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L-茶文化活动Tea Events

L-茶文化活动Tea Events

20180724蔡荣章在茶科所讲述“泡茶原理”

活动报道

蔡荣章在茶科所讲述“泡茶原理”

2018.7.24上午,蔡荣章在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四届茶艺师资班41位同学讲授半天的“泡茶原理”,述说了下列的课程纲要:

1.评鉴泡茶法与品饮泡茶法

1.1不是因为用具的不同

1.2是因为目的性的不同

2.泡茶五要素

2.1水质

2.2水温

2.3茶水比例

2.4浸泡时间

2.5冲泡器

3.影响浸泡时间的因素

3.1影响浸泡时间的外在因素

3.1.1茶量

3.1.2水温

3.1.3水质

3.1.4冲泡器材质

3.1.5倒干程度

3.1.6每泡间隔时间

3.1.7前一泡的浓度

3.2影响浸泡时间的内在因素

3.2.1水可溶物溶出速度

3.2.1.1茶叶完整度

3.2.1.2枝叶连理情形

3.2.1.3叶形大小

3.2.1.4芽型或叶型

3.2.1.5茶青成熟度

3.2.1.6外形紧结度

3.2.1.7条索紧结度

3.2.1.8发酵程度

3.2.1.9萎凋程度

3.2.1.10揉捻程度

3.2.1.11焙火程度

3.2.1.12陈化程度

3.2.1.13入仓情形

3.2.1.14虫咬情形

3.2.2水可溶物多寡

3.2.2.1茶青质量

3.2.2.2发酵程度

3.2.2.3焙火程度

4.茶的欣赏

4.1色

4.1.1色相

4.1.2明度

4.1.3彩度

4.1.4清澈度

4.2香

4.2.1香型

4.2.2强度

4.2.3持续度

4.2.4香性

4.3味

4.3.1稠度

4.3.2强度

4.3.3调和度

4.3.4茶性

5.车轮式泡茶练习法

5.1练习法

5.2计分法

5.3练习功效

 

下半段时间,蔡荣章教授以“小壶茶法30则”为例,由许玉莲老师示范,讲解了“如何泡好一壶茶”:

1.设席  端出主茶器(含茶罐)

2.备水  备煮水壶的水

3.(温壶)  若非避免降低水温,省略

4.备茶  拨茶入荷

5.识茶  泡茶者识茶

6.赏茶  品茗者赏茶

7.(温盅) 若非避免降低汤温,省略

8.置茶

9.(烫杯) 若非避免降低汤温,省略

10.(备品水壶的水)、泡茶  若省略品水,则省略

备品水壶的水

11.计时

12.倒茶  倒茶入盅

13.(备杯) 若省略烫杯,则省略备杯

14.分茶  分茶入杯

15.端杯奉茶

16.品饮

17.泡第二道茶

18.持盅奉茶

19.品饮

20.(品水)  可省略

21.泡第三道茶

22.持盅奉茶

23.品饮

24.(品茶食) 可省略

25.泡第四道茶

26.品饮

27.赏叶底  赏完叶底,收下叶底盘,即是结束茶会

28.清理  若使用原茶具继续泡茶,或欲在茶席上表现清理茶具之法,则继续此步骤,否则待茶会结束后,送进料理室

29.还杯  客人将杯子送回

30.结束  送走客人,泡茶者回座,回顾茶会,收拾泡茶席,将主茶器送回料理室

 

课堂上蔡荣章特别解释了温壶、温盅、烫杯等可以省略的项目,并强调奉茶时要由品茗者从奉茶盘上端取杯子、茶会结束时要由品茗者将杯子送回泡茶席的奉茶盘上。

 

  (1113)

20180608蔡荣章受邀在中国第十届海峡论坛发表“两岸茶界应省思的两个问题”

现代茶道思想编辑部报道

蔡荣章教授受邀在中国第十届海峡论坛发表“两岸茶界应省思的两个问题”

2018.06.08中国第十届海峡论坛的“第五届海峡(漳州)茶会”在漳州市东南花都酒店举行,中国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蔡荣章教授受邀在“茶产业发展交流会”上发表“两岸茶界应省思的两个问题” 。讲座纲要如下:

一.为市场而忽略了茶的本来面目

1.1.做好茶、喝好茶

1.2.不要省略日光萎凋、晾青

(以包种、冻顶,铁观音、岩茶、金骏眉、白茶、龙井为例)

1.3.不要全赖渥堆

(以普洱、黑茶、六堡为例)

二.茶文化走偏了自己的车道

2.1.泡茶没什么好看,茶汤没什么好喝的吗?

(因此不承任泡茶喝茶的艺术性)

2.2.茶艺是茶的艺,茶道是茶的道

2.3.茶道的美在哪里?

2.4.茶道艺术的艺在哪里?

(1167)

第八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在韩国光州举行-2018-06-05报道

第八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在韩国光州举行

2018-06-05报道:现代茶道思想网编辑部

从2011年起由中国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与韩国国际Tea Club联合主办的“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今年是第八届。该研讨会由双方在所在地轮流举行,今年是韩国国际Tea Club在光州市召开。漳州科技职业学院负责马来西亚、中国大陆与台湾与会者的召集与论文的提供,一共28人赴韩参加活动,提供了33篇论文。

2018.05.28在首尔仁川机场报到,搭乘大巴到宝城Dabeach饭店。29日是全天的论文发表,包括蔡荣章的“茶道艺术进时的茶食供应与食用” 、卢近淑的“日本岁时风俗和茶菓子” 、许玉莲的“茶食制作与应用的研究” 、滕军的“茶菓一如”、梁致远的“食品添加物对茶食品中儿茶素的影响” 、彭小燕的“茶饮料加工及其发展前景” 。

30日上午到茶厂体验做绿茶,下午到观光茶园参观与茶馆喝茶,晚上移住光州市区,准备参加明天的茶博览会。

31日上午蔡荣章、许玉莲、李丽霞三位受邀参加茶博览会的“第六届世界茶品评大会” 担任评委,其他团员则到一家英式下午茶的餐厅喝茶。下午大家集合参加茶博览会的开幕式并参观博览会的摊位。该茶博览乃由韩国国际Tea Club主办,开幕式上有场献茶礼,约五十位泡茶者在舞台上很有节奏感地使用小保温瓶冲泡了抹茶,然后走下台来,站立在来宾面前供奉那碗抹茶,待来宾喝完,再收回茶碗,返回舞台。呈现了完整的泡茶、奉茶、喝茶过程,没有夹杂其他非茶道的项目。另外,主办方亦安设了“茶文化贡献奖”,特别颁发予在茶文化领域默默耕耘了几十年的老茶人,年轻茶人上台献花给老茶人时场面很温馨。

  (1161)

许玉莲教授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开讲座“茶道文化与茶汤品赏”

许玉莲教授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开讲座“茶道文化与茶汤品赏”

报道:现代茶道思想编辑部

20180306

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玉莲女士,亦是 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于2018年-3月-6日,下午时间2:30,在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授课,以“茶道文化与茶汤品赏”为主题,在安溪茶学院(校区)安200-1举行。

其课程内容大纲包括:

1.茶文化就是泡茶奉茶喝茶的文化

2.茶道艺术就是泡茶、奉茶、喝茶的艺术

3.茶道艺术以茶汤为灵魂

4.茶汤有什么好喝的

5.茶文化如何呈现

  1. 茶会的举办

(一)无我茶会

(二)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

 

  (1231)

20180210蔡榮章現代茶道思想專題講座

2018臺灣

蔡榮章現代茶道思想專題講座

講題:茶文化學科要如何建構

大綱:

  1. 茶文化的基礎課程是什麼
  2. 茶文化如何應用
  3. 茶道藝術的建立
  4. 茶產業的配合

時間:20182月10(週六)晚上7點至9

地點:陸羽茶藝中心鴻儀堂(台北市衡陽路64號3樓)

主辦:陸羽茶藝中心

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

報名:陸羽茶藝中心  電話:02-2331-6636轉分機211

 

  (1130)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于马来西亚举行/文/许玉莲/2018-1-7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于马来西亚举行//许玉莲/2018-1-7

 

2018年1月6日下午2时,2018中国《茶道》杂志-茗读会-迎新茶会的马来西亚分会场,由许玉莲策划在吉隆坡举办,我们采用的茶会方式名称为“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是一场将喝茶的方法、审美、思想,通过泡茶、奉茶、品茶艺术呈现出来,以茶汤作品为核心所进行的茶会,期许大家在新的一年一起来享用茶道艺术内涵,安稳住我们的心情,勿浮躁的只看到茶席外表。

将茶道艺术定位在泡茶、奉茶、品茶,那人们就会专注到泡茶的本身、茶与人的关系、茶叶茶汤及叶底的欣赏。茶汤作品的完成除了看与闻外还要把它喝了,这是“品茶”,作品创作与品饮之间会有“奉茶”,不只奉茶给别人也奉茶给自己,奉茶不只表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的美,也影响了茶汤的品饮效果。以上是茶叶泡饮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不只完成了茶干、茶汤、叶底的欣赏与茶汤的享用,还产生了人、物间的情感与往来,都是茶之美与思想藉于呈现的媒介。

茗读会马来西亚分会场“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在紫藤集团的活动中心进行,邀请了六位茶道艺术家亲自掌席呈献他们的茶汤作品,他们是吕慧君,刘礼俊,郑锦泉,黄碧雯,黄淑仪,曽智勇。这是抽签入座的茶会,每一席有八位品茗者,大家手上抽到一张签条,写着前席:x 号;后席:x 号,进入会场就依照茶席号码而坐,茶席号码是贴在每一张茶席的泡茶师座椅后面的。如此我们就可轻松入座,多出一些时间还可观摩茶席。

我们为了让大家更自在一些,也设置了衣帽间给品茗者寄放手提袋与外套等物,他们在喝茶期间就无需照顾这些物品,安心赏茶。另外,主办方安排了专业摄影师在会场为大家拍照留纪念,大家不必为了拿相机取景分心,茶喝起来分外香甜。同时,也请品茗者维持安静的氛围,茶会进行中勿漫不经心的闲聊,为了尊重泡茶师正在努力进行泡茶创作,应陪着他们一起泡茶奉茶品茶才是。

另外,这次茶道艺术家也提供了自制的茶谱册子送给品茗者,茶谱册子的内容有:茶序,茶法,茶赏;茶法即如何冲泡,内容包括:茶叶(名称、制成年份、茶况、茶性),根据此款茶应选的泡茶器和茶杯(材质、烧结程度、大小),茶叶放多少,泡多少道,泡几杯,用多高的水温,如何维持应有的温度,每一道茶的浸泡时间是多少等基本资料,惟全部必须针对那款将要冲泡的茶而言。茶赏即品赏茶汤作品之法,内容是茶道艺术家针对所创作的茶汤作品提出香味特性,不要从教科书上抄资料,要呈现茶道艺术家个人对这道茶的感受和心得。

茶会举行之前,我们将“茶序表”于会前给品茗者说明说明,以便大家达成默契来一起品茶,此茶序表如下:

马来西亚分会场“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所冲泡的茶叶都是武夷岩茶,包括了: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老丛水仙,极品肉桂,都属于正岩品种2016年的茶叶,具有馥郁,幽雅的花果香味,且滋味醇爽。当“岩骨花香”独特韵味充满整个会场时,大家都鸦雀无声,闭上眼睛细细享受,我们的心灵顿时感觉到无限的安慰,茶道的美,应该是2018年最好的开始。

 

 

  (1095)

2018第八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公告

         

2018第八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第二次公告

 

由中国漳州科技学院与韩国国际Tea Club共同主办的“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其2018第八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决定于2018.5.28~6.1在韩国光州举行,研讨主题为“茶食品”。会程如下:

5.28(一)17:00~18:00仁川机场—宝城

18:00~19:00晚餐

19:00~入住宝城Dabeach饭店

5.29(二)上、下午参加宝城茶学术大会

5.30(三)上午体验制茶

下午参观茶园、茶店

5.31(四)上午访问茶店

下午参观光州红茶茶博会

晚宿仁川饭店

6.01(五)返程

抵达到离开仁川机场这段时间的食宿交通与活动费用,应缴纳主办单位50万韩币(折合人民币约3000元),报到时候缴纳。

论文请于2018年4月底前备妥中、韩文本汇集到rongtsang@126.com蔡荣章邮箱或napolee3814@hanmail.net郭在明邮箱(韩国地区)。与会者请于2018年4月15日前将个人资料与出发地点、住宿要求亦寄到上述邮箱。

 

“茶食品”的写作可从下列方向思考:

  1. 茶食品包括喝茶时搭配的点心、加入茶的食品、加入茶的菜肴、加入茶的饮料
  2. 茶食在茶会上的应用
  3. 餐饮在茶会上的应用
  4. 现有茶食品的介绍
  5. 自行创作的茶食品
  6. 茶食品的欣赏

 

2017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已于2017.11.23-27在中国漳州科技学院与天福石雕园举办完毕,该次的领队会议决定往后三届的研讨主题为:第九届的“茶事举办”、第十届的“茶的第六产业”、第十一届的“茶道艺术”。

 

 

有关“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的消息将在下列网址发布:

http://tftc.edu.cn/进入茶文化研究中心

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进入茶文化活动

本文经韩国国际Tea Club确认,由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于2018-04-03发布。

 

 

2018第八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第1次公告)

          由中国漳州科技学院与韩国国际Tea Club共同主办的“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其2018第八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决定于2018.5.28~6.1在韩国光州举行,研讨主题为“茶食品”。请大家开始准备撰写论文及参加事宜,会程与费用将在下一次公告。

论文请于2018年4月底前备妥中、韩文本汇集到rongtsang@126.com蔡荣章邮箱或napolee3814@hanmail.net郭在明邮箱(韩国地区)。

“茶食品”的写作可从下列方向思考:

  1. 茶食品包括喝茶时搭配的点心、加入茶的食品、加入茶的菜肴、加入茶的饮料
  2. 茶食在茶会上的应用
  3. 餐饮在茶会上的应用
  4. 现有茶食品的介绍
  5. 自行创作的茶食品
  6. 茶食品的欣赏

2017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已于2017.11.23-27在中国漳州科技学院与天福石雕园举办完毕,该次的领队会议决定往后三届的研讨主题为:第九届的“茶事举办”、第十届的“茶的第六产业”、第十一届的“茶道艺术”。

有关“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 的消息将在下列网址发布:

http://tftc.edu.cn/进入茶文化研究中心

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进入茶文化活动

本文经韩国国际Tea Club确认,由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于2017-12-23发布。

 

 

 

  (1351)

2017” 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许玉莲


上图: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蔡荣章

 

2017” 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许玉莲

2017.11.23~27在中国福建省,漳州科技学院举行” 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主办方为中国漳州科技学院、韩国国际TEA CLUB,今届主题是“茶与文学”。

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期间,于2017年11月24日晚7:30~9:30举办了“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这是将泡茶者升华为茶道艺术家,将茶饮品升华为茶汤作品的一种做法。专注于茶,泡茶,茶道。品茗者入场需要购入场票。茶道艺术家完毕了泡茶工作后我们需要付酬劳给他们。

当晚“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共有14席,每席八之九位品茗者,此茶会倡导专注于茶,茶汤作品,茶道作品,以及主张泡茶,奉茶,喝茶过程不闲聊,不玩手机,安心赏茶。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是一种茶会形式,由蔡荣章与许玉莲创起,从2010-06-18开始试验性举办,从2011-12-10开始蔡荣章与许玉莲开始针对此课题研究讨论,并写下文章,于2016年8月,将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文章结集出书。

 

 

  (1207)

2017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成功举行-许玉莲

上图: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蔡荣章

 

2017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成功举行-许玉莲

2017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于2017.11.23~27在中国福建省,漳州科技学院举行,主办方为中国漳州科技学院、韩国国际TEA CLUB,今届主题是“茶与文学”。

“茶与文学”论文集共收集了22篇文章,有古代茶文学作品介绍如:阚文文“以茶为药,唐代茶诗研究”,孙莲淑“李奎报茶诗上的禅思想研究”等,当代茶文学创作如:蔡荣章“茶诗六首”,许玉莲“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创作记”等。

11月24日上午,2017年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在漳州科技学院举行开幕仪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韩国圆光数码大学教授、国际Tea Club总裁李真秀、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柯家耀、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蔡荣章,天福茶博物院院长李素贞与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许玉莲、以及香港,海峡两岸各地的专家学者60多人共同交流研究。本届研讨会的主持人为:许玉莲,阚文文,郭在明,沈学政。

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由两位茶道老师诵读”默念茶人”诗歌,掀开序幕,”默念茶人”是一首现代茶诗创作,为蔡荣章的作品。

”默念茶人”

我们把你从荒野林中找出来,你就这样成为了我们生命里相依偎的茶。

我们折损了你的肢体,要的是把你精炼成另一次生命的茶叶。

我们努力把你的香引发出来,做出美丽的颜色、做出让人回味无穷的滋味;我们记得保留你原本的山头、品种、土壤与你蜕变中形成的风格。

我们认真找出你要的水要多热,专注的感应你需要浸泡多久,泡出你的真味,呈现出你的灵魂。

我们在浸泡你、欣赏你的过程中,创造了属于你的美与艺术—-继第一次发现你,又是另一次的喜悦。

我们依依不舍你已吐出精魂的身躯,静默着,注视着你的叶底,我们从你生命的转换中体悟了自然的运行。

我们要继续到你生长与蜕变的地方,与你共同精练;

我们要继续在你被冲泡与品饮之中创作更多的艺术与美;

我们注视着你即将回归大地的叶底,许久,许久。

 

  (1189)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于10/24~10/29在台湾举行(之四“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行) 文/许玉莲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于10/24~10/29在台湾举行(之四“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行)

文/许玉莲

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举办期间,主办方于2017-10-26亦慎重举行一场“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茶盛宴,让大家享受并交流。(上图:作者以品茗者参与茶会,茶会完毕合影)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是一种正视茶汤在茶文化上的绝对地位的茶会形式。由蔡荣章和许玉莲自2011年开始研讨,记下可行的方法,并在福建,马来西亚,台湾等地实践与授课。2016年他们将将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文稿结集出版,使此项茶会形式有机成长。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析义如下:

茶道-喝茶的方法、审美、思想;

茶道艺术-以泡茶、奉茶、品茶所呈现的艺术;

茶道艺术家-能将茶道艺术表现得很好的人;

茶汤-将茶叶用水浸泡或搅击成的液体;

茶汤作品-被视为是一件作品的茶汤;

茶汤作品欣赏会-包括泡茶、奉茶,以茶汤作品为核心所进行的茶会。

2017-10-26当天08:00~10:30,主办方共开了三十席,大家穿着正式,抽签席位入场,茶道艺术家则在休息室静候开场,“砰砰砰砰”四声锣声响起,表示时间到了,三十位茶道艺术家才步入茶席中展开茶汤创作。参与者都专注在整个泡茶,奉茶,喝茶过程,与泡茶者共同创造茶道作品。

 

 

  (1101)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于10/24~10/29在台湾举行(之三台北,鹿野,高雄三场茶会) 文/许玉莲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于10/24~10/29在台湾举行(之三台北,鹿野,高雄三场茶会)

文/许玉莲

蔡荣章先生于1989年创作无我茶会,其茶会形式:抽签入座,往同一个方向奉茶,茶类不限,没有指挥和司仪, 席间不语,不规定流派与泡法,努力把茶泡好。

这是自1980年当代茶文化复兴,第一个建立系统的茶会,茶会模式自1990年实施至今27年。跨越10多个地区(台湾、中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举办超过10000多场次,500000多人次参与。

蔡荣章先生也为无我茶会出版6本读物,包括了中、日、韩、英语,中文包含繁体、简体字版,内容叙述188条茶会操作细节。

只要熟悉无我茶会的精神与实施方法,不擅自修改其中原则,各地常常有茶友自主举行,不必向任何机构申办,举办的团体或私人都属自愿工作者,不计酬劳的。主办的单位也不会通过茶会来做商业广告,大家纯为茶道的表现一起泡茶、奉茶喝茶。同时举办无我茶会时也不论规格的大小,只求做好每一个环节,体现出无我茶会“不分尊卑,遵守公共次序”等精神。

所谓国际无我茶会,国际意即,每两年在各国/地域轮流举行一次国际性的茶会,来自不同地方茶友汇聚在一起交流。27年来此国际无我茶会共举办16届,2017年今届在台湾,有3个不同的场地即台北,鹿野,高雄。如下:

2017-10-25,10:00am~11:00am台北中正纪念堂千人无我茶会

2017-10-27,08:30am~10:30am台东鹿野高台300人无我茶会

2017-10-28,16:30pm~18:00pm高雄市文化中心700人无我茶会

第1场:2017-10-25,10:00am~11:00am台北中正纪念堂千人无我茶会

2017-10-25当天上午,参与者对时,抽签入座,摆好茶具后,主办方为第十六届无我茶会进行了简单的开幕仪式,由蔡荣章致辞,然后邀请各国/地域领队:韩国孙莲淑、美国林炯志、马来西亚许玉莲、安溪林环珠、杭州陈刚等见证剪彩仪式。剪彩则由主办方: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泡茶师联会、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陆羽茶艺中心等联合代表。此次出席的参与者也包括了重庆、海南岛、天津、香港、新加坡、日本等茶友。

随后,时间快到了,参与者自动自觉走回自己座位坐下来,约定时间一定,大家就静静地依照顺序人人一起泡茶、奉茶、喝茶,整个纪念堂广场登时安静下来,只闻茶香。远远看过去,只见人起人落一片律动之美,人与茶与地结合成美丽的风景。

品茗后活动是音乐演奏,演奏者喝完最后一杯茶,坐在原地就玩起他的乐器,音乐一响起,周围更静了。他用萧吹起了“二泉映月”,大家沉浸陶醉在悠悠萧声,过后,我们就慢慢地把面前的茶杯擦拭一下等友人将之取回,我们也起身去把自己的茶杯收回来。结束茶会。

当晚,主办方准备了欢迎晚宴接待与会者,会上安排了精彩的南音演奏表演。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又称“弦管”、“南管”,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

第2场:2017-10-27,08:30am~10:30am台东鹿野高台300人无我茶会

台湾作为主办方,为了让参与者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特别安排与会人员乘火车从台北到台东,到鹿野高台举行第二场的无我茶会。我们约二百多人,浩浩汤汤出发,坐满了好几个车厢,在火车上泡茶,吃火车便当,确是一个有趣的经验。

抵达台东当晚的欢迎晚会,由台东少数民族歌舞团呈现美丽的歌声与歌舞,与会者都很享受那种热闹与热情。

第二天早晨,我们就直奔鹿野,鹿野高台为台湾东部着名飞行伞基地以及台湾三大热气球节举办场地,拥有一片辽阔草坡地,蓝天白云照耀下空气清新。

我们欢欢喜喜地把茶席摆放好,就到处观摩茶友的茶席,也顺便看看风景,享受美好的阳光与空气。

茶会如期开始,泡茶、奉茶、喝茶过程听到的都是一些风声,还清晰传来小孩子在远处玩游戏之声。全心全意投入整个茶里,突然传来一串口琴声响,我发觉品茗后活动的时间到了,在那么宽阔的天地,那口琴演奏的乐曲也不必用麦克风广播,我们就轻易听入心里去了,虽然短短的一曲,却叫人感动与留念,也令人如梦初醒继续完成茶会的结束。演奏口琴者是前理事长林连兴,他的曲子是美国轻快民谣“噢苏珊娜”。

茶会后活动,是到鹿野茶园及茶业改良厂分厂参观和体验茶叶制作。

第3场:2017-10-28,16:30pm~18:00pm高雄市文化中心700人无我茶会

非常特别的,这一场茶会的时间订在傍晚,由于秋末,太阳这时仍有余辉但马上就会天黑,因为此处位于南部,天气稍热,故此时此刻气候才会缓和,这是主办方体贴茶友,预防与会者中暑之设计。我们在暮色逐渐凝重,天气慢慢变得凉爽中泡茶奉茶喝茶了,把一口茶含着在嘴里慢慢享用,看着天色暗沉感觉时间消逝,那感觉真棒。坐在钢骨水泥的广场中举办茶会,大家浑然忘记周围的车声、人声,原来也可以如此沉淀。

到后来品茗后活动的乐曲响起,那是用古琴演奏的“秋江夜泊”,我们停下所有事情,听音乐温柔地飘过来,过一会儿,意犹未尽拿起茶杯闻闻茶的杯底香,也拿起茶壶观赏茶渣,好好的结束茶会。

当晚主办方安排了惜别晚宴,并邀请管弦乐团现场演奏多支美妙音乐。

场地规划与布置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的3场茶会,场地布置的工作与效果都非常地科学合理,又感觉舒服,无论是圈圈的大小运用,每个圈每个位置的间距,留有的空地,围观者所需的空旷地等等,令整个茶会顺畅,不觉得太大或太小很突兀。我访问此届的场地负责人陈树荣老师,他说:“除有事前充实的规划外,也需十足的施行,外加老天作美的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也要人也要天,总之要事先掌握确实参与人数,配合适用的规划图形,报到处号码牌投放管控(由外圈往内渐进投放),注意报到者有无携带茶具,不泡茶者不给号码牌(权宜作法)带到旁边给纪念品打发,才不致于空席缺口,让外圈报到紥实后往内圈渐进,最内圈有空席再一起收拾,这样队伍就会完美,至于圈距.席宽视场地大小而定(圈距莫大于5M,席宽莫大于1.5M)这样看起来,视觉上才不会有空洞的感觉。”

 

  (1602)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于10/24~10/29在台湾举行(之二论文集) 文/许玉莲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于10/24~10/29在台湾举行(之二论文集)

文/许玉莲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出版的论文集,主题是:茶会。

此书征集了四十一篇文稿,分成茶会篇及茶文化篇,我提交的稿子是“茶叶作品. 茶汤作品. 茶会作品”,讨论饮品,农产品,活动与作品的差异,作品与创作者的关系,收录在茶会篇。茶会篇另有蔡荣章的“办一场茶会作品与办一场茶事活动不一样”,蔡先生提出:“茶会作品是以整个茶会做一个单位,有它要诉求的独特标准。举办视为是一件作品的茶会,要让与会者清楚体认到这是一场的茶会,而不是笼统地体认到参加了一次茶事活动。”除此,茶会篇还有陈丽铃的“茶会中的品茗之妙”,陈艳斐的“茶会举办的教学探索”,吕学宜,李佩蓉的“台湾老茶老酒品赏会”等。

茶文化篇则收集了黄志玮的“浅谈龙潭地区推动青少年茶文化活动及其办理成效”,实地观察与记录在地的发展与建议,是很实在的研讨课题。另外王岳飞的“如何科学,合理,健康饮茶”强调九种体质与饮茶种类的搭配之重要,以及饮茶的误区,是值得参考的饮茶资料。

国际无我茶会每二年举办一次,大部分的举办方都会征集论文将之出版论文,这是茶文化发展过程中难能可贵的做法,通过这样的管道,各领域的工作者将自己看法叙述,有望推动茶道新思想。

 

  (1251)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于10/24~10/29在台湾举行(之一报到) 文/许玉莲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于10/24~10/29在台湾举行(之一报到)

文/许玉莲

2017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于10/24~10/29在台湾举行。上图:2017-10-24,无我茶会创办人蔡荣章先生与作者在台北王朝大酒店茶会报到处。

当晚报到茶友来自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杭州,福建,四川,天津,海南岛,江西,香港,新加坡等地。那些熟悉的,陌生的面孔都是奔着无我茶会的精神而来。我是在2015年上届茶会闭幕时听到宣布后,就默默下定决心准备来参加的,我如何准备?我练习泡茶努力想把茶泡好,上课时给学生讲解与实习无我茶会的做法,我反复验证到底哪一个茶具是我要带去的,我储蓄一些旅费,我在日记簿上将整个10月预留出来,虽然主办方没有明确宣布日期,但我们知道大约就在秋末,就会举行。

每两年一届轮流在各地举行的无我茶会,是一种信念的约定,我们要不断的让它发生:茶会没有指挥与司仪,泡茶不分地域与流派,席间不说话。。。。等,这些信念需要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与行为,它才会存在,否则这些信念只变成文字的叙述而已。无我茶会是自动自费参加,主办方在整个茶会的筹备与进行是没有获取酬劳的。我们参加茶会,是为了将无我茶会之精神体现,而非看看是否可出来认识新朋友,或看看有无商机才决定要不要参加。我们是抽时间出来安排使之实现的。

无我茶会1989年由蔡荣章先生创办,1990年正式推出后,历年来各地区自主举办;惟国际性的举办每两年一次,轮流在各地域主办,27年来举办过16次,下列简表:

日期    :                    届数    :                    地点:

1990.12.18                  -第一届                      台北

1991.10.17                  -第二届                      武夷山

1992.11.09                  -第三届                      日本京都

1993.10.13                  -第四届                      韩国首尔

1995.10.27                  -第五届                      武夷山

1997.11.22                  -第六届                      台北

1999.10.16                  -第七届                      杭州

2001.10.07                  -第八届                      日本静冈

2004.08.21                  -第九届                      新加坡

2005.11.02                  -第十届                      武夷山

2007.10.13                  -第十一届                  韩国益山

2009.10.17                  -第十二届                  美国旧金山

2011.05.28                  -第十三届                  台北

2013.10.12                  -第十四届                  韩国釜山

2015.10.24                  -第十五届                  杭州

2017.10.24                  -第十六届                  台北

上图:创办人蔡荣章,作者,李佩芳理事长

上图:韩国园光大学郭在明教授,作者

 

  (1133)

许玉莲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传统工艺研究所】开茶道课

 

2017年8月17日及19日上午,许玉莲(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传统工

艺研究所】开茶道课,讲述茶的冲泡与欣赏、茶汤作品、泡茶原理等,演示“现代小壶茶法25规

程”的过程。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