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泡茶师

正式泡茶容易把茶泡好-蔡荣章

蔡荣章

正式泡茶容易把茶泡好

蔡荣章

正式泡茶就是当作在公开场合从事着茶道演示。平时我们就可以把茶泡好,何必等到公开演示的时候?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正式泡茶的心态,不容易将茶泡到圆满。因为总会不在乎一些细节,不只是衣服穿得不够正式,可能连指甲都修饰得不够整洁,茶量没有准确地抓拿,这些未全面的武装必然让茶汤不够精彩,茶道作品达不到巅峰的状态。

平常自己一个人泡茶,或是三五朋友茶叙,一点儿压力都没有,可全面发挥泡茶的功力。但一上台演示,就乱了手脚,不是忘了控制水温,就是扫翻了一个杯子。这个状况不是我们所要说的把泡茶喝茶当作一件艺术作品呈现,因为把泡茶喝茶当作是一件艺术作品看待时,泡茶的过程、客人的招呼、茶汤的创作,是要全面照顾的,而且泡茶的过程、客人的招呼还支撑着茶汤的创作。泡茶过程不够纯熟、客人情绪掌握不当都会影响茶汤的精致程度。

水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控温的设备没有操作熟练、茶壶茶盅茶杯的容量没有事先衡量妥当、赏茶置茶的茶荷大小没能与壶搭配、未知冲水时如何预防壶盖的掉落、一位客人直到第二道茶时才出现怎么办、一位客人将手机放在泡茶席上怎么处理、客人一直追问着茶的来路怎么应付,这些现象的出现在平时泡茶往往会被忽略,但在正式演示时就会造成极大的困扰,而且不论是否正式演示,都影响泡茶者自身茶道艺术的呈现,尤其是最后作品的“茶汤”。

正式演示不一定要在公众场所,也不一定要有观众或客人,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泡茶,即使没有客人也可以是正式的演示,也就是每个动作、每件茶汤应注意的事项都做到位。没有演示能力的人是无法呈现茶道艺术的。泡一杯茶喝喝与创作一件茶道艺术作品来享用不一样,将这两件事分开来看,我们不只发现茶文化的茶汤饮用与茶道艺术是并存的,还发现2015年的现在,茶道艺术被搁置一旁而少人耕耘。

从泡茶师跨进到茶道艺术家,每场泡茶都要变成是正式的演示。演示是“正式”地表现出来、当作是一件艺术作品般的呈现,没有炫耀的意思,但有展现“作品”的意义。茶道艺术家的养成要建立这样的观念。

随兴、自然最好,教条的约束不好,泡茶喝茶本是轻松自在的一种生活行为,为何要变成那么僵化的茶道艺术?泡茶如果只停留在解渴饮料、保健饮品、社交媒介,茶的另外一片纯艺术领域“茶道艺术”就无从享用了。茶道艺术是将泡茶喝茶视为一种艺术项目来进行,这项艺术也要随兴与自然才好,谁要如临大敌般的过日子?但茶道艺术要从每次的“正式泡茶演示”做起,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变成了习惯,就达到了随兴与自然的状况。那时的茶道艺术、正式泡茶演示,在茶道艺术家心中都已化为乌有,但在外人的眼里,茶道艺术确是长在茶道艺术家的身上。

(刊登201509《茶道》)

 

  (1550)

2016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在韩国釜山举行

2016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在韩国釜山举行

由中国漳州科技学院与韩国圆光大学共同主办的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已于2016.11.9~13在韩国釜山举办完毕,该次的领队会议决定了往后四年的研讨主题为:第七届的“茶文学”、第八届的“茶食品”、第九届的“茶事举办”、第十届的“第三产业”。

下: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蔡荣章教授颁发研究员聘书与韩国圆光大学李真秀教授

1%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下:蔡荣章教授致辞

2%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下: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玉莲报告:泡茶技艺常犯九大迷思

3%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下:合照

4%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下:”曼陀罗“禅茶演示

5%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下:”非非非“茶馆品茶

6%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7%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1366)

谁来当茶道艺术家-许玉莲

许玉莲茶

谁来当茶道艺术家

许玉莲

茶道艺术家是做什么的?茶道艺术家是泡茶的,泡茶指泡茶、奉茶、喝茶的整个过程(以下同),最终作品是茶汤,泡茶之前、之后和进行中的「為何、什麼、何时、何地、何人、如何」各项与茶有关的内容都有解决或表现的方法。所有泡茶的人都可以称他为茶道艺术家吗?不是的,有些人偶尔泡茶一次,小圈子觉得很好,或有些人参加比赛得冠军,但是过了些时候请他再泡,换了场地换了茶,他们就慌张无法应付,这不算是有茶道艺术一技之长的人。茶道艺术家的泡茶功夫,不能只出色一次,像其他艺术种类,在抵达某种境界或内涵之前,他们需要勤练技术,技法越丰富越好,没有技法就没能表达情感。泡茶的人必须花时间苦练,不是为了表现什么创意、什么突破,而是让自己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不往下掉,常年累积下来才有力量,才会得到社会大众的赏识。怎么赏识呢,若茶道艺术家举办茶汤作品欣赏会,大家愿意购票进场喝他泡的茶,若茶道艺术家在哪个品茗馆担任泡茶一职,大家要订他掌席的座位,像一位音乐家举行音乐会大家买票去音乐厅听他的音乐这样子。茶道艺术家是通过茶汤作品来呈献内涵,故此茶汤需有人喝,喝了才有评价,获得认同的作品才可流传。这里特别强调作品要有人买,品茗者认同了才能获得证实,否则只嘴巴空讲是不行的。若有人认为自己很会泡茶,天天在家里自泡自赏,但从不在公共场合泡茶,没人喝过他泡的茶,大众无从得知他茶汤作品的内涵,他只能算是茶道爱好者。若茶史研究者、茶学专家、茶道教育家或茶文化作家很喜欢茶文化爱喝茶,但没有举办茶汤作品欣赏会的经历,那么他们就不能兼任或称为茶道艺术家。茶道艺术家不是通过学校、职业考试获得的认证,像音乐系毕业的,毕业就毕业了,谁会马上称他为音乐家。也不是说谁在茶界的年资最长谁就应该获得,茶道艺术家是资格的称呼,像写作、绘画的工作者,专业作品达到优秀水准后大众会以作家画家称之。初阶的茶道艺术工作者我们会称之泡茶师,当他们的泡茶演示时数、举行茶汤欣赏会场数、品茗者人数达到一定累积,茶道作品也能表现出某种意义与价值,才能称为茶道艺术家,没有年资、年龄或性别之限制。有些人觉得茶道艺术家这个称谓太沉重,谁也担当不起,尤其认为年轻茶道工作者被称为艺术家很具争议。我们却要说当今茶界的称谓才混淆呢,并没能把真正工作内容说清楚,如什么大师、什么茶王、什么茶神都是虚妄、浮夸的,把有兴趣学茶道的人误导了。还有,如果一位年轻人就有能力当艺术家, 为何不能让他当呢?茶道艺术家是一条可以有依据,渐渐上道的路,茶道艺术家的前身是泡茶师,泡茶师的前身是泡茶者,这样的称谓无论哪个年代哪个阶段加入茶界工作的都适合用,它不是只给一小撮人占用的名称。茶道艺术家可以另外有别的专业称号吗?比如他是歌唱家,但泡茶很有天分,于是就成了业余茶道艺术家。我们要说这样也太轻视茶道了,一位画家或音乐家只做好绘画或音乐这件事情,就花一生了。茶道艺术家怎么可能是这个家又是那个家?茶道艺术家要确定:你将花一生的时间来练习泡茶。

(完稿《茶道杂志》专栏2015-12-14)

 

  (1197)

茶汤作品欣赏会之品茗者的养成-許玉蓮

茶汤作品欣赏会之品茗者的养成

許玉蓮

举行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时,我们希望将入场喝茶的人定名为品茗者,有别于笼统说法称客人,听音乐家演奏称听众,读作家的书称读者,品茗者之称谓代表着喝茶的人在茶会也有一定的“工作”责任与专业,不管他是否懂茶道,他的任务是细致的把茶“喝好”,尊重茶道艺术家制作茶汤作品的程序。品茗者可以也是茶道艺术家,或对茶道完全陌生的人,就像我们去音乐会听演奏,不一定都能听懂。

品茗者要凭票入场的,我们希望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定为收费的喝茶茶会,让懂得泡茶技艺、有能力呈献茶道艺术内涵者在贡献了他的茶道专业后得到专业报酬,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并非每一个人都会泡茶,所以有能力将茶表现出应有的价值的人,以此技艺为职业,品赏他制作的茶汤就要付费,就像一位学了音乐的演奏家弹音乐,你要买票进音乐厅。“客来奉茶”已被滥用,人们误以为任何一位泡茶者都理所当然应该免费奉上一杯茶,被奉茶者与泡茶者的关系发展得不平衡,像主、仆般不合理的泡饮关系早已脱离文化应有的尊重,泡茶者被灌输是“茶僮”的身份不符合当代茶道教育的发展。

茶道艺术家的养成非一朝一夕,要苦练。品茗者也须锻炼,先学习如何保持静默与安详的礼貌:禁止品茗者把手机带入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会场。现今的说话与聊天对象很多时候是对着手机,不讲话时就忙着拍照发社交网,造成极大骚扰,故品茗者必须把手机收在主办方的存放处。把自己安静下来专心注视、感受、闻香尝味道,一分一秒细细地有知觉地过好这段时光,喝好每一种滋味,用心灵来记录。

茶会进行时品茗者不应聊天,这时发生的事是“茶汤作品的创作”,品茗者需要一起投入,关注、品赏茶叶变成茶汤再变成茶渣的生命过程;茶是怎么样栽种、制茶技术是否达到理想、如何施展泡茶技艺使它能够表现出个性,都不能错失。泡茶者在努力泡茶当儿品茗者却只顾着闲聊,漠视泡茶过程的努力往往伤害泡茶者的尊严而不自觉,品茗者要配合茶道艺术家制作茶汤,尽力去发掘泡茶者精到之处,即使遇见不那么认同或不明白的茶道做法,可思考沉淀一下啊,会后再找机会交流也不迟。

品茗者如不熟悉当时流程,可放开胸怀、相信泡茶者的引导,一步一步照着做,比如他向你点头微笑,你也点头微笑吧;比如他交给你茶海示意你自己提取茶海倒茶入杯,你就倒吧;比如茶会结束他示意你将茶杯归放茶席原地,你就照做吧。思想与艺术的开创都需具备一点勇气来实验,茶道艺术家的呈现方法若不够成熟将遭淘汰,品茗者的气度是给他一个机会试试看。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是把茶汤当作茶道艺术最终作品、茶产业最终产品的一项工作,有别于“把茶叶卖了就算完了”的市场,现今无论生产线上或消费者手上茶叶都很多,如果都一直不喝该怎办呢?故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行,是一个茶汤市场的开发,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推动人们学会欣赏茶汤作品,成为一位品茗者,人们懂得泡茶、喝茶,我们才有充足理由做那么多茶叶出来。

发表于中国《茶道》杂志每月专栏(完稿20151110)

许玉莲茶道

 

  (1577)

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许玉莲举办新书《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发布会

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许玉莲举办新书《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发布会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是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新书,由蔡荣章先生与许玉莲女士两位合著,是两位茶道专家多年在世界各地推动的有别于表演式茶会的茶道形式。许玉莲于2016年9月24日星期六下午2时在马来西亚紫藤茶馆举办新书发布会。

许玉莲在新书发布会上的讲座题目是“泡茶原理”,呼吁茶道要实实在在回到茶的本质,在谈到茶是和平饮料、茶文化、茶经济等课题前,不能忘记把茶泡好、把茶喝好;茶汤,是这一切的根本。

讲座内容还有:茶席不必设置其他艺术如音乐、字画、花艺等、任何质地的茶具皆可冲泡任何茶、茶汤应表现些什么、第一道不要倒掉、时时养成正式泡茶的心态、泡茶奉茶喝茶过程不聊天、培养“纯欣赏”不受习惯性干扰的品茶能力,另外注解了“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涵义。

海报:

%e9%a9%ac%e6%9d%a5%e8%a5%bf%e4%ba%9a%e8%8c%b6%e9%81%93%e7%a0%94%e7%a9%b6%e4%bc%9a%e4%bc%9a%e9%95%bf%e8%ae%b8%e7%8e%89%e8%8e%b2

签书:

1%e8%8c%b6%e9%81%93%e8%89%ba%e6%9c%af%e5%ae%b6%e8%8c%b6%e6%b1%a4%e4%bd%9c%e5%93%81-2

演讲:

%e8%ae%b8%e7%8e%89%e8%8e%b2%e8%8c%b6%e9%81%93%e8%89%ba%e6%9c%af%e5%ae%b6%e8%8c%b6%e6%b1%a4%e4%bd%9c%e5%93%81

示范“茶汤作品发表”

%e8%ae%b8%e7%8e%89%e8%8e%b2%e8%8c%b6%e9%81%93%e8%89%ba%e6%9c%af%e5%ae%b6%e8%8c%b6%e6%b1%a4%e4%bd%9c%e5%93%81%e6%ac%a3%e8%b5%8f%e4%bc%9a%e8%ae%b2%e5%ba%a71 (1438)

蔡荣章应中国茶叶学会之邀讲授无我茶会

蔡荣章应中国茶叶学会之邀讲授无我茶会

中国茶叶学会在浙江省余姚四明山书画院举行第二届茶艺师资培训班第3期面授课程,2016年8月30日上午的无我茶会之举办、晚上的无我茶会实训邀请蔡荣章教授前往授课。

在无我茶会之举办的课程上,蔡荣章就无我茶会的基本形式、抽签决定座位、依同一方向奉茶、自备茶具.茶叶.泡茶用水、事先约定泡茶杯数.道数.奉茶方法.并排定会程、没有司仪、席间不语、无我茶会特殊做法及七大精神、场地问题、场地的准备、夜晚无我茶会的场地需要多亮的公共照明、向心坐与背心坐、解说员与演出者的位置、无我茶会的基本道具等问题提出讲述,并请许玉莲教授做示范

在无我茶会实训的课程上,于书画院的水周阁举办了夜晚无我茶会。

蔡荣章做无我茶会基本道具的解说:

%e6%97%a0%e6%88%91%e8%8c%b6%e4%bc%9a2

蔡荣章讲解,许玉莲做无我茶会的示范:

%e8%94%a1%e8%8d%a3%e7%ab%a0%e6%97%a0%e6%88%91%e8%8c%b6%e4%bc%9a

水周阁夜晚无我茶会:

%e8%94%a1%e8%8d%a3%e7%ab%a0%e6%97%a0%e6%88%91%e8%8c%b6%e4%bc%9a1

 

  (1657)

蔡荣章在中国茶叶学会第二届茶艺师资培训班讲授小壶茶法

蔡荣章在中国茶叶学会第二届茶艺师资培训班讲授小壶茶法

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二届茶艺师资培训班第3期面授课程于2016年8月24-31日在余姚举行8天,蔡荣章教授受邀讲授28日下午的小壶茶法理论讲解与晚上的小壶茶法分组练习。

下午的小壶茶法理论讲解,蔡教授就茶法与茶会类型、小壶茶法24则、小壶茶法练习、车轮式泡茶练习法、泡好一壶茶的重要、泡茶原则、泡茶师检定考试分别做了讲述。晚上的小壶茶法分组练习是在小壶茶法24则的基础上,以详细的分解动作逐一实施,蔡教授准备了小壶茶法练习32为讲义,先请许玉莲教授示范,接着四人一组,蔡教授一个口令,学员一个动作地练习。

%e5%b0%8f%e5%a3%b6%e8%8c%b6%e6%b3%952

%e5%b0%8f%e5%a3%b6%e8%8c%b6%e6%b3%95%e8%94%a1%e8%8d%a3%e7%ab%a0

%e5%b0%8f%e5%a3%b6%e8%8c%b6%e6%b3%95

%e5%b0%8f%e5%a3%b6%e8%8c%b6%e6%b3%952 %e5%b0%8f%e5%a3%b6%e8%8c%b6%e6%b3%953

  (1302)

蔡荣章教授应中国茶叶学会之邀在浙江余姚讲授泡茶原理

蔡荣章教授应中国茶叶学会之邀在浙江余姚讲授泡茶原理

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二届茶艺师资培训班第3期面授课程于2016年8月24-31日在浙江省余姚四明山书画院举行8天,其中2016-08-28日上午,邀请蔡荣章教授讲述一个上午三小时半的泡茶原理、下午的小壶茶法、晚上的小壶茶法分组练习。

泡茶原理是泡好一壶茶的基本课程,在蔡教授任教的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专业也列入专业核心项目。蔡教授就十大泡茶法、泡茶席四大区块的设置、水的认识、水温、茶具与泡茶的关系、置茶量、浸泡时间、茶汤要求、第一道不要倒掉、茶道艺术与普及性茶道等十个章节展开说明。接下来学员们要上的课是小壶茶法,要把这些泡茶理念弄清楚。

在水的认识一章,蔡教授以矿物质总含量70与500ppm两种水让学员们品尝,结果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识别得出来。蔡主任赞赏了这班同学味觉上的灵敏度。

%e5%b0%8f%e5%a3%b6%e8%8c%b6%e6%b3%955

%e5%b0%8f%e5%a3%b6%e8%8c%b6%e6%b3%954

 

  (1405)

我们要尊重泡茶师吗-許玉蓮

我们要尊重泡茶师吗

許玉蓮

无论业余爱好者、专课毕业持证照者或三十年经验老到的茶人,泡茶(包括奉茶品茶)时普遍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大家很少认同他是一位拥有手艺、或茶道艺术造诣的人;唯一原因是没有人将茶汤当作严肃商品来经营,更别说把茶汤视为泡茶那人的作品了。人们注重茶以外之事,不了解茶汤是茶文化最终结之物;茶汤不重要,那就无所谓是谁泡,怎么泡了。故没有几个人会注视泡茶师的泡茶信念,认可它的存在。

泡茶技艺受到不正常的忽略以致变得“无用”是理所当然的,认真泡茶反而遭到大家耻笑,好好专注泡茶被认为是小题大做,大众往往嘲弄:“泡茶也要学的吗”。很稀贵的茶他们拿起来就冲热水了,对待茶、茶汤、茶道是多么粗暴呀。但一位不懂弹琴的人就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岂敢贸贸然对一把琴动手动脚抱上来就弹?不懂某一种食材的特性,根本也没人敢随便拿来煮。这就是人们对茶的残忍,以及轻蔑泡茶师正式泡茶的手段。

茶界操纵市场的人甚至不把茶叶当作茶叶,大多把茶叶当作“另一件物品”来销售,如设计包装,将茶叶放进去打扮成礼物的样子,里面的茶是好是坏没什么人追究,推销的是礼盒。或把茶叶当投资或储蓄的项目,推出“產品返銷合约及回购合同”即可,很多茶叶在这些过程当中根本是原封不动的包裹着,没有被拆开过来泡饮的。卖茶者不爱茶、不懂泡茶品茶,即使请到有茶艺师职业证照的职人来上班,由于没有重视茶汤市场,茶艺师的泡茶技术也得不到开拓,往往只被当作“帮佣”或“保姆”使用,怎么能怪大家不尊重泡茶的人。

泡茶比绘画、烘烤糕点、拉小提琴、跳舞、写字、摄影、煮咖啡、打羽毛球等的人地位低得不堪设想,因为大家心里早已存在着偏见:泡茶毫无技术可言,比起其他像音乐的高低、长短音,舞步的快慢节奏,写字的站姿与运笔的气韵,摄影的分秒必争,泡茶显得太过稀松敷衍,好像怎样都可以,任何人都可以有不同意见。这就是泡茶师每一次泡茶都要正规地泡的原因,重复不断的这样泡,直至感动他人为止。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茶的观念,是困在两个极端,一是文化图腾的枷锁里,好像说说茶是属于一种亲善文化的大道理已足矣,会讲文化道理的人是否也能喝懂茶、茶法精准、茶汤作品是否及格倒是其次。第二就是束搏在“只求解解渴”的困境中,翻不到身。常听到有人说茶叶多一点少一点有什么关系?水温高一点低一点不要紧、茶叶浸泡多久随各人喜欢浓度即可,一直把“泡茶是随性的”捏着不放。然而,到最后嫌泡茶没有什么艺术内涵可让人肃然起敬的,也是同样这群人呢。泡茶(包括奉茶品茶)不能一直只停留在以往拘泥的观念中,把茶汤的意义抛诸脑后,只着重在文化、社交等象征的意义,茶道也要新陈代谢要大胆地向前走,让人们每喝一杯茶,每一杯茶都是精致的。

泡茶师对泡好茶的信念不可动摇,不可委曲求全,泡茶师要做的事情,是将一套好的茶法灌入身体,让它长活,化成动作与气质在泡茶(包括奉茶品茶)时使出来。做不到这点,人家对泡茶师固有的偏见不会改变,则泡茶师一辈子别想得到认同与尊重。

(发表于中国《茶道》杂志每月专栏-完稿20150817)

许玉莲茶道

 

 

  (1395)

小壶茶法练习细则 文/蔡荣章/20160524

小壶茶法练习细则 . /蔡荣章 (201608-21)32则

一. 细则说明:

a. 本细则供已学过“如何泡好一壶茶” 的理论课程,接下来从事基础泡茶练习时使用。

b. 本细则以一位泡茶者,三位品茗者为一练习单位,共同使用一组茶具,大家轮流担任泡茶者与品茗者。一人单独练习时,则虚拟有三位品茗者在旁边,二人练习时,泡茶者轮流担任,另一人与虚拟的二位担任品茗者,依此类推。

c.每组茶具包括:

c.1主泡器:壶、船、盅、盖置、杯、托、奉茶盘,放于泡茶者正前方。

c.2辅泡器:茶荷、茶巾、渣匙、茶拂、茶巾盘、计时器,放于泡茶者右前方。

c.3备水器:煮水器、煮水壶放于泡茶者左手边,保温瓶、冷水壶、叶底盘、品水壶、茶食盒、茶食具放于内柜或侧柜,水盂放于侧柜上面(或泡茶桌面设有排水排渣孔)。

c.4储茶器:茶叶罐放于内柜或侧柜。

(若壶、船一组时,练习中说到壶,就指壶船这一组,杯、托亦同。)

d. 练习项目加括弧()者,是视情况可省略者。

二.练习程序

1.设席

1.1泡茶者就位

1.2品茗者就位

1.3泡茶者检查主茶器

1.4检查辅茶器

1.5检查备水器

1.6检查储茶器

1.7右手将茶巾移放壶、盅的下方

1.8打开杯子,以U字形的次序从左上到右上

2.备水

2.1将茶壶移至左前方,腾出面前的位子

2.2左手将煮水壶移放面前

2.3右手取保温瓶(或冷水壶)加水入煮水壶,左手托起保温瓶(或冷水壶),保温瓶归位

2.4左手将煮水壶归位,开启电源加热(或不加热)

2.5茶壶归位

3.(温壶)

3.1右手打开壶盖放于盖置

3.2左手关掉电源,持煮水壶于茶壶内注入八分满热水

3.3放回煮水壶,继续加热或不加热

3.4右手盖回壶盖

4.备茶

4.1右手从内柜(或侧柜)取茶罐交给左手

4.2左手持罐,右手打开罐盖,放计时器右方

4.3右手接过罐身,放于罐盖旁

4.4右手将茶荷交给左手,在左手上向前推动茶荷使荷口朝右

4.5左手将茶荷置于面前

4.6右手取罐身交给左手

4.7右手持渣匙将所需的茶量拨入荷内

4.8放回渣匙

4.9右手盖上罐盖,并将茶罐收回内柜(或侧柜)

5.识茶

5.1双手捧起茶荷识茶

6.赏茶

6.1将茶荷放在第一位品茗者面前,品茗者行礼致谢

6.2第一位品茗者捧起茶荷赏茶

6.3递给第二位品茗者赏茶

6.4递给第三位品茗者赏茶

6.5最后一位品茗者将茶荷送回茶巾盘上

7.(温盅)

7.1右手打开盅盖,放盖置上

7.2右手将温壶的热水倒入盅内

7.3右手盖上盅盖

8.置茶

8.1右手打开壶盖

8.2右手将茶荷交给左手,向前推动茶荷使荷口朝向右方

8.3右手取渣匙,以尾端将茶叶置入壶内,渣匙归位

8.4右手盖上壶盖

8.5右手取茶拂,于水盂上清掉茶荷上的茶末

8.6茶拂归位

8.7右手向前推动茶荷使荷口朝向左方,茶荷归位

9.(烫杯)

9.1右手将温盅的热水分倒入杯,以U字形的次序从左上到右上。确定盅内无水

10. 备品水壶

10.1将茶壶前移,腾出面前的位子

10.2右手拿出品水壶,放于面前

10.3左手关掉电源,持煮水壶在品水壶内注入适量热水,煮水壶归位

10.4右手将品水壶收入内柜备用

10.5茶壶归位

 

11.冲第一道茶

11.1右手打开茶壶盖,放盖置上

11.2左手持煮水壶在茶壶内冲入所需热水,放回煮水壶

11.3右手盖上壶盖

12.计时

12.1右手按下计时器

12.2陪茶在壶内浸泡

12.3数息计算浸泡时间

12.4转头看计时器,核对浸泡时间

13.倒茶

13.1右手打开盅盖,持壶将茶倒入盅内

13.2让茶汤滴干

13.3放下茶壶,盖上盅盖

14.(备杯)

14.1右手以U字形的次序逐一倒掉烫杯水、沾干杯底、归位。

15.分茶

15.1右手持盅以U字形的次序分茶入杯

16. 端杯奉茶

16.1起身,双手端起奉茶盘,从第一位品茗者开始奉茶

16.2品茗者从奉茶盘上连同杯托端起杯子,行礼致谢

16.3品茗者将杯子连托交到左手,右手取杯赏色、闻香,将杯子放回左手的杯托上,右手将杯子与托移放桌面

16.4泡茶者奉完茶,回座位放下奉茶盘

16.5坐下,右手端取自己的一杯,连托交给左手

17.品饮

17.1泡茶者右手从左手上端起杯子,与大家一起品饮茶汤

17.2右手将杯子放回左手的杯托上,杯子与托放回桌面

18.第二道茶

18.1左手打开煮水壶盖,判断水温是否足够

18.2右手打开壶盖放于盖置,提壶检视壶内茶叶

18.3左手提煮水壶冲水入茶壶

18.4左手放回煮水壶,右手盖上茶壶盖

18.5右手将计时器归零,开始计时

18.6陪茶在壶内浸泡

18.7核对时间,将茶倒入茶盅

19.持盅奉茶

19.1右手将茶盅移放奉茶盘的中央

19.2双手将茶巾移放茶盅下方

19.3起身,双手端起奉茶盘

19.4左手持奉茶盘,右手持盅向品茗者倒茶,品茗者行礼致谢

19.5奉完茶,回座位放下奉茶盘

19.6坐下,双手将茶巾归位,右手持盅为自己倒一杯,茶盅放回桌上

20.品饮

20.1左手连托端起茶杯,右手从左手端起杯子,与大家一起品饮茶汤

20.2右手将杯子放回左手的杯托上,杯子与托放回桌面

21.品水

21.1右手取出品水壶放奉茶盘上

21.2双手将茶巾放品水壶下方

21.3起身端奉茶盘

21.4向品茗者奉上清水,品茗者行礼致谢

21.5奉完清水,回座位放下奉茶盘

21.6坐下,双手将茶巾归位,右手持品水壶为自己倒一杯,收起品水壶

21.7端杯与大家一起品水

22.第三道茶

22.1左手打开煮水壶盖,发现水温不足,打开电源加热

22.2右手打开壶盖放于盖置,提壶检视壶内茶叶

22.3待水温足够,左手关掉电源,提煮水壶冲水入茶壶

22.4放回煮水壶,右手盖上茶壶盖

22.5右手将计时器归零,开始计时

22.6陪茶在壶内浸泡

22.7核对时间,将茶倒入茶盅

23.持盅奉茶

23.1右手将茶盅移放奉茶盘上

23.2双手将茶巾移放茶盅下方

23.3起身端奉茶盘

23.4右手持盅向品茗者倒茶,品茗者行礼致谢

23.5放下奉茶盘

23.6坐下,双手将茶巾归位,右手持盅为自己倒上一杯,茶盅放回桌上

24.品饮

24.1左手连托端起茶杯,右手从左手端起杯子,与大家一起品饮

24.2右手将杯子放回左手的杯托上,杯子与托放回桌面

25.(吃茶食)

25.1左手取四张怀纸,右手一张张铺于奉茶盘上

25.2左手端茶食盒,右手置茶食于怀纸上

25.3端奉茶盘奉茶食

25.4放下奉茶盘

25.5坐下,拿取自己的茶食

25.6与大家一起享用茶食

25.7大家将碎渣以怀纸包妥置放身上

26.第四道茶

26.1左手打开煮水壶,发觉水量不足,进行备水

26.2右手打开茶壶盖放于盖置,提壶检视壶内茶叶

26.3待水温足够,左手关掉电源,提煮水壶冲水入茶壶

26.4放回煮水壶,右手盖上茶壶盖

26.5右手将计时器归零,开始计时

26.6陪茶在壶内浸泡

26.7核对时间,将茶倒入茶盅

27.持盅奉茶

27.1右手将茶盅移放奉茶盘上

27.2双手将茶巾移放茶盅下方

27.3起身端奉茶盘

27.4向品茗者奉茶

27.5放下奉茶盘

27.6坐下,双手将茶巾归位,右手持盅为自己倒上一杯,茶盅放回桌上

28.品饮

28.1左手连托端起茶杯,右手从左手端起杯子,与大家一起品饮

28.2右手将杯子放回左手的杯托上,杯子与托放回桌面

29.赏叶底

29.1将茶盅移向左前方,将壶(与船)移到盅的下方

29.2取出叶底盘,放于面前

29.3右手将壶嘴调向前方,打开壶盖放于盖置

29.4左手提壶,右手持渣匙舀一些茶叶于叶底盘上,渣匙放于叶底盘上的右侧

29.5左手将壶嘴朝前放下,右手提壶让壶嘴朝左,盖上壶盖

29.6左手提煮水壶,淋一些热水入叶底盘

29.7泡茶师持渣匙赏叶底,起身端叶底盘,放于品茗者面前,请品茗者赏叶底

29.8最后一位品茗者赏完叶底,将叶底盘调整好方向,送回泡茶师面前,行礼致谢

29.9双手端起叶底盘,左手持盘,右手持渣匙将叶底与茶水拨倒入水盂(或排渣孔)

29.10叶底盘放下

29.11左手按住茶巾,右手持渣匙于茶巾折层内擦干、归位

29.12右手持茶巾擦干叶底盘,叶底盘归位

29.13茶壶、茶盅归位

30.结束

30.1右手将盅往上移,将壶嘴调向前方,打开壶盖放盖置上

30.2左手提壶,右手持渣匙将茶叶掏入水盂(或排渣孔)

30.3渣匙暂放茶巾一角

30.4左手将壶嘴朝前放下,右手将壶嘴调向左方

30.5左手持煮水壶冲入半壶热水

30.6右手提起茶壶,于船上旋动壶内茶水,翻转壶身使茶水旋倒入船

30.7将壶在茶巾上沾干,放于茶盅的下方

30.8右手持壶盖于船上漂洗,放回壶上

30.9右手持渣匙将残渣汇集茶船即将倾倒的那侧

30.10双手持船将茶水倾倒入盂(或排渣孔)

30.11(若船上尚留有残渣,冲入热水再做一次)

30.12左手按住茶巾,右手持渣匙于茶巾折层擦干,渣匙归位

30.13双手端起茶船,左手持船、右手持茶巾擦干船身底部与桌面

30.14放下茶船,右手将茶壶归于船上

30.15右手将盅放回原位,打开盅盖,放于盖置(若是有把的茶盅,先将盅把调到左边)

30.16左手提煮水壶冲入半盅热水

30.17右手母、食指捏住滤网一角,取出滤网,翻转滤网

30.18左手持茶盅于水盂上冲净滤网,茶盅归位

30.19右手将滤网放回盅上,盖回盅盖

31. 还杯

31.1第一位品茗者起身,将杯子送回奉茶盘,往里侧放起,向泡茶师行礼,坐下

31.2第二、第三位品茗者逐个起立送回杯子,向泡茶师行礼,坐下

31.3泡茶师起立(送客之意),品茗者起立,相互行礼后坐下(意指品茗者已告辞)

32.回顾

32.1泡茶师静坐片刻

32.2将自己的杯子放回奉茶盘上

32.3计时器归零、关掉煮水器、茶巾放回茶巾盘上,茶会结束 (1498)

时时养成正式泡茶的心态-蔡荣章

时时养成正式泡茶的心态

蔡荣章

正式泡茶就是当作在公开场合从事着茶道演示。平时我们就可以把茶泡好,何必等到公开演示的时候?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正式泡茶的心态,不容易将茶泡到圆满。因为总会不在乎一些细节,不只是衣服穿得不够正式,可能连指甲都修饰得不够整洁,茶量没有准确地抓拿,这些未全面的武装必然让茶汤不够精彩,茶道作品达不到巅峰的状态。

平常自己一个人泡茶,或是三五朋友茶叙,一点儿压力都没有,可全面发挥泡茶的功力。但一上台演示,就乱了手脚,不是忘了控制水温,就是扫翻了一个杯子。这个状况不是我们所要说的把泡茶喝茶当作一件艺术作品呈现,因为把泡茶喝茶当作是一件艺术作品看待时,泡茶的过程、客人的招呼、茶汤的创作,是要全面照顾的,而且泡茶的过程、客人的招呼还支撑着茶汤的创作。泡茶过程不够纯熟、客人情绪掌握不当都会影响茶汤的精致程度。

水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控温的设备没有操作熟练、茶壶茶盅茶杯的容量没有事先衡量妥当、赏茶置茶的茶荷大小没能与壶搭配、未知冲水时如何预防壶盖的掉落、一位客人直到第二道茶时才出现怎么办、一位客人将手机放在泡茶席上怎么处理、客人一直追问着茶的来路怎么应付,这些现象的出现在平时泡茶往往会被忽略,但在正式演示时就会造成极大的困扰,而且不论是否正式演示,都影响泡茶者自身茶道艺术的呈现,尤其是最后作品的“茶汤”。

正式演示不一定要在公众场所,也不一定要有观众或客人,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泡茶,即使没有客人也可以是正式的演示,也就是每个动作、每件茶汤应注意的事项都做到位。没有演示能力的人是无法呈现茶道艺术的。泡一杯茶喝喝与创作一件茶道艺术作品来享用不一样,将这两件事分开来看,我们不只发现茶文化的茶汤饮用与茶道艺术是并存的,还发现2015年的现在,茶道艺术被搁置一旁而少人耕耘。

从泡茶师跨进到茶道艺术家,每场泡茶都要变成是正式的演示。演示是“正式”地表现出来、当作是一件艺术作品般的呈现,没有炫耀的意思,但有展现“作品”的意义。茶道艺术家的养成要建立这样的观念。

随兴、自然最好,教条的约束不好,泡茶喝茶本是轻松自在的一种生活行为,为何要变成那么僵化的茶道艺术?泡茶如果只停留在解渴饮料、保健饮品、社交媒介,茶的另外一片纯艺术领域“茶道艺术”就无从享用了。茶道艺术是将泡茶喝茶视为一种艺术项目来进行,这项艺术也要随兴与自然才好,谁要如临大敌般的过日子?但茶道艺术要从每次的“正式泡茶演示”做起,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变成了习惯,就达到了随兴与自然的状况。那时的茶道艺术、正式泡茶演示,在茶道艺术家心中都已化为乌有,但在外人的眼里,茶道艺术确是长在茶道艺术家的身上。

刊登2015.09月中国福建《茶道》杂志

  (1437)

茶文化里有茶道、茶道里有茶道艺术-蔡荣章-20150819专栏

茶文化里有茶道、茶道里有茶道艺术

蔡荣章

20150819《现代茶道思想》专栏

饭后一壶茶,清口腔,助消化,是吗?茶是这样,茶文化是这样,但茶道不这么说。我有一位朋友邀我们去餐馆吃饭,每次到时餐馆的老板都已为他准备好了炭炉,还有一瓶他常用的矿泉水。他坐下来就从背包里拿出茶壶、茶杯、茶叶,准备泡茶。熟悉此中状况的朋友都不以为异,这位朋友并没有给老板额外的费用,而且还有好多家餐馆也都是这个样子,听说这些老板都变成了他的徒弟:用炭炉、喝茶,矿泉水的牌子都跟他-路走。吃过饭这位朋友开始泡茶,也终于开口说话了:我们是为喝茶才来吃饭的。一位茶餐厅老板在送出“餐后茶”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您们点的这些菜都是免费请您们吃的,这壶茶才是主轴,就值那么多钱。

有一次用餐后想找个品茗馆喝茶,朋友说:附近就有一家茶馆。一位朋友问:有没有能专心喝茶、看得到茶道的地方?带路的朋友想一想好像心里有数,拔腿就走。店里的领班带我们在一张茶席上坐下,不一会儿一位穿戴整齐的男士坐上泡茶师的位子招呼我们。先准备他的水,打开电源加热,取出我们五位又多加一个的杯子。打开茶叶罐,将茶叶拨到茶荷上递给我们看,就说要泡这种茶,也没説是什么茶。他判断了水温,将茶放入壶内,冲了水,心也进入茶壶似地盘算着时间,我们五人陪他关注着茶壶。一阵子,泡茶师笃定地将茶倒出,分倒到杯子内,端给我们,他也有他的一杯。泡茶师亲切地看了我们每一位,我们都端起杯子与他一起饮用,喝过后他又观看了我们每一位,我们都行礼向他表示好喝。紧接着他又泡了两壶,每一次我们就像在餐桌上等待下一道美食的客人。三道茶后,我们喝了他的泡茶用水,然后给我们每人一小块绿豆糕,精致的一小口,含着即可。茶食后泡茶师泡了第四道茶,喝着,我们意识到他的细心,他让我们清爽地满口芬芳的离开。离开后一位朋友满意地说:茶道的茶要当主角,常看到的茶馆是聊天重于喝茶,还有人是在听音乐,茶只陪伴在一旁。

茶是和谐之饮、客来敬茶、茶促进世界和平,那是我们要“茶”担负的任务;当我们谈“茶道艺术”时,当我们在欣赏茶汤作品时,我们要它是件艺术项目。是茶道艺术家将泡茶、奉茶、品茶架构成一件作品呈现给我们,欣赏者就坐在那里欣赏茶道艺术家的创作,享受茶汤的香气、滋味、与茶性。茶道艺术家与品茗者一同体会这泡茶从茶树生长、制作成茶叶、冲泡成茶汤、叶底在地上分化成各种基本元素的历程。

茶文化、茶道、茶道艺术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茶文化里有茶道、茶道里有茶道艺术,如果剥离成茶文化、茶道、茶道艺术三个层面,“茶文化”是饭后的一壶茶,是聊天时的良伴,是保健饮料;是和谐之饮,是客来敬茶,是促进世界和平;是生活的态度,是人生的哲理。

“茶道”是为喝茶才来吃这一顿饭;是要茶当主角,一个人时专注地泡茶品茶,一群人时也是专心地与茶为伍。茶道不再谈论茶对生理、社会的功能,只留意到茶的本身。

“茶道艺术”则是在茶的本身再加上美学、艺术的观念与能力,有如音乐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是以泡茶、奉茶、品茶为呈现媒体所成就的一种艺术形式。

 

  (1515)

龍井的品茗記錄-許玉蓮

龍井的品茗記錄

許玉蓮

现代茶道思想龙井-原野香味芽香味花蜜香味

茶乾:很香甜,香味很沉、很草原的味道、有稻米香、芽香、菜香、青青的味道像甘蔗渣。

茶湯:清香氣低,喉韻強。青菜香、nutty sweet、豆漿水未煮時。炒米煮出來的茶水。青青的味道。

綜合叙述:淡甜、青草味、甜豆香、沉沉的青瓜子香、輕輕細細、陶瓷一般的味、甘香、清香、瓜子味、甘甜、清甜瓜子味、五谷味濃厚、不澀。

以上“品賞茶的描述”,是與學生們在識茶課做的功課记录 。

 

  (1771)

不是从泡好一壶茶做起,是一直在泡好一壶茶之中-蔡荣章-20150609专栏

不是从泡好一壶茶做起,是一直在泡好一壶茶之中

蔡荣章

20150609现代茶思想网专栏

如果说追求茶道或追求茶道艺术要从泡好一壶茶做起,这是没有错的,因为如果连茶都泡得不是太浓就是太淡,或即使浓淡适宜了,又没使用适当的水质与水温把茶性表现正确,以这样的基础,大家都不觉得茶有什么好喝,如何谈论茶道或茶道艺术?茶不怎么好喝,说说茶与健康、茶促进人际间的和谐、茶的修身养性功能还可以,但谈到要与茶为友,要将泡茶视为艺术项目就不行了,因为那要以爱茶、欣赏茶的美为基础的。

如果没能把茶泡好,得出好喝的茶汤,事实上茶业是无法健康发展的,因为人们懒得喝茶,还不只是茶道或茶道艺术无法实现而已。进一步说茶道或茶道艺术,它是以茶为标的,泡好茶,每次完成更好的泡茶与茶汤作品是它的全部,茶抚慰身心的美与滋养尽在其中。所以说不只茶道或茶道艺术一直要在泡好一壶茶之中,作为日常生活的一杯饮料也是要一直在泡好一壶茶之中。

大家挂在嘴上的:茶道是从泡好一壶茶做起。而且诠释的时候都加上:接着才能谈到修身养性、谈到更高深的人生哲理。

不要忽略了:不管是高谈阔论人生哲理还是欣赏泡茶与茶汤之美,都要在泡好一壶茶中寻,不只是“从泡好一壶茶做起”而已。不能像中了彩券就扔了平日赖以维生的扁担,忘了彩券就塞在里面。

强调喝茶的生理与社会性功能,如健康与和谐,容易忽略茶叶、茶汤的品质与美感,若强调茶道与茶道艺术,自然重视起泡茶与茶汤的本身,将它们视为一件作品来看待,这时,注意力就一直在“泡好一壶茶”之中。

 

  (2006)

2015-05-23中国茶叶学会首届茶艺师资培训班讲座:老茶的冲泡与欣赏-许玉莲


许玉莲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茶叶学会许玉莲2

2015-05-23中国茶叶学会首届茶艺师资培训班讲座:老茶的冲泡与欣赏-许玉莲

 

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首届茶艺师资培训班于2015-05-22开学,马来西亚茶道评论作家许玉莲女士受邀于2015-05-23,13:30-17:00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课,课目:老茶的冲泡与欣赏。这堂课包括理论、新旧茶冲泡演示及品饮。

内容大纲:

1.我是这样喝老茶长大的

六堡:怡保锡矿矿工饮品、妈妈拜神明的茶

普洱:粤式点心楼的饮品、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老化、普洱有多种形状

熟火乌龙:厦门进出口公司、传统茶庄自家焙火、自行包装

 

2.老茶「收多久」的定义:

制茶年份 vs 茶经收放后之状态

茶有多老了怎么算:

*制茶年份

*出厂年份

*收放年份

 

制茶年份 vs 出厂年份 vs 收放年份:

*看茶收多久了

*看当年原料收成状况

*看整个时代的环境、气候、经济、制作工艺

*看市场价格浮动

*看茶的品质与风格

 

好的老茶:

*并非单一指茶品的收存年份,而是茶品所能

达到的转化状态,只有转化到适合人们口感

与体质的茶品,才算好老茶。

*老茶的标准

-茶汤红了再说(橙红、酒红、栗红)

 

 

 

3.茶要收进「什么仓」:

干仓 vs 湿仓vs 入仓

*干仓 vs 湿仓vs 入仓(技术仓)

*未入仓、纯干仓、自然仓

*地仓、高楼仓、“焗仓”

*老仓、新仓

*香港仓、澳门仓、广东仓、大马仓、深圳仓、广西仓、云南仓、加拿大仓、英国仓、南方仓、北方仓

 

 

4.入仓产生不一样的「仓化」程度:

轻入仓、中入仓、重入仓

 

5.茶要如何收放,以便「老化」成一个我们要的「老风格」:

一,收對茶,存對茶

a杀青的方式

b青毛茶的晒青与烘青

c紧压茶的干燥

d揉茶的方式

e拼配与单一毛料

f亲手做一个茶出来有那么重要吗

 

二,不同经纬度地区气候差异的影响

*气候转变要有规律性

*温度在20°C ~ 30°C

*相对湿度介于60% ~ 80%

 

三,一点光都不能够有的所在

四,不能脱衣服,整箱、整筒存放,勿拆散

五,同类茶放在一起「老」

六,通风但适度密闭的独立的所在

七,勿随便进出或开关,不要打扰茶叶

 

6.老茶的「退仓」精炼术

*开仓-前期仓高温、高相对湿度

*翻仓-使茶品缩小差异性、陈化速率一致(约5年)

*退仓-移离前期仓,用通风、低相对湿度、高温方式继续存放陈化。(退仓时间是前期仓的双倍时间)

*退仓完毕,茶品推向市场流通

*品饮者在泡茶前可做适度退仓步骤

 

7.老茶的阶段性适饮风格

*3、4年「干仓」生茶,青涩活泼,有收敛性

*8年以上,苦中带有回甘,口感饱满

*12年以上,香味醇化,柔滑,茶韵有层次感。

*16年以上,有陈韵,丰富醇厚,口感厚实有起伏,生津度强*20年以上,汤的明度与彩度高,茶味的强度、稠度、调和度饱满,有陈韵树质味

*7、8年的质地良好的入仓茶,有陈香味,甜。

 

 

8.老茶不要只是收,要喝它

 

9.各类茶收放之后的风格

绿茶、白茶、熟火乌龙、普洱、六堡

 

10.茶法与喝老茶的意义

*茶叶要松开,不要折断、弄碎

*水要高温

*泡茶器烧结密度要高

*茶水比列的茶叶要比新茶放得少

*必要浸泡得够久

*不做温润泡,第一泡即喝

*用评鉴法泡普洱时,浸泡时间加长或泡两道

*品茗的感官培训

各类花、果、坚果、瓜菜、液体等食品,各类环境、稻草、树林、原野等气息的食用与呼吸感受

*好老茶有茶气

 

11.新、老茶冲泡与品饮

泡茶师:许玉莲

茶叶:新、旧普洱

品茗者:学员分组甲/乙/丙……,每组10人。

喝法:第1道-甲组喝,第2道-乙组喝,第3道-丙组喝…………………

茶杯:每人左手持A杯,右手持B杯。

 

  (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