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08.苦笋及茗可迳来三谈-许玉莲

许玉莲。苦笋及茗可迳来

苦笋及茗可迳来三谈-许玉莲

苦笋及茗可迳来三谈

许玉莲

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茶潮

一谈(20100509)

苦笋及茗可迳来

刚和一位成都茶友吃饭,很自然的就问她,有吃过苦笋吗?

自从你说过苦笋的典故给我听,我就觉得我对苦笋有一种特别的情感,那是你喜欢的东西,我就也喜欢。我就希望能够找出来,与你一起吃。

故但凡见到山里来的人,我就会问人家有没有见过苦笋,我甚至还打听清楚了,该煮什么?怎样煮?好像马上要煮的样子。

这成都人见我问了,特高兴,她说很少人懂得欣赏苦笋,她说苦笋长得黑色的样子,她说苦笋滋味特别好。特苦。我就想,啊与我们茶一样,好茶都苦。

她说:四川的苦笋只能从峨眉山找到,因为泥土的关系,影响苦笋的生长,它就只能长在这里。泥土之重要,一如我们的种茶。

苦笋肉色白净,看着就觉清脆,隐隐透香,可切片炒猪肉,最家常的山野味,咀嚼后就觉得有一股“苦劲”的余味涌起。也可以加辣椒腊肉等拌炒,油水充足,口感有层次,下饭最好。

苦笋也可与酸菜或盐菜,猪肉一起同煮汤。很好吃。猪肉需预先腌着入味,裹了一层薄薄的淀粉的肉片,吃时入口才滑。我非常用心记住,总觉得有一天我会煮给你吃。

苦笋是绝对不吃干的、也不做罐头,绝对要吃新鲜的。家里种得有的人,到后山采集去。如果没有,都叫人采了直接送到家里,还有鲜叶与泥土挂在它身上的,那才算新鲜。

为什么只能吃鲜的呢,不知道,也许因为它最鲜时才表现得最苦,故获取了人心。喜欢吃会吃苦笋的人,都会觉得最苦最苦的苦笋到最后一概会冒出一点甜味。啊我想:与我们吃茶一样,好茶都苦中带甜。

封藏了的苦会变味,不能算苦。喜欢吃苦味的人,都喜欢它的原苦。最怕有人在烹煮过程,说要先去掉苦味,真要这样,倒不如吃别的。山村里认为错的、城市人或年轻一辈习惯的去苦烹调方式是这样的:鲜笋回来之后,必须撕成丝状,切成片状也行,先用开水上上下下烫熟,再以干净清水泡浸一天一夜,之后方才用来煮汤做菜。

我也问清楚了,苦笋的生长期在五月。见我失望,她便说四月尾也可能长了。对方见我殷殷讨教,马上就要叫哥哥快递给我。

我也问好了,苦笋属于食物类,快递是否接受处理?怎样包装来寄?费用标准如何?因为我准备当我收到后,我将要把它寄给你。然后我犹豫也许我该留下它们来试烹煮,直至煮到好吃的,再给你送过去。我多希望能在你身边,亲手为你做,与你一起慢慢吃,我知道你会预先泡好一些茶,给我们吃饭时饮用,我会坐在你对面望着你笑,你会忍不住称赞我:味道很好,你是煮笋天才。

为什么说起苦笋?啊是,你说上海博物馆藏了一张怀素的《苦笋帖》,寥寥十四个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那种向人要茶的坦然境界,令我无限向往,你什么时候会带我去看这张《苦笋帖》?

二谈(20100516)

向人要茶

怀素《苦笋帖》“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你说这是怀素唯一写过与茶有关的帖。书法我是一窍不通,可向人要茶的意思却看懂了。

苦笋,除了上回在北京遇见成都茶友说起,去浙江龙泉看青瓷烧造工艺时,我也打听过。当时去到工艺师的家,美美地吃了一顿由老妈老爹亲手烧的龙泉农家菜,还喝了老黄酒,临别时还带走一袋老妈从后山鲜采的香菇回家。

我这粗心大意的,如今再也记不起任何一种野菜香菇鲜豆的名字,但我记得我问龙泉这里有苦笋吗?那是为了你,为了与你更亲近,为了让你快乐,我痴迷地发掘有关苦笋的一切。为使大家死心塌地告诉我苦笋的故事,我连怀素帖上的字都背熟了,念给他们听,他们说我,这从南洋来的女子怎会如此好学问。

老妈妈毫不犹豫说,苦笋后山有。(叫我又妒又不明,怎么他们的后山什么都有?)苦笋其他名称有甘笋或凉笋,是一种野生竹种,长在重重山林之中的品质最好,纯粹由阳光,空气,雨露,泥土长出来的,生长过程没有害虫,完全不需化肥,吃时初入口带苦味,然后苦气会渐渐转化,只觉舌上有种清凉气,生出细细香甜味来。

怀素帖上“茗”一字又是什么意思?有两种解释,一是早采的茶叫“茶”,晚采的茶则叫“茗”;另一是茶的通称,故有“品茗”、“香茗”等词。“茗”字如果单独使用就是“茶”的同义词,倘若“茗”与“茶”并列进行词义比较,即是采摘前后顺序之别,茶在先,茗在后。

苦笋与茶相通之处,用现代说法,即苦味食品多含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苦味质等内含物,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健胃消积、平心静气等作用;所以学禅学佛人士往往养成吃苦茶的饮食习惯,因为大部分时间他们需要宁神养气打坐做功课。怀素既然从小就出家做了和尚,生活中自然离不了茶。

怀素要茶要得非常直接了当,可以这么直接了当,首先他当然必须先成为专家,才具备从许多好茶臭茶中,马上看出或喝出谁是好东西的绝技。怀素要茶也要得非常理所当然:是好东西,马上直接寄来吧。

有些人天生就有这种特异才华,会让人家心软得不行,家里收着守着什么私房茶,一律统统心甘情愿献上给他,任凭处置吧。渐渐的,天下茶皆成为此类天才的囊中物。

然后他必然也是位头号爱茶粉丝,才会有那些个茶主等着要寄茶给他。你知道,拥有好茶的人,千求万求就是能碰上一位懂茶惜茶的人,慢慢把那一手好茶品出滋味,品出道理来,惺惺相惜之情谊才会油然而生。牛嚼牡丹者岂能得茶主青睐有加?

此帖分明是封回信,也许是他的一位挚爱友辈照料他日常用茶,故连抬头署名亦可省略,可能有人曾进贡他样本供品试,或托人问过他意见,于是有一天,怀素吃茶后,怀着心满意足的激情,写下这十四个字。如果由我写,我该会无赖地加多一行字:多多都要,多多都不够。那收信的人一定是你,只有你,才不会觉得我无聊。

三谈(20100523)

要茶集团

古代文人喝茶,互相要茶与赠茶的事,可从他们的帖,或短或长的诗读出一些味道来。他们也许远在天边,也许被贬他州,也许默默寒窗苦读,都带些微孤芳自赏的情怀,并且,我想,他们该也长得一副孤寂的脸容,然非常幸运,他们获得某些人的宠爱,惦记着他们,手上有什么好茶,必先寄给他们尝。

除了怀素,他的《苦笋帖》已足以让他在要茶集团里稳坐主席位,此集团其他重要成员包括李白,他寄居栖霞寺时,宗侄李英是玉泉寺的和尚,每年清明节前后,李英就会在玉泉寺旁“乳泉洞”外采摘自种的鲜叶制成茶。

每每李英去拜会族叔李白,请教他一些有关诗稿的问题时,这个亲手做的茶,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手信,是变相的学费。但李白是李白,看到枝枝相接连的绿叶,曝晒成状如掌的叶片,遂随手为之命名“仙人掌茶”(仙人的手掌),为之留下诗篇,此茶得大诗人加冕,一向教人印象深刻,制法虽早已失传,但依然不时听到人们在努力恢复它的工艺的传言。

要茶集团延伸至宋代,团员中不乏鼎鼎大名之辈如欧阳修、蔡襄等,其中苏轼,不但有人寄茶给他,他也寄茶给人,大文人有首《新茶送签判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赠,次韵答之》非常趣味,文里有句“从此升堂是兄弟”,请恕我多心坐在家里乱写,啊你看,他细心周到,人家母亲喜喝茶他知道;他难能可贵,自己最爱的火前茶也舍得送出去;他也不是省油的灯,对方茶既收了,表示贿赂已成,以后便可称兄道弟,堂上相见当然也网开一面。

苏轼喜欢火前茶,已经再三发表过爱的宣言,说一说这火前茶。火前,即清明前一日,依惯例须禁火,不能起火烧饭,只能吃寒食,故又叫寒食节,家家户户只能待清明日才再起火。

因此寒食前即为“火前”,寒食後即为“火后”,寒食前所采制的茶即为“火前茶”,据说芽头最肥美,老百姓都必须采摘这时候的鲜叶做成茶,进贡给皇帝。

皇帝心情漂亮时,会将一些贡茶赐给臣下。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的年代,卑微的臣子承蒙皇帝赐茶,体面地又将贡茶转送来转送去,终于贡茶落入要茶集团手上,偏这帮人吃饱喝醉后特别多愁善感,致使我们拥有许多精彩文献可读。

现今茶界也有许多要茶的,不分青红皂白,垂涎着脸到处向人说:免费茶最好喝。在人家茶桌上指手画脚这个茶那个茶,道听涂说这样泡那样泡。曾经,我们的要茶集团有的是旷世奇才怀素,才华横溢李白,他们是最有力的辨茶专家,他们任何的一句话,随时牵动整个茶文化历史脉络,影响后世所有茶人的观念,为我们创造无限美丽的传奇,想至此,薄凉的我竟然也生惘然若失之感。 (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