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英国下午茶

英国红茶,奶不奶-许玉莲

英国红茶,奶不奶

许玉莲

201207月发表于中国福建《问道》杂-20120620完稿

于《问道》杂志1月刊至6月刊,作者曾发表有关英国茶道的茶会形式、茶法形成、茶席设置、泡茶者应持有的态度、茶道精神及其种种,那是作者藉由不同地域不同茶人的“英式红茶”茶会举办和行茶法的叙述与报告,文章登出后,有茶友提出一些问题,现将疑问一一整理,此篇特针对英式红茶“奶”、“不奶”的问题作研讨与分析。

英式红茶一定就是奶茶?

当英国人在一些生活场所亲手做茶吃的时候问“你想来一杯茶吗?”,通常他们会这样说“Do you fancy a cuppa?”, cuppa即是指一杯加了奶的茶,日常使用词汇里显示:奶茶才算是一杯“正常茶”,那是不必再费一番唇舌解释的,不要加奶的茶才必须特别吩咐,这句口头禅大概代表了绝大多数英国人在喝英式红茶的习惯,“喝茶”的意思:就是喝“加了奶的茶”。

说“英式红茶”,需要说明,英国人在说“喝茶”时,不会特别强调茶的种类说喝“红茶”,或“英式红茶”,如果有人不明白,要问得很清楚“喝什么茶”,他们通常会回答“ordinary tea(平常的茶)”。我们似乎可以从此理解到茶在英国人心目中是这样:茶 = 奶茶 = 英式红茶 = 红茶 = 日常生活不可缺的茶。 在这里书写“红茶”或“英式红茶”特别针对中文茶友而言。

说“大多数英国人的习惯”,需要说明,其实不止这个统计,还包括大多数曾经和现在为英国殖民地的地方,远的不说,单就香港大街小巷茶室,以及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霹雳州等地华人新村巴刹和茶室,喝“奶茶”这种习惯也许已经流传了接近百年,一般称呼它为“西茶”,以别于本来既有的“唐茶”。(西茶即代表奶茶之意,西是指西洋人。唐茶即代表来自中国的茶,热饮茶,不添加奶。)英国人在管理其殖民地时用上很多厨子佣人,修筑铁路、道路时也使用大批水泥工人,当时这些人都纷纷模仿英国人下午小休喝茶生活方式及方法,至今“喝西茶”习惯仍在两地庶民生活中,三点三(粤语:下午三时十五分)小休喝杯奶茶的举动,严格来说变相成为公务员、蓝领工人们的一种人权,要是丢失了就等于是剥削行为了。

所谓英式红茶,向来就是指一杯“加入奶的茶”,也相等于就是英国人喝的“茶”,但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情况改变与推进,比如当今美式连锁咖啡店提供速食化饮茶法之影响、比如大众为身体保健找理由而减少饮用“甜茶”的取向等等,应该都会直接冲击到英式红茶的传统做法,以致部分人们许不再把“奶”加入“茶”了,他们更有可能选择“清饮”,这是时代流变之现象。

不过,英国红茶工业的发展:从1826年英国Sir Bruce往印度开发茶园发现阿萨姆茶种(此种先天可得较浓茶汤)、到生产上的拼配、分级等技术,无不是为了能够得出一杯浓浓茶汤而做,这种浓度的一杯浓茶,实际上就是特别为了加奶而产的,故此喝英式红茶而不加奶的“清茶”,味道是“走调”的。

先加奶还是后加奶?

既然英式红茶理所当然被视为是一杯奶茶,那么做奶茶时应该往茶杯先放奶或后放奶?过去,熟悉英国人喝茶习惯的,在为英国人做茶前都会有个不明文规定的规矩,先问客人“奶和糖?”,他们应该就会回答“奶和一,谢谢”,这表示他的茶要加奶和一茶匙的糖。预先知道客人的口感爱好是“做好一杯茶”极其关键的因素,因为冲泡程序一开始,主泡者马上就必须决定是否要往杯中加奶,不能耽误,如此,这句口头禅也即意味着:做英式红茶要先加奶入杯。

一般认同,比较传统的英式红茶是这样做:选茶,茶叶最好是散茶叶而非茶包,最好产自印度、锡兰,用鲜嫩芽叶制成。煮水,水一定得煮至沸滚即停,然后马上倒入茶壶浸泡茶叶。这个时候,将奶先倒入茶杯。时间到了,把茶倒进茶杯,与奶混合。倒茶时使用之前已经备好的滤茶器隔掉茶渣,使用时一手提滤茶器一手提茶壶,滤茶器提在杯口上而不搁在杯口上,估计是要争取时间倒下一杯。

万一使用茶杯用茶包泡茶的话,将茶包与奶先放入茶杯,再倒进烧开的热水浸泡,时间倒了,取出茶包才奉茶给客人,取茶包时需将茶包压在杯子内沿,使茶汁挤出才会够味。

更早之前,部分英国人也曾从印度人身上学会煮茶,方法如下:把碎红茶投入煮水器与水一起煮,始滚,加入奶和糖,微滚,把茶倒入奉茶器备用。以上皆是英国人自己动手做茶比较注重的几个有关“加奶”要点。今我们在连锁咖啡店或茶室喝茶,商家为了方便操作,都把奶和糖直接摆在桌面,任由客人自由选择要怎么调饮,这是不同年代、地域生活方式使茶法产生或轻或重变奏,虽然部分人们觉得经济又惠实,从另一角度看,却是或多或少的文化消失之象征。

为什么加奶及先加奶?

曾经有人说,过去由于茶叶比牛奶贵,故此贫困的人喝茶需要加进很多牛奶,但为何上流社会也加呢并没有说。在伦敦出版过十三本茶书的作者Jane Pettigrew在2004年出版“The Tea Companion”一书提到“冲茶时先在茶杯中倒进牛奶,后才加入已泡好的茶,该是17、18世纪已经开始实施的事情,当时,上好瓷器从中国、日本进口,瓷身非常薄,人们先加牛奶入茶杯,然后才加热茶,是为免热茶太烫使茶杯有裂痕”。

美国“Tea Time”茶杂志也曾报道“17世纪,一位法国沙龙女主人姓名Mme de La Sabliére相信是欧洲第一位先加牛奶入杯才加入茶的人,因为这样能够保护瓷杯不那么容易破裂”。茶叶在1636年抵达法国,比英国早22年,但英国将法国风的茶法继承、研发、发扬光大。

之后欧洲等地研发出一种以牛、羊骨灰混合陶土的制陶技术,制成“骨瓷”(Bone China)茶壶、茶杯,也是超薄材质,相信人们仍需继续维持先加奶习惯。至近代,英国等地虽已生产出许多厚身、坚固、耐用、不易裂的陶瓷器,属于大多数家庭日常饮茶喜欢用茶具,故此,可能就引发“先加奶后加奶”问题,因为,如果先加奶是为了预防瓷器破裂,现在已经不必再担心了。

有人曾提出先加奶的那杯茶会比后加奶的那杯热,也有说先加奶会使味道更美,但人们似乎并不热衷这类看法。

加哪种奶?

鲜牛奶,室温(英国气候)。

 

  (2279)

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20120822周三小方块-蔡荣章

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

蔡荣章

20120822周三小方块WEDNESDAY TEA CORNER

茶道艺术家是茶人中比较重视茶道的艺术内涵者,他可以从泡茶过程、奉茶给品茗者的往来之间、大家品赏茶叶茶汤茶器间(以上这三项简称为〝泡茶〞),将茶道的艺术内涵表现得很好,甚至于可以藉着上述所说的〝泡茶〞,创作出自己的茶道艺术作品。

茶道艺术家除了利用〝泡茶〞来表达、创作、享用茶道之外,还可以藉用〝茶会〞的形式来完成上述所说的表达、创作、享用。藉用〝茶会〞可以是利用既有的茶会形式,也可以创作一个新的茶会形式,利用既有的茶会形式是侧重于表达与享用,(表达之间当然还可以有〝泡茶〞方面的创作,)但若仅限于茶会的范围,想要有创作就必须创造出新的茶会形式。这就是现在我们要说的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

我们经常看到茶友们设置各式各样的泡茶席来展演自己的茶道艺术,如果他的泡茶表现得很好(包括了泡茶、奉茶、与品茗),而且很有创意,我们只能说他创作了一件泡茶作品,但不能说他创作了一件茶会作品,因为他使用的是既有的茶席式茶会,不论他是独自一个茶席还是集合数个茶席。如果您组织了数个茶席,并在这些茶席间建构了一定的连锁性关系,而且形成了一个整体性有机的视觉效果,这时我们才可以说〝您创作了一件茶会作品〞。

既然指的是茶会,那必然是一些人或一大群人的聚会,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完成一件作品,势必就像交响乐团或戏剧一般的艺术形态,只是它要表现的是茶道。

回顾一下历来的茶会作品,最早的可以举出曲水茶宴,不知道是谁创作的,只知道在中国晉代的书法大家王羲之他们就已经玩得很好了〝曲水流觞〞,唐代吕温等一群文人因为不谙饮酒,相约在曲水流觞时以茶代酒而产生了曲水茶宴,现今各地茶界都还不断进行着。接下来要举出英国下午茶,也说不清楚是谁创作的,有人推给维多利亚女皇Queen Victoria(1819-1901)的女侍臣Anna Maria Russell, Duchess of Bedford(1783-1857)。这种喝茶时间、环境、茶具、茶法、茶点等习惯流传至今,还在各地大行其道。第三个例子是日本的榻榻米茶会,这是时当中国明代,由日本茶道先驱者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创建的茶会方式,至今仍然被应用,而且被视为日本茶道的代表形式。

第四第五个例子是当代的无我茶会与茶汤作品欣赏会,无我茶会由笔者于1990年在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创作,茶汤作品欣赏会由笔者于2010年在中国漳州天福茶学院(即今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创建。这两种茶会形式尚未经过历史性的考验,但实施这些年来,无我茶会已在多个国家与地区持续性应用,茶汤作品欣赏会历史尚浅,但从茶道艺术家联合发表茶道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它是有趣又流畅的一种方式。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是表现无之境界的一种茶会形式,茶汤作品欣赏会是展现茶道艺术(尤其是最终的茶汤作品) 的一种茶会形式。

  (2076)

在英国喝下午茶看其茶道精神-许玉莲

蔡荣章许玉莲 (1)

在英国喝下午茶看其茶道精神

许玉莲

201203月发表于中国武夷山《问道》杂志每月专栏

许玉莲英国茶道 - Copy

许玉莲英国茶道crooked house windsor 许玉莲英国茶道crooked house windsor3 许玉莲英国茶道crooked house windsor4

英国人喝茶方式的传承从上而下,由皇族权贵开始享用,至可以接近皇权的上流社会,再传至中层阶级,最后才流入劳动阶级的生活里。英国茶文化滥觞于1662年英国国王King Charles II和葡萄牙公主Catherine of Braganza(1638-1705)的结婚,由于Catherine of Braganza是位喝茶皇后,为英国的茶带来流行的契机。接着兴起第二波者,是Queen Anne (1665–1714)在早餐桌将啤酒换成茶轰动社会的举动。接着英国开始了在之后二百年影响全世界的喝茶方式,当时维多利亚女皇Queen Victoria(1819-1901)的女侍臣Anna Maria Stanhope (又称Duchess of Bedford 1783-1857)因为耐不住午餐与晚餐时间相隔太久,就在中间时段吩咐仆人准备茶和茶点充饥,渐渐地初步制定了喝茶时间、环境、茶具、茶法、茶点等规矩,这便是现在所看到“下午茶”的雏形。

要享受英国下午茶,要了解英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什么,首先需知道这三位女士皆是当时权力中心深具影响力、非富则贵的皇族,故此她们的喝茶爱好与习惯深刻影响了英国一代又一代的人如何看待茶,比如英国红茶文化非常重视茶点的制作与提供,必须从自家厨房手工亲做才能上茶席,因为当初下午茶存在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让贵夫人们解馋果腹,因此在红茶文化里美食享用和茶享用是同样重要的,茶与甜点结合成为一种所谓“抚慰食品”,熟悉的香味能够让人感觉放松,在谈英国茶道时,是没办法单独只谈茶的,缺少甜点,红茶味道逊色好多,灵魂也不得安宁。

英国茶道的产生有别于中国、日本、韩国茶道最大不同的地方是:一推波助澜此道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类似禅宗或宗教人士的参与,二催生此道的带头人都属于顶级富贵集团的女性话事人。这说明了“下午茶茶会”为什么总是洋溢着一片锦绣华丽氛围,为什么茶点总是那么甜,为什么茶具总是那么精致,为什么喝茶总是那么享乐的原故。英国茶道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舒服而渐渐形成的。

十八世纪末,贵族女性们将上述喝茶方式从户内带去户外,在家的庭园草坪为家人设置家族下午茶茶会,邀约家族成员 “tea and a walking the fields”,即“喝茶与在草地散步”,为下午茶文化注入新诠释,将茶会原有的“只是一顿茶的美满”深耕至茶会等同“幸福人生”的境界,令整个社会大为着迷,人人都要追求这种幸福。

自此英国茶道的格局大致完成,潜移默化中它被制定:道场就是家的庭园草坪,行茶的程序包括有边晒太阳边散步边享用甜点边喝茶,茶会执行者是家里最崇高地位的女性,她亲力亲为,无论品茗环境、茶席、茶叶、茶具、茶点的设置,都安排出家里最好的最美的,每位与会者务必穿着正式、郑重来接受家庭恩典。此种在家里由祖母或母亲主持的茶会,处处隐藏着女性“奉献”的精神,即“要将家里最珍贵的事物拿出来分享、要让家人幸福,要给家人丰盛的生活”的精神,这就是英国茶道的初衷。

“Afternoon Tea …Tips,Terms and Traditions”一书作者Ellen Easton曾报道,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至今还延续着举办维多利亚女皇自1860年开始的传统茶会“A Rose Garden Tea with The Queen”即“与女皇一起渡过一个玫瑰花园的茶会”。此茶会每年一度在白金汉宫进行,从各行业人士中挑选出8000位出席,与会者准三时可进入皇家花园散步游览,英女皇与家人会在四时莅临,国歌演奏后茶会就开始,宾客们被招待喝茶与享用茶点,英女皇及家人与众人一起吃茶至六时结束。英国茶道的所谓精神从来就是要人们享受生活,感觉幸福、快乐、丰盛由此可见一斑。

但毕竟这种庭园草坪一家子聚集的茶会并不是所有人都可办得起,或者旅游在外想喝茶怎么办呢,于是在1920年代,英国社会刮起一阵茶室(Tea Room)风,许多酒店或旅馆都附设一个空间,专门提供享用下午茶服务。茶室风气之后几乎传遍世界各地,流行至今。英国地区的茶室传统上需预约,一些比较受欢迎的可能要排期一、二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下午茶时间四时开始,提早到场是不受招待的。茶室行茶程序几乎都按照传统所规范下来的一套仪式,除了没有庭园草坪可散步,一切依旧地如此甜美。

2008年作者曾有伦敦一游,到过The Crooked House of Windsor茶室吃下午茶,记述如下:

茶室环境:独立一栋小小的向左倾斜的洋房,踏入门就像进到一个英国家庭的客厅,图画在壁上,木头桌椅,空气充满茶与茶点的香味,侍者殷勤像女主人。

只要喝一壶茶的话,提供茶叶有5类:(1)红茶(2)绿茶(3)调味茶(4)不含咖啡因茶(5)花草茶。茶单上有几十个茶,现举例红茶有:本家红茶(肯亚-£2.90)、阿萨姆A(单一茶园,印度-£3.30)、锡兰OP(单一茶园,斯里兰卡-£3.30)、大吉岭(单一茶园,喜马拉雅山-£3.30)等,清楚列明产地与标价(所有标价以英镑为准),根据所提供茶叶、舒适空间、温馨招呼来说,这是属于超值的消费。

下午茶配套选择有:(1)The Duchess Of Bedfordshire-£8.25(2)The Earl Of Sandwich-£15.25(3)The Queen Anne-£16.95(4)The Queen Victoria-£19.95( 5)The Lady Windsor Afternoon Tea for Two-£32。全部茶采用“本家红茶”。特别强调茶点都用维多利亚式分层茶点架上桌,以及一定有司空饼配Cornish clotted cream与草莓果酱。

上茶情况:桌面不摆置任何用具,侍者依照客人所点的茶分别一一侍候。次序如下:一茶杯碟组与茶匙。二奶瓶、糖罐与取糖器。三茶壶,散茶叶泡在热水里,以及过滤网托组。四食具组。五茶点架、茶点,以及Cornish clotted cream、草莓果酱。注意,司空饼如欲加热需要额外请侍者帮忙。

品茶方法:一喝原味红茶的味道,不往茶里加任何糖或鲜奶,现代做法都是调整浸泡时间,自己照料,侍者不司茶。传统泡茶法认为要泡浓一点才慢慢逐渐加少量热开水,调出自己喜欢的口感与香味。二喝奶茶,把茶放进茶杯,调入鲜奶试味,再重新确认一遍,直至味道对了就慢慢享用。注意鲜奶习惯用室温的就好,不必加热或冰冻。先倒奶还是先倒茶入杯?习惯先倒茶再调味。有说先倒奶才对,可以预防瓷茶杯因热茶过热而裂开,但烧造精致的瓷器哪能这样就破了,况且英国大众向来比较喜欢用厚重质佳的茶壶与茶杯,不太担心这个。三喝柠檬红茶,将原味红茶味道调合后,加入柠檬片。柠檬片没有自动配给,需要时向侍者说。但真正好喝的柠檬红茶,是将柠檬榨汁,滴入茶汤,因为柠檬皮与果肉之间含有一种物质,会使茶味变差。

最新消息:The Crooked House of Windsor获得英国The Independent选为50最好茶室,排名第22.

(完稿2012.02.22)

许玉莲英国茶道2 许玉莲英国茶道3 许玉莲英国茶道4 许玉莲英国茶道5

  (2579)

有时喝茶茶艺生活营聚焦在那里-许玉莲

有时喝茶茶艺生活营聚焦在那里

许玉莲

20111225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茶潮”专栏

有时喝茶茶艺生活营由2007年至今年的12月19、20、21日总共举办了五届,所谓茶艺生活营是做些什么呢,那是特别为中学生规划的三天学茶活动,学习内容包括了茶叶的认识、泡茶的原理和茶文化历史,每堂课的前后会安排一些与茶有关连的实习、演练、比赛和游戏,将平常认为严肃的知识用轻松有效的方法溶入少年们的生活。

今年有时喝茶茶艺生活营的焦点有两个,第一焦点是凝聚在国际最重要的四种茶道即中国茶道、日本茶道、韩国茶道及英国茶道的命名与本质上,统统称为茶道,这包括了两个意义:一以同等的心态对待各种茶道,不夜郎自大或以偏概全以为要这样做才能叫茶道,不这样子做就不可以叫做茶道。

二是无论中国茶道、日本茶道、韩国茶道或英国茶道,它们都必须展现更学术更客观面貌,让所有人得以学习和欣赏,它们不应该只属于某个地域。

三为各种茶道证名,抛弃了所谓的英国下午茶、韩国茶礼、中国茶艺或马来西亚中华茶艺等纷纷扰扰的用语,给予这几种茶道一个平等的茶文化舞台,找出它们的本质与内涵,而不只是利用一些片面的表象来理解或排斥,比如:韩国茶礼,那是韩国人用茶做结婚仪式、或皇宫用茶来做献礼的仪式而已。英国下午茶,那是肚子饿了,找个地方吃吃东西喝杯茶聊聊天而已。日本茶道,那是形式化的僵硬动作而已,偏重于细微的地方,好像很莫测高深的样子。中国的还不知道要叫茶艺或茶道,好像太注重表演效果与随心所欲了。马来西亚中华茶艺只不过抄袭他们先辈的一些手法罢了。诸如此类偏见对现代茶道的发展是不正确也不公平的。

我们这次在课堂上尽量发掘出各种茶道的本体和真面目,让同学们在讨论世界各地域的各种茶道时有较完整的方向,比如日本茶道不是只看看穿和服是怎么一回事而已,以为日本茶道只是看表演感受东洋气氛,有点肤浅,我们是抛弃了这些,就着日本茶道的精神在那里来看它,告诉大家在参加茶会时怎样去应对,而不只是埋怨“跪得半死,等得不耐烦、半天没茶喝”这些没有礼貌的话。

第二焦点是迫切又重要的:教大家怎样泡茶。泡茶是基本功,我们不能只是讲历史、讲理论、讲产业,而没有办法在生活中实际利用茶享受茶,故此我们从茶水比例、水温、浸泡时间、如何可以得出一杯好的茶汤说起、做起。

观看现今茶界状况,卖茶并不讲究职业培训的学历或资格,懂茶、喝茶、泡茶的能力并未得到重视,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培训,将来每一个茶行都像买药的药行这样,都有懂得药的专业人士驻店,教客人怎么样吃他卖的药,卖茶的也要让客人知道要怎么样泡怎么样喝他卖的茶。这是可以让茶文化生活内涵丰富起来的观念,要享用茶道精神的必须训练的途径。

 

  (2066)

殖民地风格英式下午茶-许玉莲

殖民地风格英式下午茶

许玉莲

20081005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茶潮”专栏

本市最接近原创的,用英国传统礼仪来品饮红茶的生活方式,茶民管它叫英国下午茶的楷模版,非Carcosa莫属,难道你还能有异议?

首先,它坐落于一座小山上。

上图:步行一段路,才到茶室,许玉莲摄。

茶民倒是专程陪太子读书往返朝圣数次,只觉车子一直往城中高贵地段驶去,青葱翠绿的大树旁转了又转,斜坡上了又上,眼看道路越来越窄,却来到一片平坦之地,辟为停车场,车子的尽头。全体或庶民或国师齐齐下车,准备步行最后一段路程。这是点睛之作,若少了个斜坡,不费些力气劳其筋骨作为考验追随者的虔诚,观音菩萨又怎么会显灵呢?

这里的头盘菜,是只限英国下午茶御定的(久违了)海蓝天,像棉花似梦幻的白云,清澄澄的阳光透过树丛、洒了满地细细碎碎的光与影,还有,微风乘着直通快铁抵达禁闭的心房,此情此境,想要喝一口茶浮一大白的欲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

走没几步路,远远地就望见有座殖民时代气息的乔治亚风格别墅挺立于半天腰,像英人一贯地拥有股非常奇异的骄傲与矜持气质,冷眼藐着上来烧香求签的信徒。若少了这样一座古典和谐的建筑物,英国下午茶不喝也吧。

我们在图画室里喝的下午茶。

上图:Carcosa家里的图画室,在这里举办茶会,许玉莲摄。

百多年前,Carcosa别墅纯属为殖民地高官打造住宅而盖,故建筑物内格局毫无意外照本宣科依足英人在家乡的风格,图画室本为家人亲友消磨时间的秘密花园,现当作下午茶沙龙所在,自然而然成为养精畜锐之地。它最慑人精魂之大手笔,是于图画室最显眼处,开了一排落地玻璃门,推门望出去,有数棵苍劲老树以及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大片的一大片草坪,那种气度与漂亮,看到后马上心平气静。

在坊间喝了千百杯,也抵不过在这里喝一杯的好。

况且坊间能否找到来喝已成疑问,未经田野调查的印象所得,市内英国下午茶似乎早已频临绝种,平常去过的西餐厅,点茶时一律只愿奉上茶包,作风优雅一点的还肯施舍半杯鲜奶。要是在连锁咖啡店叫茶,那他们用的只好是奶精了 。说到茶馆,对不起,我们这大都会养不起一家茶馆。

许多五星级酒店如今也不拿下午茶当一回事来做,有做的偏偏又不按牌理出牌,他们也许为了调整市场,人手,食物等困难,故意混淆下午茶 (afternoon tea) 与午后茶(high tea)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下午茶和午后茶的实施时间是不一样的,所准备的茶食也有差异,最大分别是午后茶可以有肉,下午茶则不可以。也有人把午后茶(high tea)当作下午茶 (afternoon tea)来推销给大众 ,传统上午后茶是劳动阶级吃的,下午茶则属于上流社会的茶会,这样概念黑白不分,食物混合拼凑,味道不咸不淡,一干不尊重及随便阉割饮食的正统制法与吃法的人,永远也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故此很少看到将下午茶产品销售得好的酒店。

上图:茶具餐具并列,许玉莲摄。

  (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