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茶会作品

茶会活动与茶道生活不同/文/许玉莲

茶会活动与茶道生活不同/文/许玉莲

 

现代茶道思想网专栏

我泡的茶,茶叶都是平常我遇到、喝过、认为品质好的茶,就买一些收放备用。并没有规定自己一定要找什么(种类)茶,我会看、会泡、会品,知道哪个茶制作得不错,如果卖家开价不过份,我刚好负担得起我便买了,茶的种类名称并不妨碍我去欣赏任何一个制作得好的茶,有些茶是优质但超出财务预算我便不买。没有将喜爱茶叶转让的打算,故不库存茶量,即使觉得有些茶喝来真美,陈年后应香味更醇化也应会升值,但心思不在这边。我买茶的量只足够自己所需便罢手,一些茶是非常让人痴迷,但我也没想过要买断它。我不跟风一定要到哪个山头住个把月亲手做些茶出来就把这些茶叫做好茶,但我手边随时都积储到有些好茶,随时能够把它泡得极之迷人,一起品茗过的人都喜爱极了。

我有各种方法在不同的地方冲泡各个茶,做久了成为泡茶习惯,习惯也即生活中时常会做的事情,因为投入地做,泡茶这件事越做越细腻、越做越丰富久而久之成为一种茶会形式,甚至到最后有能力通过一些形式来表达某种思想及感情,那样的茶会就称为作品,而作品的创作者就是作者,整个过程是兴趣带动思想、思想后行动、操练成为习惯、技术娴熟后创作、作品影响泡茶者的道路与生活,这时候的茶道,是有力度与深度的,因茶会的形式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又,生活中处处、时时可为之,那种有过茶道经历的愉悦与气度是从内往外散发至泡茶喝茶者脸容与四肢,是无时无刻不享受的。

现今很多博览会上的茶会活动看起来活跃,其生命力却是脆弱的;茶会活动与茶会作品本质的不同是,活动与生活是有距离的,生活与活动为何有时候看起来并不那么一致?因为一个人在办活动时通常是带着做秀、工作、表演的心态;而生活却是过日子,在生活里面举行茶会就等同天天操练写毛笔字、弹钢琴、跳舞蹈、写一首诗,做这些事情是一辈子的事,目地不会只是用于社交或表演、不会只是为了录视频和拍照贴网。往往,为做活动而做的活动,过了就无可留念的,甚至,可能还有一点空空荡荡的心情,觉得所发生的一切皆与我无关。为什么会产生距离感呢,因目前茶会活动呈现出来的样貌,清一色是古董茶具、禅意空间、名贵插花、复古服装、打扮成仙女般的美女们,这些事物并没有构成茶会的精神,大家只不过在视觉上看到一些华丽的物品,内心没办法感动。

不是说我们不要活动,只要作品,活动与生活,对人类产生“享受”的程度不一样的,活动的享受是小于生活。需要那么多茶会吗,有那么多人参加就有那么多茶会,因为每一个人想参加的茶会形式是不一样的,有人爱吃青菜,有人爱吃豆腐这样。泡茶者必要让自己从茶会中产生自己的作品。

人们不必一定要参加什么水准的茶会。茶会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形式,每种茶会都有参差不齐的水平,但是要让自己从茶会中体会到生活。

有人觉得茶会很复杂为什么有那么多规定?有了规定,才会有形式,才会有茶会作品出现呀。那影响了什么?茶道是为了要喝一杯好茶,是为了要让自己过生活过得很舒服,而不是为了表演、办活动。

 

刊登中国茶道杂志专栏.完稿于2017-07-13

  (1128)

2018第八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公告

         

2018第八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第二次公告

 

由中国漳州科技学院与韩国国际Tea Club共同主办的“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其2018第八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决定于2018.5.28~6.1在韩国光州举行,研讨主题为“茶食品”。会程如下:

5.28(一)17:00~18:00仁川机场—宝城

18:00~19:00晚餐

19:00~入住宝城Dabeach饭店

5.29(二)上、下午参加宝城茶学术大会

5.30(三)上午体验制茶

下午参观茶园、茶店

5.31(四)上午访问茶店

下午参观光州红茶茶博会

晚宿仁川饭店

6.01(五)返程

抵达到离开仁川机场这段时间的食宿交通与活动费用,应缴纳主办单位50万韩币(折合人民币约3000元),报到时候缴纳。

论文请于2018年4月底前备妥中、韩文本汇集到rongtsang@126.com蔡荣章邮箱或napolee3814@hanmail.net郭在明邮箱(韩国地区)。与会者请于2018年4月15日前将个人资料与出发地点、住宿要求亦寄到上述邮箱。

 

“茶食品”的写作可从下列方向思考:

  1. 茶食品包括喝茶时搭配的点心、加入茶的食品、加入茶的菜肴、加入茶的饮料
  2. 茶食在茶会上的应用
  3. 餐饮在茶会上的应用
  4. 现有茶食品的介绍
  5. 自行创作的茶食品
  6. 茶食品的欣赏

 

2017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已于2017.11.23-27在中国漳州科技学院与天福石雕园举办完毕,该次的领队会议决定往后三届的研讨主题为:第九届的“茶事举办”、第十届的“茶的第六产业”、第十一届的“茶道艺术”。

 

 

有关“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的消息将在下列网址发布:

http://tftc.edu.cn/进入茶文化研究中心

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进入茶文化活动

本文经韩国国际Tea Club确认,由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于2018-04-03发布。

 

 

2018第八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第1次公告)

          由中国漳州科技学院与韩国国际Tea Club共同主办的“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其2018第八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决定于2018.5.28~6.1在韩国光州举行,研讨主题为“茶食品”。请大家开始准备撰写论文及参加事宜,会程与费用将在下一次公告。

论文请于2018年4月底前备妥中、韩文本汇集到rongtsang@126.com蔡荣章邮箱或napolee3814@hanmail.net郭在明邮箱(韩国地区)。

“茶食品”的写作可从下列方向思考:

  1. 茶食品包括喝茶时搭配的点心、加入茶的食品、加入茶的菜肴、加入茶的饮料
  2. 茶食在茶会上的应用
  3. 餐饮在茶会上的应用
  4. 现有茶食品的介绍
  5. 自行创作的茶食品
  6. 茶食品的欣赏

2017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已于2017.11.23-27在中国漳州科技学院与天福石雕园举办完毕,该次的领队会议决定往后三届的研讨主题为:第九届的“茶事举办”、第十届的“茶的第六产业”、第十一届的“茶道艺术”。

有关“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 的消息将在下列网址发布:

http://tftc.edu.cn/进入茶文化研究中心

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进入茶文化活动

本文经韩国国际Tea Club确认,由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于2017-12-23发布。

 

 

 

  (1357)

2017” 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许玉莲


上图: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蔡荣章

 

2017” 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许玉莲

2017.11.23~27在中国福建省,漳州科技学院举行” 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主办方为中国漳州科技学院、韩国国际TEA CLUB,今届主题是“茶与文学”。

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期间,于2017年11月24日晚7:30~9:30举办了“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这是将泡茶者升华为茶道艺术家,将茶饮品升华为茶汤作品的一种做法。专注于茶,泡茶,茶道。品茗者入场需要购入场票。茶道艺术家完毕了泡茶工作后我们需要付酬劳给他们。

当晚“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共有14席,每席八之九位品茗者,此茶会倡导专注于茶,茶汤作品,茶道作品,以及主张泡茶,奉茶,喝茶过程不闲聊,不玩手机,安心赏茶。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是一种茶会形式,由蔡荣章与许玉莲创起,从2010-06-18开始试验性举办,从2011-12-10开始蔡荣章与许玉莲开始针对此课题研究讨论,并写下文章,于2016年8月,将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文章结集出书。

 

 

  (1208)

什么时候喝茶不可以说话/文/蔡荣章

現 代 茶 道 思 想 網 創 建 者蔡 榮 章 許 玉 蓮

蔡荣章

什么时候喝茶不可以说话/文/蔡荣章

20170630茶网专栏

喝茶不是就是要说话,有什么时候是喝茶不可以说话的吗?听音乐、看戏都是休闲活动,都是可以聊天说话的,不是吗?说到这里,这可要看情况而定,在音乐厅欣赏音乐是不可以说话的,在剧院欣赏歌剧是不可以说话的,即使是野台戏,当大家看得入神、听得入神的时候,你在旁边说话是惹人嫌的。这样说来,还有什么场合是可以说话的呢?好像没有了。我们不能说:用餐的时候搭配的歌唱或表演是可以一面用餐一面高谈阔论的。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但那是值得享用的一种娱乐方式吗?我们真的可以从那里享受到什么美感吗?我看还是等吃过饭再专心听歌看戏吧。你或许要说:这种场合所呈现的演出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欣赏的、这是民间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持保留态度,我赞成茶馆的那种听歌看戏方式,但不喜欢在用餐时演出。茶馆里的演出虽然也是边听边看边喝,但有兴趣的人才会选择这个时段,是不太聊天的,要谈事情会叫到一边去。但用餐时间是把歌唱、演出当作一道菜一样的端上桌面,可以先吃这一盘,也可以先吃那一盘,那样的节目就太糟蹋演出的人员了。

茶道是不是也曾沦为刚才所说的那种边吃饭边做茶艺表演的状况呢?我们都曾经历过,我们都曾扪心自问过,我们不要将茶道做如是的安排,我们也不要将音乐、戏剧做如是的安排。我们并不是说茶道一定就是要唯我独尊,但是当你专心留意泡茶、专心欣赏茶汤时,根本无暇去说话,别人找你说话你都会觉得讨厌。

但是喝茶在两种情况之下是一定要说话的,第一,谈生意、聊天的时候。这时喝茶只是配角,即使邀请一位泡茶高手在旁边泡茶亦是如此,这时候的主要工作是谈生意、聊天,泡茶的人不可以只想要表现他的泡茶艺术,别人不关注他泡茶、不赞赏他的茶汤他就不高兴。第二,介绍茶叶、讲解茶道的时候,不论是在商场、家里、或是课堂。这时候讲话的人可能一边泡茶、一边奉茶,一边说着、讨论着这些话题。除了以上这两种场合,剩下的就只有专心喝茶了,专心欣赏泡茶、专心体会奉茶、专心享用茶汤,这时候我们不需要去操心这叫什么茶名、操心同席的人是不是知道你是茶叶专家。这时我们需要的是专心观察泡茶的人怎样泡茶、专心欣赏这泡茶的味道与个性,没有时间从事任何社交工作。

总经理室的接待泡茶可能是属于第一种场合,茶叶卖场为买茶的客人泡茶可能是属于第二种场合,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绝对是第三种场合。

 

  (1241)

茶叶是作曲,泡茶是演奏 /文/ 蔡荣章/20170315

蔡荣章茶叶是作曲,泡茶是演奏 /文/ 蔡荣章/20170315

有人说:茶都做好了,泡茶还能改变了它什么?不是什么茶就是泡出什么茶汤吗?又说:只有茶的好坏,没有茶汤的好坏。这些话的对错姑且不说(事实是错的),但都扯到了茶、泡茶、茶汤的关系。

如果说茶叶(指茶干)只是泡茶的原料,茶汤才是成品,那未免小看茶叶了,茶叶是要专业的技术与天赋才能成就的,制茶的人必须精通茶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入仓等知识与技术才能完成“茶叶“这件作品,制茶师傅是倍受尊崇的,茶叶应该被视为是一件作品。原料与作品不同,原料天生的成分化较多,作品加入了很多创作者的精力与意志。

茶汤也不能只看作是茶叶挤出来的汤,就如同橘子挤成汁ㄧ样。要把茶汤泡好,必须对茶叶、泡茶用水、茶具、水温、茶水比例、浸泡时间等有深刻的理解,进一步还要将泡茶、奉茶、茶汤当作是艺术的呈现,融入美学的元素。所以茶汤的产生也是一件作品的创作。

我们应该把“茶“的原料往前推到茶青,茶青的好坏就如同橘子,有品种好坏之分、有栽培方法优劣之分、有环境气候条件之分,但人力塑造的成分不多。茶青可以说是原料,然而茶叶就不同了,从茶青变成茶叶是茶另外一个生命的诞生,这个新生命的优劣百分之八十依赖制茶师的功力。

从茶叶变成茶汤不是只像橘子挤成汁,是如同茶青变成茶叶,是茶的另一次生命诞生。茶的鲜叶在茶树上成长到我们需要的程度,被采下作为茶的原料,这茶青是茶的第一个生命周期,茶青被制成可以泡来饮用的茶叶,是茶的第二个生命周期,从茶叶要变成可以被饮用的茶汤,要泡茶者注入心血的,甚至还要让自身饱赋美学与艺术的细胞。茶的第一个生命周期造就的是原料,第二个生命周期的茶叶与第三个生命周期的茶汤都要被视为是“作品的创作”。

那茶叶与茶汤这二件作品的关系如何?茶叶就像音乐的作曲,茶汤就像音乐的演奏(含歌唱)。要有好的作曲才会有好的音乐, 有了好的作曲,没有好的演奏也是听不到好音乐的。茶叶做得很好了,但没有懂得泡它的人,好茶也只有空藏瓮底,遇到不会泡茶的人,好茶也只好忍痛牺牲。会泡茶的人可以把茶叶作品表现得更好,也可以把茶叶作品从事第二次的创作,这时成就的茶汤可能比原先的茶叶作品更有魅力,因为加进去了泡茶者的力道,也可能发掘了原先茶叶作品可以再创造的另一种滋味与风格。

但是没有好的茶叶作品,就难为无米之巧妇了。没有好的茶叶,茶道艺术家无法产生、茶道艺术无法形成。

将制茶视为是ㄧ件“茶叶作品”的创作、将泡茶视为是ㄧ件“茶汤作品”的创作。不要让制茶只停留在农产品加工的印象, 不要把泡茶只当作是把茶汤挤出来的劳务。“茶叶作品的创作”与“茶汤作品的创作”是茶文化极待建立的两个观念。

20170315中国《茶道》杂志专栏刊登 (1223)

泡茶礼法的省思/文/许玉莲/20160915

泡茶礼法的省思/文/许玉莲/20160915

泡茶不能泡得太谦卑,泡茶者首先要避免礼多人不怪的点头弯腰如捣蒜的习惯,泡茶、奉茶、喝茶需掌握行礼时机,过与不及同样是失礼行为,是又鞠躬不是又鞠躬,行礼仪轨一旦失去应有原则,日子久了,大家越来越不把这些当一回事,泡茶者就得不到尊重,因为你不懂尊严。

现今学校流行指导茶文化生两手交叉放在胸下抱着腹部为规定礼仪,头部、面部、眼睛不能动,并要一直维持笑容的表情,这种不人性化动作把泡茶者变成刻板道具,对泡茶者的不尊重是茶艺礼仪规范的一大讽刺;奉茶动作则是:来到被奉茶者面前先鞠躬,奉茶后作伸掌礼,再第二次鞠躬才可离去。一些人说奉茶时还应弯腿屈膝作万福礼,若如此奉茶给一人要行礼四次,一席有十位喝茶者则泡茶者就要行礼四十次,泡茶三道则泡茶者需要行礼一百二十次,呆板动作之多使奉茶行为变成僵化教条,硬生生切断泡茶者内心感情之培养,以致大家以为例行公事完成指定道数动作就算是礼仪,反而丢掉真心诚意。

泡茶要泡得不卑不亢,原本不必一条条立规立距强迫大家服从,是社会华而不实现象越来越多,冲淡人与人间的人本精神,不得已树立做法让大家遵循一些共同礼仪规范,目的为拉近距离,惟泡茶行礼的设计有几点不可忽视,即:行礼必须包括泡茶者与喝茶者,彼此需以对等礼节相待,这两者关系平等,大家才能客观地把心收拢回来放在茶上。现今一面倒让泡茶者给被奉茶者行礼,被奉茶者理所当然拿茶而不自觉回礼,有者更不以为然为何需要答谢礼,他继续聊他的天,看也不看一眼泡茶者,这种极度无礼、对人对物毫无领受之心的粗暴行为须遏制。

当代泡茶行礼应针对泡茶者与喝茶者之身份高下、地位等级、年龄、性别等保守课题给予适当改革,例如男尊女卑就是备受诟病的做法,上述提到的抱腹站立、不停鞠躬的奉茶动作在茶文化圈正一次次上演,泡茶者都清一色选年轻貌美女性担任,喝茶者男性居多,几乎没看过男性泡茶是被如此规范,仿佛大家心底默认泡茶就是女性侍候男性的事情,这就有束搏女性、把女性当家仆之嫌,也有把女性泡茶当作是一项娱乐节目之误解。也许因为这样,许多泡茶场合好像都变成是美娇娘、脂粉香的专属场合,害得想泡茶的男性却步,因为人家会说他们娘娘腔。其他误导如:一定是下属泡茶给上司、后进泡给前辈,而且还得泡得非常低声下气才被认可,这样的“礼”是不可取的,不要让泡茶成为侍候权贵的事情,不要让“礼”成为大龄者令小辈屈服的武器。

泡茶礼法勿脱离当代生活,不必一提到礼仪就按照古代的做法,每个时代的需求与取舍都会因政经、价值观等因素而改变。若真有一些优良传统仪轨放在现代也很好用,就不妨用得彻底一点,勿自作聪明随便修改或将不同朝代手势合拼得四不像,让人觉得别扭。

礼法制定后,不要过分依赖它,它们虽然可迅速收到效果,但终究很难长久,因那是外在的。

当必在泡茶、奉茶、喝茶过程中长期培养认真对待一切人、事、物的态度,不管是否有人在看,不管担任哪个角色都专心将之做好,并且充分享受“做”,懂得欣赏自己所做,这种精神才会发光发热让人感动,至此,礼法多余。

(20160915茶道杂志 专栏稿) (1382)

论穿统一服式泡茶的利弊/许玉莲 /20160713

论穿统一服式泡茶的利弊/许玉莲 /20160713

许玉莲茶道

有人认定泡茶时一定要穿某种服式,否则不可以泡茶。今若没有做那类打扮仍然敢去赴茶会泡茶、喝茶的人已剩下不多。那些被规定的服式归纳为两种,一叫茶人服,二叫传统服,茶服明显特征有:不分性别的宽大袍子、上白袍下黑裙、脖子上打一条大围巾等;传统服大多指旗袍。这随声附和的怪现象起源于一些茶界人士喜欢这样穿,并要求他们下属和徒弟也这么穿,才几年光景大家就像穿制服似地穿起来了。叫人不禁思虑为何要穿一致衣服才会觉得安心?为何以为只要遵从名人大师说的话一切就没问题?

细心想想是穿还是不穿这类服式与茶道根本没有什么关系,茶道最直接方式就是泡出好喝的茶,泡茶时的衣服需符合泡茶工作的安全、卫生、品质、专业原则,能照顾到 “好好地泡茶”,依循这些诉求去做,最终一定就会产生适合的服装。现不顾使用者在泡茶时的需求、违反泡茶功能而将茶道带往错误方向的衣服只不过是表面的自我满足罢了。

穿统一服式代表的是壮大声势与认同,浩浩荡荡的一群,以为自己穿上某种衣服就成为一位拥有茶道气质的人,将个人汇集到团体让人家识别他们是一伙的,很多没有自信的人因此从这里找到自信,享受团体统一服式带给他们的优越感,但,同时这正是一件排除异己的事情,凡与他们穿得不一样的人来泡茶喝茶,他们就表露了排斥,渐渐地他们所认同的“泡茶价值”就只有他们那种,别的都不行,失去了个人理性判断与开明态度。

至于穿传统服他们会说,茶文化传承悠悠多少年,以前的长辈都这样穿,所以为了维系文化也要如此穿,不然就凸显不出茶的内涵。不过传统服的迷思在:到底哪个年代的服装才算是泡茶“应该穿”的服式?事实上传统不必然适合于现在,所谓传统服代表着的都是过去每个年代不同族群与社会制度下的服装,放在博物馆做历史回顾会更恰当。现代时空的我们应思考如何从本身生活提炼出适合自己泡茶文化的衣服才对。何况历代饮茶者如陆羽、苏东坡、千利休、曹雪芹等人,我们又何曾听说过他们为了要展示茶道内涵而跑去穿前人的服式了?内涵是自小就要教育、养成的一种从内而外的气质,不是痴心妄想穿套古老衣服做做表面功夫就会有的。

很多茶文化学校也说传统服装是正式服装,而茶会是正式的场合,所以学生泡茶必须穿传统服装。偏偏说这些话的师长们都没有穿传统服的习惯,这样不合理吧,难道师长们不必尊重这正式场合?说穿了原来统一服装只是为了方便管制学生,为此而忽略学生建立成熟的个人观点、学习独立自主处理得体的服装,则乖离了教育本位。

一些认为如果不按照统一服式,会出现很多不合礼仪的服装,担心喝茶喝到一半看见袒胸露背性感怪异的画面,顺着这类言论就推论到“伤风败俗道德沦亡”之批判。一些认为统一服式可消除泡茶者之间的社会地位、智愚、老新、富贫的差别,降低阶级压力。但,想让大家自在相处,应当通过系列美学与德育工作,培养良好审美观及生活态度才是,而并非依赖一致的服式来掩盖事实。

喜欢茶道的人,是希望在自己的人生里建立一项爱好,好好花一番功夫来磨练磨练泡茶手艺,手艺的磨练即包括心智的磨练,磨练得够文明成熟的人自然懂自己在泡茶时该穿何衣物。

(茶道杂志专栏20160713)

 

  (1268)

制茶泡茶喝茶都在无何有之乡(文/蔡荣章2016-08-02)

制茶泡茶喝茶都在无何有之乡(文/蔡荣章2016-08-02)

无我茶会蔡荣章

无何有之乡是说这世间本无可以阻绕你的事务,是可以自由发展的。延伸到制茶泡茶喝茶亦要在无何有的情况下,让茶从第一个生命周期的茶青自由过度到第二生命周期的茶叶,又经冲泡,自由过度到第三生命周期的茶汤,又经被饮用,自由过度到第四生命周期的叶底。

把鲜叶摊放在室内或室外,就这样放着,它就会变成各种不同发酵程度的茶,不需要添加任何的东西。适当时间给予一些搅拌,最后给予杀青、揉捻、干燥,就变成我们可以拿来泡饮的茶叶了。没有外加的东西,只要空气、温度、时间、与空气中的水分,搅拌它的手、揉捻它的机器、干燥它的热能都要干净。这个制茶环境真可谓是“无何有之乡”。

泡茶的时候,浸泡茶叶的壶、盛装茶汤的盅、饮用茶汤的杯,都要冼干净,而且不会有任何物质从器物中溶出。泡茶的水要低矿物质含量,也不要有任何的气味溶在水中。泡茶时给茶一个完全没有干扰的空间,让茶释放自己、形成自己的茶汤生命。所以泡茶也是在无何有之乡进行。

喝茶,要在空气新鲜,无吵杂的声响、音乐或人群,个人的精神状态良好,不是刚吃过强烈味道的食物,对绿茶红茶等不同类型的茶不存好恶之心。在这样无干搅的环境之下才容易认识、欣赏、享受茶汤之美。所以喝茶也是要在无何有之乡进行。

如果我们将泡茶、喝茶扩大到群体的生活:我们泡茶时不要受到每个人所用茶器种类的限制,不要受流派与地域习俗的限制,因而怀疑起自己所用的茶器、所用的方法,只是专心地使用着自己选定的茶具,精心地把茶泡好。我们奉茶给谁喝已无尊卑与好恶之心,请人喝茶时已无求报偿之心,喝茶时对各类茶都可以用超然的心情来欣赏它们。茶会进行时也可以掌握好各项进度与速度。这是茶道生活的无何有之乡,悠游于茶道的理想国。我们说茶道的精神是无流派与地域之分、对茶无好恶之心、对人无尊卑之分、泡茶求精进之心、奉茶无报偿之心、自行掌控茶会的程序、享受茶汤与茶会进行的美感。这些似乎是对茶会的诸多要求,事实上是泡茶奉茶喝茶上扫除障碍的方法,让人们悠游于茶道的理想国。

“无何有之乡”出自《庄子》逍遥游,是说到我们所处世界的“无”,既无永远存在的事物,也无改变自然现象的绝对力量。无何有之乡说的是常态、也是一处美丽的地方。想到我们泡茶奉茶喝茶的茶道世界也是一个无何有之乡,只有无何有才容易将茶制好、将茶泡好、将茶喝好、将茶道表现得尽兴、将茶道享用得富情趣。

制茶时为迎合不深刻了解茶性的消费者,因为他们喜欢香与甘而调以香精与甘料。泡茶时为求降低茶的苦涩,使用了能释出某些成分以降低苦涩的壶或杯。喝茶时强调此茶出自何处或何人之手、市价昂贵的情形,搅乱了品评的客观性。奉茶为了奉承某人、为了得到回报、为了炫耀茶价、为了偏爱哪款茶,让茶喝得不自在、喝得不知味。都不是无何有之乡的境界。

无何有之乡是客观的存在,制茶、泡茶、喝茶是无需任何外加的东西;无何有之乡也是主观的认知,我们知道茶道要那么单纯才能完善表现,我们就不要加入其他非茶的元素,造成茶道的障碍。

刊登茶道杂志专栏(201608) (1331)

2017第十六屆國際無我茶會邀請函 -現代茶思想網啓

2017第十六屆國際無我茶會邀請函 (第一輪通知)

由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泡茶師聯會、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陸羽茶藝中心等聯合主辦的第十六屆國際無我茶會,將於2017年10月24日~10月29日在台灣舉行,會期6天。

无我茶会

%e8%94%a1%e8%8d%a3%e7%ab%a0%e6%97%a0%e6%88%91%e8%8c%b6%e4%bc%9a1

第14届国际无我茶会

一、行程略表:

    第一天(10月24日)

報到

    第二天(10月25日)

早上  臺北無我茶會

    下午  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

  晚上  歡迎晚宴

    第三天(10月26日)

早上  茶道觀摩

    下午  臺北→台東

晚上  知本溫泉

    第四天(10月27日)

早上  台東無我茶會

    下午  參觀鹿野觀光茶園

晚上  台東→高雄

    第五天(10月28日)

早上  參觀佛光山

    下午  高雄無我茶會

  晚上  歡送晚宴

    第六天(10月29日)

賦歸

二、論文集徵稿:

1. 有關茶會的學術性論文。以茶聚會的活動,其歷史、形式、舉辦法、意義等,不限於無我茶會。

2. 2000-5000字,附300字以內的作者簡介。

3.以贈書二冊代稿酬。

4. 主辦單位組織審稿委員會,入選者編入論文集。撰稿人不限是與會人。

5. 僅出版論文集,不舉辦論文發表與研討會。

6. 截稿日期 : 2017.09.30

三、問題諮詢:

    1. 下一輪邀請函將列出詳細之行程與所需費用,並提供報名表格,屆時請正式報名。

2. 有關問題詢問

李佩芳

電話:+886-939437862

電郵:peggy889@gmail.com

四、論文聯繫與收稿人:

廖亭朝

電話:+886-933205694

電郵: info@artshop.twmail.org

五、聯合主辦單位:

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

理事長(2017~):李佩芳

泡茶師聯會

會長(2017~):宋宣慧

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

總會會長(2016~):張富欽

陸羽茶藝中心

副總經理: 張桔詮

六、第一輪邀請:

    負責人: 李佩芳

日期 : 2017.01.07

(1952)

谁来关心喝茶艺术-蔡荣章

谁来关心喝茶艺术/文/蔡荣章/2016.04.17

泡茶师考试蔡荣章

解渴喝杯茶,或是赶时髦泡茶喝,这样的茶事,大家与农业、商业管理部门会关心,关心农药与重金属的残留、关心包装上的标示与内容物是否一致,但没有人会管你怎么泡、泡得好不好。如果喝茶变成了艺术项目,茶叶是与泡茶、奉茶、品茶绑在一起的,这时候茶是怎么泡、泡得好不好变得非常重要,但这部分就不是农业、商业管理部门所能做的事。目前只有爱好喝茶艺术的人才会关心,往下发展,喝茶既然已到了艺术的领域,理应由艺术界人士与文化管理部门出面关注。

但是到2010年代止,除日本抹茶道受到各地茶道界与日本文化部门的关注外,其他地区的艺术界人士关心喝茶艺术的人不多,文化管理部门也没有将喝茶艺术纳入管理的范围。有人针对这一点会说:先看艺术界人士承不承认喝茶是门艺术,但我有不同的看法:先不管别人怎么看,把自己的喝茶艺术显现出来,不管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或是举办活动演示给大家看。如果爱好喝茶艺术的人弄不清楚喝茶的艺术在哪里,或是显现的艺术太过浅薄,那就难怪别人不承认喝茶是门艺术。如果掌有茶文化话语权的人弄不清楚喝茶的艺术,有人提到喝茶艺术就会被驳斥为喊高调、钻牛角尖,那就阻碍了喝茶艺术能够被人享用的机会与时间。

说喝茶艺术也好、说茶道艺术也好,与音乐、绘画一样,当他们靠近纯艺术的时候,都属于较小众的生活内容,但是它必须与普及性高的喝茶、音乐、绘画等同时成长,这样人们的文明状况才健康。如艺术性的音乐要与普及性的音乐并存一样,不是说等普及性音乐发展后才发展艺术性的音乐。茶文化界就有“喝茶艺术尚言之过早”的声音,也有“这部分轮不到我说”的感概,但是左看右看,除了说这些话的人外,并没有上一层的人可以做这方面的发言,如此说来,就是要爱好喝茶艺术的人义不容辞地站出来高喊:喝茶艺术已发出枝干,大家要关注这个艺术项目。

建立茶道艺术的关键不是享用人数的多寡,也不是普及性与艺术性执重的问题,爱好喝茶艺术的人要有舍我取谁的认知。不必太参考别人的做法,也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喝茶艺术除了日本抹茶道已表现出泡茶、奉茶、喝茶的美感与艺术性外,其他可供参考的不多。将自己泡茶喝茶间形成的图像与精神面貌表现在生活中、公开演示出来。要有重复再创作的能力,不能只是随机的行为,这次做了,下次能否如此不得而知,这其中就包括了精准的技术与艺术的拿捏。如此做了,这里一朵花那里一朵花,自然显现喝茶艺术的存在与面貌。

不要因为找不到古人以泡茶奉茶喝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而不敢独自做主地说是可以在现在生活中有茶道艺术。古人有许多只是“享用茶”的茶诗、茶画留存,但把泡茶、奉茶与喝茶融在一起形成的文学与绘画作品不多。但今日有现代人的生活与艺术创作的方式,将泡茶奉茶喝茶作为一项艺术来呈现自然可行。

普及性茶道与艺术性茶道在人们生活上各占据有重要地位,但本质与内容是不一样的,享用者在两者之间的交替性也不强,但两者同步成金字塔形的发展是茶文化体质良好的现象。

(刊登《茶道》专栏2016.04.17)

蔡荣章

 

 

  (1481)

茶道生活的价值不可被钱困住-许玉莲

许玉莲茶道

茶道生活的价值不可被钱困住

许玉莲

受邀到一文化会所与五十位事业有成的成年男女讲茶道课,提早将两张茶席摆置好预备等一下做泡茶演示,不久学员陆续抵达,报到手续完成后他们即闹哄哄围着茶席,有叫泡茶师让出泡茶座位的、不问自取抓茶壶的、提起盖碗放到嘴唇边作饮茶状的,然后大家就举着手机忙拍照。泡茶师轻声阻止学员碰触茶器,得到的回应是“我给了钱,为何不能碰”,这倒提醒我们有关“钱”的角色在茶道生活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些人从一开始就失焦,被“钱”锁住,以钱来衡量茶道的价值,忽视茶道中的内涵。今天若不讨论钱这课题,说明茶道应如何“活出”它的价值而不该被钱左右,再过个一、两年也就迟了,大众将被误导得翻不了身。 “我给了钱,为何不能碰”这个问题,是的,我们要说,缴了学费就是要教你别乱碰茶具。茶席是泡茶师为茶道演示备用的茶器物,彷如书法家的纸、笔、墨,音乐家的乐器,学生或品茗者不得随便率性去碰触,这是对人对物最起码的尊重,茶器属于泡茶师的,如欲把玩、欣赏或借用,毫无疑问应先征求拥有者的同意,获得同意后,泡茶师有时还会与你约定把玩的规则,因他天天抚摸在手上的茶具,爱它了解它才知道应怎么对待它,你也必得遵照才是。对于泡茶师来说器物不再只是一件器物,它是朝夕相对的朋友,甚或泡茶师供奉一些老器恭恭敬敬的如长辈,岂容你乱摸。再来是器物的安全问题,假设一下子拿不稳摔破了,这将造成很多纠纷,谁来做赔偿呢?茶器摔破了没人认账是天天发生的事,伤透了我们泡茶师的心。泡茶师这方面认为,无论此物价格多少,都是他长年累月捧于掌心的宝物,你赔多少钱都不足以安慰他,赔偿者往往还认为没必要补偿。茶具不让你碰的另一原因是卫生问题,茶席上的茶具原本都处理干净预备等下泡茶喝茶用的,你碰过了就不那么卫生了所以不许你碰。

上述学生以为“我给了钱,茶道规矩由我定”,另有一些学生觉得“我没钱,我不要根据茶道的方法做”。常用的理由是:我向来以简朴為美德,喝茶何必搞那么多东西。比如专门收放茶叶的罐子、赏茶的茶荷一概排斥,找一个材质较好的壶来泡茶也反对,找一些优良茶叶来泡饮也属浪费钱,这类学生懒惰成性、想也不想就拒绝自己不懂和不熟悉的事物。其实一个罐子不必花多少钱,茶叶容易受潮走味,故密封的罐子起防潮作用,装茶可保护茶质,泡茶者用对罐子则对得起茶叶则心安理得,加上如若罐子很有质感,泡茶者则感受到美,讲究茶具是生活的精致,精致比粗糙好,简朴加上精致加上审美才有意义,茶道生活便慢慢产生一种满足与快乐的社会价值。

还有学生认为“不就是一杯茶,有这麼严重吗”,当泡茶师全神贯注在茶道演示中,对茶叶份量与水温的要求是如此凝重时,对浸泡时间是那么郑重其事的分秒必争时,有些学生就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嘲弄泡茶师“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即浪费钱”。只用钱来衡量茶道价值是不对的,喝茶是需要一些方式、知识与时间的艺术展现,从制茶法、收茶方式、泡茶技艺、所需时间的运用等,都能让茶、茶道有最美好的内涵呈献,若茶道中的艺术没有机会被展现、唤起,才是浪费。一杯茶不讲究,等于对生命的糟蹋,何等的代价。

(刊登福建《茶道》杂志。完稿2016-03-17)

 

  (1319)

把茶汤泡好才是享用茶道的途径-蔡荣章-专栏20161122

蔡荣章

把茶汤泡好才是享用茶道的途径

蔡荣章

现代茶思想网专栏20161122

前一阵子赴韩国釜山海云台参加“2016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到建于海边山头的非非非堂喝茶观海,坐在其中的负暄堂,几位客人莫不为大玻璃窗外的壮阔海景赞叹。

“暄”是太阳的温暖,“负暄”即负日之暄,野人拟用以呈献帝王。非非非堂的主人谦虚地说:不好意思,真是野人献曝,其实这个山头到处走走,无处不是海天美景。

其实你到外面走走,不是被大树或荆棘挡住了视线就是视野掺入了马路的一角,富视觉美感与心领神会效果的据点不易获得。既然说是要欣赏海景,就要找处能看出美与境的地方,如果看到的只是有海,却是停车场压了一角、或映入了一座垃圾堆,观海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非非非堂有绝佳的观海地点,还提供了好茶好水,我们找了这样的地方是我们想要观海所必须下的工夫,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是要赏茶,那什么是我们必须下的工夫呢?

常听到人家说,我从小就喝茶长大,哪还要学泡茶喝茶?殊不知用心学习泡茶喝茶,才容易把茶泡好、把茶汤当作一件作品般地欣赏,好比“观海”要会找一处好地方一样。我们说“泡好茶”是茶道追求的途径,其意义就在此,茶都没泡好,就高谈阔论着茶道、口沫横飞地描述着茶道艺术,岂不是看着垃圾堆与停车场高叹海天之美。茶道之境、茶道艺术之美也要在泡得精致的茶汤中寻得,就像观海时的海、天、山一样,姑且说“天”不用挑(什么样的天都可造就美景),但“海”要挑,没有好的海,或加上好的山、好的海岸,是无法欣赏到高品质的海景的,没有好的茶汤无法享用到茶道之境、茶道艺术之美。

在非非非堂观海(它还有一道纸窗可以拉上,大概是纯喝茶时用的,免得被海迷惑而乱了茶道的手脚),想到了海、想到了茶,想到了:找个适当的地点是观海必下的功夫、把茶汤泡好是享用茶道必须的途径。

 

 

  (1325)

我们情愿茶道艺术家龟毛一点-许玉莲

我们情愿茶道艺术家龟毛一点

许玉莲

茶道艺术家要有非“好茶”不泡的胆识。人们大多赞赏好音乐、字画、舞蹈等,认为那是了不起的学问,能够把这些事情做好,值得叫人钦佩。但说到泡茶(含喝茶,下同)一定要用好茶,大家就责备这是感官口欲之贪,严重的甚至批评泡茶者人格粗俗,道德素养低级。茶喝得少者、对茶的感情肤浅者不明白,喝了不好茶,身体要消耗很多能量去消化它,精气神变得萎靡,灵魂是很难庄严到哪里去。让身心郁闷之物,谈不上什么艺术不艺术,实不应拿来喝。变质坏茶容易看得出来或闻得到:发霉、有焦气烟气、污染和酸馊,可以一口回绝。然而不是人人都有本领辨别“非好茶”,知道哪一支是“非好茶”而又有勇气不泡便成了茶道艺术家的品味。好茶与标签、流行、品牌无瓜葛,价钱可高可低,可发酵、可不发酵、可发酵一点点,可老、可新、可半老不新,生熟可以有很多不同层次,鲜叶不一定是稀罕品种,有没有亲自到山上采茶制茶无所谓。“非好茶不泡”无公式化系统可套,除了长期培养各种知识,除了长期泡,周而复始地泡,除了在自己固定的茶席泡,还需要在任何一处都会泡,还需要一点收放自如的即兴趣味。如:有人送来一泡四十年老六堡,打开看,像袋泡茶那般装在滤纸小袋的碎茶末,是分茶时在藤萝底留下的,依然宝贝着。马上找来吃英式下午茶才用的银质过滤网,将滤纸袋撕开,六堡茶碎末裸身悉数倒入网中,提着网在壶口上,把热开水往下冲,茶汤就直流进茶壶,喝了连茶主也叹息自己泡的从来没有这么清澄澄汤色与甜爽甘醇茶味。茶道艺术家不能躲在家里才会泡茶。茶道艺术家要在短时间阅读茶叶的来路、仓存品质、是否值得泡。决定泡了再决定怎么泡,弃袋取茶,排除附吸在滤纸袋的纸味及潮味。茶碎不投壶只让热水流过取汤,避免出汤时碎末堵塞壶孔令味道荒腔走调。茶道艺术家有一份潇洒,来自与茶肝胆相照的情义,随便冲泡任何一支茶不失手,不怕泡茶末,有必要泡号字级百年普洱时也绝不怕茶贵、不怕茶老,很快站起走进泡茶席掌壶——担心别人泡坏了。茶道艺术家恐怕是必须要把眼光训练至非常犀利仿佛天生的样子,于他人地方泡茶,也马上知道现场有些什么优秀兼适合的茶壶与器具,指挥若定搬过来用仿佛那些茶器就是属于这一支茶的,没有扭捏之态,茶器主人这才清醒自己拥有这样的好东西而从来没有将它们好好表现。茶道艺术家还要爱水、懂水,建立非“好水”不用的志趣。水生长的环境、装水容器(包括水瓶、茶壶、茶海、茶杯等)的性质、加热保温方法等等的变数,操练不够、见识不够,一冲下去就把茶叶浪费掉了。不论何时何地泡茶,都要想办法将心目中理想的好水运输到泡茶所在,比如从马来西亚带五或十公升到山东青岛。或找到当时当地最好的水,通过当地朋友先找,抵达地点后一一试喝,清水、泡成茶汤、冷的、热的,喝几遍,喝到好了再买。最要命的是,茶道艺术家必须非常尖锐,最好是个龟毛,嗅嗅空气就知道不对路,比如泡茶现场提供用木塞的保温瓶,木塞使水生异味,再好的茶也变乌有,茶道艺术家必预先发现,必不妥协,想办法解决。

(完稿20160107刊登中国茶道杂志专栏) (1369)

2016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在韩国釜山举行

2016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在韩国釜山举行

由中国漳州科技学院与韩国圆光大学共同主办的国际茶文化年度研讨会,已于2016.11.9~13在韩国釜山举办完毕,该次的领队会议决定了往后四年的研讨主题为:第七届的“茶文学”、第八届的“茶食品”、第九届的“茶事举办”、第十届的“第三产业”。

下: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蔡荣章教授颁发研究员聘书与韩国圆光大学李真秀教授

1%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下:蔡荣章教授致辞

2%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下: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玉莲报告:泡茶技艺常犯九大迷思

3%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下:合照

4%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下:”曼陀罗“禅茶演示

5%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下:”非非非“茶馆品茶

6%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7%e7%8e%b0%e4%bb%a3%e8%8c%b6%e9%81%93%e6%80%9d%e6%83%b3

 

  (1366)

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许玉莲举办新书《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发布会

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许玉莲举办新书《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发布会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是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新书,由蔡荣章先生与许玉莲女士两位合著,是两位茶道专家多年在世界各地推动的有别于表演式茶会的茶道形式。许玉莲于2016年9月24日星期六下午2时在马来西亚紫藤茶馆举办新书发布会。

许玉莲在新书发布会上的讲座题目是“泡茶原理”,呼吁茶道要实实在在回到茶的本质,在谈到茶是和平饮料、茶文化、茶经济等课题前,不能忘记把茶泡好、把茶喝好;茶汤,是这一切的根本。

讲座内容还有:茶席不必设置其他艺术如音乐、字画、花艺等、任何质地的茶具皆可冲泡任何茶、茶汤应表现些什么、第一道不要倒掉、时时养成正式泡茶的心态、泡茶奉茶喝茶过程不聊天、培养“纯欣赏”不受习惯性干扰的品茶能力,另外注解了“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涵义。

海报:

%e9%a9%ac%e6%9d%a5%e8%a5%bf%e4%ba%9a%e8%8c%b6%e9%81%93%e7%a0%94%e7%a9%b6%e4%bc%9a%e4%bc%9a%e9%95%bf%e8%ae%b8%e7%8e%89%e8%8e%b2

签书:

1%e8%8c%b6%e9%81%93%e8%89%ba%e6%9c%af%e5%ae%b6%e8%8c%b6%e6%b1%a4%e4%bd%9c%e5%93%81-2

演讲:

%e8%ae%b8%e7%8e%89%e8%8e%b2%e8%8c%b6%e9%81%93%e8%89%ba%e6%9c%af%e5%ae%b6%e8%8c%b6%e6%b1%a4%e4%bd%9c%e5%93%81

示范“茶汤作品发表”

%e8%ae%b8%e7%8e%89%e8%8e%b2%e8%8c%b6%e9%81%93%e8%89%ba%e6%9c%af%e5%ae%b6%e8%8c%b6%e6%b1%a4%e4%bd%9c%e5%93%81%e6%ac%a3%e8%b5%8f%e4%bc%9a%e8%ae%b2%e5%ba%a71 (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