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意境要有茶汤的介入/许玉莲/20220620
茶人在未泡茶前,心中早已鼓盪着某种情绪,这情绪是他经过不断泡茶赏茶的主观体验而累积下来,当他准备茶叶、茶具、茶席时就仿佛找到一个出口,将内心情绪转移到实物诸如泡茶空间、桌椅、景物、茶人形象等具象表达,这包括形状、色彩、质地。如长短、方圆、弯直等造型,如黑、白、青、绿、红、紫等颜色,如粗糙、细滑、软、硬等质感,再加上声响与光影的体现,以及茶人的律动,品茶者一般能从这几方面感知到茶人所营造的意象,这都可从日常生活体验获得,如三角形桌子让人感觉紧张、圆桌较觉得公平,播放轻音乐使人感觉放松、无音乐的场所要不让人觉得更专注要不让人觉得更焦虑,但这还不足以表达茶道意境。
茶道意境的产生,必须要有茶汤的介入。除了准备泡茶空间的各个事物到泡茶、奉茶的动作,由茶汤造成的意象才是组成茶人的意境世界不可或缺的思想启示。前面的准备,来自茶人对美与艺术的接触,对贴近生活的衣食住行开始要求与欣赏,慢慢多学习音乐、绘画、舞蹈、文学等艺术项目,培养对艺术与美的认知,以丰富意象的表达。对欣赏者来说也一样,经历事物的范围及眼界要锻炼出一个深广度,否则任何一位茶人的茶席茶器摆出来泡了茶喝,你都认为差不多。
茶汤意境须由茶人凭借着泡茶、奉茶、喝茶的具体事物来塑造他所想要表达的心里感受及思想倾向,他必须对泡、奉、喝各各组成部分从分了解,才能说:我这样这样做就产生了A意境,我那样那样做就产生了B意境,意境的修饰词一般有:清幽宁静、明快高旷、华美壮丽、惠风和畅、慷慨、凄凉、空寂等,所以茶人必须对泡茶各方面要有判断能力,才能抓住抽象的东西掌握到茶汤意境。这包括他对泡茶环境的气候、温度、空气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有品味与运用各种水的能力、对所选用的茶器需有精准认知、对每一支自己泡的茶有了解到足以将其真性原味的美泡出来、对茶汤的呈现要有想象力,就如绘画,须预先在脑袋瓜里看见一幅画面、须具备掌控自我专注力的本领,学会从茶汤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洞察,减少收到干扰,才能将茶汤制作得贴近茶人原本渴望的意图。比如说有支C老茶茶龄六十,汤色酒红透亮,滋味清甜细滑,汤水柔软并散发药香,清清远远,喝了闻了身体放松,胸口郁闷也消失,脑子眼睛亮了,血压低了,心情舒坦了,整个人觉得轻了仿佛脱了一层皮迎来新生命,更觉沉得住气了,更觉空灵了。茶人要做的是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构成意境,让欣赏者知道意境到底躲在哪里就成了。
这时候很多人就会问了:茶道意境的创作没有对错的吧?对,没有对错,只有好坏,只有深浅,这视乎每位茶人观察问题的眼光、人生履历、精神状态等等,有些人看到九霄云外较深层面的东西,有些人看到属于表象的东西,有些将事物表现得较细密,有些却表现得较粗疏,站矮望近,站高望远,景色难免不一样。无论创作者和欣赏者,都不能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念说,我如此如此就是A意境,我这般这般就是B意境。意境它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将真实的物象加上内心的顿悟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欣赏者的心意被牵动,流连其间,感觉韵味无穷,那大概就是挺好的境界了。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