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D-1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Wu-Wo Tea Ceremony)

D-1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Wu-Wo Tea Ceremony)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歷屆國際無我茶會覽表”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歷屆國際無我茶會覽表

無我茶會1989年由當時在臺北陸羽茶藝中心擔任總經理的蔡榮章先生創辦,1990年正式推出後,歷年來各地區自主舉辦;惟國際性的舉辦每兩年一次,輪流在各地域主辦。下列簡表:

            歷屆國際無我茶會一覽表20250329版)

日期 主辦地區 茶會舉辦地點 承辦單位
1 1990.12.18 台北 台北十方禪林,70人 無我茶會創辦人蔡榮章
2 1991.10.17 武夷山 幔亭峰,100人 武夷山市茶葉學會會長姚月明
3 1992.11.09 日本京都 金閣寺、長安寺、天橋立,各200人 煎茶道賣茶真流家元正木義完
4 1993.10.13 韩国首尔 景福宮廣場,350人 韓國國際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釋龍云
5 1995.10.27 武夷山 云窩(27日)、玉女峰下(28日),各200人 武夷山市茶葉學會會長趙大炎
6 1997.11.22 台北 台北兩廳院廣場(22日,千人)、高雄文化中心(26日夜晚,500人) 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理事長涂國瑞
7 1999.10.16 杭州 杭州、新昌、天臺,各約200人 浙江大學茶學院童啟慶教授
8 2001.10.07 日本静冈 愛知縣(7日)、靜岡(8日)、引佐町(9日),各約250人 煎茶道賣茶真流家元正木義完
9 2004.08.21 新加坡 濱海城公園(500人) 留香茶藝創辦人李自強
10 2005.11.02 武夷山 武夷山國家旅游度假區(2日,300人)、武夷山市體育館(3日,300人)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11 2007.10.13 韩国益山 圓光大學(13日,400人)、首爾昌慶宮(14日,400人)、 韓國國際茶文化交流協力財團總裁李真秀
12 2009.10.17 美国旧金山   全美茶文化學會會長林炯志
13 2011.05.28 台北 台北(29日,千人)、月潭(30日,400人清晨)、阿里山(31日,300人晨曦) 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理事長王春樹
14 2013.10.12 韩国釜山 首爾、慶州、釜山,(各400人) 国际茶总会 总裁 李眞秀
15 2015.10.24 杭州 浙江大學(千人)、千島湖(300人)、龍泉(300人) 浙江大學茶學院王岳飛副院長
16 2017.10.24-29 台北 台北兩廳院廣場(千人)、鹿野(300人)、高雄文化中心(500人) 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理事長李佩芳
17 2018.10.15-20 安溪 安溪茶学院(16日,千人)、安溪清水岩(19日,500人)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校長林金科
18 2023.06.13-17 韩国首爾 蚕室漢江公園(15日)、光化門廣場(16日),各300人 国际茶总会 总裁 李眞秀
19 2025 中国北京(京津冀)   北京茶道思想科學技術院负责人时延延
20 2027 中國漳州   漳州科技職業學院

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 “历届国际无我茶会览表”

无我茶会1989年由当时在台北陆羽茶艺中心担任总经理的蔡荣章先生创办,1990年正式推出后, 历 年来各地区自主举办;惟国际性的举办每一或两年一次,轮流在各地域主办。下列简表:

            历 届国际无我茶会一览表(20250329版)

日期 主办地区 茶会举办地点 承办单位
1 1990.12.18 台北 台北十方禅林,70人 无我茶会创办人蔡荣章
2 1991.10.17 武夷山 幔亭峰,100人 武夷山市茶叶学会会长姚月明
3 1992.11.09 日本京都 金阁寺、长安寺、天桥立,各200人 煎茶道卖茶真流家元正木义完
4 1993.10.13 韩国首尔 景福宫广场,350人 韩国国际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释龙云
5 1995.10.27 武夷山 云窝(27日)、玉女峰下(28日),各200人 武夷山市茶叶学会会长赵大炎
6 1997.11.22 台北 台北两厅院广(22日,千人)、高雄文化中心(26日夜晚,500人) 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理事长涂国瑞
7 1999.10.16 杭州 杭州、新昌、天台,各約200人 浙江大学茶学院童启庆教授
8 2001.10.07 日本静冈 爱知县(7日)、静冈(8日)、引佐町(9日),各約250人 煎茶道卖茶真流家元正木义完
9 2004.08.21 新加坡 滨海城公园(500人) 留香茶艺创办人李自强
10 2005.11.02 武夷山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2日,300人)、武夷山市体育馆(3日,300人)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11 2007.10.13 韩国益山 韩国益山     圆光大学(13日,400人)、首尔昌庆宫(14日,400人)、 韩国国际茶文化交流协力财团总裁李真秀
12 2009.10.17 美国旧金山 全美茶文化学会会长林炯志
13 2011.05.28 台北 台北(29日,千人)、日月潭(30日,400人清晨)、阿里山(31日,300人晨曦) 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理事长王春树
14 2013.10.12 韩国釜山 韩国釜山     首尔、庆州、釜山,(各400人) 国际茶总会 总裁 李眞秀
15 2015.10.24 杭州 浙江大学(千人)、千岛湖(300人)、龙泉(300人) 浙江大学茶学院王岳飞副院长
16 2017.10.24-29 台北 台北两厅院广场(千人)、鹿野(300人)、高雄文化中心(500人) 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理事长李佩芳
17 2018.10.15-20 安溪 安溪茶学院(16日,千人)、安溪清水岩(19日,500人)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校長林金科
18 2023.06.13-17 韩国首爾 蚕室汉江公园(15日)、光化门广场(16日),各300人 国际茶总会 总裁 李眞秀
19 2025.04.17~19 中国北京 湖山(17日)、长城(18日)、长明(18日夜晚)、只有红楼梦(19日) 北京茶道思想科學技術院负责人时延延
20 2027 中国漳州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1604)

給臺灣無我茶會茶友的一封公開信 —兼論折疊桌椅的錯誤使用- 蔡荣章

給臺灣無我茶會茶友的一封公開信

—兼論折疊桌椅的錯誤使用

蔡荣章

參加過第15屆國際無我茶會在浙江大學與千島湖舉辦的前二場無我茶會,發現嚴重的錯誤。為什麼五大圈的隊伍中央還有折疊式桌椅圍成的一個小圈圈?他們不依抽籤的號碼就坐,是被邀或自行坐在那裡的,又沒依公告事項的進度,自行泡茶,一面聊天,不依單邊方向奉茶,還在會中接受採訪。

是培訓不足嗎?但浙江大學那場只有一位中國茶友,其餘都是臺灣的資深無我茶會會員,千島湖的那一場,則全都是。

有人說,那是主辦方為無法跪坐、無法蹲下來奉茶的人而設,但我看到許多人不是那樣的。看在其他茶友與圍觀者的眼裡,還以為中央小圈圈是特權人士才可以進去坐的,但無我茶會沒有給予這種特權。若属主辦方為行動不便者著想,這些桌椅要並列排進大圈圈的隊伍裡,號碼簽留給需要的人抽取。這些茶友可以不必跪坐泡茶、蹲下奉茶,如果約定往左邊奉茶,左邊最後三位坐在桌椅者會奉茶到無桌子的席位,這時可以請被奉者自己端一下茶或把空杯子放到奉茶盤上,若被奉者亦出去奉茶,等一下就會回來的。這樣才能照顧到不便的人也不破壞無我茶會的規則。這種安排必須寫在公告事項裡,讓需要的與會者知道。

坐在第七第八部大巴的茶友說他們回去後就要教無我茶會,有人說要取得無我茶會指導老師的證書才好,有人說要到發起地臺灣考證才正宗。臺灣無我茶會的茶友不要做錯誤的示範,上課時還要有錯誤舉例的一節,努力把無我茶會的面貌與精神呈現。

 

  (1652)

四学分的无我茶会课-蔡荣章-2014.01.22

四学分的无我茶会课

蔡荣章

2014.01.22

「泡茶法」与「茶会」是支撑茶道艺术的二个平台, 也是茶学教育很基础的两门课程, 无我茶会则是茶会门类里的一个课目。茶会还包括了茶席式茶会、流觞式茶会、仪轨式茶会等。一种茶会应具备哪些思想内涵、包含哪些实施上应有的技法,可以从它的课程规划上得知, 现在谈无我茶会的课程安排, 目的不在课程怎样排,而在藉此了解无我茶会是门怎样的学科。

四学分的课通常会安排在二个学期, 每学期二个学分。 也就是每周上课二学时, 上一学年的课。一学期通常是十八周,扣掉期中期末考,再遇到一次国定假日,最少要上到十五周三十学时的课。以下是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所开的一学年无我茶会课程(以周为单位):

  1. 无我茶会之基本形式、特殊做法、七大精神。历届国际无我茶会图解。
  2. 旅行茶法在无我茶会上之应用。无我茶会基本泡茶法演练。
  3. 完整之无我茶会流程介绍。分组练习。
  4. 细部之无我茶会流程介绍。分组练习。
  5. 夜晚无我茶会之介绍。夜晚茶会灯之制作与准备。
  6. 夜晚无我茶会之实施(如举办中秋夜晚无我茶会)。
  7. 主办单位会前应准备事项。场地规划图之试作。
  8. 与会者会前应准备事项。公告事项之研拟。
  9. 无我茶会口述训练(抽取题目,每人5分钟)。
  10. 无我茶会口述训练(抽取题目,每人5分钟)。
  11. 场地作业(队形、排序、有效执行法)。号码牌、签条制作。
  12. 报到工作(注册、缴费、抽签、对外奉茶杯、无我茶会护照)。对外奉茶杯、纪念戳章之设计。
  13. 对外奉茶的意义与方法。杯数控制、个人无我茶会用具之准备。
  14. 正式无我茶会之对外实施。
  15. 无我茶会推广工作。国内外发展情形。
  16. 桌椅式无我茶会。桌椅式无我茶会之练习(使用自备之茶具)。
  17. 无我茶会之对外解说。对外解说稿之撰写。
  18. 无我茶会发展史。个人自备无我茶会用具之评鉴。
  19. “迎春无我茶会” 之举办。
  20. 对外解说练习(抽取局部解说之内容,每人5分钟)。
  21. 对外解说练习(抽取局部解说之内容,每人5分钟)。
  22. 无我茶会之盖碗茶法应用。无我茶会盖碗茶练习。
  23. 纪念性无我茶会。纪念性无我茶会之实施。
  24. “世界奉茶日” 无我茶会之实施。
  25. 无我茶会之抹茶法应用。无我茶会抹茶法练习(上)。
  26. “无我茶会指导老师” 推荐甄选制度。无我茶会抹茶法练习(下)。
  27. 无我茶会口述训练(抽取题目,每人5分钟)。
  28. 无我茶会口述训练(抽取题目,每人5分钟)。
  29. “无我茶会指导老师” 甄试。
  30. 无我茶会衍生问题研讨。

 

  (2140)

無我茶會對個人與群體的效應-蔡榮章

無我茶會對個人與群體的效應

蔡榮章

摘要:

無我茶會於1990年正式推出後在各地廣泛被應用,傳承性的大型國際無我茶會也在多個地方輪流舉辦了14屆(含本次在韓國舉行的),總結23年來的經驗,到底無我茶會在參與的個人或認知了無我茶會(含聽過、舉辦過)的群體間產生了什麼影響,是我們想要探討的。

本文就個人心性的影響、社會人群的關係、茶文化的發展三方面加以敍述。

本文:

. 對個人的影響

這個問題包含著兩個層面,a.是“無我” 對個人的影響,b.是“無我茶會” 對個人的影響。

先說a.“無我”,無我茶會是將重點放在「無」上,將之解釋為懂得無的我。「無」分大無與小無,大無是指宇宙生生不息的根本道理,在「有」與「無」的更替。小無是指有了財富、地位、學問、健康以後將之忘掉(反之亦然)的無。這不是說「無」有大無小無之分,只是藉用他們在不同場合對無做出的不同詮釋,我們知道了無的道理後,對世事的變化就會處之泰然。

再說b.“無我茶會”對個人的影響。無我茶會要大家一次又一次地參加無我茶會,從中體會無的大小真義,把心胸放大放鬆,而且日新又新,讓天天都是充滿新希望的新鮮日子。無我茶會以抽籤決定座位,是無尊卑之分的就位方式,要大家體悟公平的真義,而且能隨遇而安。無我茶會要大家依同一方向奉茶,是無報償之心的奉茶方式,要大家不存報償之心。無我茶會還要求泡茶期間不說話、不設指揮,體會群體律動之美。如此行之多時,潛移默化之下必然悟出無的道理。

無我茶會以彩虹為標幟,七彩並列,圍成一個橢圓形,中間留出一個空白的小圓圈。無我茶會所說的無是中間圈出來的那個小圓圈,是七彩融合後的無,而不是圈外空無一物的無。這個不是很圓的七彩圓體傾斜30度角自體旋轉,又依一定軌道運行著,這是宇宙的自然律,造成變化與規律相濟的道理。

無我茶會要大家攜帶精儉的茶具,精儉不但是茶道的精神,也可以避免在茶會上掀起奢華的風氣。另一項約定是要有精進之心,雖然泡茶方法不拘,但一經決定了設席與泡茶的方式,就要把它做到當時自己可能的最好。初學者可以差一些,老茶友就不行,這次做得差一點,下一次就得改進。

. 對社會人群的影響

a.随时泡茶生活慢

無我茶會是人人自備簡便的旅行用茶具,圍成圈圈泡茶。每人要是能準備一套運用自如,隨時可以帶著跑的茶具,一定可以為自己增添“生活慢”的情緒,為群體融進一些和諧。再說,這樣的茶飲是衛生健康的,無形中扼止了許多疾病的發生。

b.喝茶普及人人买茶

從茶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更多人看到身邊人泡茶的生活方式,自然受到感染,尤其是精簡型的無我茶會茶具,當它只是“一壺二杯一熱水”的時候,人人可以很方便地把它帶在身邊,喝茶普及了,茶葉茶具銷售量增多,茶產業自然蓬勃發展。

c.培养尊重、欣赏与接纳

無我茶會的抽籤決定座位還可以培養大家相互尊重的習慣、培養肯定自己的意識,一位平民百姓與一位政界領袖都是抽著同一袋子裏的簽條。茶具自備、開水自備,一切自己料理,不要依賴主辦單位,這是多好的德行與公共事務進行的原則。茶葉自備,而且主辦單位不可以規定帶何種茶,這使得與會者喝到各種別人帶來的茶,學習欣賞不同的事務,接納各種不同的意見。如果規定泡茶四杯,就將三杯奉給一定方向的三位茶友,一杯留給自己,當你喝到別人泡壞了的茶,自然警覺到要把茶泡好,而且學會體諒別人。

泡好了茶,起身奉茶,向事先約定的左邊奉茶,可能老師遇到了學生,董事長遇到了他的司機,爺爺遇到了不知道哪家的小孫兒,帥哥遇到了他的情敵,都得恭恭敬敬地奉上一杯茶,對方若在座,還得微笑行個禮。

無我茶會不可以使用公司的名稱、不可以使用商品茶的名稱, 以免流於廣告,不可以穿自家公司或組織的制服參加別人主辦的茶會,因為那是不禮貌的。

d.感染社会大众体验茶文化

無我茶會如果在公共場所舉辦,可能會有圍觀的群眾,這時就要安排對外奉茶,且設對外解說,讓他們知道這群人圍成圈圈席地泡茶是在做什麼,讓他們理解茶道所要追求的內涵。安排有對外奉茶時,奉完圈內茶後,也把茶以一次性或贈送性杯子端出去奉給圍觀的人,依然恭敬行禮微笑。茶會最後進行收拾茶具時,泡茶者收回圈內自己奉出去的杯子後,還要收回奉給圍觀者的一次性杯子,免得他們不知道怎麼處置。

. 對茶文化發展的影響

a. 無我茶會是一件茶道作品

無我茶會之茶葉茶具自備,形成了泡茶方法不拘,進而造就無流派與地域限制的结果。世界各種不同泡茶方式的人們共聚一堂,互相分享泡出來的茶湯作品,相互觀摩不同地區不同個人的茶道藝術風格。這是過去難得發現的茶會方式,改變了以往各地茶道只能相互觀摩的局面。它不只是茶席或是茶道藝術的聯合演出,它還相互串連成一個有機的茶會作品,無我茶會是一件茶道作品。

b.無我茶會讓「茶道」容易被看見

無我茶會不設指揮或司儀,無我茶會以時間為師,無我茶會的規模可以從一人擴展到千萬人,即使這頭的人看不到那頭的人依然可以順利地進行。這種大規模且是有機組合的茶會讓「茶道」容易被看見,對茶文化的廣告與宣傳很有助益。茶道藝術家的茶湯作品發表會不像歌唱家同時可以讓百千人聆聽他的音樂,不像畫家可以陸續不絕地讓百千人觀賞他的畫作,但無我茶會可以讓百千人共創一件「茶會作品」,還可以讓數千圍觀的群眾喝到每人精心創作出來的茶湯作品。

c.無我茶會人人均可使用

無我茶會沒有設置國際性的管理機制,不是要加入什麼樣的組織才可以進行這種茶會。我們也希望各地方採取同樣寬鬆的態度,明月清風處處有,大家都可以享用。

無我茶會沒有著作權的問題,因為設置這種茶會方式的人就是要大家用這種方式來享用茶道,所以不會非得向他註冊或繳費才得使用這種茶會方式與名稱。既然如此,大家就直接使用無我茶會的稱呼,讓大家一聽到哪里有無我茶會就知道是怎樣的一種茶會,要穿什麼衣服準備什麼茶具去參加。活動名稱可以冠上一個主題而稱作是“迎春無我茶會” 、“中秋夜晚無我茶會”—-,且標明主辦單位。大家會記住主辦單位,辦得好的,舉辦的風格是自己喜歡的就常去參加他們主辦的無我茶會。

e.無我茶會的精進

主辦或推動無我茶會的單位會培訓一些“無我茶會指導老師”,這是推廣或主辦無我茶會很好的方法,但不是非得有無我茶會指導老師才能推動這項工作,也不是某一單位發證的指導老師才是最有公信力的。大家培訓無我茶會指導老師,培訓得到位的就是大家想去接受培訓的地方。

至於什麼是最標準的無我茶會,什麼是演進到目前最完備的思想與做法?現在的資訊非常發達,大家不難在網络或出版品上比較後獲知。大家都向好的學習,自然不擔心沒有監控系統會有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2078)

第十三章 無我茶會簡史-蔡荣章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180條》

蔡荣章著Author:Rong-tsang Tsai

ISBN978-957-9690-08-9 “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180,” First edition: 1999.9, Second edition: 2010.9《无我茶会180条》1999.9第一版 2010.9第二版 台北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2012.05.20修订版-English Translator : Katherine Yip英语翻译:叶德明

第十三章 無我茶會簡史

172.無我茶會的創辦

無我茶會是在臺灣一九九○年代前後的茶思想與環境下所研發出來的一種茶會形式,一九八九年由當時在臺北陸羽茶藝中心擔任總經理的蔡榮章創辦,一九九○年正式推出。

173.為什麼有無我茶會的誕生

無我茶會誕生的內在因素已如前述,外在因素有二:一是原有茶道聚會方式都是一人泡茶、數人為客品飲,或是多人泡茶,更多人為客品飲,如此無法將茶道精神充分表達,所以亟思一種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的茶會方式。二是原有茶道聚會方式難能大規模舉辦,導致推廣效果受限,如何才能讓眾多人一起享用「茶道」,成了構思無我茶會的另一觸媒。

184.第一次無我茶會的舉辦

這是在一九九○年五月二十六日,蔡榮章將擬好的無我茶會綱要在陸羽茶藝中心正在舉行的第一期「陸羽茶道教室師資研習班」上唸給大家聽,並聽取大家的反應與意見,討論完畢,大家決定於下一個月的二日在離陸羽不遠的「妙慧佛堂」舉行12人的實驗性無我茶會。這是第一次無我茶會的舉辦,會後於現場即席進行檢討,並決定第二次的無我茶會。如此進行了三次實驗性無我茶會,也將茶會的架構確立了起來。

175.第一次公開舉辦的無我茶會

每次「陸羽泡茶師檢定考試」後,都會有一次頒證茶會,一九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是第13屆泡茶師頒證典禮,在臺北市中山堂的光復廳舉行,這次即以無我茶會的方式進行,新舊泡茶師70人先進行一場無我茶會,會後舉行頒證,由舊泡茶師分別將「泡茶師證書」頒發給新泡茶師。這是無我茶會的第一次公開舉辦。

176.第一次國際無我茶會

利用茶文化交流的機會把無我茶會介紹給日、韓茶界友人,很快地他們也愛上了這樣的茶會方式,於是利用文字、影帶讓他們帶回去教給其他的茶友。1990年12月18日就在「十方禪寺」的臺北市禪修道場舉辦了第一次國際無我茶會,共有中、日、韓七十余位茶友參加。由於佛堂或禪修道場比較容易有廣大的室內空間,所以初期常以之為無我茶會舉辦的場所。

177.無我茶會專書的出版

為便於大家推動無我茶會,乃於1991年3月出版中、日、韓、英四種語文的《無我茶會》專書,簡單、扼要地介紹無我茶會的做法及其精神。

到了1997年初,為了教學上的需要,將這些年來遇到的問題整理成了180條綱要,作為課堂上研討的依據。1999年初,「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應各茶道教室的要求,決定編印六本茶學基本教材,討論的結果,將《無我茶會180條》列為這六本基本教材之一,並率先於同年9月出版。這是無我茶會較為完整的思想記錄與實踐手冊。

2012年冬,《無我茶會180條》完成了一些理念性詮釋的增補,並譯成了英文,於是以《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茶人的茶會作品》为名再行出版。

178.第一座無我茶會紀念碑在武夷山

1991年10月17日上午,第二屆國際無我茶會在中國東南的福建省武夷山幔亭峰舉行。會前經大家的努力,尤其是「武夷山莊」劉彩華副總經理與林馨主任的協助,在幔亭峰下的武夷山莊庭園內設置石碑一座,正面刻上「幔亭無我茶會記」,文曰:「一九九一年十月十七日,百餘位來自各方的茶人聚集幔亭峰頂,各自攜帶茶葉茶具圍成一圈,每人泡茶四杯,三杯奉給左邊三位茶友,一杯留給自己,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不分彼此,天下一家。」背面刻上「無我茶會之精神」,文曰:「座位由抽籤決定,無尊卑之分;奉茶到左,飲茶自右,無報償之心;超然接納四方之茶,無好惡之心;盡力將茶泡好,以求精進之心;依計畫行事,遵守公共約定,無需指揮,培養團體默契。」

感謝名書法家黃美豐先生為我們書寫碑文,名石雕師何雙水先生為我們雕刻,以及贊助經費的諸位茶友們。

179.從「無我茶會推廣委員會」到「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

無我茶會創辦後,除以陸羽茶藝中心為基地,使其逐漸成熟外,並以「無我茶會推廣委員會」的組織對外舉辦各項講習與活動。到了1994年8月,經臺灣政府核准立案,成立「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組織成自主性的社團法人。會址設置于陸羽茶藝中心,辦公室也由陸羽茶藝中心撥用。

180.無我茶會大事年表(1990~2012)

1990.05.26 無我茶會初稿研討。

1990.06.02 第一次實驗性無我茶會。

1990.06.23 十三屆泡茶師頒證典禮以無我茶會方式在臺北舉行,為無我茶會首次對外公開舉辦。

1990.11.14 中日茶友20名於妙慧佛堂舉行「清淨無我茶會」,為無我茶會首次向國外茶友介紹。

1990.12.18 中、日、韓70位茶友在臺北市十方禪寺舉行首屆國際無我茶會,由創辦人蔡榮章召集。

1991.03.01 中、日、韓、英四種語文之「無我茶會」專書出版。

1991.03.27 台北陸羽茶道教室從第50期「泡茶講座」起,加入無我茶會課程。

1991.05.12 「母親節親子無我茶會」在臺北中正文化中心舉辦,70人與會。

1991.08.04 百位茶友在臺北植物園的荷花池畔舉行「觀蓮節賞荷無我茶會」。

1991.09.08 50位茶友在浩然敬老院舉行「返璞歸真無我茶會」。

1991.10.17 中日韓百位茶友在武夷山幔亭峰舉辦「第二屆國際無我茶會」,由武夷山市茶葉學會會長姚月明召集,並立碑紀念。

1991.10.20 參加第二屆國際無我茶會的臺灣團員在香港茶具文物館舉辦無我茶會說明會。

1992.05.05 在宜興第三屆陶瓷藝術節上舉行無我茶會說明會。

1992.05.07 在上海湖心亭舉辦無我茶會說明會。

1992.09.20 臺北、高雄兩地60位茶友在高雄佛光山大雄寶殿舉辦「佛堂無我茶會」。

1992.11.09 「第三屆國際無我茶會」,中日韓200位茶友在日本金閣寺、長安寺、天橋立舉辦三場無我茶會。由煎茶道賣茶真流家元正木義完召集。

1993.02.06 在茶友廖純瑜家舉辦的元宵花燈無我茶會中,創辦人蔡榮章提出以彩虹為無我茶會會旗的構想。

1993.10.13 「第四屆國際無我茶會」於韓國景福宮廣場舉行。中日韓茶友350人與會。由韓國國際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釋龍雲召集。

1994.05.01 陸羽茶藝中心開闢「無我道場」,作為訓練無我茶會的場地。

1994.05.08 五百人「甲戌母親節親子無我茶會」在臺北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行。

1994.08.10 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亞太地區年會120位各國學生代表在臺北來來大飯店舉行一場無我茶會的講習。

1995.05.31 臺灣關渡基督書院茶道社完成首期茶學講座,當晚舉行頒證無我茶會。

1995.10.27 第五屆國際無我茶會在武夷山召開,由武夷山市茶葉學會會長趙大炎召集。分別於「雲窩」(27日)與「玉女峰」下(28日)舉行兩場無我茶會,各二百人參加。

1996.05.05 這年母親節親子無我茶會分別在臺灣十個城鎮同步舉行,共有一千二百多人參加。

1996.09.25 臺灣台東武陵外役監舉辦「茶香飄武陵,邀月共飲之」的夜晚無我茶會,典獄長與五十位受刑人一同參加。

1997.01.12 香港茶藝大賽中,於藝術館演講廳舉辦一場「無我茶會之舉辦與精神所在」的演講與示範,隨後在尖沙咀海邊舉行50人的無我茶會。

1997.01.14 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茨廠街的陳氏書院舉辦「無我茶會研習營」,30位當地茶友參加。

1997.02  將歷年來發現的問題整理成《無我茶會180條》題綱,作為教學依據。

1997.03.08 臺灣聯合晚報以三分之二版面介紹無我茶會及旅行用茶具,標題為「中國茶文藝復興——無尊卑無報償無好惡……無我茶會開展茶文化沉靜之美」。

1997.11.22 「第六屆國際無我茶會」在臺灣举行,由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理事長涂國瑞召集。先是臺北中正文化中心的千人無我茶會,26日并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舉辦五百人夜晚無我茶會。

1998.00.00  法國茶文化協會在巴黎百貨公司舉辦無我茶會。

1998.03.07 新加坡茶界聯合當地各族群舉辦了一場跨種族的百人無我茶會。

1998.05.04 北京大學東方茶文化研究會於北大百年校慶時,在校園舉辦了一場無我茶會。

1999.10.16 第七屆國際無我茶會在杭州、新昌、天臺舉行,由浙江省茶葉學會與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

2000.10.22  義大利威尼斯大學講師Mr.Livio Zanini在Lack Garda湖濱舉行無我茶會,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理事長陳光偉組團參加。

2001.05.06  「全球母親節親子無我茶會」於全球11個城市同步舉行,包括臺灣八個地區,以及杭州、義大利、新加坡等地,計有一千多位茶友以無我茶會方式向母親奉茶致敬。

2001.10.07  第八屆國際無我茶會於日本召開,由煎茶道賣茶真流家元正木義完召集。分別於愛知縣(7日)、靜岡(8日)、引左町(9日)三地舉辦一場無我茶會,各約250位茶友參加。

2003.04.00  北京陸羽茶藝中心成立,無我茶會的課程在基礎班的「茶藝講座」中設置。

2003.10.16  海峽兩岸陸羽茶文化與茶產業發展研討會於湖北天門市舉行「陸羽獻茶無我茶會」,20日並於安徽農業大學舉辦一場「海峽兩岸茶人金秋無我茶會」。

2004.05.00  擴大每年五月的母親節親子無我茶會為「世界奉茶日」,邀請各地的茶友在每年五月的第一個週末,共同以無我茶會等形式,奉茶給周遭的親友與不認識的人。

2004.08.21  第九屆國際無我茶會於新加坡召開,由新加坡留香茶藝創辦人李自強召集。假濱海城公園舉辦一場五百人無我茶會。

2005.11.02  第十屆國際無我茶會於福建武夷山召開,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召集。於武夷山國家旅遊度假區(2日)暨武夷山市體育館(3日)舉行二場無我茶會,各三百人與會。

2007.09.28  「天福茶學院」(後更名為漳州科技學院)於福建省漳州市盤陀鎮成立,其中「茶文化系」設置了為期一學年的「無我茶會」課程。

2007.10.13  第十一屆國際無我茶會於韓國召開,由韓國國際茶文化交流協力財團總裁李真秀召集。分別於益山圓光大學(13日)、首爾昌慶宮(14日)舉行兩場無我茶會,各約四百位茶友參加。

2009.10.18  第十二屆國際無我茶會於美國三藩市召開,由全美茶文化学會會長林烱志召集。共有來自中國大陸、臺灣、日本、韓國等地及美國當地的茶友一百多人參加。

2010.01.10  馬來西亞紫藤文化企業集團於吉隆坡本部舉行迎春無我茶會,由茶藝學習中心主任許玉蓮召集。

2011.05.22  英國倫敦Teanamu Chaya Teahouse的Mr. Peisiong Wang在Holland Park召開無我茶會。

2011.05.28  第十三屆國際無我茶會在臺灣召開,由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理事長王春樹召集。29日是臺北中正文化中心的千人無我茶會,30日是日月潭畔的四百人清晨無我茶會,31日是阿里山彌陀禪寺的三百人晨曦無我茶會。

2011.06.17  開始將無我茶會相關資料收錄於http://www.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

2012.05.27  美國拉斯維加斯茶文化學會在當地舉辦一場「沙漠甘泉無我茶會」。

2012.09.09  汶莱中华文艺联合会邀當地居民30人舉行無我茶會,馬來西亞紫藤文化企業集團茶藝學習中心主任許玉蓮前往指导。

  (2743)

第十四章 無我茶會解說稿-蔡荣章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180條》

蔡荣章著Author:Rong-tsang Tsai

ISBN978-957-9690-08-9 “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180,” First edition: 1999.9, Second edition: 2010.9《无我茶会180条》1999.9第一版 2010.9第二版 台北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2012.05.20修订版-English Translator : Katherine Yip英语翻译:叶德明

第十四章 無我茶會解說稿

無我茶會進行間是不設指揮與司儀的,但若在公共場所舉辦,為讓參觀的來賓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也達到推廣的目的,可安排一位解說員從旁說明茶會進行的方式及其意義。但仍然是對外解說的性質,而不是主持茶會的進行。

進度

話題

解說大要

1.

安置號碼牌

a. 活動報導

a.各位來賓,本會場將于ˍˍ時ˍˍ分舉辦一場「無我茶會」,

歡迎各位來賓參加,會中每位泡茶者都將奉茶給各位來賓。

b. 何謂無我茶會

b.無我茶會是一種茶會的形式,大家自備茶具圍成圈圈泡茶,泡完茶每人都要起來奉茶,因此每個人都可以喝到別人泡的茶。所以說無我茶會是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的一種茶會形式。

c.

現場

動態

c.現在會場正在安置號碼牌。無我茶會是圍成圈圈泡茶,等一下與會者就憑抽到的號碼就坐。這是無我茶會的第一個精神:「無尊卑之分」。

本次無我茶會預計有ˍˍ人參加,所以號碼牌要圍成ˍˍ圈。

d.

留住

群眾

d.各位來賓,為能讓大家共同參與,本次無我茶會將泡茶四道,其中兩道茶要奉給參觀的來賓,請大家不要離開,等一下就可以喝到泡茶者自己帶來的各種茶(包括日本、韓國與中國……的茶)。

e.

主協辦

e.本次無我茶會名為ˍˍ無我茶會,是為(配合)ˍˍ而舉辦,由(國際無我茶協)、(與ˍˍ)主辦,ˍˍ、ˍˍ協辦(承辦),感謝協助這次茶會的單位與個人。

2.

報到

a. 抽籤

a.各位來賓,現在參加泡茶的人已陸續到來。無我茶會是以抽籤決定座位,誰會坐在誰的旁邊都不知道,這是茶道無尊卑之分的一種精神,而且隨遇而安。

b.

參加單位

b.今天參加ˍˍ無我茶會的有(都是)來自ˍˍ的茶友,(我們看到(日本)茶友已經到達會場……)。

c. 就位

c.抽完簽的茶友找到座位,把茶具擺設出來。

d. 茶器

d.各位來賓請注意他們所準備的茶器以及攜帶、包裝的方法。無我茶會是使用簡便的茶器,熱水也是用保溫瓶帶著來。另外也請大家留意,每人準備的茶器各有不同,甚至於(粉末茶)的器具也出現了,這表示無我茶會所用的茶器及泡茶法是不拘的,這也是無我茶會第二個精神:無地域與流派之分。

e.

觀摩、聯誼

e.將茶具準備妥當後,與會人員就起來看看別人帶來的茶器,並相互問候、交談,這是無我茶會「茶具觀摩與聯誼」的時間。他們利用這段時間拍照留念,等開始泡茶後,就不准起來拍照了,要拍照只有請不參與泡茶的人在圈外進行。

欣賞茶器時,如果不是主人在場、並徵得同意,規定是不能觸摸的。

3.

泡茶

a. 何時泡茶

a.「茶具觀摩與聯誼」到了快結束的時候,與會者就要回到自己座位,開始泡茶。這個進度都載明在事先發給與會者的「公告事項」內。無我茶會進行間是不設指揮與司儀的,一切都依事先的約定進行,這是無我茶會的第三項精神:「遵守公共約定」。—群人進行茶會,沒有指揮,可以讓大家體認群體律動之美。今天因為是為了讓大家知道何謂「無我茶會」,所以才設有對外解說,如果沒有我的干擾,場面一定會優雅許多。

b. 清場

b.開始泡茶後,圈內的人就要離開,圈內有人會破壞會場的完整性。拍照錄影的人也請在圈外,非要搶個鏡頭不可時,也要快快離開。

c. 清淨

c.開始泡茶後就不可以說話了,專心泡茶,奉茶時也不必說「請喝茶」,對方也不必說「謝謝」,如果碰面了,鞠個躬,笑一笑就可以。這樣寧靜的氣氛,才容易體會出茶會的美感,以及人與人間、人與物間、人與地間的互動關係。這是「無我茶會」另一項要求:「體會群體律動之美」。

d. 奉茶法

d.各位來賓,您看現在泡好茶的人要出去奉茶,每人奉茶給(左)邊三位茶友,最後一杯留給自己。這是無我茶會「同一方向奉茶」的規定。每個人都同一方向奉茶,這是一種「無所為而為」的奉茶方式,我奉茶給左邊的,但喝到的茶卻來自右邊。我們希望大家放淡「報償之心」,學習無所為而為地做一件事,這「無報償之心」也是無我茶會七大精神之一。

e. 無好惡之心

e.每個人喝到的四杯茶可能都是不一樣的茶,因為茶是由每人自己帶來。無我茶會希望每人都以超然的心情接納、欣賞這些茶,不要有好惡之心。好惡之心太重,會把很多福氣排除在外,因為你不喜歡的東西並不一定是壞東西。「無好惡之心」也是無我茶會所要推廣的茶道精神。

f. 求精進之心

f.這幾杯茶也不一定都泡得很好,可能有一杯泡得又苦又澀。這時應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把茶泡壞了,「把茶泡好」是茶道修行上最起碼的課程,否則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別人,對不起茶,因此「求精進之心」也成了無我茶會的第七大精神。

g. 第二道茶

g.今天的第二道茶要奉給參觀的來賓,大家可以品嘗到由各地(臺灣—-)茶友所沖泡的各種茶,這是和平的親善大會。用過的杯子暫時拿在手上,第四道茶還要奉茶給您。

h. 第三道茶

h.第三道茶是持茶盅出去奉茶,依然是奉給左邊原來的那三位及自己一杯。

i. 奉茶方向的變 化

i.奉茶的方向不一定非向左邊不可,也可以向右邊。奉茶的對象也不一定非相鄰的三位不可,也可以變化為二、四、六或一、三、五。只要在事前發給大家的公告事項中說明清楚即可。

j. 茶會簡史

j.無我茶會於1990年在臺灣正式推出,現在已演變成國際性的活動,中、日、韓、星、馬……等國平時已自行在國內進行,並於固定年份輪流在一個地方召開大型國際性的無我茶會。今年(明年)已是第ˍˍ屆,將於ˍˍ月在ˍˍ舉行。歡迎大家一起參加。

k. 第四道茶

k.現在是第四道茶,也是奉給參觀的貴賓,這次可能是不同的人奉給您不同的茶。茶道有項精神就是泡茶給別人喝,甚至給陌生的人喝,這項精神在無我茶會中更是突顯得清楚。

l. 來賓手上的杯子

l.各位來賓,您手上的茶慢慢喝,等一下收拾茶具時,奉茶的人會來把杯子收掉。我們不要造成大家任何的不方便,也不要造成環境任何的污染。(若是贈送的紀念性杯子,則改變說詞)

m. 空白之美的應用

m.喝完茶,無我茶會往往會安排一小段音樂欣賞,讓大家回味一下茶味、回味一下茶會的種種,這是連接在品茗後的一段空白之美,所以音樂在大家喝完最後一道茶後自然響起,沒有介紹,也無需鼓掌,音樂結束時也一樣。大家在音樂的餘音消失後,開始收拾茶具,結束茶會。(不同之品茗後活動則變更說詞,若未安排此項活動則省略)

4.品茗後

a. 品茗後活動

a.(不做解說)

b. 擦拭杯子

b.與會者收拾茶具之前,要先把自己用過的杯子擦拭一下,當然只是做初步的處理,免得別人收回時太不整潔。這是茶道處處為對方著想的精神。全套茶具回去後再行清洗。

c. 收杯子

c.與會者擦拭完杯子,出去將自己的杯子收回,(順便收回參觀者手上的杯子)。這時依舊保持安靜。

d. 收茶具

d. 他們把杯子收回後,將茶具收拾妥當。

e. 旅行用茶具

e.各位來賓,請注意泡茶的人使用的這一套旅行用茶具。大家也可以準備一套這樣的茶具,以後出國、或與家人出去旅行,就可以這樣喝茶。請大家也注意他們包紮茶具的方法,杯子用杯套套著,一壺兩杯用一條包壺巾包裹,一盅兩杯又用另一條包壺巾包著。收拾茶具的時候要有條不紊,不能到了尾聲就亂成一團。我們有句話:收拾與開場一樣重要。

f. 服務台

f.各位來賓,(無我茶會推廣協會)在各地方設有指導老師與茶道教室,每星期固定的時間在各地還有教授無我茶會的聚會,詳細資料歡迎到會場服務台索取。

g.

感謝

g.本次ˍˍ無我茶會,承蒙ˍˍ提供……,在此特表謝意。(若無需要則省略)

h.

結束

h.各位來賓,如果您對本次無我茶會有何寶貴意見歡迎提供給我們。感謝大家參與本次無我茶會,希望下次您能和我們一起泡茶。

i. 合影

i.無我茶會結束前都會安排合影留念,也藉此表達與會者依依不捨之情。各位來賓,本次無我茶會就到此結束,感謝各位來賓與我們一起共度這段美好時光。謝謝。

(2136)

第十三章 無我茶會簡史-蔡荣章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180條》

蔡荣章著Author:Rong-tsang Tsai

ISBN978-957-9690-08-9 “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180,” First edition: 1999.9, Second edition: 2010.9《无我茶会180条》1999.9第一版 2010.9第二版 台北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2012.05.20修订版-English Translator : Katherine Yip英语翻译:叶德明

第十三章 無我茶會簡史

172.無我茶會的創辦

無我茶會是在臺灣一九九○年代前後的茶思想與環境下所研發出來的一種茶會形式,一九八九年由當時在臺北陸羽茶藝中心擔任總經理的蔡榮章創辦,一九九○年正式推出。

 173.為什麼有無我茶會的誕生

無我茶會誕生的內在因素已如前述,外在因素有二:一是原有茶道聚會方式都是一人泡茶、數人為客品飲,或是多人泡茶,更多人為客品飲,如此無法將茶道精神充分表達,所以亟思一種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的茶會方式。二是原有茶道聚會方式難能大規模舉辦,導致推廣效果受限,如何才能讓眾多人一起享用「茶道」,成了構思無我茶會的另一觸媒。

184.第一次無我茶會的舉辦

這是在一九九○年五月二十六日,蔡榮章將擬好的無我茶會綱要在陸羽茶藝中心正在舉行的第一期「陸羽茶道教室師資研習班」上唸給大家聽,並聽取大家的反應與意見,討論完畢,大家決定於下一個月的二日在離陸羽不遠的「妙慧佛堂」舉行12人的實驗性無我茶會。這是第一次無我茶會的舉辦,會後於現場即席進行檢討,並決定第二次的無我茶會。如此進行了三次實驗性無我茶會,也將茶會的架構確立了起來。

175.第一次公開舉辦的無我茶會

每次「陸羽泡茶師檢定考試」後,都會有一次頒證茶會,一九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是第13屆泡茶師頒證典禮,在臺北市中山堂的光復廳舉行,這次即以無我茶會的方式進行,新舊泡茶師70人先進行一場無我茶會,會後舉行頒證,由舊泡茶師分別將「泡茶師證書」頒發給新泡茶師。這是無我茶會的第一次公開舉辦。

176.第一次國際無我茶會

利用茶文化交流的機會把無我茶會介紹給日、韓茶界友人,很快地他們也愛上了這樣的茶會方式,於是利用文字、影帶讓他們帶回去教給其他的茶友。1990年12月18日就在「十方禪寺」的臺北市禪修道場舉辦了第一次國際無我茶會,共有中、日、韓七十余位茶友參加。由於佛堂或禪修道場比較容易有廣大的室內空間,所以初期常以之為無我茶會舉辦的場所。

177.無我茶會專書的出版

為便於大家推動無我茶會,乃於1991年3月出版中、日、韓、英四種語文的《無我茶會》專書,簡單、扼要地介紹無我茶會的做法及其精神。

到了1997年初,為了教學上的需要,將這些年來遇到的問題整理成了180條綱要,作為課堂上研討的依據。1999年初,「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應各茶道教室的要求,決定編印六本茶學基本教材,討論的結果,將《無我茶會180條》列為這六本基本教材之一,並率先於同年9月出版。這是無我茶會較為完整的思想記錄與實踐手冊。

2012年冬,《無我茶會180條》完成了一些理念性詮釋的增補,並譯成了英文,於是以《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茶人的茶會作品》为名再行出版。

178.第一座無我茶會紀念碑在武夷山

1991年10月17日上午,第二屆國際無我茶會在中國東南的福建省武夷山幔亭峰舉行。會前經大家的努力,尤其是「武夷山莊」劉彩華副總經理與林馨主任的協助,在幔亭峰下的武夷山莊庭園內設置石碑一座,正面刻上「幔亭無我茶會記」,文曰:「一九九一年十月十七日,百餘位來自各方的茶人聚集幔亭峰頂,各自攜帶茶葉茶具圍成一圈,每人泡茶四杯,三杯奉給左邊三位茶友,一杯留給自己,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不分彼此,天下一家。」背面刻上「無我茶會之精神」,文曰:「座位由抽籤決定,無尊卑之分;奉茶到左,飲茶自右,無報償之心;超然接納四方之茶,無好惡之心;盡力將茶泡好,以求精進之心;依計畫行事,遵守公共約定,無需指揮,培養團體默契。」

感謝名書法家黃美豐先生為我們書寫碑文,名石雕師何雙水先生為我們雕刻,以及贊助經費的諸位茶友們。

179.從「無我茶會推廣委員會」到「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

無我茶會創辦後,除以陸羽茶藝中心為基地,使其逐漸成熟外,並以「無我茶會推廣委員會」的組織對外舉辦各項講習與活動。到了1994年8月,經臺灣政府核准立案,成立「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組織成自主性的社團法人。會址設置于陸羽茶藝中心,辦公室也由陸羽茶藝中心撥用。

180.無我茶會大事年表(1990~2012)

1990.05.26 無我茶會初稿研討。

1990.06.02 第一次實驗性無我茶會。

1990.06.23 十三屆泡茶師頒證典禮以無我茶會方式在臺北舉行,為無我茶會首次對外公開舉辦。

1990.11.14 中日茶友20名於妙慧佛堂舉行「清淨無我茶會」,為無我茶會首次向國外茶友介紹。

1990.12.18 中、日、韓70位茶友在臺北市十方禪寺舉行首屆國際無我茶會,由創辦人蔡榮章召集。

1991.03.01 中、日、韓、英四種語文之「無我茶會」專書出版。

1991.03.27 台北陸羽茶道教室從第50期「泡茶講座」起,加入無我茶會課程。

1991.05.12 「母親節親子無我茶會」在臺北中正文化中心舉辦,70人與會。

1991.08.04 百位茶友在臺北植物園的荷花池畔舉行「觀蓮節賞荷無我茶會」。

1991.09.08 50位茶友在浩然敬老院舉行「返璞歸真無我茶會」。

1991.10.17 中日韓百位茶友在武夷山幔亭峰舉辦「第二屆國際無我茶會」,由武夷山市茶葉學會會長姚月明召集,並立碑紀念。

1991.10.20 參加第二屆國際無我茶會的臺灣團員在香港茶具文物館舉辦無我茶會說明會。

1992.05.05 在宜興第三屆陶瓷藝術節上舉行無我茶會說明會。

1992.05.07 在上海湖心亭舉辦無我茶會說明會。

1992.09.20 臺北、高雄兩地60位茶友在高雄佛光山大雄寶殿舉辦「佛堂無我茶會」。

1992.11.09 「第三屆國際無我茶會」,中日韓200位茶友在日本金閣寺、長安寺、天橋立舉辦三場無我茶會。由煎茶道賣茶真流家元正木義完召集。

1993.02.06 在茶友廖純瑜家舉辦的元宵花燈無我茶會中,創辦人蔡榮章提出以彩虹為無我茶會會旗的構想。

1993.10.13 「第四屆國際無我茶會」於韓國景福宮廣場舉行。中日韓茶友350人與會。由韓國國際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釋龍雲召集。

1994.05.01 陸羽茶藝中心開闢「無我道場」,作為訓練無我茶會的場地。

1994.05.08 五百人「甲戌母親節親子無我茶會」在臺北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行。

1994.08.10 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亞太地區年會120位各國學生代表在臺北來來大飯店舉行一場無我茶會的講習。

1995.05.31 臺灣關渡基督書院茶道社完成首期茶學講座,當晚舉行頒證無我茶會。

1995.10.27 第五屆國際無我茶會在武夷山召開,由武夷山市茶葉學會會長趙大炎召集。分別於「雲窩」(27日)與「玉女峰」下(28日)舉行兩場無我茶會,各二百人參加。

1996.05.05 這年母親節親子無我茶會分別在臺灣十個城鎮同步舉行,共有一千二百多人參加。

1996.09.25 臺灣台東武陵外役監舉辦「茶香飄武陵,邀月共飲之」的夜晚無我茶會,典獄長與五十位受刑人一同參加。

1997.01.12 香港茶藝大賽中,於藝術館演講廳舉辦一場「無我茶會之舉辦與精神所在」的演講與示範,隨後在尖沙咀海邊舉行50人的無我茶會。

1997.01.14 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茨廠街的陳氏書院舉辦「無我茶會研習營」,30位當地茶友參加。

1997.02  將歷年來發現的問題整理成《無我茶會180條》題綱,作為教學依據。

1997.03.08 臺灣聯合晚報以三分之二版面介紹無我茶會及旅行用茶具,標題為「中國茶文藝復興——無尊卑無報償無好惡……無我茶會開展茶文化沉靜之美」。

1997.11.22 「第六屆國際無我茶會」在臺灣举行,由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理事長涂國瑞召集。先是臺北中正文化中心的千人無我茶會,26日并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舉辦五百人夜晚無我茶會。

1998.00.00  法國茶文化協會在巴黎百貨公司舉辦無我茶會。

1998.03.07 新加坡茶界聯合當地各族群舉辦了一場跨種族的百人無我茶會。

1998.05.04 北京大學東方茶文化研究會於北大百年校慶時,在校園舉辦了一場無我茶會。

1999.10.16 第七屆國際無我茶會在杭州、新昌、天臺舉行,由浙江省茶葉學會與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

2000.10.22  義大利威尼斯大學講師Mr.Livio Zanini在Lack Garda湖濱舉行無我茶會,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理事長陳光偉組團參加。

2001.05.06  「全球母親節親子無我茶會」於全球11個城市同步舉行,包括臺灣八個地區,以及杭州、義大利、新加坡等地,計有一千多位茶友以無我茶會方式向母親奉茶致敬。

2001.10.07  第八屆國際無我茶會於日本召開,由煎茶道賣茶真流家元正木義完召集。分別於愛知縣(7日)、靜岡(8日)、引左町(9日)三地舉辦一場無我茶會,各約250位茶友參加。

2003.04.00  北京陸羽茶藝中心成立,無我茶會的課程在基礎班的「茶藝講座」中設置。

2003.10.16  海峽兩岸陸羽茶文化與茶產業發展研討會於湖北天門市舉行「陸羽獻茶無我茶會」,20日並於安徽農業大學舉辦一場「海峽兩岸茶人金秋無我茶會」。

2004.05.00  擴大每年五月的母親節親子無我茶會為「世界奉茶日」,邀請各地的茶友在每年五月的第一個週末,共同以無我茶會等形式,奉茶給周遭的親友與不認識的人。

2004.08.21  第九屆國際無我茶會於新加坡召開,由新加坡留香茶藝創辦人李自強召集。假濱海城公園舉辦一場五百人無我茶會。

2005.11.02  第十屆國際無我茶會於福建武夷山召開,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召集。於武夷山國家旅遊度假區(2日)暨武夷山市體育館(3日)舉行二場無我茶會,各三百人與會。

2007.09.28  「天福茶學院」(後更名為漳州科技學院)於福建省漳州市盤陀鎮成立,其中「茶文化系」設置了為期一學年的「無我茶會」課程。

2007.10.13  第十一屆國際無我茶會於韓國召開,由韓國國際茶文化交流協力財團總裁李真秀召集。分別於益山圓光大學(13日)、首爾昌慶宮(14日)舉行兩場無我茶會,各約四百位茶友參加。

2009.10.18  第十二屆國際無我茶會於美國三藩市召開,由全美茶文化学會會長林烱志召集。共有來自中國大陸、臺灣、日本、韓國等地及美國當地的茶友一百多人參加。

2010.01.10  馬來西亞紫藤文化企業集團於吉隆玻本部舉行迎春無我茶會,由茶藝學習中心主任許玉蓮召集。

2011.05.22  英國倫敦Teanamu Chaya Teahouse的Mr. Peisiong Wang在Holland Park召開無我茶會。

2011.05.28  第十三屆國際無我茶會在臺灣召開,由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理事長王春樹召集。29日是臺北中正文化中心的千人無我茶會,30日是日月潭畔的四百人清晨無我茶會,31日是阿里山彌陀禪寺的三百人晨曦無我茶會。

2011.06.17  開始將無我茶會相關資料收錄於http://www.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

2012.05.27  美國拉斯維加斯茶文化學會在當地舉辦一場「沙漠甘泉無我茶會」。

2012.09.09  汶莱中华文艺联合会邀當地居民30人舉行無我茶會,馬來西亞紫藤文化企業集團茶藝學習中心主任許玉蓮前往指导。

 

  (2843)

第十二章 無我茶會的推廣-蔡荣章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180條》

蔡荣章著Author:Rong-tsang Tsai

ISBN978-957-9690-08-9 “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180,” First edition: 1999.9, Second edition: 2010.9《无我茶会180条》1999.9第一版 2010.9第二版 台北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2012.05.20修订版-English Translator : Katherine Yip英语翻译:叶德明

第十二章 無我茶會的推廣

156.「無我茶會」推廣工作如何進行

為推廣無我茶會,臺灣的「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在各地設置有「無我茶會指導老師」與「茶道老師」,從事定點與非定點式的教育與訓練。並鼓勵茶道老師進而設置定點的「茶道教室」,有計劃地開班授課,除了無我茶會的課程外,還可以延伸至其他茶學領域。

157.將無我茶會列入茶道教育課程

隨著無我茶會的普遍推展,無我茶會已逐漸被列入各茶道教育的課程之中,無我茶會的舉辦也自行在世界各地進行。這本《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茶人的茶會作品》即為無我茶會的基本教材。

158.「無我茶會道場」的設置

我們希望「無我茶會道場」在各地方設置,作為茶友們定期舉辦無我茶會的場所,每週固定時間都有一場無我茶會,茶會前後是大家聯誼的時間。定期無我茶會之外的時間則作為無我茶會演練場所,並可從事其他茶學教育。

159.無我茶會茶具完整性的重要

無我茶會的茶具並沒有要求一定的款式,所以每人不難湊出一套可用的茶具,但在初學階段,一套完整好用的茶具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引起興趣,二方面在信心建立後比較願意花心思去購置必需的設備。

所以各訓練單位不妨預備一、二十套無我茶會的茶具供初學者練習時使用,但規定在一定階段後就必須自己購置。

160.無我茶會的機動性與擴充性

無我茶會鼓勵席地而坐,所以無需桌椅,茶具、坐墊、開水都是每人自備,不論室內外,不論國內外,到處可以舉辦,是機動性很強的一種茶會形式。

無我茶會無需指揮,所以隊形拉得多長多遠皆無所謂,甚至於中間被一棟建築或一座小山擋住也無妨,人數可以無限制地擴充。無我茶會還可以奉茶給圍觀的人,一百人泡茶、每人奉四杯茶給圍觀的人,就有四百個圍觀的人可以喝到茶;若每人奉八杯茶(分二次)給圍觀的人,就有八百個圍觀的人可以喝到茶。這個時段若設有解說員從旁解說,很容易地就可以讓那麼多圍觀的人瞭解何謂「無我茶會」、何謂「茶道」。所以說無我茶會是擴充性、傳播力很強的一種茶會形式。

161.如何使無我茶會的風格與特性凸顯出來

一開始推動時,就要將無我茶會的幾項特殊做法,如開始泡茶後不准說話,不設貴賓致詞等徹底表現出來,否則大家不容易體會到無我茶會的獨特風格。例如推廣初期,有個單位不敢徹底要求,怕茶友們認為太嚴肅,就允許大家聊天,並且一邊喝茶一邊吃零食,結果大家覺得與一般茶友的聚會沒有什麼兩樣,還是聊聊天、吃吃東西,只不過是圍成一圈席地而坐罷了,以後也就不了了之。

要有效地推動無我茶會,就要徹底瞭解無我茶會的諸多特殊做法與其意義,如此才有勇氣徹底執行,也才能夠說服參加者及配合各項活動的人們。例如聯合主辦的其中一個單位要求泡茶之前讓他們的主管說幾分鐘的話,您如何說服他那是不適當的。例如您邀請於品茗後從事音樂演奏的音樂家,認為五分鐘太短了,而且要求做番介紹,您如何將「為什麼如此安排」的道理完善地表達出來,這些都是推動無我茶會很重要的準備工作。

162.無我茶會為什麼不設貴賓席與長官致詞的時間

無我茶會不在圍成圈圈的座位上設置貴賓席供地方知名人士或長官就坐,也不在圈外或圈內設置這樣的席位。我們歡迎地方人士與長官與大家一起抽籤泡茶,而且這樣所顯現的效果絕不輸給「一旁就坐」。如果他們無法一起泡茶,但有心瞭解或鼓勵這樣的茶會,我們歡迎,但請他們與其他圍觀者一樣,站在圈外觀看或接受奉茶。

同樣道理,在茶會間安排長官致詞,不但與無我茶會的風格不一致,而且效果也沒有讓這位長官一起泡茶、奉茶的好。依過去的經驗,只要有耐心地將無我茶會的做法及其意義說明給這位長官瞭解,他都同意改致詞為參與泡茶。如果另外需要傳達一些訊息,可以在會後全體合影的時候撥出一點時間給他,或在茶會之後,另外為他安排一場「會後活動」。

163.無我茶會進行間為什麼不放音樂

無我茶會進行間,從報到到收拾茶具、結束茶會,是不播放音樂或有人從旁演奏音樂的,因為這樣做徒然減弱茶會的「茶味」,也無益於音樂欣賞。有人認為若播放音樂相襯,氣氛會更好,但事實上,是部分心情與部分注意力轉移到音樂上去而已,若是一首大家熟悉的樂曲,更是厲害;如果沒有了音樂,大家的精神全神貫注在茶上、泡茶上、人我關係上、茶會的精神上,無我茶會的風格會更加凸顯,人們被茶道感染的效果會更加強烈。

與音樂的搭配是放在喝完最後一道茶的「空白之美」上,這時大家放下一切,專心聆聽音樂,回憶茶味。如果尚需要增加音樂欣賞的時間,可在茶會結束後作為「會後活動」來安排。

164.「品茗後活動」演出人員最好也是參加無我茶會的人

無我茶會舉辦起來要很輕鬆、自然才好,儘量將行政工作化為無形。所以無所謂專任的工作人員,一切工作都由參加茶會的茶友來分擔(除了攝錄影等特殊的任務)。基於這項理念,品茗後活動的演出最好也是由參加茶會的茶友擔任。泡完茶,就在原地或移動到鄰座放樂器的地方,或高歌,或演奏一段樂曲。這樣的安排,其空白之美的效果最容易掌握,因為演出的人就是喝茶的人。

165.推廣性無我茶會的舉辦

如果只是一群朋友相聚,找個寧靜的地方舉辦茶會便罷,如果為讓更多的人知道,並進而能一起參與無我茶會,那就要找個有眾多人群的公共場所舉辦。推廣性無我茶會必須設有解說人員,否則圍觀的人看不懂這群人在做些什麼,若能同時奉茶給圍觀的人,更能將大家融成一體。

設有對外解說的無我茶會,最好能提供大家一分書面資料,上面有無我茶會簡介,並告訴大家什麼地方可以學習到這樣的茶道知識。若能在茶會之後舉辦一場練習性無我茶會則效果更佳,方法是公開徵求願意參與練習的人,有多少人參加,無我茶會的茶友就多少人當指導老師,一個搭配一個,將全套茶具借給新人使用。解說員一面解說,練習的人即一面操作,指導老師從旁協助。由於有茶具,而且剛才方看過、聽過一次,這樣學習的效果會很好。只不過事先要有所準備,如要求大家多帶一支熱水瓶(或現場可以補充熱水)、多帶一份杯子(或統一以紙杯代替)、茶葉多放一些入壺(繼續沖泡原來的茶葉即可,若茶葉多放一些,練習時還可以繼續使用)等。

166.無我茶會在其他場合的應用

無我茶會除了作為大家以茶會友的一種聚會方式外,尚可在下列場合中使用:

a.茶道教學中,作為「各種茶之認識」的教學方法。例如每四個人一組,每人帶老師事先約定的一種茶,奉茶時改為每組四人以無我茶會的方式輪流供茶。這樣每人就可以喝到、認識到四種茶。

b.茶道教學中,作為“泡茶練習”的方式之一。例如統一帶某種茶,或由老師統一提供茶葉,依無我茶會標準方式奉茶。這樣每人就可以喝到、體會到泡得好或壞的四杯茶(假設每人泡四杯)。

c.以無我茶會作為訂婚或結婚的方式。「茶具觀摩與聯誼」的時間改為訂婚或結婚的儀式,然後新人與茶友一起泡茶,新娘新郎奉茶給對方父母,其他的人依無我茶會事先的約定奉茶(新娘新郎的位子視為不泡茶者),「奉茶給圍觀來賓」時則是奉茶給其他參加典禮的親友。品茗後活動可以改為親友合唱團的禮贊,茶會結束後進行餐會(或逕行結束)。無我茶會的許多理念是可以應用到婚姻生活中的,以無我茶會作為婚姻的儀式有其積極意義。

d.以無我茶會作為紀念某人的方式。這時的「茶具觀摩與聯誼」時間可以改為「紀念事項的陳述」,接著第一道首杯全奉給所要追念的人,以後才奉給圈內的茶友或其他參加追念的人,品茗後活動可以改為追念性的吟詩或合唱。這種紀念方式讓大家與所追憶的人共飲一杯茶,此種「一飲同心」的體會將使紀念活動更為感人。

167.「無我茶會」的英、日、韓譯

在中、日、韓三種語文裡,「無我茶會」都可以通用,大家也都看得懂,在英文裡,最早譯為Anatman Tea Convention, 後改為音譯的Wu-Wo Tea Ceremony, 2012年春,我們決定將無我茶會的英譯定為“Sans Self Tea Gathering”。 茶會的意義著重於對“無”的體悟,無我應被解釋為“懂得無的我”。sans 一詞取自於莎士比亞劇作《皆大歡喜》,原為法文,是“無”的意思,gathering取其聚會之意,這樣比較接近創建者對“無我茶會”的詮釋。

168.什麼是「無我茶會」的國際組織

無我茶會由茶友在各國與各地推展,並定期在某個國家或地區輪流舉辦大型的「國際無我茶會」,承接國或地區的無我茶會組織即為主辦單位。每屆國際無我茶會的領隊會議就是無我茶會的國際組織,討論有關推展事宜,並決定下屆承辦的單位。

169.無我茶會需要統一的會旗與會歌嗎

無我茶會在創辦時設有會旗與會歌,也有些國家與地區延用,但沒有將之設定為統一的會旗與會歌,因為那並不是很重要的。

170.「無我茶會」的字面意義是什麼

「無我茶會」是一種茶道思想、一種茶會形式的名稱,無我應被解釋為〝懂得無的我〞。「無」中才可以生「有」,心中充滿了財富、名譽、地位、美麗與忙碌,幸福無從產生。無我的無也不是白癡、不是死亡,而是有如光線的無,乃由七彩融合而成,紛雜的生命色彩藉「茶」將之純化為無。

171.一人到千萬人的無我茶會

無我茶會是從一人獨飲演化而來。一人中規中矩地泡茶,然後一人獨自品飲,由於沒有他人的干擾,最易體會茶味,最易瞭解泡茶過程、泡茶心情之影響茶味,最易讓自己安定下來,最易看清楚自己。所以我們鼓勵大家獨飲,甚至於認為獨飲是茶道之始。

當您能掌握自己一人獨飲的狀況後,再邀請您最親密的朋友一起「二人獨飲」,兩人靜靜泡茶,泡好茶,我給你一杯、你給我一杯。從靜靜地泡茶、奉茶、喝茶間,逐漸加深彼此的交流,由於降低了其他的干擾,彼此會看得更清楚、體會得更多,而且學會與別人一起安靜。熟悉了兩人的「無我」,開始邀集三五好友,將這種喝茶方式介紹給他們,與他們一起練習「空寂」之下的茶道,也學習多人之下的寧靜與自在,就這樣逐漸增加人數,直到千萬人。

(1743)

第十一章 主辦單位會前準備的工作-蔡荣章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180條》

蔡荣章著Author:Rong-tsang Tsai

ISBN978-957-9690-08-9 “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180,” First edition: 1999.9, Second edition: 2010.9《无我茶会180条》1999.9第一版 2010.9第二版 台北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2012.05.20修订版-English Translator : Katherine Yip英语翻译:叶德明

第十一章 主辦單位會前準備的工作

144.舉辦無我茶會的時機

a.為訓練:為了學習茶道,舉辦無我茶會的課程。

b.為修身:以一次再一次的無我茶會作為修練身心的機會。

c.為時節:以無我茶會的舉辦提醒人們注意時節的變化,如楓葉變紅了、下

雪的夜晚、梅花遍開時—-。

d.為慶祝:慶祝結婚、慶祝周年,慶祝升官發財。

e.為追思:為某某紀念日、為某人的離別、為崇拜。

f.為推廣:為讓更多人應用無我茶會—-。

145.如何訂定無我茶會的名稱

除練習性的無我茶會外,每次無我茶會都可以訂定一個茶會的名稱,一方面便於稱呼,二方面也點出該次茶會的主題。這要從舉辦無我茶會的動機著手思考,如為提醒人們春天的到來,可在綠葉初茁的楓樹林下舉辦「新葉迎春無我茶會」;為讓茶友體會天亮時光,可舉辦「破曉無我茶會」;為表親情的珍貴,可于母親節舉辦「親子無我茶會」—-。

146.勘察場地

主辦單位在決定場地之前或之後,必須實地勘察場地,確定下列諸多事項:

a.能容納多少人?隊形應如何排列?座位數量的伸縮性如何?

b.下雨時的應變方案。

c.人員走動的路線規劃、報到處的設置地點。

d.若需擴音設備時,音箱、主機的放置地點及音效考慮。

e.與會人員的抵達方法及停車等問題。

f.廁所等其他配合設施。

g.非與會人員的走動路徑與干擾的可能性。

h.若是夜晚無我茶會,公共照明設備的亮度控制。

i.會後全體合影的地點。

j.有何「會後活動」可以安排?

k.茶會名稱的標示如何放置?多大尺寸方才適當?需要會場的指標嗎?

147.茶會籌備與進行間有哪些工作需要專人負責(附圖1張)

無我茶會的「公告事項」,會把「工作分配」也列在上面,一方面讓分配到工作的人知道自己的職責,另一方面也讓大家感謝他們的辛勞。這也是「簡化」的一種作業方式,不再有多重的通知與印刷品。

公告事項上的「工作分配」即是無我茶會籌備與進行間需要專人負責的工作,包括:主辦單位、召集人、場地組(負責座位的安排、座號牌製作、座位標示圖設置、場地指引、音響等設施)、會務組(負責報到、對時、抽籤、分發對外奉茶杯、蓋活動戳章等)、聯誼組(負責與會人員的相互認識、媒體人員的接待)、生活組(照顧與會人員,尤其是遠地來者的餐宿、交通、健康等問題,現場的秩序、安全)、紀錄組(負責攝錄影、茶會紀錄)、品茗後活動(負責品茗後活動的安排)、會後活動(會後合影與會後活動安排)。

148.誰是無我茶會的工作人員

無我茶會的各項工作最好都由與會茶友擔任,做完事就一起參加茶會。但是大型無我茶會,需要專任人員擔任攝錄影、或需全程設置服務台以應急需、或需要維持秩序的安全人員,只好找專人負責。

149.如何讓參加的人知道茶會進行的程序(「公告事項」的製作)

無我茶會事先會發給大家一張「公告事項」,除各項「工作分配」外,尚會寫明茶會的名稱(即主題)、時間、地點、人數,以及泡茶上的要求(如泡幾杯?泡幾種茶?每茶泡幾道?)、奉茶方法(奉茶對象?是否奉茶給圍觀的人?)、就坐方式、品茗後活動、會後活動、茶會進行的程序,以及天雨的應變方案。

茶會進行的程序應包括「時間」的設定,而「程序」通常包括:工作人員開始佈置會場、與會人員開始報到入席、茶具觀摩與聯誼開始、開始泡茶、品茗後活動開始、收拾茶具、合影、會後活動開始、會後活動結束。

茶會名稱不宜冠上公司、機關、單位、政黨、事件、廠商茶名、茶葉產區等。甚至於專為某一類茶而舉辦無我茶會也是不適當的。紀念性無我茶會當然可以冠上所要紀念的人名。有此約定是避免該項活動淪為廣告的手段。

帶什麼茶,原則上不能設限,除非有特殊理由,如紀念性無我茶會上,可以給予非商品化的名稱,如「不發酵茶類」、「後發酵茶類」等。

「其他約定」上,不可以限制所使用的茶具及泡法,也不可以要求大家穿何種明確款式的服裝。

 

 

                無我茶會公告事項

                                               No:

茶會名稱

時間

地點

天雨地點

人數

泡幾種茶

泡幾杯

每茶泡幾道

奉茶方法

其它約定

品茗後活動

會後活動

       茶會程序

     工作分配

     :

工作人員開始佈置會場

主辦單位

     :

與會人員開始報到、入席

召集人

   隨後

開始“茶具觀摩與聯誼”

場地組

     :

開始泡茶

報到組

喝完最後一道茶

“品茗後活動”開始

抽籤組

   隨後

收拾茶具

聯誼組

   隨後

合影

生活組

     :

“會後活動”開始

記錄組

     :

“會後活動”結束

品茗後活動

會後活動

「會前說明會與泡茶練習」日期、時間、地點、指導老師

負責人人人人

電話

E-mail

             (主辦單位資料)

150.如何使參加的人瞭解茶會的精神與做法(「會前說明會」的舉辦)

讓每位參加茶會的人都充分瞭解無我茶會的精神與進行的方法是辦好無我茶會的先決條件。除了將無我茶會作為平時茶學教育的課程外,舉辦前為第一次參加的人舉辦「會前說明會」是絕對必要的。這項工作除責成各參加團體自行舉辦外,主辦單位也可視需要主動舉行。這樣的「會前說明會」應該刊登在「公告事項」上,內容包括舉辦的梯次、時間、地點與主持的「無我茶會指導老師」。

會前說明會除口頭解說外,最好能夠實際演練。茶具可要求受訓者自備,或由訓練單位借用,但茶會舉行時,就必須自備了,因為這樣才不是只應付一下茶會的舉辦,會後仍然可以在生活中應用。

151.如何掌握各項會前的準備工作(「工作檢查表」的應用)

為掌握各項會前的準備工作,將各項工作列成一張檢查表,逐項核對,比較不容易遺漏。

      無我茶會工作檢查表

 

NO.

      項目

     備注

  檢查

1

場地規畫

2

公告事項(含其中各項工作內容)

3

會前說明會

4

音響

5

各種標示(茶會名稱、會場指標)

6

人數、座位掌控(缺席預估)

7

不泡茶者的座位與奉茶

8

號碼牌製作

9

場地界標

10

座位標示圖

11

報到處名冊

12

號碼簽與簽名條

13

對時用具

14

識別證分發

15

場地配合事項

16

外人接待與聯誼效果

17

品茗後活動的搭配

18

會後活動

19

會後收拾

20

合影時宣佈、解說事項

21

下雨時應變措施

22

紀念性無我茶會的奉茶杯位圖

23

對外奉茶杯子

24

宣傳單發放

25

解說員的協調

26

會場秩序

27

28

29

30

31

32

33

152.茶會紀錄

以「主辦單位」為單位,將各次無我茶會做成記錄,每次基本內容包括公告事項、簽名簿與重點照片或錄影。

利用原來的「公告事項」加以修正、補充後即可作為茶會紀錄的基本資料。簽名簿則是將簽名條依座次張貼而成。

153.如何掌握參加的人數

不論是透過某單位集體報名或直接向主辦單位報名,都要掌握報名者的姓名、工作單位與電話,只是籠統地計算人數是不可靠的,而且在靠近會期時還要逐個核對。如果設有識別證,確認後就可以發給個人,以減輕茶會當天報到處的工作量。

如果是收費的無我茶會,儘量要求報名時繳費,繳費後就發給識別證。如何方便大家繳費是主辦單位應考慮的問題,否則大家都等到了會場才繳,不但延誤報到的時間,人數也不容易把握。

154.無我茶會的各項進度需要多少時間

報到所需的時間依人數與工作項目多寡而定,人數多,時間需要長(應考慮多設幾個抽籤管道);工作項目多,如又要收錢,又要接受報名(不是事先報名),又要發放對外奉茶的杯子,時間自然拉長。所以報到所需時間是依上述各種狀況而定,但不管人數有多少,即使上千人,也應設法在半小時內報到完畢,否則整個茶會會拖得太長。

「茶具觀摩與聯誼」所需時間主要依人數與大家的熟悉度而定,人數少、熟悉度高,時間不必太長,如五十個人以內,二十分鐘就夠了,若大家都相當陌生,尤其是不同地區或國家的人,那時間必須延長到三十分鐘。若人數在數百人以上,又是不同國籍的茶友,看完每一個人的茶具就需要不少的時間,這時就不能以此估算,而直接將茶具觀摩與聯誼時間定為五十分鐘,因為超過五十分鐘,會覺得整個茶會太過冗長。若是二、三十位常在一起的朋友,這段時間定為十分鐘就夠了,甚或取消而代之以「靜坐」幾分鐘。

泡茶時間,如果是泡三道茶,大約二十分鐘就夠了,如果奉二道茶給圍觀的來賓與二道給圈內的茶友,大約需要三十分鐘。這段時間的「人數」因素影響不大,倒是環境因素會影響一些,如在風景優美的地方、座位間隔加大的地方,時間必須加長,在密集的室內,時間就可以縮短。

「品茗後活動」,不論人數多寡,都應以五分鐘為度,超過了這個時間,「品茗後空白之美」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收拾茶具,五十個人以內的茶會,安排五分鐘就夠了,百人以上,可安排十分鐘。

從以上各個階段所需的時間看來,一場無我茶會,不管人數多寡,總是在一個小時左右可以結束。我們不喜歡一場茶會拖得太長,規模再大的茶會,全程也要在二小時內完成。

155.參加無我茶會的人,應如何識別

一小群熟知的朋友舉辦無我茶會是不需要考慮這項問題的,但人數一多,或彼此不相熟識,就必須依賴名牌等標示作為身分的識別,一方面便於大家的相互認識。

(2061)

第十章 茶會間衍生的問題-蔡荣章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180條》

蔡荣章著Author:Rong-tsang Tsai

ISBN978-957-9690-08-9 “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180,” First edition: 1999.9, Second edition: 2010.9《无我茶会180条》1999.9第一版 2010.9第二版 台北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2012.05.20修订版-English Translator : Katherine Yip英语翻译:叶德明

第十章 茶會間衍生的問題

128.奉茶方法發生了錯誤怎麼辦

我們希望每位參加無我茶會的人都熟知茶會的規則,但若臨時發生錯誤,在不影響大會順利進行下,可修正就修正,不知如何修正,或修正會影響茶會正常運作時就不修正。例如前來奉茶的人把杯子放錯地方,用手筆劃一下,他就意會到了,這是可修正的狀況;若這個人連奉茶的對象都弄錯了,而且不是一下子可以調整過來的,就讓它去了,這是不修正的狀況。

129.別人奉給您的茶少了一杯,怎麼辦

出去奉完茶回座位,等別人奉過來的茶到齊後,就可以開始飲用,但等了半天還是少一杯,眼看進度就要落後了,這時就不要再等了,可能對方的動作太慢,也可能弄錯了,為顧全大局,先把茶喝了,繼續前面的進度。

130.所泡的茶倒不完怎麼辦

每一道茶的沖水量要以自己所帶杯子(及奉茶給圍觀者的杯子)的數量與大小而定,使能一次恰好倒滿所需的杯數與份量,若沖水太少,或茶壺太小,則每杯少倒一些,若沖泡的茶量太多,一次奉不完,可留待下次再奉,若已到了最後一道,只好自己將它喝掉。

有些人將奉不完的茶倒於熱水瓶帶回去,這樣熱水瓶內的茶味不容易清除;有些人將之倒於熱水瓶的外蓋上,茶會結束後拿去倒掉;若在野外泡茶,有人直接將它倒掉。以上這些處理方法都不好,畢竟茶是您用心帶來,且盡全力將之泡好,用以呈獻給茶友們的「珍貴之物」,這樣糟蹋,總與前面奉茶心意格格不入。所以用心地把茶泡好,把茶量控制好,萬一多出來了,將它喝掉,是比較妥當的做法。

131.遇到自己喝不下的茶怎麼辦

這裡所指的「喝不下」大概是指泡得太濃、難以下口,若只是量太多,喝了頂多肚子撐一些而已,不至於「喝不下」。若遇到泡得太濃,在可以忍受的情況下,還是喝了。如果擔心身體會因此不舒服,可加些水稀釋,如果杯子倒得滿滿的,無法稀釋,可倒一半到已喝過的杯子再補白水。

喝了這樣的茶,應更加要求自己把茶泡好,免得同樣給別人造成困擾,而且辛辛苦苦地帶茶、帶茶具、帶熱水來泡茶、來奉茶,居然還泡得別人喝不下去,如何對「自己」、對「茶」交代?

132.今天不能喝茶,但又參加了茶會,怎麼辦

這是很特殊的例子,不容易發生,但也不排除「並不是愛茶,只是愛這樣的活動」的人參加,或是因為身體的關係,這段時間不宜喝茶。遇到這種狀況,可在喝完第一道茶後,把每只杯子都用熱水佔滿,這樣別人前來奉茶時,就知道您不能再喝了。若連第一道茶都不能喝,那就將茶原封不動地放著,到了大家喝完最後一道茶,要擦杯子時,把每杯茶倒於熱水瓶的外蓋上,茶會結束後拿去倒掉。

無我茶會是一群愛茶人的茶道活動,「愛茶」是喜愛這項活動的根本要素,純粹只是愛茶的「活動」,無我茶會將失去它之所以為「無」的光彩。

133.奉茶時,發現自己的前一杯茶尚未被喝掉,怎麼辦

泡完第二道以後的茶,持「盅」(或泡末茶時的「有流茶碗」)出去奉茶,發現自己的前一杯茶尚未被喝掉,這時若被奉者也在座,應觀察是還來不及喝呢,還是已不想再喝?如果還來不及喝,等它一下,若不想再喝,就不要奉茶給他了。這時不要只想到是自己把茶泡壞了,別人喝不下去,應考慮到或許是因為對方身體不適的關係。

如果是在家裡待客,遇到這種情形,茶道老師會教我們問對方一下:「還想要喝一杯新泡的茶嗎?」對方如果說要,那就備一只水盂,把原來那杯已變冷了的茶倒掉,再為他倒一杯新的茶。但在無我茶會的場合,因為它的行為、精神基礎在「儉約」,所以不再有這段後續的動作。

134.收杯時,遇到剩有茶湯怎麼辦

為「特定對象」而舉辦的無我茶會,第一道茶的第一杯都會奉給「特定對象」,這杯茶如果未被喝掉,在收回後是自己將它喝掉。但如果是一般性的無我茶會,收杯時,遇到剩有茶湯,那是屬於對方的問題,如何說呢?因為不論是難喝、喝不完、忘了喝……,都應該將茶杯清出來,以便別人收回去,但如果確是遇到了剩有茶湯怎麼辦?就當他未弄清無我茶會的遊戲規則,將杯子收回,將茶湯倒於熱水瓶的外蓋上(野外泡茶時,直接倒於不影響的地方),收拾好茶具後再拿去倒掉。但檢討自己是不是把茶泡壞了,或是其他的原因造成對方無法將茶喝掉。

135.茶沒泡好,可以做些補救措施嗎

把茶泡好,這是茶人必須有的修養,如果在奉茶之前發現茶淡了或濃了,應行補救:淡了,再倒回壺內浸泡一下,濃了,倒些熱水稀釋。若屬太濃,想稀釋,但裝茶湯的茶盅已滿滿的,可先倒一杯出來,這杯就留給自己。到了飲用時,先將別人的茶喝完,倒一半到別人的杯子上,再稀釋。

您說:那我怎麼知道太淡了還是太濃了?若在倒茶時無法察知,可先倒一點在自己的杯子內試飲一下。

136.泡茶時發現水量或泡出的湯量明顯不足,有何應變方法

這兩種現象可能發生在事先的準備不足,或奉茶給圍觀來賓時,杯數臨時增加所致。泡到最後一道,發現帶來的熱水已不敷使用,現場又沒有熱水供應,這時可輕聲問一下左右鄰座的茶友是否有多餘的熱水,把熱水瓶借您使用一下。若泡完茶,發現茶湯少得太厲害,不是每杯少倒一點可以解決的,這時可以再補泡一次,沖水量視需要而定,就這樣兩泡當一泡使用。

137.可以倒一杯給反方向的芳鄰嗎

喝完茶後,發現盅內還剩有茶湯,今天約定向左奉茶,右鄰又是一位很想跟他攀談的朋友,能不能趁他喝完茶,杯子有空時,倒一杯茶給他喝?同一個問題的延伸:不遠處坐著一位久仰的前輩,能不能也趁這個機會走過去奉一杯茶給他?答案都是不可以,因為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都有它的規則與限制,無規矩不能成方圓。

138.杯子的衛生問題

無我茶會是自行攜帶茶葉、茶具,一起泡茶,飲用的是別人的茶杯與茶。有人擔心衛生問題,建議改為將自己帶來的杯子擺在自己的「奉茶區」上,奉茶時是每人以自己的茶盅(或有流茶碗)將茶倒到被奉者自己的茶杯內。這樣子是省卻了「別人的杯子是否衛生」的那一半擔心,但同時也割去了不少人們交互奉茶的那份親切之情。人在交往中往往不能那麼「衛生」的,否則相互握手、相互擁抱等行為都要檢討。無我茶會想要推動的是人際間自然、真誠的那份情感,所以採取這樣的奉茶方式。當然每人要把自己的杯子、茶具、雙手、身體洗得乾淨,並攜帶高品質的茶葉、潔淨的水,以精湛且認真的技藝泡茶招待別人,還要把自己的身心修養得健康、快樂與進取,以便與大家共處。

 139.不知道喝的是什麼茶,可以問嗎,可以讚美他嗎

無我茶會從泡茶開始後就不可以說話了,所以喝茶時,想知道那是什麼茶,是不可以開口發問的。那憋在心裡不是很難過嗎?所以我們喝茶時,只要專心品賞,不必管它叫什麼名字,就如同我們奉茶給左鄰第一、第三、第五位茶友,也不必管他叫什麼名字,我們欣賞一座山,也不必管它叫什麼名字,我們欣賞天上的一朵雲,也不必管它叫什麼名字。當然,如果您在很自然的情況下知道那杯茶是誰泡的,茶會結束後,可以當作談話資料問他;喝到一杯泡得很好的茶,在這種情況下讚美他一番也無妨。但若一面品飲一面操心著這杯茶是誰泡的?這杯茶叫什麼名字?這杯茶怎麼泡得那麼難喝……,就喝得太辛苦了。

140.最後一道茶奉完,可以走到景仰的人那兒要杯茶喝嗎

過去舉辦國際性無我茶會時,曾發生奉完最後一道茶,有茶友跑到他景仰的茶人那兒要茶喝,先是一個人,後來有人仿效,一時造成風氣,影響了茶會後半段的秩序,活動後有人提出討論,大家都認為不妥,雖然國際知名茶人難得一見,但盡可利用「茶具觀摩與聯誼」時間或「會後活動」的機會。否則對某些人的崇敬會造成對某些人的傷害,難免引起不愉快,這是愛茶人不喜歡看見的。

141.會後可以與別人交換茶具作紀念嗎

前幾屆的國際無我茶會曾發生茶會結束後有人互相交換茶具以為紀念。檢討會上,起初有人認為很有意思,尤其是國際性的茶會,交換得異國茶友的茶器很有紀念價值,但討論到後來,反對的人越來越多,大家擔心此風盛行後,出發參加茶會前就得操心要帶哪套茶器以便與人交換。雖然這套茶器不怎麼名貴,但陪我半輩子了,萬一有人要與我交換怎麼辦?所以後來大家有這麼一個默契:無我茶會上不可交換茶具。

142.茶會結束後可以再約些人原地繼續泡茶嗎

無我茶會以抽籤決定座位,所以一些熟識的朋友不一定坐在一起,因此就會發生會後這些人相約留在原地繼續泡茶的情事。這種現象看在大家眼裡,好像他們這一群才是好朋友,剛才奉茶給我只是形勢不得不如此。

如果不是以抽籤決定座位,一定是熟悉的人坐在一起,國際性的場合,同國家、同地區來的人聚在一起,這樣,無我茶會的精神如何推動?茶會時一幅無國界、無流派、無私情的樣子,會後馬上又成群結黨,哪能成就「無」的境界?所以茶會結束後是不可再約些人在原地繼續泡茶的。

143.無我茶會可以使用非茶的飲料嗎

是因為「茶」的德性讓我們以具體的茶會方式,將它體現出來而成就了「無我茶會」,並不是先有茶會形式才找到「茶」作為沖泡的飲料,所以要能深刻體驗無我茶會的精神,非要「愛茶」不可,若只是喜愛「無我茶會」的形式與教條,只是浮面的利用而已。

據此推論,無我茶會上不宜使用非茶的飲料,但何種茶,是否調了味、熏了花就不受限制了。

(1864)

第九章 品茗後活動與收拾-蔡荣章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180條》

蔡荣章著Author:Rong-tsang Tsai

ISBN978-957-9690-08-9 “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180,” First edition: 1999.9, Second edition: 2010.9《无我茶会180条》1999.9第一版 2010.9第二版 台北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2012.05.20修订版-English Translator : Katherine Yip英语翻译:叶德明

第九章 品茗後活動與收拾

113.何謂「品茗後活動」,如何進行,與「會後活動」有何不同

所謂品茗後活動是指喝完最後一道茶,大家靜坐原位,聽一段音樂,回味一下茶的滋味,回味一下剛才大家泡茶、奉茶、喝茶的情景,等樂聲消失後,擦拭自己用過的杯子,出去收回自己的杯子,收拾茶具,結束茶會。這段品茗後靜坐聆聽音樂的過程是無我茶會「空白之美」的應用。

無我茶會的「品名後活動」是視為品飲的一部分,所以大家喝完最後一道茶,自動靜坐於原位上,演奏或演唱的人看到大家大致坐定,即開始他的音樂時間,不必有解說或介紹式的開場白,以免打斷茶香、茶味與寧靜氣氛的綿延;音樂結束後,也不要鼓掌,讓大家在樂聲的迴響消失後,從靜穆中覺醒過來繼續收拾茶具。

由於是品飲後空白之美的應用,所以時間不宜長,三分鐘即可,不要超過五分鐘,否則氣氛不容易連貫。品茗後活動除了音樂演奏與演唱外,也可以安排大家閉目靜坐幾分鐘。喝完最後一道茶,個別自動閉目靜坐,到了約定時間,開始擦拭杯子收拾茶具。

茶會結束,大家收拾好茶具,主辦單位還可以安排一些「會後活動」,如茶會在山上舉辦,可繼續登山、健行,若在室內舉辦,可繼續一場演講或研討會。所以「品茗後活動」是無我茶會的一部分,而「會後活動」是無我茶會後的另外一個活動。不論是「品茗後活動」還是「會後活動」,都要在「公告事項」上說明清楚,讓與會者知所遵循。

114.品茗後活動為什麼不能太長,如何搭配為妥

品茗後活動是品茗後的一段「回味」時間,時間只宜三、五分鐘,太長了,延續性效果會斷裂。要把這種安排的意義充分讓演出者知道,否則他會覺得怎麼才讓他演出那麼短的時間!尤其是特別邀請來參加的專業性音樂家更會覺得委屈。

如果讓邀請來的音樂家只做品茗後短暫的演出會覺得遺憾,可在收拾完茶具,茶會結束後再以「會後活動」的方式安排一次音樂會,大家輕鬆就坐,好好欣賞一下的音樂。

同樣這種觀念,如果有其他如插花、書畫、舞蹈等團體參與無我茶會,為讓大家也能欣賞插花、書畫、舞蹈之美,將之作為會後活動,比安排在茶具觀摩與聯誼時間更恰當,因為保持了無我茶會的完整性。

115.品茗後活動要不要設置表演台

品茗後活動是視為品茗的一部分,所以不要有凸出的做法。演奏者或演唱者就在泡茶的隊伍裡面,如果參與泡茶,就在泡茶席上演出,如果樂器必須另外有個空間擺置,則放在泡茶席的旁邊,等到要演奏的時候才移到樂器放置的地方。表演者有數人時,只要讓他們坐在一起即可。若是脫離泡茶者的座位,在中央區設置表演台是不恰當的,容易將品茗與表演分割成兩部分。

大家席地而坐時,表演者也席地表演是最佳的方式,有所不便時才起立或坐在椅子上。但不論以何種方式表演,都不可於表演時才入場,即使不泡茶,也要在茶會開始時就到位。至於「會後活動」就可以設置表演台或演講台了,不再受「品茗後活動」的種種限制。

116.泡完茶,要不要清洗茶具

無我茶會是採用簡便泡茶法,泡完茶後不當場去渣、涮壺,等回去後才清洗茶具。

旅行中,晚上清洗茶具,壺、盅等可用高溫熱水燙過,開口向上放著,借著熱氣的蒸發,很快就會乾燥,出門前將茶放入壺內就沒什麼問題了。

117.如何預防收拾茶具後,壺盅的殘水外流

由於泡完茶沒當場去渣清理茶具,所以最後一道茶的「倒茶」要將茶湯倒得特別乾,這樣收拾茶具後,才不會有殘水流出弄濕了杯套、包壺巾等物品,包紮後,也儘量把壺正放於茶具袋內。最後一道的奉茶,要留意有沒有把茶盅內的茶倒完,如果還留有一些,自己將它喝掉,免得等一下不小心就這樣把茶盅打包起來。

118.收拾茶具前之擦杯動作,意義何在

品賞完最後一道茶,如果安排有音樂欣賞,也聆聽過了,這時把自己用過的杯子用茶巾或紙巾擦拭一下,放在原來的地方讓別人前來收拾回去,自己也出去收回自己奉出去的杯子。

將杯子擦拭一下,一方面是表示禮貌,一方面是預防自己在杯子上留有口紅或杯內尚留有一些殘水,別人收拾時不方便。但這畢竟只是初步的清理,回去後大家還是會徹底清洗的,所以茶會上擦拭杯子只要輕輕擦拭即可,不要太用力而顯得粗糙。

119.何時開始擦拭自己用過的杯子

喝完最後一道茶,如果大會沒有安排「品茗後活動」,就可以開始擦拭自己用過的杯子,如果安排有品茗後活動,則在「品茗後活動」結束後才擦拭自己用過的杯子。

在沒有「品茗後活動」時,如果自己的動作稍慢,別人前來收杯子時自己尚未喝完茶或尚未擦拭完杯子,應優先將前來收杯那人的杯子清理出來(如果您知道是哪一杯的話)。在安排有「品茗後活動」時,如果自己的動作稍慢,在活動開始後尚有茶未喝完,可繼續喝完它。

120.收杯禮節

無我茶會所謂的「收杯」是指出去收回原先自己奉出去的杯子。收杯時是端著奉茶盤,自行取回杯子,即使被奉者也在座位上。平日茶道的禮節是由被奉者端取杯子放回主人的奉茶盤上,但無我茶會是由奉茶的人自行為之,因為只有奉茶的人才知道自己的杯子放在哪裡,被奉者也被要求不要特意去知道哪杯是哪個人的。

收杯時如果被奉者也在座,收完杯要相互行禮致意,若自己正要出去收杯,巧遇有人前來收杯,應稍候一下,等對方收完杯子,行禮致謝後才離開。收杯時如果發現對方尚來不及喝茶或擦杯子,可先收拾下一位的,免得對方心慌。收杯子時若發現對方未將杯子擦拭,可能他忘了,或許他未帶茶巾或紙巾,依舊將杯子收回,回座位後自行擦拭。

若曾奉茶給圍觀的來賓,收回茶友的杯子後也順便將來賓手上的一次性杯子收掉,這時不一定是收回您原來奉出去的那些,多收幾個、少收幾個無妨。

121.茶具如何收拾

茶具的擺置與收拾沒有一定的程席要求,只要有規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即可,因為雜亂無章地擺置與收拾會破壞寧靜的心情,所以妥善地規劃、事先的演練是必要的。

 122.泡茶結束後還剩有茶湯怎麼辦

應該帶多大的茶壺,應該沖多少的水方能恰好供應所需要的杯數,這是事先需要作準備的。臨場操作時,萬一湯量少了,每杯可以少倒一些,或是不足的一杯留給自己。萬一多了,下一道少沖一點水,若是到最後一道還剩有茶湯,那就自己多喝一些把它喝掉。不要忘了,做什麼事都要有足夠的準備,將湯量控制得剛剛好是無我茶會的要求。

123.個人泡茶位子的復原

收拾完茶具,自己的座位與周遭環境應該是乾淨、整潔的。座位號碼牌如果是紙片做的,就坐時就把它收掉,連同報到時抽到的號碼簽一起放入茶具袋內;如果號碼牌是件紀念品,泡完茶收拾茶具時一併收拾起來。在室內泡茶,收拾完泡茶巾,發現地板或地毯弄濕了,要用茶巾、紙巾擦乾或吸乾。若曾奉茶給圍觀的來賓,檢查一下有沒有遺留下來的杯子。

茶會開始前,若發覺場地不夠整潔,負責場地佈置的茶友與到達會場的與會人員都應該及時清理。茶會進行間,有一塊紙屑在走道上是錯誤的。

 124.茶會如何結束

茶會在收拾完茶具,若沒有安排全體合影,就算結束;若安排有合影,則拍完照後結束。若沒有安排合影,個人收拾完茶具,看一看有沒有可以幫忙收拾的公共物品,如果沒有,與鄰近的茶友打打招呼,然後回家。離開會場的路上,遇見茶友,不論熟與不熟的都要打招呼,因為奉茶給陌生人都要恭恭敬敬,哪能見面不打招呼?自己收拾完畢,鄰座還只是開始收拾,不妨陪他一下,免得大家都走了,留下他一人太孤單。

125.公共設施的收拾

無我茶會要求各項行政工作儘量簡化,桌椅等不便搬運的設備儘量不用,如抽籤時不用籤筒而改以紙袋或布袋,簽名簿改以「簽名條」回收黏貼的方式,座位標示圖平躺於地面而不設「立式看板」……,所以公共設施的收拾應該不太費力氣,但原則上還是由負責該項工作的茶友負責回收。如何在輕鬆愉快的情況下辦好活動是無我茶會的一項考驗。

126.茶會後全體合影

茶會後大家合拍一張紀念照是很有意義的,把茶會名稱的標示牌也移過來拍攝進去作紀念。會後合影、以及在什麼地方拍攝,也要注明於公告事項上。

127.有些「人」或「事」需要特別感謝或說明時,怎麼辦

無我茶會並沒有在茶會間安排主辦單位說話的時間,有什麼「人」或「事」需要特別感謝或說明時,可利用大家拍團體照,集合好,拍攝前為之。如果人數眾多,需要擴音設備時,剛才品茗後活動的音響可移作這時使用。

(1759)

第八章 無我茶會的泡茶與奉茶-蔡荣章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180條》

蔡荣章著Author:Rong-tsang Tsai

ISBN978-957-9690-08-9 “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180,” First edition: 1999.9, Second edition: 2010.9《无我茶会180条》1999.9第一版 2010.9第二版 台北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2012.05.20修订版-English Translator : Katherine Yip英语翻译:叶德明

第八章 無我茶會的泡茶與奉茶

88.無我茶會使用「簡便泡茶法」

無我茶會不只使用簡便的茶具,而且儘量使用簡便的泡茶方法,如茶葉於出門前就放入壺內,不必在茶會現場另行「置茶」;溫壺、燙杯省略;清洗茶具等回去後再做。畢竟是在戶外,而且只帶簡單的用具,簡便泡茶法可以避免慌亂,讓自己有充裕的時間、心情把茶泡好、仔細享受茶會的時光。

89.何時開始泡茶、何時開始奉茶

無我茶會開始,大家抽籤就位,把茶具擺設完畢,起身茶具觀摩與聯誼,聯誼一段時間後,與會者也陸續到齊,回座位開始泡茶。開始泡茶的時刻會明確標示於主辦單位事先分發的「公告事項」內。泡完第一道,起身奉茶,奉完第一道茶,喝第一道茶;接著泡第二道,奉第二道……,這以後的動作一個接一個,就不必太在意進度表上的時刻,只要與大家保持大約一致的速度即可。

90.第一道如何奉茶,杯子放在哪裡

第一道的奉茶是將泡好的茶分倒於自己帶來的杯子內,以奉茶盤端杯出去奉茶。奉茶時是將杯子放在被奉者於「泡茶巾」前端騰出的「奉茶區」。至於杯子應放在「奉茶區」的什麼地方,係依下列規則為之:

將被奉者的「奉茶區」分成四個等份,(假設約定泡四杯茶),奉第一位茶友時,將杯子放在他的奉茶區之第一個位子上,(從奉茶者的右邊算起),奉第二位茶友時,將杯子放在他的奉茶區的第二個位子上,奉第三位茶友時,將杯子放在他的奉茶區之第三個位子上,第四個位子留給他本人放置自己的一杯。這裡所說的第一位或第二位是指您奉茶對象的座位次序,如「奉給左鄰三位茶友」,則從左算起分別為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如果您先奉茶給第三位,還是要將杯子放在他的奉茶區之第三個位子上。

由於奉茶的時間並非依座次而定,先泡好茶的人就先奉茶,所以您將杯子放在第二個位子時,或許第一個位子還是空著的。

91.奉茶時,杯子由誰拿取,走動不便的人如何奉茶,盲友的茶會如何應變

奉茶時,不論被奉者在不在座位上,杯子都是由奉茶的人自己端放。為什麼呢?因為只有奉茶的人才清楚杯子要放在哪裡,若是被奉者也在座位上,還是無需關心哪個杯子是哪位茶友的茶。

如果有走路不便的朋友參加泡茶,可由他左邊的茶友代勞。若連續兩位皆不便起身奉茶,右邊的那位由右邊的茶友代勞,左邊的那位由左邊的茶友代勞。

如果有少數的盲友參加泡茶,可依上述方法由鄰座的茶友協助;若是以盲友為主的無我茶會,建議將奉茶方式改為:每人泡茶三杯,二杯奉給左右兩位茶友,一杯留給自己,而且將座位排得靠近一點,讓大家伸手就可以將茶奉給別人、伸手就可以接受到別人的茶。杯子擺放的位子也改由被奉者主導,也就是右邊奉來的茶放在右邊,左邊奉來的茶放在左邊,自己的茶就留在原來的中間。

92.第二道以後如何奉茶

第二道以後,是將泡好的茶盛放在茶盅內,以奉茶盤端茶盅出去奉茶,(泡末茶時直接端著打末茶的「有流茶碗」奉茶)。奉茶時,將茶分倒於自己第一次奉出去的杯子內。若是以盲友為主的茶會,將茶盅遞給左邊與右邊的茶友,由他們自行將茶倒入杯中,再將茶盅還回。有人質疑為什麼第二道以後的茶不換個對象奉茶,讓大家都能奉給更多的人喝,大家都能喝到更多人的茶?理由之一是:杯子不便清洗,不同種類的茶容易相混。理由之二是:連續喝某人的幾道茶,更容易清楚地欣賞到它的真味。理由之三是:每次奉茶都更換對象,每個人的茶只能喝到一杯,尚來不及認清就消失了。理由之四是:這種奉茶方式的「交際性」、「應酬性」味道太重。

93.奉茶時要不要說「請喝茶」,被奉者要不要說「謝謝」

無我茶會在開始泡茶後就不准說話了,為了保持寧靜的氣氛、為了每一個人能專心泡茶、為了方便大家體會群體律動之美,所以奉茶時不要說「請喝茶」,被奉者也不要說「謝謝」,但行個禮、笑一笑總是要的。

94.奉茶一定要依前後的次序嗎

奉茶不一定要依前後的次序。如果約定奉茶給左邊第二、第四、第六位茶友,不一定非先第二位、再第四位、再第六位不可,如果第二位正有人奉茶給他,可先到第四位去奉茶。

95.奉茶時從座位的哪一邊出去

起身奉茶時,原則上是端著奉茶盤站起來,穿上鞋子(室內原已脫鞋則不必),從自己的左側走到圈內奉茶,因為右側放著茶具袋。但如果因為場地的關係,左側空間太小,從右側出去也無妨。

96.奉茶時遇「空位」及「不泡茶者」,怎麼辦

奉茶時若遇「空位」,就當它沒這個位子,以下一個有人使用的位子作為計數對象。如約定奉茶給左鄰三位茶友,緊鄰的一位沒人就坐,那就以下一位出席者作為您的第一位奉茶對象,以此類推。

若遇「不泡茶者」,仍然要作為奉茶的對象。如約定奉茶給左邊第一、第三、第五位茶友,左鄰的第一位是未帶茶具的朋友,仍然要列為奉茶的「第一」人。

為便於「不泡茶者」的「被奉茶」,右邊的茶友可以借一條包壺巾給他鋪在座位前面作為「奉茶區」。奉茶結束,杯子收回後,「不泡茶者」應主動將包壺巾摺妥還回,並行致謝。

97.若「品茗後活動」的表演人員未能一起泡茶,如何讓他或他們有茶喝

品茗後活動的表演者最好也是無我茶會泡茶的一員,但若無法兼具,就要規劃奉茶給他們的方法。如果表演者只是一個人,就當作是一位「不泡茶者」在席上即可,若兩三個人以上,主辦單位就要準備一些杯子,分發給附近的茶友,並指定哪幾個人要多泡一杯給哪位表演者。因為只是增加一杯,臨時告知不至於造成茶友們的困擾。再說,因為是抽籤決定座位,也無法事先安排哪些茶友多帶個杯子作額外的奉茶;即使安排了,也很容易因為座位離得太遠,奉茶者要跑很遠的路。

當「指派特定人奉茶」時,將這些表演者摒除在奉茶對象之外,也就是告訴坐在他們右邊的一些茶友(假設是向左奉茶):把「表演者」都視為「空位」。這樣比較不容易發生錯誤。

98.若設有解說員,如何奉茶給他

一般說來,設解說員的無我茶會都會奉茶給圍觀的來賓,若是這樣,就在奉茶給圍觀的來賓時再奉茶給解說員即可。萬一不奉茶給圍觀的來賓,就當他是一位「指派特定人奉茶」者,主辦單位提供一個杯子給附近的一位茶友,並囑咐加奉一杯茶給解說員。

99.如何奉茶給圍觀的人

若打算奉茶給圍觀的人,在公告事項的“奉茶規則”上要說明清楚,如:〝一、三道奉給左鄰3位茶友,二、四道奉給圍觀來賓,杯子由大會統一供應。〞若是如此,則第一道茶泡好後,以奉茶盤端杯,奉給左鄰3位茶友,最後一杯留給自己(假設約定泡茶4杯);第二道茶泡好後,從茶具袋內取出大會發給的4個杯子,將茶分倒入內,持奉茶盤奉給圍觀的來賓;第三道茶泡好後,持茶盅(或有流茶碗)出去奉茶,將茶倒于左鄰3位茶友與自己的杯內;第四道茶泡好後,持茶盅(或有流茶碗)出去奉茶,將茶倒於圍觀者手中的杯子內(這時的對象不一定是第二道茶時的對象,因為圍觀的來賓會到處走動)。奉茶時依舊是行禮、微笑而不說話。

報到時發給每人的杯數不一定要與每人所攜帶的杯數相同,例如公告事項上寫明“泡茶4杯”,但臨時發覺圍觀的人並沒預期的多,可每人只發3只對外奉茶杯。如此50個人參加的茶會,每人奉3杯茶給圍觀的人,就會有150位圍觀的來賓可以喝到第二、第四兩道茶。相反的,如果發現圍觀的人很多,可以加發到5個杯子,每杯只要少倒一點茶就解決了。但不能增加到6杯以上,否則不是每杯的茶湯太少,就是泡茶的熱水不夠用。真正遇到這種圍觀人數特多的情況,又不想讓部分人沒茶喝,可在二、四道奉茶給圍觀者的情況下,發給8個杯子,第二道用掉4杯,第四道時再拿出4個新杯子,將茶倒於杯內奉茶,這時當然針對第二道未曾喝過茶者優先奉給。這種狀況,每位圍觀者只能喝到一杯茶,但50個人參加的茶會,就會有400位圍觀的來賓可以喝到一杯茶。這就是所謂的“二、四道各奉4杯”的對外奉茶法。

如果圍觀的人數與泡茶的人數差不多,可每人只發一個杯子,依奉圈內的泡茶道數(如三道),只是每道多奉一杯給圍觀者。第一道奉茶時增加大會發給的杯子,第二道以後就持盅倒茶給圈內茶友與圍觀者(先倒給圈內再倒給圈外)。這種情況,圍觀者是與泡茶者品飲同樣道數的,這種對外奉茶法可簡稱為“每道各加一杯”。

如果圍觀的人數只及泡茶者之半,報到處只發給一半人(如抽到單數籤者)每人一個杯子即可,奉茶時就只有這一半人多奉一杯茶給圍觀的人,這時就稱為“每道一半人加奉一杯”。如果圍觀的人數尚不及泡茶者之半,那就由主辦單位指派某些人多奉一杯,這時就是“指派特定人奉茶”的方法了。

圍觀的人數是難予估算的,只有臨場應變,工作人員隨時增減對外奉茶的杯子,且以簡單的言語告訴大家所要採取的對外奉茶方式。

100.泡茶杯數與泡茶次數如何決定

泡茶杯數與泡茶次數都會注明在“公告事項”內,以便參加茶會的人決定攜帶多大的壺、多大的熱水瓶。主辦單位在決定“杯數”與“泡數”時要考慮到當天的天氣與活動量,天氣熱,活動量大,如夏天登山後的無我茶會,杯數與泡數可以加大,例如四杯三道,那每人會有十二杯茶可喝。這樣的杯數在冬天室內活動以後的無我茶會就顯得多了些,可改為四杯二道,那每人就只有八杯茶可喝,若改成三杯二道,那每人就是喝六杯。非特殊狀況,一般不超過四杯四道,因為超過四杯,不但杯子不好攜帶,壺也要變大,若再超過四道,熱水瓶還要變得更大,一切都會顯得不方便。

練習性無我茶會一般都設定在四杯二道,因為有了四杯,練習「杯位放置法」時比較有效;泡兩道以上的茶,才能練習到用杯、用盅奉茶的情況。

101.泡兩種茶時,如何操作

事先約定泡兩種茶時,如果是使用小壺茶,另備一把單壺放入第二種茶葉;若是泡末茶,可多帶一種末茶或第二種茶改為小壺茶。泡完第一種茶,休息過後(一般都會安排休息時間或插入另一項活動),泡小壺茶的做法是:把原來那把壺與新壺對調,倒些水涮盅,將涮盅的水喝掉,重新泡茶。泡末茶時:將原來茶罐與新末茶罐對調,倒些水涮碗,用涮碗的水涮杯,將涮杯的水喝掉,重新打末茶。先泡末茶再改泡小壺茶的做法是:收起茶筅、茶杓與末茶罐,倒些水涮碗,用涮碗的水涮杯,將涮杯的水喝掉,取出新茶壺,重新泡茶,以原「有流茶碗」作為茶盅,盛裝泡好的茶湯。

102.泡茶用水不足時,如何補充

若安排泡兩種茶,應考慮到泡茶用水使用量增大,在公告事項上應提醒大家多帶一瓶熱水,或說明現場有熱水提供補充。

如果是現場補充熱水,應於中間休息時間為之。主辦單位備熱水時,應留意水質是否適於泡茶以及容器是否有異味。裝熱水的人應注意安全,不可手握熱水瓶直接接水,應將熱水瓶獨自站立後再加水,以免熱水因滿溢或噴濺而燙傷。

103.茶會間若安排有茶食享用,如何進行

若安排有茶食享用,從公告事項的「茶會程序」欄可以看出,而且知道是在第幾道茶之後供應茶食。供應茶食時,先取出兩張紙巾(或茶食盤),一張鋪放在泡茶區的被奉茶區,作為別人供應茶食的地方。另一張鋪放在奉茶盤上,放置自己供應給別人的茶食。從茶具袋內取出茶食,依奉茶的對象供應茶食。

若本次茶會也奉茶給圍觀的來賓,則茶食的供應也應該包括來賓,這時茶友與來賓的茶食供應該是同時進行的,先供應給茶友及自己,再供應給來賓,因為若是先由來賓拿取,較不易控制應留給茶友的數量。若來賓數量頗多,為使每位來賓也有二、三樣茶食可以享用,可規定單數或雙數座位的人不供應茶食給圈內的茶友,全數供應給來賓,這樣做,茶友的茶食數會變為只有兩件。這種變通的供應方式可事先載明於公告事項,也可于報到時通知。

茶食供應後,將置於奉茶盤上的紙巾或茶食盤收起來;茶食享用完畢後,將茶席上放置茶食的紙巾或茶食盤收起來,繼續泡茶。吃不完的茶食帶回家,殘渣用紙巾包起來放入茶具袋內。

享用過茶食後,最好安排再泡一道茶,藉此清理一下口腔。

104.茶會沒安排供應茶食,可因自己泡末茶而提供茶食嗎

主辦單位沒安排供應茶食就不要準備茶食,但如果您認為茶食是您所供應的茶之一部分,而且要與您所供應的茶食一起食用才能顯現茶的的美味,那您就在奉茶時同時供應茶食。這時供應的茶食就放在奉茶杯的旁邊。

105.紀念性無我茶會等特種場合的奉茶法

所謂特種場合的無我茶會大都有特定的對象需要強調或紀念,這個對象可能是身邊的朋友,可能是已經離我們遠去的人。所以這個對象的奉茶是象徵性的意義大於實質。即使活生生的朋友也可能無法喝盡我們所奉的每一杯茶。所以只奉第一道,第二道以後的奉茶只對其他茶友或來賓。由於每人都要奉茶給特定對象,所以不論是否分區奉茶,總是需要排隊,這排隊奉茶正也表達了崇敬與追思之意。

喝完最後一道茶,可安排“歌頌” 、“講經”、 “追憶”之類的時段作為“品茗後活動”,加強這種無我茶會的效果,也可以只是靜坐或聽一段音樂。

收杯子時,先收奉茶給特定對象的那一杯,再收其他人的。回到自己座位上,若第一杯是無法被喝掉的那一杯,就把它喝了,再繼續其他“收拾茶具”的動作。若茶會是歡迎或歡送某位友人,這位朋友要把茶喝掉或清空。

106.對圍觀者的詢問及要求,如何因應

在有外人圍觀的場所進行無我茶會,不論是否奉茶給圍觀的人,難免有人會問在場泡茶的人一些有關茶會或茶道方面的問題,這時如果與他談起來,會影響茶會的進度與完整性,所以只能以簡單的話語回應,或告訴他在哪裡可以得到詳細的資料;或是事先帶些說明書在身邊,這時送給他觀看;若還無法滿足他,可請他稍候,等茶會結束後再與他詳談。總之,要讓他知道,現在正進行著一場不能說話的茶會。

107.奉茶間的禮節

如果大家席地而坐,奉茶時要蹲下來,把茶杯端放在規定的位子上(第一道茶的情形),或將茶倒於先前奉出去的杯子內(第二道以後的情形)。若被奉者在場,注視他一下,微微一笑,行個禮,起身離開。

被奉者在別人前來奉茶時,不要逕自離席出去奉茶,應等別人奉完茶,行禮後才離開。若這時正值要“倒茶”,可一面接受別人奉茶一面倒茶,因為若等別人奉完茶再倒,茶湯一定太濃了,在“把茶泡好”的原則下,這樣做並不失禮。如果已經站起來,穿好鞋子正要出去奉茶,這時奉茶的人來了,還是要站在原地,等對方奉完茶,行過禮才離開,這時的行禮是等對方奉完茶站起來後為之。如果奉完茶回來,遇到別人正來奉茶,趕緊坐下來接受奉茶;若回來後還來不及坐下,奉茶的人已奉完茶,就站著等奉茶的人起身,雙雙行禮後才坐下。

奉茶或收杯子的行禮,原則上是蹲著、坐著的時候為之(若席地而坐),不是奉完茶、收完杯子,站起來後才行禮,除非雙方都已經站了起來。奉茶、收杯時,若對方不在座,不必行禮,僅留敬謹之心。

108.什麼時候開始喝茶從哪一杯開始喝

無我茶會不設指揮與司儀,一切依事先的約定來做,但進行間彼此要相互協調,不讓進度相差太多。自己出去奉完茶,回來後等到別人奉來的茶到齊了,就可以開始喝茶。從哪一杯開始喝都可以。

但有兩種狀況可以不必等到奉來的茶到齊就開始飲用。第一是等太久了,再不喝會影響整個進度,因為或許是哪個人弄錯了呢,再等下去還是等不到,這時只有先喝了。第二是這場無我茶會的座位排得很開,或許在山頂上為求景觀或避陽光,每人必須走上一段路才能奉著茶,這種狀況的“進度一致性”變得不太重要,所以來一杯喝一杯,免得茶湯冷了。

109.喝茶時應快快地喝還是慢慢地喝

原則上,無我茶會是很閒靜的一種喝茶方式,所以應該慢慢地喝,這裡所說的慢慢地喝是指不趕、不匆促,而不是喝到茶湯都冷了。嚴格說來,無我茶會在本質上是屬於積極、有作為,而且帶點嚴肅性的,所以不宜顯得散漫。

110.茶葉浸泡期間,做什麼才好

泡茶開始後,如果使用小壺茶的方式,打開杯子、打開熱水瓶、打開壺蓋、沖水、蓋上壺蓋,接著是茶葉浸泡的時間,這時除了留意茶葉須浸泡多久外,應讓自己放鬆下來,體會一下您與“大地”、您與“茶友”、您與“茶具”、您與“茶”間的關係,體認一下您“存在”于當時那個時空的感覺,不必東張西望,操心著別人到底做得怎樣了。

分擔這次茶會工作的人員難免會掛念著是否一切順利進行,而難得讓自己寧靜下來,所以事先的準備工作儘量周詳、切實,在無我茶會的各項規劃上也力求精儉,唯有如此,才能讓包括主辦單位在內的全體人員輕鬆、愉快地享受茶會。

111.泡茶進度超前或落後時,有何調節的方法

泡茶的進度太快時,提醒自己放慢一點,甚至於靜坐一下。如果太慢了,要加緊速度,除動作加快外,還可以在喝茶間就開始泡茶,省掉茶葉浸泡的時間。進度的一致是無我茶會顯現群體律動之美很重要的因素,但也不要像軍隊操練一樣地整齊,只要不相差太遠,自然情況之下顯現規律即可。甚至於在場地顯得擁擠的時候,大家一起出去奉茶反而不方便,這時寧可有些人慢一些。

112.如何避免攝錄影破壞氣氛

大家圍成圈圈泡茶,大家都能看到茶友們靜靜泡茶、奉茶、喝茶的情形,這是無我茶會完整的景象。如果有人跑到中間,尤其是長時間停留,就會破壞這個完整的圖像,所以茶會進行間的攝錄影除了「茶具觀摩與聯誼」時間外,儘量在圈外為之,即使要到圈內搶鏡頭,也是拍了就退到圈外。這種要求應讓幫忙攝錄影的朋友知道。

數人合照或擺個姿勢讓別人拍照,只適合「茶具觀摩與聯誼」的時間進行,泡茶開始後只能讓非茶會人員攝錄自己與整體茶會進行的情形。如果沒有別人可以幫忙,自己又很想拍一張茶會進行的情景,只能利用空當,在座位上拍一下。

(2545)

第七章 就位時段-蔡荣章

《無我茶會Sans Self Tea Gathering 180條》

蔡荣章著Author:Rong-tsang Tsai

ISBN978-957-9690-08-9 “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180,” First edition: 1999.9, Second edition: 2010.9《无我茶会180条》1999.9第一版 2010.9第二版 台北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2012.05.20修订版-English Translator : Katherine Yip英语翻译:叶德明

第七章 就位時段

75.每人的坐墊應如何放置才會整齊

由於座位號碼牌的放置位子是以坐墊前緣的中心點為基準,所以就位時,將「坐墊」(不是墊布)前緣的中間點切齊號碼牌,每人就位後就會很整齊了。

76.就坐後號碼牌如何處置

如果號碼牌是用紙片製作的,坐墊放置妥當後就把號碼牌收到袋子裡,這樣看起來比較整潔。號碼牌若是一件紀念品,就將它擺置在適當的地方,與茶具一起展示出來,等到收拾茶具時,才將它一並帶走。

在報到處抽到的號碼簽,也是將它收藏起來比較好,放在座位上顯得淩亂。

77.杯子正放還是倒扣的好

抽籤、就位,擺茶具時,杯子放在奉茶盤上,一般是將之倒扣,理由是基於衛生原則,但如果您的杯子要正放時才好看,而且現場沒有風沙等衛生上的考慮,將之正放亦無妨。開始泡茶前,將杯子打開放正。

78.向圍觀者奉茶時,對外奉茶的杯子要陳列出來嗎

若本次無我茶會決定向圍觀的來賓奉茶,一般是由主辦單位統一於報到處分發特定的杯子。每人領到杯子後先放在茶具袋內,擺設茶具時也不陳列出來,等到奉圍觀者的茶泡妥後,才取出杯子分茶。理由有三:一是為了簡潔美觀,免得泡茶區上太多東西。二是為了安全,免得杯子被風吹跑。三是增加神秘的氣氛,到了奉茶給圍觀來賓時,居然每人都暗藏了額外的杯子。

79.安排有「供應茶食」時,帶來的茶食要不要擺放出來

若本次無我茶會安排有「供應茶食」,會於「公告事項」內說明,並註明在第幾道茶後供應,此時大家就必須攜帶茶食。在茶具擺置時,茶食不要先擺放出來,主要原因是衛生問題,等到供應時才從茶具袋內取出。

80.夜晚無我茶會時,茶會燈放哪兒比較好

天黑後舉辦的無我茶會都要攜帶個人用的茶會燈,擺設的地方以能照射到壺口或碗內為原則,此外要考慮到不妨礙沖水、倒茶、奉茶等動作,而且整體看起來很美觀。

如果茶會燈使用蠟燭或油燈,還要考慮安全問題,如一陣風來,泡茶巾、茶巾、坐墊等會不會被吹到燈罩上而引起燃燒。若使用瓦斯,應留意攜帶過程中會不會造成漏氣。

81.戶外風大時怎麼辦

戶外舉辦無我茶會,遇到風大時,最易被掀起的是鋪在地上的泡茶巾、坐墊、墊布以及直立式的瘦高型熱水瓶。熱水瓶可以躺著放,並藉它壓著泡茶巾的迎風面,坐墊、墊布可以用茶具袋鎮壓。其他較重的隨身物品及場地上的石塊,都可以派上用場。

82.茶會前下過雨,場地濕濘怎麼辦

出發前就知道場地可能濕濘,應該帶一塊防水墊布以便鋪在地上。若半路上才下了一場雨,只有隨機應變了。如果在野外泡茶,在不破壞景觀的情況下可拔些草、摘些葉子鋪在地上;若在水泥或鋪石地上泡茶,可將地上小面積的積水掃掉,大面積的積水則避開。克服困難、隨遇而安是這個時候應有的態度。

83.戶外昆蟲的問題

戶外舉辦無我茶會,席地而坐後難免有昆蟲前來參加,或爬到坐墊上,或跑到奉茶盤上。第五屆國際無我茶會在中國武夷山的玉女峰下草坪舉行後,有茶友就反映這個問題,甚至抱怨小蟲跳到杯子裡面。主辦單位直覺地回答:那麼下次舉辦,前幾天先噴灑一次農藥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停了一下子馬上有人反對:一些昆蟲有什麼關係,難道噴農藥比較好嗎?大家思索了一陣了,結果支持昆蟲的聲音此起彼落:有隻螳螂爬到我的奉茶盤上,我就帶著它一起去奉茶,回座位後它才慢慢地離開。另外一位茶友說:有只小蟲跳進我的杯子裡,我就避開它把茶喝了,剩下一些茶把蟲倒掉。

討論到後來,大家似乎不再反對小蟲的參與,反而說起了小昆蟲們與會的趣事。

84.「茶具觀摩與聯誼」何時開始、何時結束、有何替代方案

「茶具觀摩與聯誼」是無我茶會的第一項活動。茶具擺設妥當後就可以起身與周遭的茶友打招呼、參觀他們帶來的茶具,陌生的朋友也利用這個機會相互認識。「茶具觀摩與聯誼時間」沒有明確的起點。

但是「開始泡茶」卻是很重要的一個明確時刻,每位參加無我茶會的人都要知道。泡茶開始的時刻就是「茶具觀摩與聯誼時間」的結束,大家必須及時主動回到自己的座位,開始泡茶。

如果是一群相知甚深的朋友,茶具觀摩與聯誼變得不重要,可改為大家靜坐數分鐘後開始泡茶。主辦人發覺大家都已到齊,而且都擺好了茶具,主動引導大家靜坐,預定的時間到後,有意以打開熱水瓶,發出聲音來告訴大家開始泡茶。

從報到進入茶具觀摩與聯誼,已是無我茶會的一部分,不宜播放音樂,以免大家站在一旁聆聽,不認真從事茶具觀摩與聯誼,甚至誤以為這只是無我茶會的預備時段。如果設有對外解說,從擺號碼牌開始就要告訴圍觀的人,這群人在做些什麼。

如果舉行茶會的城鎮需要有個開幕式,可於會場旁設置開幕式的場所,大家辦完報到,茶具擺放妥當後,聚集到開幕式的地方。進行完開幕式,回到無我茶會會場,從「茶具觀摩與聯誼」時段做起。這樣做比將開幕式安排在「茶具觀摩與聯誼」時間內為佳,不會破壞無我茶會的完整性。也比安排在擺設茶具之前為好,因為那個時候一點無我茶會的氣氛都沒有。

85.茶具觀摩的禮節

無我茶會是每人自備茶具,所以茶會的現場有如茶具的展覽,尤其是國際性的無我茶會,各國的茶具聚集一堂,實在熱鬧。再說,每人攜帶的茶具也或多或少代表了本人的個性,從茶具的欣賞有助於茶友間的認識。

欣賞茶具時,不要用手觸摸,或是拿起來觀看,一方面是基於衛生的要求,二方面是避免失手打破,除非茶具主人正好在場,由他主動拿起茶具介紹或授意您取壺欣賞。

走動時腳步宜輕,免得引起飛塵,而且小心不要踏到或踢到茶具。別人還忙著擺置茶具的當兒,不要打擾他,免得耽誤他的進度。交談間,不要盯住一個人說個不停,否則這個人就沒有時間欣賞茶具與從事其他聯誼活動了。留意還剩下多少時間可以從事茶具觀摩與聯誼,把握足夠的時間回到自己的座位泡茶。

86.如何發揮聯誼的效果

無我茶會顯著發揮聯誼效果的時段是前面的「茶具觀摩」與茶會結束後的「會後活動」,為增進此「交朋友」的效果,可安排一些「聯誼人員」協助茶友們的相互認識。如果本次茶會有數個團體的成員參加,「聯誼人員」必須由熟知這些團體成員的人士擔任。

87.如何對圍觀群眾發放「簡介」

若選擇在公共場所舉辦無我茶會,多半帶有推廣的用意,除了設置解說員將無我茶會的做法與精神介紹給圍觀的群眾之外,還可以分發「簡介」。分發簡介的方法有三:一是在報到處設置服務台,明顯標示有簡介備索,且於茶會進行間持續為之。二是安排發放人員,手持簡介游走于會場周圍,讓有興趣的圍觀者自行拿取。三是事先分發給與會的泡茶人員,茶會結束後由泡茶人員送給圍觀的來賓,並口頭說明之。

(1692)

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 历届国际无我茶会一览表-蔡荣章

无我茶会Sans Self Tea Gathering 

International Chronicle as below:

以下是历届国际无我茶会一览表:

1990.12.18-1st. Taipei

1990.12.18-一届台北

1991.10.17-2nd. Wuyi Mountain

1991.10.17-二届武夷山

1992.11.09-3rd. Kyoto, Japan

1992.11.09-三届日本京都

1993.10.13-4th. Seoul and Iksan, Korea

1993.10.13-四届韩国首尔

1995.10.27-5th. Wuyi Mountain

1995.10.27-五届武夷山

1997.11.22-6th. Taipei

1997.11.22-六届台北

1999.10.16-7th.Hangzhou

1999.10.16-七届杭州

2001.10.07-8th. Shizuoka, Japan

2001.10.07-八届日本静冈

2004.08.21-9th. Singapore

2004.08.21-九届新加坡

2005.11.02-10th.Wuyi Mountain

2005.11.02-十届武夷山

2007.10.13-11th.Yishan, Korea

2007.10.13.十一届韩国益山

2009.10.17-12th.San Francisco,USA

2009.10.17-十二届美国旧金山

2011.05.28-13th.Taipei

2011.05.28-十三届台北

2013-14th.Korea

2013年的第14届将在韩国10月举办

2015-15th.Hangzhou

2015年的第15届将在中国杭州举行

 

  (2683)

无我茶会的无与有-20130102周三小方块-蔡荣章

无我茶会的无与有

蔡荣章

20130102周三小方块WEDNESDAY TEA CORNER

无我茶会一开始就以抽签决定座位,提醒人们无尊卑之分。坐定后,摆设自己的茶席,茶具茶叶都是自备,而且没有什么限制,提醒人们不要有流派与地域之分。什么时候开始泡茶、什么时候开始奉茶没有人指挥,一切依事先排定的程序来做,这表示要放弃自我,配合大家的进度。泡好了茶要依一定的方向奉茶,也就是奉茶给对方,但喝到的茶却是来自不同方向的,提醒人们放淡报偿之心。喝茶时除了喝别人奉来的茶,也喝自己的一杯,确定自己把茶泡好了没有,提醒人们不要老是觉得自己的最好。品尝别人奉来的茶,不要排斥没有喝过或原本不喜欢的茶,不要有好恶之心。奉茶时想要冲出约定,到别处奉茶,社交一番,但打消了念头,因为是违规的。

无我茶会以抽签决定座位,没有找寻〝好座位〞的烦恼,没有学术、地位、财富、相貌的顾忌,大家平等地一起泡茶奉茶品茗,从此你学会了〝自在〞地生活。摆设好茶具,起身从事茶具观摩与联谊,看到了不同的泡茶方式,看到了深浅不同的茶道境界,你发觉原来的流派之见是多么狭隘,你懂得悠游于广阔的天地间了。当大家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很有节奏地进行着茶会,没有人发号施令,你发现了春去夏来、夏去秋来也没有人指挥,你知道秋天过后就要把冬衣棉被找出来,你知道人老了就会死亡,你坦然面对这一切。无我茶会在泡好茶后是依同一方向奉茶的,没有人在意对方没有回馈给自己一杯,你发现要求回报是没有必要的,无报偿之心才可以减少很多报怨,让自己省掉很多气愤。奉完茶后是品饮别人奉给你的茶,也喝自己的一杯,喝到泡得好的,你抛弃了唯我独尊,继续追求应有的境界,喝到泡得不好的,你知道了将造成多少不悅的情绪与健康,这样的认知给了你〝自在〞生活的〝品味〞。参加无我茶会经常可以喝到原本不喜欢或没喝过的茶,哪天你会发现居然也别有一番风味,你放淡了好恶之心,从此原本与你无缘的事物或人物都能丰富你的生活了。无我茶会要求与会者专心泡茶、奉茶、品茗,奉茶也只是给约定的那几位,你割舍了许多应酬的工作,你发现人际关系并不因此遭受破坏,你知道如何将精力凝聚,发挥更大的效用。

第一段的无(抛弃)与第二段的有(建构)都是以无我茶会的进行为例,然思想的源头在于茶,存在于茶汤。在〝无〞与〝有〞间,我们只说到抛弃了这个建构了那个,但事实上,新的〝有〞也可以抛弃的。我们要掌握自己,掌握自己下一秒钟起的新生命,自己希望新生命是怎样的就建构那样的有,新的〝有〞要在〝无〞的土壤上才能生长。无的观念很重要,无的作用很重要,它可以改变命运,可以重新塑造命运。无我茶会就是体认〝无〞的茶会,〝我〞只是作为主体,作为对〝无〞的衡量标准,〝无我〞不要连在一起作为一个词汇解释。

 

  (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