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
许玉莲
20090412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吃东西周刊“茶潮”专栏
我是那种非常斤斤计较的茶民,动辄会把人拉出街市斩首示众,比不得许多人看得开,故经常嚷嚷的都是我,就是我(为了加强角色的悲壮,这三字须用福建话。为何悲壮?因为每嚷一次,茶民须面对折寿一年的风险),阁下大人有大量高抬贵手就担待我吧。听,这次嚷:武夷茶是武夷茶,武夷岩茶是武夷岩茶,两者间虽然只欠一字,但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又何止相差十万八千里。武夷茶,意思指凡在武夷地区所采制的茶,不管青茶红茶,甚或古代的绿茶,一律可认祖归宗成一家。武夷岩茶却属于另一个故事,只有在武夷区内武夷山岩上种的茶,用武夷传统手法做成带有岩韵石乳气息的乌龙茶,才能叫作武夷岩茶。
武夷茶,英语话为BOHEA TEA , 而非现在流行用汉语拼音的WUYI TEA,十七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及稍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广东,厦门收购茶叶回国,其中包括了许多上好武夷茶,当时欧洲商人学舌依足厦门老乡的乡音直接将茶叶叫为BOHEA TEA。曾经一度,BOHEA TEA是欧洲商人对中国茶的统称,部分买家知道原来所喝的武夷茶属于红茶类,逐渐BOHEA TEA也就成为高级红茶的代名词,而这个被人称为武夷茶的高级红茶,往往指的不是别的茶,正是站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小种红茶—-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生长在星村,桐木关,从武夷市中心驱车过去,约要三几小时,那地方,更接近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保留地的核心区了。我们所经过的山路,都迹近无人烟那般清新,随便一口空气都那么甜美,随便一条溪水都那么纯净,在农家吃饭,同行来的茶农说时迟那时快整个人“噗”声跳进塘里亲自抓娃娃鱼给我们烧,我时时大惊小怪告诉人家,附近有许多像《卧虎藏龙》的竹林与风声。这样地方养出来的正山小种,竟然超出想象的艳,埃及妖后是也。
后来一想,欧洲商人把此茶带回去荷兰,英国,法国,再转手美国以及欧洲诸国所属殖民地,一喝喝了三百多年,唇齿相依为命这么久的日子,桐木关茶农不问而知经已完全掌握洋人受落的口感,所以此茶香味并不带所谓“中国茶的正统味”,它是正统的“洋里洋气英国味”,散发一股英国绅士才有的雪茄味,就连茶农本身也不大爱喝,茶农会得做些自己人嗜好的正山小种,口感相对的比较出尘。
正山小种脚踏七星爱去那里去那里,不必大树遮荫,也无需靠神庇佑,它的英文名字叫LAPSANG SOUCHONG,就是响当当一本无国界通行证,其发光发热程度从来不输蚀BOHEA TEA,几乎所有人忘了BOHEA TEA为何物,只有少数人分得出武夷茶与武夷岩茶之别时,LAPSANG SOUCHONG粉丝认为,无论你叫它什么,LAPSANG SOUCHONG永远是LAPSANG SOUCHONG。
(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