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61.蔡榮章【茶道大哉問】第48集: 茶道是透過正在沖泡的茶葉呈現

蔡榮章【茶道大哉問】第48集: 茶道是透過正在沖泡的茶葉呈現

蔡榮章【茶道大哉問】第48集: 茶道是透過正在沖泡的茶葉呈現

蔡榮章【茶道大哉問】第48集: 茶道是透過正在沖泡的茶葉呈現

【茶道大哉問】第四季度的十二集,從2022年的1月14日開始,敘述我對茶道“美與藝術”的理解,而且是集中在以“純茶道”為角度的看法,今天是第十二集。

茶道的呈現要有三個大前提,第一是要有好的茶葉,第二是要忠實地泡出茶湯,第三是要注入泡茶者的茶道思想與茶道意境。這三項的具備是“茶道”成就的必需,如果只是第一項,是制茶界的要求,如果只是第二項,是泡茶界的要求,如果只是第三項,沒有跟第一第二項結合,那也只是“說茶道”,要與第一項第二項相結合,也就是透過茶葉(含茶湯)來呈現,才是“茶道創作”。

沒有好的茶葉可以呈現茶道嗎?不可以的,只是振興茶產業都做不到,因為大家喝得不愉快,喝得身體不舒服,誰還要持續地買茶來喝?沒有好的茶葉,泡茶的人也得不到安慰,沒有人會讚賞他泡的茶,即使欣賞他的泡茶美感,到了喝茶的時候,原本的興致也一下子被掃落了。況且也培養不出好的泡茶能手,誰會僅是為“泡茶動作”而泡茶,一定是有美妙色香味性的茶湯做目標的。

有了好的茶葉,但是泡茶者無法忠實地泡出它的品質,也是無法達成詮釋與享受茶道的。無法忠實泡出茶的品質,表示泡茶者應用茶道媒介的能力不夠,這裏所說的茶道媒介就是茶葉,應用茶道媒介的能力包括泡好茶,得出能忠實呈現茶葉品質的茶湯,因為我們要利用這些美好的色香味來詮釋茶、享受茶葉與茶道;另外還包括靈活運用茶湯品質來表現想要表現的茶道意境。

只是有好的茶葉,也能泡出好的茶湯,但是沒有泡茶者在這個泡茶、奉茶、喝茶的過程中加進去茶道的思想與茶道的意境,結果也只是把茶泡了、把茶奉了、把茶喝了,沒有這些動作活生生的精神面貌。這活生生的一面是因為它有“為什麼要這麼做的意志支撐”,而且因為“它在呈現一個意境”,這個意境可能是泡茶者自身的個性使然,也可能是泡茶者有意要塑造的內涵。前面所說的“為什麼要這麼做的意志支撐”有如:泡茶者深知水溫的重要性,而且知道怎樣的水況代表著怎樣的水溫。另一項所說的“泡茶者有意塑造的內涵”有如:泡茶者對茶的色香味特別感到興趣,於是他特別要把茶道五彩繽紛的口鼻藝術呈現出來。

泡茶者想要呈現的意境是該壺茶在該茶席上所能呈現的意境,不是泛指茶道的意境,否則很可能變成泡茶者泡著A茶,但是他訴說的意境卻是“普天下之茶”,也可能泡著的是不怎麼好的B茶,但他描述的是“歌頌著極高品質的C茶”,這些都造成了文不對題的茶道,也是脫離了自己所使用的媒介,而變成了僅是在說茶道。這個現象還容易發生在不常喝茶的泡茶者,他平時不常喝茶,但對茶事、茶文化的種種卻是知識淵博,談起茶道頭頭是道,但是我們希望的茶道作品是要與所沖泡的茶葉綁在一起的,所以我們強調要有好的茶葉、要有泡好茶的能力、要能在泡茶奉茶喝茶之間注入自己的茶道思想與茶道意境。脫離了正在沖泡的這壺茶就不是這壺茶、這款茶的茶道,也不是這壺茶、這款茶的茶道藝術。

別人泡茶,自己作為品茗者,也一旁從事這壺茶、這席茶會的講述者,都是屬於“說茶道”的範圍。“茶道作品”是指泡茶的人親自泡茶,並把自己的茶道思想與茶道意境注入泡茶奉茶喝茶之中,這才是泡茶者的一件作品。將“作品”剔除在一旁,即使泡茶的人再次講述原來的這次泡茶,也已經不是屬於茶道的創作。我強調親自泡茶奉茶喝茶才是這次茶道的本體,茶道的美、茶道的境才有存在的着落點。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