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茶馆复兴

茶馆复兴-蔡荣章

茶馆复兴

蔡荣章

2012.03月刊载于《海峽茶道》月刊专栏  (20120112完稿)     

1980年代以前的茶馆姑且不说,1980年是近代茶文化复兴的起点,与过去不一样的茶馆在大家风行喝茶、重视茶文化的氛围中产生。最早的发祥地在台湾,接着马来西亚,接着中国,然后扩展到其他地区,这一波兴起的茶馆被称为茶艺馆(只为了有别于过去的茶馆) ,通常由爱喝茶,行走于茶文化复兴道路的人士经营,这批人对文化艺术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开设出来的茶馆各有不同长相,这个多样性也就是这个时期茶馆的最大特色。而且也已经不再是杂耍、说书的时代,所以都钻入了茶壶、茶杯、茶汤里面。当时台北陆羽茶艺中心就在茶单的背面印上:“现代茶艺馆不是消极让人消磨时间的地方,是品茗、以茶会友、欣赏艺品的场所,必须讲究茶叶品质、有完备的茶艺用品、足够的茶艺知识、一定风格的品茗环境。睡觉、看报、打牌、下棋都是不相宜的行为。”

但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样的美景持续不到10年就纷纷支持不住了。现在纯喝茶的茶馆,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所剩无几。究其原因,仅提供这样的泡茶、喝茶地方不足以留住客人、无法收取较高的费用,而且客人领受不到值得付出的“商品”。回头看看有专业厨师掌席的铁板烧餐厅、有专业咖啡师帮客人煮咖啡的咖啡馆、有专业调酒师为客人调酒的吧台,客人就可以从这些餐饮艺术家手中买到实质的文化商品,他们乐意付出代价。

茶文化复兴多年,我们已经累积丰富的泡茶、奉茶、品茶上的文化资源,我们已经可以生产出让客人在茶馆里满意买到的茶文化产品。这不是让客人自己泡茶,也不是配一位普通的服务人员从旁泡茶,而是有位经过培训,能够把各类茶泡得精准、能为客人搭配适切的茶食,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而且一举一动符合茶道要求(如整洁、细心、知道客人需要怎样的茶汤)的泡茶师在客人面前为客人泡茶,客人围坐在他的泡茶席上享受他的服务。他要有足够的能力让客人在30分钟、50分钟、一个半小时等不同的停留时间里,全程享受他提供的茶叶、茶汤、茶食、甘美的水、亲切的服务、茶道的氛围,客人是为喝茶而来,不是为聊天、谈事情而来。

如果是茶文化复兴的早期,这样的茶馆要找这样的泡茶师是不容易的,但经历这30年的生聚教训,尤其是学校茶文化专业的纷纷设置,一批批对茶文化有基本认识的学子进入社会,只要稍加以训练,很快就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一般人不喜欢到传统的茶馆工作,因为专业性不够,待遇不高,但是上述这种新型的茶馆可以维护工作者的专业尊严,待遇可以达到专业厨师、咖啡师、调酒师的水准。在这样的茶馆开设前,在这样的茶馆泡茶师上岗前,我们要充分宣导新茶馆的经营模式与理念,想清楚了再做就不会走冤枉路。

除了对茶情有独钟的爱好者,不容易把每种茶泡得很好,不容易在家里都备有随时可方便操作的茶具,但他们希望喝茶、希望喝好茶、喝到泡得很到位的茶、希望享受茶文化的氛围,他们甚至有每段日子到这样的茶馆去清净一次身心的需求。从茶文化立场来说,这样的茶馆是茶文化的教堂,这些茶馆的泡茶师是茶文化的牧者。

如何规划“茶馆 泡茶师 泡茶的 茶席”是新型茶馆的重要工程,要令泡茶师一人能在客人面前灵活地备具、备水、控温、泡茶、奉茶、供应茶食、更换茶具。而且一派专业、高雅、精致。先是堂面领班招呼客人就坐,然后才请出泡茶师与客人见面,泡茶桌设计成6人席与10人席,从一个人到10个人,泡茶师都是一个人服务。不同的客人,不同的停留时间,不同的节日提供适切的茶。

 

  (1903)

杭州茶馆见闻记-20120521周一喝茶慢-许玉莲

杭州茶馆见闻记

20120521周一喝茶慢MONDAY SLOW TEA

许玉莲

5月18号出游杭州,由当地茶界友人带去当地茶馆,由茶馆负责人接待喝茶的经过记述如下作为“现代茶馆复兴”专题的实地考察档案。

喝茶环境的设置:一是整个茶馆大厅的景观:进门处即是结账柜台,迎面走道两边分别左侧摆置一个茶席,茶席用一块大木头当泡茶桌,高度及膝,配两张太师椅,桌上有铁瓶、紫砂壶、青瓷杯、茶匙、茶荷、花与花器数物放着,一角有五、六支紫砂壶洁壶后在晾干故开着壶盖倒扣桌面。右侧是座瀑布水池,水池前摆放着一只古筝与凳子。四面八方只见许多走道,通往一个个厢房以及用屏风间隔的小空间,我们进入其中一间。

二此厢房的布置:长方形厢房,入门口开在右侧,迎面是一排玻璃窗抬眼可见城中高楼,房左边墙上挂书法一张,摆木头大长桌当餐桌,配八张太师椅,房右边墙角有人高的铁树一棵,瘦长木头桌作泡茶席,配凳子。

泡茶席的布置:桌面补上三层分别是杏仁色、白色、蓝色的布,泡茶者正前方摆长形竹茶盘,茶盘上有泡茶器(泡茶器随茶而换,当晚冲泡大红袍用紫砂壶,冲泡滇红用青花器盖杯)和(玻璃)茶海,泡茶者右手边摆一支茶匙及座,再右是电煮水壶(脱离电座的)。泡茶者左手边摆茶荷(已备茶叶),再左是一盘插花。茶盘正前方一字摆开十二套品杯与杯托。

餐桌的布置:长餐桌上前后两头摆放两组茶食,中间以插花、餐巾盒装饰。茶食具采用青瓷,有高身酒碗(盛装坚果、干果脯类)、碟子(盛装西瓜等水果片)、圆碗(盛装荔枝等圆颗粒水果)造型,各摆着四、五种。

每位客人的正前方摆一张小竹席,席上从左至右有水盂(用来盛装丢弃的果壳牙签等物)、(封套)筷子、盖杯(已备有花茶茶叶)。

喝茶流程:大家坐好了,就有工作人员从泡茶席那边提着电煮水壶前来客人身边,一手打开盖杯盖子,一手将热水倒入盖杯内,热水加好了,客人随即开始随意挑选喜爱的茶食进食、什么时候爱喝茶就拿起盖杯来喝茶、各自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工作人员回到泡茶席上,在茶席上做出泡茶的准备,稍后就开始在泡茶席上(用小壶泡茶法)泡茶了。负责泡茶席的有二人,一为泡茶者,坐着冲泡,另一位在泡茶者左手侧,两手掌扶着腹部微笑着站着。

客人继续坐留在餐桌的太师椅,仍然照样进行原来的进食、喝(盖杯)茶、聊天。

泡茶者把茶泡好了,站着的助理把奉茶盘递上,泡茶者把(空杯)品杯组一一放在盘上,最后再放(有茶汤的)茶海,放好了,泡茶者站起来走向餐桌,助理捧着奉茶盘随在身后,来至餐桌,泡茶者将品茶组放在客人席上最右侧,提起茶海将茶倒入品杯,奉茶完毕,两人归回到泡茶席。

奉茶过程,客人仍然可以照样进行原来的进食、喝(盖杯)茶、聊天。这杯小壶冲泡的茶,客人喜欢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不喝好像也没有什么所谓。

 

  (2040)

泡茶篇第九章.抹茶篇-蔡荣章

《茶道入门─泡茶篇 》Tea Lore Fundamentals—Tea Brewing

蔡荣章

北京中华书局,2007.3第1版,ISBN978-7-101-05387-6

第九章.抹茶篇

1. 点茶、抹茶、泡茶与煎茶

a. 从煮茶、点茶到泡茶
在品茗文化成熟后,泡茶法的演变是先流行「煮茶」,接着是「点茶」,然后才是「泡茶」。点茶是将制成的茶研磨成细粉,称为「抹茶」,冲水打溶后饮用,盛行于中国的宋、明时期,当时称为「点茶」。泡茶是将制成的茶用水浸泡,使茶叶内的成分溶解于水中,然后饮用这些茶汤,形成于明朝末年,持续至今日。「抹茶」是沿用日本的写法,因为看得懂,无须再行新填一个名词;「泡茶」则是近代流行的术语。古代有「煎茶」一词,泛指茶之饮用调理,后来日本将之专用于泡茶。

b. 今日抹茶的兴起
前几章都是谈论「泡茶」的原理与方法,但是「点茶」在日本茶道上依然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台湾等其它饮茶地方也有逐渐兴起的趋势,因为茶内有些宝贵成分全不或不易溶于水,只有吃茶叶或将制成的茶叶磨成「抹茶」,调水后连同叶肉一起喝。所以在广义的「泡茶」领域里,还是要谈一谈「抹茶」的「点法」。

2. 茶粉、末茶与抹茶

a. 茶粉之分类
将制成的茶叶磨成细小的粉状称为茶粉,会因使用的目的有细度不一的区别,「点茶」用者最细,而且质量要求最高,因为是纯饮,所以苦涩味要低,纤维质要细。这类茶粉我们特别以「抹茶」称之。若是拿来作为食品的填加料,如制成绿茶面条、绿茶蛋糕、绿茶冰淇淋(不限于绿茶,只是绿茶较常使用),细度稍差无妨,这类茶粉若拿来「点茶」,不易打成水乳交融的状况,汤面也不易形成稠密的一层汤花(细泡沫)。流行于唐朝的「煮茶」,也会将制成的茶加以辗碎,免得下锅要煮很久,破坏了茶味,那种茶粉要求的细度更宽。

b. 末茶、原形茶、紧压茶
磨成细末状的茶粉都可以称为「末茶」,用以有别于「原形茶」与「紧压茶」,但点茶用者特别称呼为「抹茶」。

3. 抹茶的制法

a. 以蒸青绿茶为原料
近代的抹茶都是以绿茶制成,而且都是以「蒸青绿茶」为原料。
所谓「蒸青绿茶」,就是以蒸汽或滚热开水作为杀青手段制成的绿茶,这种杀青方法制成的绿茶比用「炒」的方法制成者要翠绿得多,磨成的茶粉也显得娇嫩欲滴。

b. 抹茶制程
从茶树上采收下来的茶青经杀青后,先行散热风干,然后剔掉茶梗与基部的叶脉,所得的叶片在充分干燥后进行研磨。目前研磨的设备尚为石磨,而且控制在低温度低湿度的环境下以慢转速磨成极细的粉末,是为点茶用的「抹茶」。

c. 家庭研磨与工业研磨
讲究的茶道家庭要求在调饮之前才将叶片以家庭用小型石磨手工研磨成粉。
若工业化生产,在工厂磨成粉后,装罐冷藏,消费者购买后仍须保存在冰箱的冷冻层内,使用时先将茶罐取出,令其回到常温,擦掉罐子外面的水珠后方可打开使用。

d. 茶青之遮荫
为降低抹茶的苦涩味,除在茶树品种的选择上下工夫外,采收之前的一段时间还可将茶树加以遮荫,这样制成的抹茶会可口许多,当然成本也提高不少。

4. 抹茶的调饮

a. 抹茶搅击法
抹茶的饮用要将「茶粉」以热水调制成「茶汤」。将所需的抹茶以「茶勺」舀入「茶碗」内,然后冲入适量的热水,以「茶筅」将茶粉在水中以直线型来回搅击的方式打成交融状。

b. 搅击之成败
若是搅击成功,茶粉充分溶解于水中而成水乳交融状,汤面会形成浓稠而细密的一层泡沫,若是搅击失败,则茶粉飘浮水中,茶汤看来依旧水水的,毫无浓稠感,汤面构不成汤花,只见稀疏的泡影,稍等片刻,泡沫逐渐消失,茶粉也开始部分沉淀碗底。

所谓搅击失败往往是茶筅的搅动力量不够强劲、快速,或变成了圆弧状的手势与旋转式水流;细度未达抹茶级的茶粉也会有此现象。

5. 抹茶的用量与「薄茶」、「浓茶」 之别

a. 薄茶、浓茶之别
所谓「薄茶」是指调制得比较稀的抹茶,喝起来的口感只比浸泡式的茶汤稍微浓稠一点而已。但「浓茶」则不同,使用比薄茶多好几倍的茶粉调制而成,茶汤已
成黏稠状。

b. 薄茶之茶量
以薄茶为例,一般是使用水量 (cc数) 1% 的茶量 (g数),如300cc的茶碗,欲调制100cc的抹茶,则以茶勺舀取lg的茶粉放入碗内,淋入100cc的热水,然后以茶筅搅击。除依上述1/1000的茶水比例作标准外,尚可依饮用者的喜好增减之。一克(g)的抹茶大约是以茶勺舀一匙的份量。

c. 抹茶的水量与温度
以茶碗调制抹茶,通常水量只加至1/3碗或更少,若超过半碗,茶筅打击的力道不容易发挥。水温控制在70~80℃较为适当。为免茶碗吸热而导至茶汤温度太低,最好事先将碗烫过。

d. 抹茶之结块
如果不是研磨不久的新鲜茶粉,难免会有结块,使用之前可用小筛网筛过。也可以先淋少量的热水,用茶筅将茶粉完全调开,再加入足够的水量,以茶筅搅击至水乳交融的状态。

6. 抹茶单碗点茶法与小杯点茶法
抹茶的饮用分成单碗点茶法与小杯点茶法:

a. 抹茶单碗点茶法:每次打一碗,给一位客人喝。方法有二,一是准备好数个茶碗,打完一碗就送给一位客人喝。另外一种做法是只用一个茶碗,打完茶,先给第一位客人,饮用后,收回清洗,再打第二碗。也可以两种方式混合使用,先用一只较珍贵的茶碗打一碗给主客,主客喝完后将茶碗传递给其它客人观赏,除欣赏茶碗的质地、釉色与造型之外,留在碗底的茶痕也是欣赏的重点,茶的质量,主人打茶的功夫可以从这一点喝剩的残留物得知。客人传赏茶碗之际,主人再以其它茶碗分别给其它客人调制。

b. 抹茶小杯点茶法:打完茶后,将茶分倒至小杯内给客人饮用。这时用以打茶的碗必须是方便分茶入杯的「有流茶碗」,而且这「流」必须制作得能「断水」,否则倒茶时茶汤容易滴得到处。至于所谓的「小杯」只是相对性的说法,理论上,总要是比打茶的碗小许多才是,但如果打茶的碗大得很,那「小杯」可以大得是「小碗」。如果打茶的碗非常的大,就用不着端起来倒茶,可用一只柄杓来分茶。

单碗点茶法的供茶方式大多是只供茶一次,因为两碗以上会显得太多。小杯点茶法可以连续供应多次,因为每杯的茶量不多。

7. 沫茶与抹茶

a. 两者之原料不同
沫茶是调制后使茶汤起泡沫的茶,抹茶是调制茶粉使成汤状的茶。两者都讲究泡沫要多、要稠、要细,但前者多指浸泡成的茶汤,后者多指以粉末茶直接调制成者。为什么要将茶汤调制成起泡沫呢?因为有了沫泡表示茶汤充满了空气,充满了空气的茶汤喝来较有活性,觉得特别爽口。

b. 两者之泡沫形成法不同
抹茶在调制时就需要以搅击的方式促使茶粉溶于水,同时也迫使空气进入茶汤,并产生泡沫;但浸泡式的茶汤若要产生泡沫,就必须在泡成茶汤后另行搅击。沫茶在市面上通称为泡沫茶,如「泡沫红茶」、「泡沫真珠奶茶」等等。

8. 沫茶的三种造沫方式

a. 摇荡式
最常看到的沫茶调制方法是「摇荡式」,也就是把泡好的茶汤,连同调味料一起倒进「摇荡罐」内,然后拿起摇荡罐上下快速震荡,摇个10秒20秒的,将茶倒出时,就会发现杯面一层泡沫。这种摇荡罐通常在调酒的地方可以见到,称为摇酒器(shaker),摇茶时当然可以称为摇茶器。

b. 搅拌式
第二种调制沫茶的方法是:「搅拌式」,将茶汤与调味料一起放入碗状或筒状的容器内,然后以搅拌器加以快速搅拌,一般时间后也会在汤面产生泡沫。搅拌器可以似打蛋器或茶筅的东西,也可以使用果汁机等电动的搅拌器。

c. 互冲式
第三种方法是:「互冲式」,将茶汤与调味料盛放在壶或杯内,举得高高的,将之倒入另一把壶或杯内,然后又再一次地倒回去,如此一次又一次地冲倒,直到汤内充满了空气,汤面积满了泡沫。

d. 沫茶的茶汤浓度
沫茶往往是掺加许多调味料,所以茶汤的浓度要泡得浓一些,甚至于多上一倍,否则混合后会喝不出茶味。况且泡沫化后,口感的加强也会淡化茶汤与调味料的味道。

(2172)

品茗馆专业泡茶席的设计-蔡荣章

品茗馆专业泡茶席的设计  

蔡荣章

201202刊于中国《海峡茶道》杂志月刊专栏

    这个课目包含两个应行厘清的前提,一是“专业”,二是“泡茶席”,然后才是重点的“设计”。不是说品茗馆才需要讲究茶席设计,一般人在家里自行泡茶喝茶也需要有个方便、舒适的品茗环境,论细致、论艺术性说不定还比专业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呢,只是在设施的配备如泡茶用水的供应、茶具茶食柜不一定要在泡茶席上而已,但是品茗馆就必须有一定的要求,否则“供茶”不足以成为一项茶汤商品。这里所说的专业品茗馆就是指形成一个用以营销茶汤商品的行业。

    为什么说“泡茶席”而不说茶席或品茗环境呢?因为现在我们只能单就方便泡茶、供茶的泡茶席谈论,无法旁及房间、庭园的设计,尤其是营业场所,同一厅堂可能有数处泡茶席,不同厅堂有不同的风格,我们先把进行泡茶、奉茶的地方设想周到。

    首先要有一个泡茶与品飲的桌面,桌面高度不要超过65cm,椅子与桌面维持20cm左右的高差,这样坐着泡茶双臂才不需要抬高。让客人慢慢品饮时通常是坐着泡茶,如果以销售茶叶为主的卖场就要站着泡茶,这时桌面要提高到80cm。品茗馆泡茶席的设计是让客人围坐在桌前,看着泡茶师将茶泡妥供应给他们饮用。基本席的正面与两侧要能坐下6人,并可扩充至12人席。基本席的桌长为200cm,深度为80cm,都包括了30cm的宽度作为供应客人赏茶叶、品茶汤、观叶底、享茶食的地方。

    每个泡茶席要求由一位经过训练的泡茶师掌席,正式服务客人期间无需借助他人。他的椅子要能调整高度,椅背不要太高,坐下后从前面看不到它。

    桌面“操作台”上摆置完整的一套茶具,操作者的正前方是主茶器,右侧是辅茶器,左侧是煮水器。主茶器平时不摆放出来,开始泡茶时才从茶具柜中取出,通体是温热的。煮水器摆在操作台上,泡茶用水是在泡茶服务时,才由泡茶师持水壶在左侧的水喉承接冷水或热水,如果要强调使用的是某地方的泉水,也是将之导入水喉内,只是由泡茶师说明而已。

    泡茶师背后橱柜上设置能调温的“茶具茶食器柜”,将在另外一个地方清洗、烘干、消毒过的茶具(如茶杯、茶壶、茶盅) 与茶食器(如刀叉与盘)在客人到达前移入。还得设置“茶食柜”,以便把拟供应或推介给客人的茶食事先存入。同样道理也要有茶叶存放柜(或架),把拟供应或推介给客人的茶叶放入,如果存放的茶是销售时的包装,在泡茶师进场前要将之打开倒入泡茶时使用的茶罐内。

    茶壶茶盅茶杯有可能更换,因为可能要喝第二种茶,所以要有茶器回收后的栖身之地,同样的也要有茶食器回收的地方。同一种茶再泡一壶时,换一把新壶使用;冲泡另一种茶时,壶、盅、杯都行更换。因此泡茶桌面未设置水盂之类的设施,如果要倒掉客人杯内未能饮尽的茶汤,取出一只小水盂,用后即行收入。温壶、烫杯可以省略,若仍然实施,也是取出小水盂使用。让客人赏叶底时,从冲泡过的壶内取出一些茶叶置于叶底盘上,客人欣赏过后亦即行收入。

    泡茶、品飲的地方也是品茗环境的一环,当然要有茶文化与艺术的气息,所以桌椅的造型、材质要讲究,整个泡茶席的设计要与门面、厅堂协调。

    品茗馆泡茶席的设计理念是设定为由泡茶师将茶泡得很到位后提供给客人享用,有别于客人自行泡饮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主、客的心思百分之百地放在茶汤与茶事上,就有如在客人面前操作的餐厅,百分之百是放在餐饮的享用与饮食文化上一般。 (20111211完稿 )

(2035)

茶,它的茶汤表情-20120321周三小方块-蔡荣章

,它的茶汤表情

蔡荣章

20120321周三小方块 WEDNESDAY TEA CORNER

吉祥常到徐老师家学习泡茶,徐老师故意将阿萨姆红茶泡淡了,问吉祥这样的茶汤该是什么茶,吉祥不知道壶里装的是什么茶,而且知道老师在考试,不敢端杯闻一闻,想到浅褐色的茶汤便道:武夷岩茶。老师说:褐色与红色是不一样的,岩茶是轻发酵的茶,汤色是金黃色,焙一点火的汤色就会变成浅褐色,那是金黃色的明度降低了一点的结果。红茶是全发酵,汤色是红色,红色稀释后是有点像浅褐色,但毕竟是不同的颜色,也就是不同的色相。老师倒了一杯较为标准的茶汤,端着与先前那一杯比较,让吉祥知道红色在稀释以后,也就是色彩学上所谓的彩度降低后有什么不同。吉祥说:我终于懂得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了。

徐老师再度给吉祥复习了发酵与汤色的关系,他说发酵愈重,汤色就会从绿往红变,不发酵的绿茶是几近于绿色,轻发酵的铁观音、岩茶之属是金黃色,重发酵的白毫乌龙茶是橘紅色,全发酵的红茶是红色。这些茶如果拿去焙火,汤色就会在原有的色相下变得暗一些,也就是明度降低一些。原本是金黃的,明度降低一些后就会变得红一点与暗一点而成为浅褐色,再焙重火就会变成深褐色。

徐老师又以刚才的二杯茶汤作例子,说明茶汤如果泡淡了,是将标准汤色稀释,是彩度降低,也就是茶汤的浓稠度降低,明度与色相是不变的。同样发酵、焙火程度的茶,原料较老,水可溶物较少,茶汤的彩度也会降低,就有如泡淡了一般。

徐老师说,从茶汤理解茶也如从茶干理解茶,都是将茶汤喝进口腔之前的为茶看相,对茶了解愈多愈能与茶深交,愈能爱茶多多,享用多多。

 

  (2304)

尽是吃东西的茶馆-20120305周一喝茶慢-许玉莲

尽是吃东西的茶馆

许玉莲

20120305周一喝茶慢MONDAY SLOW TEA

碧姬站得笔直立在茶馆门口,两个手掌搁在腹部似肠子疼,有一次有位白女士问她肚子不舒服吗,她说没有啊,白女士再问那为什么两手一直扶住腹部,她说茶馆规定茶艺师站时都得用这种姿势站,这样表示仪态优雅。白女士说两手轻轻垂身旁或手掌自然搭着垂在身前不是比较舒服吗。碧姬后来私下尝试这样站,觉得那位白女士的说法有点道理,自己的样子看起来也没有那么僵硬造作,比较放松。但回到茶馆工作,碧姬只能依足茶馆的吩咐。

这时有客人进来了,碧姬照着茶馆的条规背书似的大声喊欢迎光临,客人自顾往里面走,没人回应她。碧姬将客人带到座位,再递上茶馆的茶单。碧姬初初来到茶馆上班时发现茶单所提供的只不过寥寥几样茶叶,如龙井、工艺花茶、铁观音而已有点讶异,因为这与她所学到的茶叶的多种类以及多样风格有很大出入,老板说茶叶做做样子罢了有什么关系,茶馆有许多吃不完的食物,客人冲着食物而来,茶叶只是用来点缀点缀。

碧姬工作的这家茶馆,是一家供应配套式食物的茶馆,每位客人每一次性消费若干元,就可以点一壶茶,然后得到大约三十种配给食物,都是一些水果、干果脯、熟食。客人比较关心哪种食物完了还想再要,点就有,不另收费这类问题。至于茶叶是那些茶叶,有没有被适当的安排,茶与食物的口感是否搭配,有没有人会冲泡,茶的品质好不好根本无人管。

连老板本身也并不重视泡茶这一点,所以茶馆的桌椅设计都不大适合用于泡茶操作,泡茶用具只能在餐桌的食物堆中挤出半个位置胡乱摆着,茶叶没有经过精心挑选,像碧姬这样称为茶艺师的职员,在茶馆里真正的工作和一般的餐馆服务员没有什么两样。尽管茶馆老板、客人漠视碧姬懂得泡茶的本领,但碧姬忙着为客人张罗食物之余,最喜欢为客人照顾桌上那壶茶,提醒他们冲泡龙井的水温不必过高,眼看浸泡时间过长,她会为客人及时把茶倒进茶海。碧姬认为如果只是为了“吃”,任何餐馆都可以提供,又何须特地开茶馆,如果连经营茶馆的人都没有用心把茶泡好,岂不只是挂着茶的名字而卖零食而已。 (1779)

为新年茶会规划的茶谱-许玉莲

为新年茶会规划的茶谱

许玉莲

20120122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茶潮”专栏

我们希望在各地域出现一些有泡茶师专诚亲手为客人泡茶的品茗馆,想要喝茶时客人就会去到那边,它提供舒服的环境、好茶、细致的茶食、懂得把好茶泡得美味的泡茶师以及将整个享用过程按部就班为客人呈现,就像拥有咖啡师、调酒师、铁板烧师傅的场所,他们知道是谁在吃是谁在喝,顾及客人的需要特别为客人而做,让客人不费吹灰之力得以感受一顿美茶带来的满足。

这样子的茶馆需要事先规划出完整茶谱,我们应对各种茶类、茶法、茶器、品茗环境、泡茶席设置、茶食制作与食器、茶与茶食的配搭等悉心研究后,再提出适合于不同境界、节日、喝茶时间、客人等茶谱,因为一这是为客人着想,方便客人进场安心赏用的引导,以避免“产品”难倒客人的场面。二有根有据的喝茶程序为了让客人能够在某一段时间慢慢享受,慢慢喝出茶的美味。三较正式的安排,可增进喝茶素质。

以下举例,为农历新年的茶会规划的一个茶谱,括号内文是针对规划时应考虑之细部分析,方便操作。

茶会需时:2个小时。(茶会最短约半小时,坐一下拜个年就离开。长的茶会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否则下半段时间的生活作息就会受到影响。)

茶叶:白毫乌龙茶、10年存放普洱(以大约半小时用一种茶叶来计算。)

茶食:九层糕、红龟粿、黄梨馅饼(茶食要当日制作,原食材味道或微甜,口感要酥软,大小刚好入口,每种一件即好。)

茶会流程:

(一)客人会集后,请出泡茶师。

(二)欢迎式–提神消劳茶:白毫乌龙冷泡茶。(所选用的白毫乌龙茶,将以冷泡及热泡形式冲泡,各自展现不同面貌的美丽风格。这时泡茶师将制作得刚刚适时的冷泡茶(以玻璃瓶盛装)从冰橱取出,倒入玻璃杯约40cc,倒一杯奉一杯,奉至客人喝茶席的正前方。喝完了回收玻璃杯。泡茶师接着准备热水、泡茶器。)

(三)茶会开始–欣赏茶叶。(泡茶师将茶叶展示在茶荷请客人轮流观赏茶叶。客人观赏茶叶时,泡茶师不要去忙东忙西,要陪着客人作介绍。)

(四)泡茶进行式–前茶:白毫乌龙茶。(此时此茶被视为“前茶”,用于引领大家进入状况。泡茶师用小壶茶法冲泡茶叶,整个泡茶过程可欢欢喜喜的安静不说话,要是高兴说话也没有不可,但话题应集中在茶及相关内容,泡茶师可以向客人略作讲解一些关键性手势与效果,茶叶的特性等。)

(五)品茶。(泡茶师要有熟练操作的身手,精到的泡茶功夫,利索地将茶冲泡得准确又美味,让客人回味无穷。如是者5道。完毕后把泡茶器及茶杯回收。预备食具。)

(六)用茶食。(茶食每件各自有食具盛装,每人三件,收纳在茶食盘,连同餐巾和小叉。食毕回收食具。)

(七)喝矿泉水。(吃用茶食以及喝泉水都是为了等一下品第二种茶作之前准备。完毕回收饮具。另准备一套茶器。)

(八)泡茶进行式—正茶:10年存放普洱。(此时此茶被视为“正茶”,在身心都有所准备之后,开始正式品饮。)

(九)品茶。(如是者8道。品茶完毕回收所有茶具,客人离去后才清洗。)

(十)茶会结束。(泡茶师与客人互相道别。)

 


(2114)

泡茶师在职场的地位-许玉莲

泡茶师在职场的地位

许玉莲

2012.1月刊于中国《海峡茶道》杂志“茶人锐评”版

与几位茶文化工作者聚会,先到茶艺馆喝茶,然后出去用晚餐,抵达餐厅我们表示要吃铁板烧,服务人员即把我们接待到铁板烧专用餐桌入座,过了一会厨师很神气的走进来,随后以专业的、熟练的、很有风格的技术操作烹煮各种菜肴,不但美味也好看,把在座当客的我们服务得很好,一顿餐下来,这位年轻厨师:才二十三岁的小女生,让大家欣赏又钦佩。

为什么她会让我们觉得好生赞叹,分析如下,一,餐桌设备非常完善,功能性很齐备,厨师一人可掌控电源(铁板烧的电锅、抽风机)、水源、餐具、当场所有要用到的菜、肉、调味料、汤汁,还包括处理煮炒后食物的残渣、油水,处处显得游刃有余。

二,厨师是经过严格培训的,从准备食材、调制味道、掌握火候、上菜节奏、分量把握、时间控制,一直到“铲功”:厨师直接在铁板上处理各种食物的铲子在铁板上翻烧时,锅铲与铁板接触时没有发出多余的、错误的、很大的声音,厨师在做这些时都是井井有条、手段清晰的。

三,老板是尊重厨师的,举例:厨师是以“出场”方式进入铁板烧餐桌前才开始操作的,不是客人来就站在大门接待打招呼一路忙到煮炒去,这个业界是很尊重这个职位的,所以服务员归服务员,厨师归厨师,分工清楚。这几点造就了一个局面,是厨师的形象,整个感觉于人干净利落,技术成熟,有美感,有文化。

我们回想起下午去的茶艺馆,大家非常有感触,都说是家非常高端的现代茶艺馆。经历如下:一进门老板首先强调的是整个茶馆建筑物花了多少钱,庭院请了哪位名设计师做,跟着一一浏览多稀罕的沉香木,多珍贵的古董观音玉像,多重量十足的宝贝石头等等装饰,完全没有提到茶,唯一和茶有关的是泡茶桌子的木头多大多贵,茶显得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点缀而已。

老板夸耀茶艺馆的门面后,就吩咐小妹来泡茶。所谓的泡茶桌,的确是块好木头,已被做成餐桌的样子,但小妹并不在这“泡茶桌”泡茶,小妹在旁边另一小桌备席,她们共三人,一位泡茶,一位双手扶着腹部站侧边,一位作司仪讲解。为什么说“吩咐小妹”?因为打从我们一进门,这几位泡茶人员也就是跟随在老板身边听候老板发号施令帮忙接待及杂务比如:亮灯、把门打开的同样那几位。当老板要她们泡茶时,就像在使唤一个家庭佣人而已,只不过这回的工作是泡茶。她们在泡茶,但没有泡茶的感觉。因为看她们的泡茶过程,只是把茶水泡出来而已,茶泡得好不好已无关重要,她们只是蹑手蹑脚把该做的步骤做完,把要讲的台词背出来。

为什么在另一小桌备茶席?当茶艺馆花了这么多钱财来设计与装修之后,泡茶者仍然还得委就在一个操作不顺畅的小桌上泡茶,可以联想的原因颇多,比如茶、泡茶、泡茶者、茶道完全不被重视,无人可以了解妥善的泡茶设备对于一家茶艺馆是如何的重要。

为什么冲泡五人量的茶需要三人操作,如果是会泡茶的人,一个也足够了,泡茶人员能力不足是可能的因素,另一原因是茶艺馆将泡茶“表演化”,不把泡茶人员当“泡茶师”而当“演出者”,多二人站着是排场。

为什么说茶只是一个小点缀,因为全程的时间我们只花了四分一时间坐下来喝茶,而茶是什么味道泡得好不好无人关心。这就是所谓现代茶艺馆,高档茶艺馆招待喝茶的方式吗?

为什么茶艺馆,泡茶师会落到这个地步,回头看看铁板烧年轻厨师的尊严那么好,泡茶在相同的行业里,即厨师、泡茶师都是饮食业,掌壶的与掌厨的效果为什么那么不一样,照理说,泡茶、茶道不是应该更优雅更有文化才对吗?

茶文化经过近三十多年复兴发展的结果,在个人茶道爱好者这方面的耕耘,显然有部分是已经相当讲究泡茶功夫、品茗环境、茶道境界的体会,但三十年在一个文化项目的开拓毕竟算是很短暂的,有些地方还不够成熟,应该可以加深研究,作为一个营业场所比如品茗馆,在一个职业性的供茶方式上,目前可以说是并没有完善的设计与操作规划。

茶艺馆为什么越来越失去市场竞争力,有点萎靡不振、近乎要到灭绝的地步,成为有名无实的所在,我们看来因为商品设计并不完整。商品供应给客人并不完整,客人享用不到其中精粹,认为不够精彩,茶艺馆便面临遭遗弃的局面。有些业者纷纷转移方向不做茶艺馆,改为打造“像连锁咖啡店的茶店”,那应该也算是茶文化一个新兴项目,但我们现在所指的是讲究茶道精神的品茗馆,这样的品茗馆是茶界的主柱,是发酵、催化、孕育产生茶道内涵、茶道人文素养的好地方,所以茶文化进展的下一个步骤,大家应该关心这一块。

如何让茶艺馆苏醒,如何让品茗馆建构,我们姑且从铁板烧作为一个借鉴:一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泡茶场所和设备,让泡茶师可以很勇敢、很投入地泡茶,举例:能够很得心应手取得茶具、茶叶、水源、电源,茶具卫生干净干爽,茶叶都装入很好的茶罐,添加用水不必假手于他人,有很好的方法和用具处理茶渣、余水等。

二要培训在客人面前能够泡好一壶茶及享用的从业人员。业界、老板必须提供完整培训直至工作人员能识茶泡茶喝茶,授予职称才派他出场,比如像每一家餐厅都需有一位厨师才能开业,每一家药房都会配有一位合格药剂师站岗,无药剂师在场,药是不能够卖的,泡茶也该由正职泡茶师做才对。

三从业的泡茶者应努力塑造本身的专业尊严,比如泡茶前后都要懂得将泡茶桌及所有必备器具收拾得一尘不染、要有什么茶到了手上都能泡好的能力、要有随时都能供应至少1至12人的供茶能力,要懂得茶道的美究竟美在哪里以及如何享受茶等。

四茶界、社会、老板要重视泡茶师的身份,赋予泡茶师应有的敬重,这是专业人士的工作,让泡茶师知道,他们的专业能为大众带来身心愉快的生活。老板不可以把品茗馆当作自己的家,以奴役方式把泡茶师当成家庭佣人。

五不要将泡茶“表演化”了,以为茶道就是“茶艺表演”,任何场合或时候,说到泡茶就是“表演”,并且认为只要表演者年轻漂亮、表演服华丽夸张、泡茶姿态优美就够了,茶泡得怎样不重要。这种经营观念只会扼杀掉茶文化成长,影响茶业发展,萎缩茶汤市场,试想假如大众都不能在品茗馆、茶行喝上一壶泡得好的好茶,又怎么有说服力叫大众买茶叶。

所谓泡茶功力、茶道内涵,在许多茶道爱好者共同努力之下,那是不欠缺的,目前我们欠缺的是如何把这些美好的理念商品化而不贬低它的地位。大家不要以为泡茶、喝茶、茶道精神只是属于个人事情,而不是拿来商业化销售,因为对广大喜欢喝茶想要学习茶道的人群来说,他们也有这个权利喝茶学茶道,所以茶界有责任要准备把这种商品做好卖给他们。(2011.12.10完稿)

 

  (2092)

谁上品茗馆喝茶-20120213周一喝茶慢-许玉莲

谁上品茗馆喝茶

许玉莲

20120213周一喝茶慢MONDAY SLOW TEA

有泡茶师将茶泡好给客人喝的品茗馆,是人们已经懂得并重视享用优质茶汤之后的需求。这种品茗馆,不但提供好茶叶、并且也提供泡茶师把茶泡好的服务,就像咖啡馆有咖啡师把咖啡煮好的服务,饭店有厨师把菜肴烹调好的服务,大众进入这些场所,明显地把享受一顿美味的食物或饮品作为前提,故此进入品茗馆所消费的商品是“茶加手艺”。喜欢享受喝茶,但没有特别去学会泡茶的方法、或不准备购置泡茶器具、或不想一次买一大包茶叶库存着慢慢喝的人,他们就可以光顾这类服务,这些客人不把“喝茶”当作只是吃饭喝水的解渴作用罢了,他们会专诚去找各自认为泡茶功夫很棒的泡茶师泡壶好喝的茶来品尝来渡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品茗馆在经营时需要考虑商品化的完善,举例一客来奉茶的传统观念使人误解“茶本来就是免费的,为什么现在要付钱来喝?”所以泡茶师必须提供精致、完整、清晰、细腻的泡茶和享用茶的方法来区别两者的不一样,其他如茶叶挑选、茶具搭配、茶席设置、品茗环境营造等都要有一定效果已经不在话下。举例二泡茶者习惯在泡茶时说喝茶道理、茶文化涵义、茶道精神等,一不小心这些话题凑巧就变成一大堆仁义道德的做人道理,变相强迫客人听教。本来只是希望歇息一下的客人会想:有这么严重吗?只是喝一杯茶吧了。这种就是客人认为“付出代价不符合得回价值”其一原因。所以泡茶师应该以客人的意愿为主,有必要把这段喝茶时间交回给客人,尊重客人独处的私隐,泡茶师的任务是:在客人需要的时候,泡出一壶能够让他们心灵感觉安慰、舒适的茶。故此泡茶师熟练的泡茶姿势、专心沉静的脸容、对茶叶茶具有感情的操作,然后得出的美妙茶汤才是他们要的“商品”。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