茶有什么乐趣,他感兴趣的是表演给别人看。他不理解无我茶会就是泡茶、奉茶、喝茶的聚会,他不理解泡茶奉茶喝茶就是茶道艺术的创作、也是茶道艺术呈现的方式。

如果是任务所需举办无我茶会,举办完松了一口气,顺利成功时会很快慰,差错不断时会很懊恼。如果是为参加一次茶事活动而参加无法茶会,茶会过程都依无我茶会的精神进行,应该是愉快的,如果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掺杂了许多社交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主办的人与参加的人极力炫耀自己的才华与功劳,那就难免减弱了无我茶会的可爱性。

但是总要有人出面举办,不管是例行公事还是兴之所至。无我茶会依附的是极其简单的行政事务,如报到处不要搬桌椅,一纸“公告事项”包含了行程与工作分配,不必另行通知,目的在让主办单位与参加的人都觉得轻松愉快。如果还是觉得辛苦,就要回过头来检查无我茶会的精神与举办要领是否掌握得当。

看清楚无我茶会的真面目,它是轻松愉快的,而且以泡茶、奉茶、喝茶为主干,是相当纯净的茶之聚会。有时为了是一件表列的活动,还是要牢牢抓住它可爱的本质。

蔡荣章现代茶道思想网专栏20180215

 

  (1216)

不要只是为了办活动才参加无我茶会/文/蔡荣章/20180208

 

不要只是为了办活动才参加无我茶会/文/蔡荣章/20180208

 

先听听以下第一批的对话:

“茶道教室这个礼拜六早上要在青年公园举办结业无我茶会,你要不要去?”

“这一届国际无我茶会在东部滑翔翼起飞的大草坪上举办,场面非常壮观、漂亮。”

“昨天的无我茶会,我看就是你班上的同学做得最规范,有些茶道教室的同学连杯位都放错了。”

“无我茶会真是显现无尊卑之分的最好机会,你看我们单位的领导今天多自在。”

再听听第二批的对话:

“我们俩到公园去泡茶,带着无我茶会茶具。”

“张大哥要约几位朋友到村外那片树林去办一场无我茶会,我们一起去。”

“没参加过没有关系,这一次跟我去,你作为围观者在旁边观看,接受别人的奉茶,回来我再跟你说一说,你就知道无我茶会是如何进行的了。”

“无我茶会不需要有哪一个单位出面主办,我们想要喝茶就可以自己办一场。”

前面第一批对话显示的是为了举办一次“茶活动”而参加无我茶会。不管是小型的还是大型的,大家关注的重点在活动办得是否出色,对茶会本身所关心的也只是规矩是否做到、社会伦理的教化是否实现,但是茶会最重要的泡茶、喝茶反而被忽略掉了。

第二批对话就把重点放到泡茶喝茶上了,大家高兴一起喝茶就可以举办无我茶会。无我茶会的规则非常简单,就像路上的红绿灯,红灯不可走,绿灯可以走,黄灯快快通过,还没有走的人就不要走了,很快就会变成红灯。但是大家不是为了遵守红绿灯而上马路的,无需特意夸耀红绿灯装罝得多漂亮,或录制遵守红绿灯的视频以证明高文化水平的生活。

理想的状况是:知道有人在召集无我茶会,时间允许就报名参加了,心中已经知道要带怎样的茶具、穿什么样的服装,到时候背着茶具就去了,不一定是要为什么特定的节日或主题。

 

蔡荣章茶网专栏20180208

  (1195)

办一场easy的无我茶会,认认真真享受茶/文/许玉莲

办一场easy的无我茶会,认认真真享受茶//许玉莲

名称:2018迎春无我茶会

日期:2018-01-27

时间:8:20am-9:20am

地点:马来西亚,吉隆坡,Tasik Rafflesia

2018年1月27日,我与七位学生办了一场无我茶会,由Chang YingJun小姐主理,定名迎春无我茶会。约一个月前她就在我们同学会群聊中发出报名通知,接着她到居处附属的公园勘察场地,将可用的地方拍了照片发上群聊让大家参考选择。然后她也负责处理签条,报到的事项。我们把茶会时间定在早晨七时,因考虑到其他时间过于炎热;并决定茶会后活动留在公园野餐。

当天我清晨五时半开始烧热水准备启程,六时十分就有位学生Hen Li Moi小姐来接我,我们在六时四十五分抵达Chang YingJun住处集合。由于这里是城外地区,且长有树木丛林,故天色仍保留着黎明前的黑暗,有几位学生绕了好几圈都看不清找不到地方,还一直在联络。Chang YingJun就指点我们先去哪里泊车,然后如何自行走过去公园。

公园小径还黑黑的,听到瀑布的流水声及鸟在吱吱叫,气候凉爽,我们看到有亭子,便坐下来等;过了一会Chang YingJun带了位同学来与我们会合,手上并捧着刚刚在家里做好的三文治,请我们边用早餐边等其他人,我们看着天色渐渐透出晨曦的亮光。

集聚所有参加者后,我们好好的在公园走了一圈,Chang YingJun为我们介绍她认为合适的场地,我们挑了处稍微平坦以及比较不潮之处,Crystal Tan, Tan Pik Guat,Law Siow Fei就去排号码,我们就开始抽签,准备入场。我们所有出席者都一起准备工作,也将一起参加茶会泡茶,没有安排只“工作”不参与泡茶的“工作人员”。

抽签前我请大家对时,决定十五分钟后即八时二十分进行茶会。为了为茶会做记录与纪念档案,但没有摄影师,我便请大家允许我在不妨碍茶会进行的情况,静悄悄地拍少许照片。拿到签条我们有序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如常地按照无我茶会的方式开始泡茶,奉茶,喝茶整个过程;品茗后活动我们静坐,接着如常地收拾,结束茶会。

约九时多好好结束茶会后,我们走进亭子坐坐吃蛋糕;然后Chang YingJun接待我们到家里歇息叙旧,过了一会我们才告辞返程。

我们喜欢办这样的无我茶会,三五茶友为了好好享受茶,享受一段泡茶喝茶的easy时光而聚的无我茶会;为了办活动而办的无我茶会,为了教学而办的无我茶会,让无我茶会变成一种手段而已,目的可能只是交际,或只是一个工作交代,应让无我茶会回归到生活本质,成为生活习惯,或固定循环周期或心血来潮的一天,约上几位茶友围成一圈泡茶奉茶喝茶,认认真真喝上几道茶,毫无心机地品尝几个不同滋味的茶,那是多么舒适又潇洒的茶会呀。

(1421)

无我茶会的诞生 / 蔡榮章 / 2017/12/31

无我茶会的诞生

蔡荣章

20171231现代茶道思想网

自从1977年进入茶界,我一直在想:就只是“一个人泡茶几个人喝,或是几个人泡茶更多的人喝”,这就是茶道的全部了吗?茶道是不是应该要有更多的生活机能?经过三年之后,我确定茶道应该是在同一时间内可以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才是它的奥义,于是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如何才能够达到这个茶道的境界呢?有一天想到了,围成圈圈可以做到。每一个人都泡茶,泡完茶依一定的方向奉茶。我用了很多纸牌来操作,结果得出:只要以一定的方向,不管是奉茶给左邻或右邻的三位茶友还是左邻或右邻的一、三、五位茶友,如果大家都奉同样杯数的茶,大家都可以得到同样杯数的茶汤。高兴之余又发现这个泡茶方式带来了很多喝茶的道理,如单向奉茶可以没回报之心、如果茶叶都自己带来,大家就可以喝到各种不同的茶,无好恶之心、如果坐位由抽签决定,那就是无尊卑之分。这些都是喝茶的大道理,如果再要求大家把茶泡好,这样的茶会还是一个高享受的茶人聚会呢。但要使用简便的旅行用茶具,可以到处去泡茶。

越想越高兴,于是把它条条写下来。整理后发现这些做法与道理都围绕着“无”字转,这是我很喜欢的境界,制茶、泡茶、奉茶、喝茶也都要在无的境界下才能达到最高的成效。由此连带想到了茶会的名称,就叫它作“无茶会”好了。但是不太像是一个茶会的名称,怎么办呢,想了好一段时间,加一个“我”字好了,“无我茶会”比较像一个名词,但是我又不满意“无我”的通俗意义,我要的是“无”。想了好一段时间,还是没有想出更好的名词,姑且就用“无我茶会”好了。害得我后来还要解释“无我”的意思是“懂得无的我”。

那是1990年的5月26日,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台北陆羽茶艺中心正在上着师生9个人的茶道师资研习班,利用下课的时间我把无我茶会的大纲念给大家听。当时同学们对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茶会不甚了解,提议要实际做做看,要找一个可以围成一圈泡茶的地方。有位常到陆羽茶艺中心喝茶的出家人,她在不远的地方有一间 “妙慧佛堂”,佛堂是最方便有空间可以围坐泡茶的地方,而且不受天候的影响,于是向她商借。时间就订在下一个星期六,1990年6月2日上午,九位同学就到那里举办了第一次的无我茶会。

茶会结束,就在现场讨论与检讨,又确定了下个星期六6月9日的这个时候举办第二次的茶会。经过这两次试验性茶会,我对无我茶会有了信心。同个月的23日,也就是1990年6月23日,是13届泡茶师颁证典礼,我们把颁证典礼的形式安排成无我茶会,先进行一场无我茶会,然后颁证。地点在台北市的中山堂,各界到会人数70人,这是第一次对外公开举办的无我茶会。

那段时间每遇到人就会谈起无我茶会,也会向日本与韩国的茶友介绍,令人兴奋的是,只要向他们做一次演示与解说,他们就接纳了无我茶会。于是排定1990年12月18日在台北十方禅林举办一场“中日韩佛堂茶会”,也就是至2017年举办了16届的第一届国际无我茶会。

前两次的实验性无我茶会都叫做“佛堂茶会”,而且在茶会之前有礼佛的仪式,第一次对外公开举办的13届泡茶师颁证典礼,无我茶会只是作为颁奖典礼的形式,第一届国际无我茶会也还称呼为“中日韩佛堂茶会” 。慢慢地,无我茶会才在户外等其他地方独立举行,活动的内容也单纯的只是举办无我茶会,如1991年10月17日在福建武夷山慢亭峰举办的“幔亭无我茶会”。以后不管是有排入届数的国际无我茶会是以届数与举办地为名,如“第三届日本国际无我茶会”,还是在各地方自行举办的无我茶会,也都只是冠上节令的名称而已,如“1993迎春无我茶会” 、“1994中秋夜晚无我茶会”。

我在2002年11月的《茶艺月刋》社论《无我茶会的出生地》上指出:“台湾的茶文化在七十年代兴起时,除了因移民带来的中国茶文化传统外,几乎没有受到太多外来的影响,诸如日本茶道、英国红茶文化等。—-创设无我茶会的人是台湾人,是中国人,对台湾、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而且受过现代化、国际化的教育,并懂得创作的基本精神在不模仿古人、不模仿别人、不模仿自己,在这样的精神之下,在对茶学有了通盘的认知之后,创作出来的作品应具有足够的地方性与时代意义。”


無我茶會簡

追溯

1990.06.20臺灣茶藝月刊報道無我茶會的剪報。

1990.06.02蔡榮章主持在臺北妙慧佛堂舉行實驗性茶會寫的心得報告

無我茶會簡史

1990.07.20臺灣茶藝月刊報道無我茶會的剪報。

1990.06.23蔡榮章督導第13屆泡茶師頒證典禮以無我茶會的方式在臺北中山堂舉行。 (1246)

无我茶会诠释着两种无/文/蔡荣章/20170903

无我茶会诠释着两种无/文/蔡荣章/20170903

无我茶会以“无”作为它的中心思想,“无我”被解释为懂得无的我,所以在谈到无我茶会的特殊做法与精神时,经常提到几种无。我们利用无我茶会提醒人们理解无、实践无,事实上无我茶会所说的无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社会性的无,一个是茶道上的无。

以下这一段所表述的是社会性的无:

1.抽签决定座位,无尊卑之分

2.茶法不拘,无流派与地域之分

3.依同一方向奉茶,无报偿之心

4.欣赏各种茶,无好恶之心

5.相互品饮,求精进之心

6.依公告事项行事,遵守公共约定

7.席间不语,体现群体律动之美

每一条目的前半段是无我茶会的特殊做法,后半段是每项做法想要体现的精神。

以下这一段所表述的是茶道上的无:

  • 我是茶青,制成茶叶时,我只需要空气阳光温度与时间,其他的元素我都具备了。我不喜欢空气中的杂味,我不喜欢多余的手碰我。
  • 我是茶叶,泡成茶汤时,我只需要干净的容器,干净的水,茶汤需要的成分我自会提供。泡茶者不纯净的心思将干扰我才华的发挥。
  • 我是茶汤,被饮用时,我需要别无作用的杯子,别想把我变得更好喝。我需要专注的心,健康的身体,没有预置的好恶之心。
  • 我是叶底,被弃置之时,我要公平的懂茶人,欣赏我的前世与今生,他不再为高价获得而唾弃我,不再为廉价取得而窃喜。一片宁静与珍惜,把我倒进土里。

这是综合性的叙述,从茶青、茶叶、茶汤、叶底的自述来表达茶道中的无。

无我茶会作为一个人人皆可应用的茶会形式,首先介绍的是社会性的无,一方面是大家容易懂,二方面是大家对茶的内涵还没有那么清楚。但是我们不是说茶道不可以只讲泛泛的道理,要针对茶本身,诸如赏茶、泡茶、喝茶,以及茶所提示的道理才行吗?

我们长时间喝茶,与茶为友,我们体会到茶中拥有许多无的概念,这些体悟让我们更安心潜沉于泡茶喝茶之中。

刊登于现代茶道思想专栏 (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