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韩国茶道之二:流派
许玉莲
20131223
在我向文贞姬老师学习韩国茶道的过程中我观察到:韩国茶道在民间有很多流派,几乎每一位当茶道老师的就代表着一个流派,大众一旦要学泡茶,他和什么老师学就等于选择加入该流派。属于这流派或那流派没有什么好可怕的,流派的形成表示一些人对学术或艺术拥有自己的学说、方法和风格,当他传授这些观念时另一些人愿意追随,好比如大家选学校选科系,或跟从了哪一位老师学琴学舞蹈,就以那处的学说当作学习基础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其他地区似乎没有形成流派这个风气,大多以茶艺教室或私塾形式进行教学。
所谓的流派教学与学堂(即茶艺教室或私塾)教学,不一样之处是,学堂教学在特定时间有一定的教学内容需要完成。比如收费若干,每堂课2个小时,共18个小时要完成9堂课,期限完成后要发出席证书于学生。一般上课时老师需要不停演说来输出所规定的内容,要派发教学讲义、照片资料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一直要拍照做记录,有没有听进去、资料拿回去有没有读好像没有什么人会追究,「学习」普遍流于「体验」,大家觉得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也差不多了。
流派教学则凡事师傅在现场亲身做出来,不派讲义,无照片可看、也不准拍照,没有太多说话,要真正进入泡茶状况用自己的肢体把它表达出来。什么叫做专注的提起茶壶,什么叫做安心的等待茶叶浸泡,什么叫做恭敬的奉茶,什么叫做珍贵的茶汤,师傅会从头到尾一一做出来,弟子一一一起跟着做,一遍又一遍的做,每回上课都这样做。
流派教学还有几个特点如:一.师徒似乎都有一个默契即 必须下定决心要学这门功夫,我们才开始建立这种学习的习惯。因为这套教学模式的重点,是要看到弟子「必须能够好好的穿好你的衣服,好好的与喝茶者行一个正确的礼,好好的拿起茶席上的每一样器物,好好的将茶泡好、奉好、喝好」这件事情做好,就像我们去学弹琴、唱歌、跳舞,那是必须经过漫长的练习的一种体能训练,而不是空有理论嘴巴说说而已,也不是大概有个样子就可以了。所以弟子们要有「把茶道加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中」的认同,才不会说今天学好了就可以停下来,过些天就荒废了的情况出现。故流派教学也不强调「毕业」,理论知识可以有某一阶段的「毕业」,但泡茶体能需要一直精炼不断。
二.上课时不说话、不拍照、不记录、也无幻灯片可看,老师和学生坐在一起,每回都是这样老老实实地一遍一遍的行礼,一遍一遍的把衣服每一个皱褶拉好,一遍一遍的说着同样的问候语,一遍一遍的泡茶、奉茶、喝茶。这样比较可以造就一种沉潜的环境更专心的投入泡茶,更容易接受到老师每一个动作散发出来的波动,学生也更能够产生一种自己观照自己的能力,长期经过这种泡茶锻炼的人相对的可表现得内敛一点淡然一点,因为他的身体已经记忆了这一切,「机械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已经被磨得变成一种「自然气质」。
三.一些人担心流派的形成,会妨碍文化艺术的发展,到时会不会变得一片死气沉沉的,人们不敢再提出新的观念与创见?对于一位新人来说,通过某一流派学习技能与领悟其中精神仿佛走入一条捷径,可避免陷入纠结或搞不清楚状况,即有人领航路比较好走,流派是值得鼓励的。
流派的成立是对自己的想法有坚持,勇敢表态的一种做法,韩国茶道界可以让众多流派生存,表示它的生态环境有这种养分,可滋养人们对茶道自主性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尊敬他人对茶道的诠释,茶道并非属于一个团体或个人的,要是你拥有强烈的创作力,拥有自创的技法与观念,你也可以开宗立派,能不能真的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大师当然要看后续的考验,但至少有播种机会。
流派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文贞姬老师使用的「薛玉子流派」茶法,在得到薛玉子老师同意之后她更动了两处程序,当我们的泡茶进行到那个步骤时,文贞姬老师说:某年某月我们认为这里需要修改,与薛玉子老师报告,薛玉子老师同意修改后,从此就修成现在这个样子。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