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唯我独尊/许玉莲/20211020
纯茶道不是“只要有茶喝就可,不管茶叶茶具是否好坏”的茶道形式,我们着重提出跳脱旧有框框来举行茶会,勿让品茶空间的设计与营造,茶席上的铺排与装饰干扰到泡茶与茶汤,混搭的游艺项目如抚琴、插花、焚香、挂画也没有必要占据茶道的舞台,茶人们(包括泡茶者及品茗者)只凭泡茶喝茶功夫来欣赏茶汤、茶道。纯茶道是仅就人、仅就茶、仅就茶具、仅就用水,藉由泡茶、奉茶、喝茶过程,呈现、赏用茶道之美的茶道艺术。一切陪衬事物都拿掉之后,茶人们将所有的用心与专注聚焦在茶,如果茶与茶具的质地不够好,我们是不会将就的。惟,所谓品质的优劣高低,与人们的文化、经济和见识息息相关,需要通过自我成长、自我改进来完成品味的建立,故此,泡茶者每一次用的茶叶茶具若是属于他们当时能力所及里面最佳素质的,那就算是品质好了。所谓茶道的“纯”,是专注在茶身上,而不是“没有其他事物搭配”就好,专注在茶,把它做得很深刻,把它做得很好,不管是茶本身的美,泡茶技术、意境、思想性、艺术性的美。当然,精致的程度因人而异,有考一百分的也有不及格的。
说到这里,就有人说“纯茶道是曲高和寡吗”,是的,因为要表现的是“纯”,以茶为主体的更深层的挖掘,一定要是长在茶树上的叶子(如茶叶、茶汤)与果实(如泡茶、喝茶的美与艺术)。如果对茶认知欠缺,对茶道之美不够理解,是无法欣赏的。需要等到那么多人深刻的认识茶之后,才有办法有很多人来欣赏。所以纯茶道发展不容易。也有人说“纯茶道是自鸣清高”,大家可以理解成它只是一种茶道形式的名称,专注在茶本身的做法;可能其他认为茶道是由许多形式的艺术搭配而成,这是两个不同的理解,不代表清高与否。我们不能够让所有人都喜欢各种不同的事物,因为种种事物都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人。豆腐青菜,大家各有所取,不同嗜好的趋向是正常的,“你说你的纯茶道有多好,我就是不喜欢”,如果有人如此批评纯茶道,我们要坦然接受。
因为纯茶道的形式比较不热闹,流于耳目的游艺项目消失了,大家能呆的舒适圈范围显得较小,因而也无法顾左右而言他搪塞过去,反而迫得大家必须把精力集中到某一点上,即泡茶、奉茶、喝茶、茶汤,也许这样令人产生压力,令人不是那么愉快,但所有学科不都是存在这个现象吗?谈得太深入都较闷,通俗化会让多一点人喜欢,表面的花巧更加能引起大家都注意。反正很多人就认为“纯茶道与我无关,我只是喝茶而已,我不喜欢做功课”。如果你喜欢喝茶,你常品茗,你对茶有渴望,你就会懂纯茶道是怎么一回事,你就会用专注的精神来欣赏茶本身的美。泡茶的人若懂得茶,他就会以茶为核心来呈现茶、茶汤、茶道。用心的享受过程就是做功课,做功课的用意在于你知道和记得你做过的,高层次的享受及欣赏,是知道那个事物的来龙去脉。所以,有些茶会要求品茗者需有最低品茗资格,不让新人入场。这样做,茶会举行久了,就会培养到优秀的品茗者与泡茶者,届时,不会喝茶的不敢来参加,自己自动淘汰,学会了才会来参加。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