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现代茶道

蔡荣章教授主讲现代茶道思想课程-台北陆羽

蔡荣章教授主讲现代茶道思想课程

日期:20160730~31

地点:台北陆羽
无我茶会蔡荣章

 

蔡荣章教授主讲

(1)课目:现代茶道思想

时间:10:00~12:00

日期:2016-07-30

(2)课目:无我茶会问题研讨

时间:15:40~17:00

日期:2016-07-30

(3)小壶茶法精致练习

时间:09:30~12:30

日期:2016-07-31

(4)茶道问题研讨

时间:14:00~16:00

日期:2016-07-31

 

  (1472)

《現代茶道思想》 一代宗师 蔡榮章先生著作

《現代茶道思想》

一代宗师 蔡榮章先生著作

2013年3月台灣商務出版繁體字版

2015年6月北京中華出版簡體字版

郵購鏈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1354997253.html
一代宗师现代茶道思想

一代宗师现代茶道思想

蔡榮章先生自1970年代末開始在茶界工作,工作內容有:

1980年代,第一階段,全套泡茶用具研發、泡茶原理、小壺茶法完成。

1980年代,第二階段:十大茶法形成,泡茶師檢定考試制度建立

1990年代,第三階段:無我茶會創辦。茶會舉辦形成風氣。

2000年代,第四階段:純茶道的思想形成。

2010年代,第五階段:建構茶道藝術使其完備成一種藝術形態,提出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舉辦。

蔡榮章先生是現代茶文化復興奠基與引領宗师。

《現代茶道思想》一書是蔡先生三十多年工作經驗累積的作品。

蔡荣章茶

 

  (1461)

茶文化里有茶道、茶道里有茶道艺术-蔡荣章-20150819专栏

茶文化里有茶道、茶道里有茶道艺术

蔡荣章

20150819《现代茶道思想》专栏

饭后一壶茶,清口腔,助消化,是吗?茶是这样,茶文化是这样,但茶道不这么说。我有一位朋友邀我们去餐馆吃饭,每次到时餐馆的老板都已为他准备好了炭炉,还有一瓶他常用的矿泉水。他坐下来就从背包里拿出茶壶、茶杯、茶叶,准备泡茶。熟悉此中状况的朋友都不以为异,这位朋友并没有给老板额外的费用,而且还有好多家餐馆也都是这个样子,听说这些老板都变成了他的徒弟:用炭炉、喝茶,矿泉水的牌子都跟他-路走。吃过饭这位朋友开始泡茶,也终于开口说话了:我们是为喝茶才来吃饭的。一位茶餐厅老板在送出“餐后茶”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您们点的这些菜都是免费请您们吃的,这壶茶才是主轴,就值那么多钱。

有一次用餐后想找个品茗馆喝茶,朋友说:附近就有一家茶馆。一位朋友问:有没有能专心喝茶、看得到茶道的地方?带路的朋友想一想好像心里有数,拔腿就走。店里的领班带我们在一张茶席上坐下,不一会儿一位穿戴整齐的男士坐上泡茶师的位子招呼我们。先准备他的水,打开电源加热,取出我们五位又多加一个的杯子。打开茶叶罐,将茶叶拨到茶荷上递给我们看,就说要泡这种茶,也没説是什么茶。他判断了水温,将茶放入壶内,冲了水,心也进入茶壶似地盘算着时间,我们五人陪他关注着茶壶。一阵子,泡茶师笃定地将茶倒出,分倒到杯子内,端给我们,他也有他的一杯。泡茶师亲切地看了我们每一位,我们都端起杯子与他一起饮用,喝过后他又观看了我们每一位,我们都行礼向他表示好喝。紧接着他又泡了两壶,每一次我们就像在餐桌上等待下一道美食的客人。三道茶后,我们喝了他的泡茶用水,然后给我们每人一小块绿豆糕,精致的一小口,含着即可。茶食后泡茶师泡了第四道茶,喝着,我们意识到他的细心,他让我们清爽地满口芬芳的离开。离开后一位朋友满意地说:茶道的茶要当主角,常看到的茶馆是聊天重于喝茶,还有人是在听音乐,茶只陪伴在一旁。

茶是和谐之饮、客来敬茶、茶促进世界和平,那是我们要“茶”担负的任务;当我们谈“茶道艺术”时,当我们在欣赏茶汤作品时,我们要它是件艺术项目。是茶道艺术家将泡茶、奉茶、品茶架构成一件作品呈现给我们,欣赏者就坐在那里欣赏茶道艺术家的创作,享受茶汤的香气、滋味、与茶性。茶道艺术家与品茗者一同体会这泡茶从茶树生长、制作成茶叶、冲泡成茶汤、叶底在地上分化成各种基本元素的历程。

茶文化、茶道、茶道艺术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茶文化里有茶道、茶道里有茶道艺术,如果剥离成茶文化、茶道、茶道艺术三个层面,“茶文化”是饭后的一壶茶,是聊天时的良伴,是保健饮料;是和谐之饮,是客来敬茶,是促进世界和平;是生活的态度,是人生的哲理。

“茶道”是为喝茶才来吃这一顿饭;是要茶当主角,一个人时专注地泡茶品茶,一群人时也是专心地与茶为伍。茶道不再谈论茶对生理、社会的功能,只留意到茶的本身。

“茶道艺术”则是在茶的本身再加上美学、艺术的观念与能力,有如音乐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是以泡茶、奉茶、品茶为呈现媒体所成就的一种艺术形式。

 

  (1513)

品茗空间的实际实现-許玉蓮

品茗空间的实际实现

許玉蓮

发表于中国《茶道》杂志每月专栏

 

品茗空间是泡茶喝茶的专属所在地,专属的意思是这个空间有范围的制约,不一定要将上下四周用材料围拢起来,但泡茶喝茶者都知道它有多大。大小只够泡茶喝茶就好,不要有空间留给其他东西、艺术或摆置。

空间形状不拘,可四方、圆形或三角等,但它务必是独立的,它不用来进行社交、演讲、用餐及其他活动,存在目的只为了制作茶汤与品茗,此空间所包含的功能只有:准备、茶汤创作、品茗、整理。

准备:茶汤会前,茶叶、水、茶器的收纳、安放及流程的衔接。

茶汤创作:泡茶时茶具摆置与操作。

品茗:客人品茗与茶具置放。

整理:茶汤会结束后,茶器收拾归位。

如需要每一天随时或固定地泡茶喝茶,可将品茗空间以及应用的茶道设备都设置在一个固定存在、不移动的地点,否则品茗空间是随着喝茶的需要而产生的,即可以于任何地方创造一个品茗空间来举行茶汤欣赏会,品茗结束后将该地方还原,品茗空间就存在于从无到有,从有还原为无的过程中。

品茗空间可在户内,设在原有的建筑物内如住所、书房、礼堂、教室等,条件允许则在这些地方围拢另辟隔间构造一个出来,有可进出的门,门内就是品茗空间。如无间隔空间,直接在这些地方安插茶席出来泡茶,则茶席中泡茶与喝茶的人面对面、伸手可及的周围地方即品茗空间。

也可外出泡茶,在户外找适合地方创造品茗空间进行茶汤会,空间范围的限制、大小如上述要求,惟适合的地方不一定是要风景优美的地方。美丽风景并非品茗空间必须完成的第一要领,毕竟茶人的心思是为茶而来,那地方的景色无论有多么雅致或相反,茶人的内心对此并没有任何牵挂才对,这样才不让景色的美与丑造成对茶的偏执。品茗空间附近的环境如果令茶人太兴奋、太休闲、或太担心,分神了,都不是好的品茗空间,品茗需要一定程度的专注与静寂。在户外进行茶汤品赏的茶会,应注意空气清洁,地方卫生及安全,之前的准备如水源、加热方法,之后的整理如茶渣处理,必须设想到像室内品茗时一样周到。

以现代生活水准与居住环境的视角来研讨品茗空间,由于房地产的价格飙升,打算拥有一片风景优美的境地才建立品茗空间来泡茶喝茶有点不切实际,也容易成为懒惰习茶的借口,总认为「当有一天我在山明水秀的地方建造一所茶屋,我才努力习茶;或当我找到一个景色漂亮的地方,我就会把茶泡得很好」并不是品茗空间的意义。

应将「在户内各种场所进行品茗」当作常态,因为这才是人们真实生活的地方,葡萄牙公主 Portuguese Infanta Catherine de Braganza成为英国皇后的品茗空间是和住家一起的,陆羽的青塘别业、千利休的黑木茶屋、草衣禅师的一枝庵,既是住家亦是品茗空间。在天天生活的场所创造一个品茗空间来进行茶汤会,对有志于建立行茶习惯的人来说,可常常接触而逐渐养成一套行茶法,品茗(即茶道、茶道艺术)才能成为生活里稳定的一部分。对已经将茶道建立成为人生里必做之事的茶人来说,身边就有一个品茗空间来进行茶汤会是属于必然的事实。茶人怎么能等到梅花开了才泡茶,盖了茶屋才品茗,那岂不成了空谈。(完稿20150111)

 

  (1660)

2015-05-23中国茶叶学会首届茶艺师资培训班讲座:老茶的冲泡与欣赏-许玉莲


许玉莲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茶叶学会许玉莲2

2015-05-23中国茶叶学会首届茶艺师资培训班讲座:老茶的冲泡与欣赏-许玉莲

 

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首届茶艺师资培训班于2015-05-22开学,马来西亚茶道评论作家许玉莲女士受邀于2015-05-23,13:30-17:00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课,课目:老茶的冲泡与欣赏。这堂课包括理论、新旧茶冲泡演示及品饮。

内容大纲:

1.我是这样喝老茶长大的

六堡:怡保锡矿矿工饮品、妈妈拜神明的茶

普洱:粤式点心楼的饮品、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老化、普洱有多种形状

熟火乌龙:厦门进出口公司、传统茶庄自家焙火、自行包装

 

2.老茶「收多久」的定义:

制茶年份 vs 茶经收放后之状态

茶有多老了怎么算:

*制茶年份

*出厂年份

*收放年份

 

制茶年份 vs 出厂年份 vs 收放年份:

*看茶收多久了

*看当年原料收成状况

*看整个时代的环境、气候、经济、制作工艺

*看市场价格浮动

*看茶的品质与风格

 

好的老茶:

*并非单一指茶品的收存年份,而是茶品所能

达到的转化状态,只有转化到适合人们口感

与体质的茶品,才算好老茶。

*老茶的标准

-茶汤红了再说(橙红、酒红、栗红)

 

 

 

3.茶要收进「什么仓」:

干仓 vs 湿仓vs 入仓

*干仓 vs 湿仓vs 入仓(技术仓)

*未入仓、纯干仓、自然仓

*地仓、高楼仓、“焗仓”

*老仓、新仓

*香港仓、澳门仓、广东仓、大马仓、深圳仓、广西仓、云南仓、加拿大仓、英国仓、南方仓、北方仓

 

 

4.入仓产生不一样的「仓化」程度:

轻入仓、中入仓、重入仓

 

5.茶要如何收放,以便「老化」成一个我们要的「老风格」:

一,收對茶,存對茶

a杀青的方式

b青毛茶的晒青与烘青

c紧压茶的干燥

d揉茶的方式

e拼配与单一毛料

f亲手做一个茶出来有那么重要吗

 

二,不同经纬度地区气候差异的影响

*气候转变要有规律性

*温度在20°C ~ 30°C

*相对湿度介于60% ~ 80%

 

三,一点光都不能够有的所在

四,不能脱衣服,整箱、整筒存放,勿拆散

五,同类茶放在一起「老」

六,通风但适度密闭的独立的所在

七,勿随便进出或开关,不要打扰茶叶

 

6.老茶的「退仓」精炼术

*开仓-前期仓高温、高相对湿度

*翻仓-使茶品缩小差异性、陈化速率一致(约5年)

*退仓-移离前期仓,用通风、低相对湿度、高温方式继续存放陈化。(退仓时间是前期仓的双倍时间)

*退仓完毕,茶品推向市场流通

*品饮者在泡茶前可做适度退仓步骤

 

7.老茶的阶段性适饮风格

*3、4年「干仓」生茶,青涩活泼,有收敛性

*8年以上,苦中带有回甘,口感饱满

*12年以上,香味醇化,柔滑,茶韵有层次感。

*16年以上,有陈韵,丰富醇厚,口感厚实有起伏,生津度强*20年以上,汤的明度与彩度高,茶味的强度、稠度、调和度饱满,有陈韵树质味

*7、8年的质地良好的入仓茶,有陈香味,甜。

 

 

8.老茶不要只是收,要喝它

 

9.各类茶收放之后的风格

绿茶、白茶、熟火乌龙、普洱、六堡

 

10.茶法与喝老茶的意义

*茶叶要松开,不要折断、弄碎

*水要高温

*泡茶器烧结密度要高

*茶水比列的茶叶要比新茶放得少

*必要浸泡得够久

*不做温润泡,第一泡即喝

*用评鉴法泡普洱时,浸泡时间加长或泡两道

*品茗的感官培训

各类花、果、坚果、瓜菜、液体等食品,各类环境、稻草、树林、原野等气息的食用与呼吸感受

*好老茶有茶气

 

11.新、老茶冲泡与品饮

泡茶师:许玉莲

茶叶:新、旧普洱

品茗者:学员分组甲/乙/丙……,每组10人。

喝法:第1道-甲组喝,第2道-乙组喝,第3道-丙组喝…………………

茶杯:每人左手持A杯,右手持B杯。

 

  (1684)

2015.05.23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首届茶艺师资班-“现代茶道思想”课

蔡荣章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首届茶艺师资班-“现代茶道思想”课

蔡荣章5/23上午的讲座—现代茶道思想

2015.05.23的08:30-12:00,蔡荣章教授受中国茶叶学会之邀,在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号楼向首届茶艺师资班38位学员上了一场“现代茶道思想”课。

蔡教授首先说明了茶文化,或说是茶学所包含的内容,点出茶道与茶文化不同的领域。接着以一张“茶道路径图”说明茶道应学的16个项目,以及与茶文化应学范围的差异。提醒同学不是什么都要学的。

休息10分钟后就一直讲到中午十二点,告诉同学茶道什么是应该优先学习的项目,那就是泡茶基本元素。并提出了泡茶外来元素与茶道艺术特有元素。希望同学认清什么是纯茶道什么是多元茶道。

蔡教授希望大家从广泛的茶文化中提炼出茶道,从茶道中提炼出茶道艺术,每位茶道老师都要是能泡好一壶茶的泡茶师、是一位能将泡茶、奉茶、品茶作为一项艺术作品呈现给自己与客人的茶道艺术家。

所以明天上午中国茶叶学会还安排了一场仍由蔡荣章教授主讲的小壶茶法。

蔡荣章5/24上午的讲座—小壶茶法

蔡荣章中国茶叶学会1

蔡荣章小壶茶法

2015.05.24的08:30-12:00,蔡荣章教授受中国茶叶学会之邀,在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号楼向首届茶艺师资班38位学员上了一场“小壶茶法”课。

小壶茶法是泡茶课必修的十大泡茶法之一,而且居于奠基的地位,所以本届的首次面授课程只安排了小壶茶法。蔡教授解释完十大泡茶法的使用场合后即进入备具的课程,四人共用一个泡茶席的第一位泡茶师提进一篮茶具,依老师的口令将茶具分成主茶器、辅茶器、备水器、储茶器等四个区位摆设于茶席。

老师进一步让同学品饮事先准备好的二款不同硬度的水,接着以温度计让同学体认不同水温冒气的状况。老师还事先准备了三组各6罐的茶样,让同学认识同样15克的茶叶,因揉捻方式的不同形成那么大的体积变化。老师告诉同学,以后开设茶道教室时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

含茶水比例、壶具应用在内的泡茶原理之后就是小壶茶法24则的演练。每人置一次茶冲泡四道,每席每道茶都要奉一杯到讲台给老师评鉴。遇到不易冲泡的茶叶,老师会要同学上台观看参差不齐的汤色。

最后是蔡教授特别介绍给准茶道老师们的“车轮式泡茶练习法”,他认为这是很有效的泡茶练习法。即每席第一位坐上泡茶师位子,置茶并冲泡第一道,然后换第二位坐上泡茶师位子,冲泡第二道,依此轮流泡完五道茶。每道冲泡前,泡茶师要将茶壶传递给同席的人,并打开煮水器的盖子让大家看水温,每人依看到的壶内茶叶与水温判断应浸泡时间并做下纪录。大家做完纪录后,泡茶师告诉大家他拟浸泡的时间,然后将茶泡出,大家依得出的茶汤检验自己判断的时间。因为这期间包含了置茶量、前一道太浓太淡、水温差异等因素,必须综合考虑完整才能得正确的浸泡时间。

 

  (1669)

2015-05-21 中国浙江农林大学人文.茶文化学院邀请许玉莲开讲讲座: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办与意义

许玉莲农林大学许玉莲农林讲座1

2015-05-21,中国浙江农林大学人文.茶文化学院邀请许玉莲开讲讲座: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办与意义

中国浙江农林大学人文.茶文化学院于2015-05-21聘请福建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玉莲为客座教授,由农林大学.茶与茶文化学科负责人苏祝成教授授予聘书。

许玉莲女士亦是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及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

与此同时,农林大学 人文.茶文化学院于2015-05-21也邀请许玉莲女士开讲讲座,讲座的学员来自农林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临安市茶文化研究会;和从湖州、天台、杭州、萧山等地过来的茶友们。地点:农林大学学16楼中国茶谣馆2楼,题目: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办与意义。

许玉莲农林大学

许玉莲农林大学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办与意义的内容纲要有:1.我是这样一路走过来:茶艺教学vs茶艺表演vs茶道演示。

茶艺教学*知识布施:要教会消费者泡茶、喝茶,他们才会来茶艺馆泡茶、喝茶。

*来茶艺中心买茶回家泡。

*把茶带去办公室泡。

*把茶带去饭店用餐时泡饮。

*把茶当礼物馈赠给人泡饮。

a.茶艺教学:第1阶段

*是为了要卖多一点茶叶

*只要那人家里多一个茶盘,我们就多了 一个地盘

b.茶艺教学:第2阶段

*亲身体验

*让消费者亲手触摸过、看过、嗅过、味 过及听过泡茶奉茶喝茶经过,他们才会产生真实的感受。

c.茶艺教学:第3阶段

*纳入生活的规划

*已经有喝茶习惯的,重新塑造一种适合当代的

*未有喝茶习惯的,现在正是时候建立我教的这种

d.茶艺教学概括范围:

*个人、家庭、公司、学校、团体、企   业、银行界、博物馆

*当地人、公干旅居者、游客、东南亚地 区茶行业者、传统茶行业者、现代茶行    业者

*收费制度:该收的要收,不该收的不收

e.茶艺教学:第4阶段

*决心发展成一种爱好

*要教会喝茶者更精准的茶法、更精致的 茶叶与茶器,    他们才会真心喜欢泡茶、喝茶

1.2茶艺表演:

*不要转型,要离开

*这是一个茶沦为配角的时代了吗

1.3茶道演示:

*直接去那里,去了就去了

*去了再回来接朋友、拿行李

*不要让“茶历史巨人转不过身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角色扮演还是专业称谓:

泡茶者vs泡茶师vs茶道艺术家

2.1角色扮演:

*特定角色穿著特定服装在特定场景下以进行扮演活动。

*聘用工作人员或自愿参加游戏者,通过假定的角色,按照角色的需要来表现那个角色。

*不是真的我,是假的我。

2.2专业称谓

*这是行为的事

*不是流行或消费的事

*任何与那个行为有抵触的东西都不该做

*只有行为发生,才有茶道的产生

*是我在做茶道的事

2.3泡茶者vs泡茶师vs茶道艺术家

*寻找一个当代的理念-茶道艺术系统的建立

2.4谁是茶道艺术家

*不要忌讳用茶人二字

*不要一听到茶道就怕

*不要用大师之名吓唬人

*不要搞错方向起名称,名不正则言不顺

*敢敢承认茶艺师是一种职称

*敢敢承认茶道艺术就是泡茶,为自己正名

*茶会策展者就是茶道艺术家吗

3.茶道艺术的核心是什么:

泡茶、奉茶、品茶

3.1茶道艺术的核心是什么

*纯茶道有问题吗

*装置艺术、室内设计、表演艺术、织物服装、

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戏剧、舞

蹈是茶道的主轴吗

*品茗环境不断转换才是茶道的核心吗

3.2泡茶、奉茶、品茶的必然

*茶道艺术要看整体,不是看小趣味

*欣赏茶道艺术,要懂得欣赏茶道艺术家的茶汤。

*欣赏茶汤,要懂得欣赏泡茶、奉茶、品茶的过程。

*欣赏过程,要懂得欣赏茶道艺术家看待事物的能力,完成工作的能力,建立和培养有价值的思维线索和实现的能力,将一种粗糙的行为,变为一种细心精致的行为。

3.3茶道艺术家,在世界上是干什么的?

*茶道艺术家何以为生?就必须搞清楚能交付给社会什么,这样社会才能回报。

*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艺术的宗旨不是因“职业所需”存在的,而是为人类生活所需的“创造”而产生的。

*他与社会构成一种怎样的交换关系?他创造一种只有他会做的“茶道艺术手艺”,我们愿意也像他那样子感受期间。

4.「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的概念

*有茶叶作品才会有茶汤作品

*茶道艺术家是拥有“创造茶汤作品”的手艺的人

4.1创造“茶汤作品”的手艺的基本技术:

*茶、器、水的品鉴技艺

*茶法(含泡、奉、品程序)

*品茗空间的设置(含茶席、环境)

*功夫要实在,远离低级趣味,不要献媚讨好

*面向现在这个我们的时代

4.2有了基本概念后

*艺术是一辈子的事情,要不停地泡

*不要叫人代劳

*不要只是大,可大可小要深刻

*不要只是多,可多可少要细致

*这是无止境的事

4.3技术是通往艺术之路

*泡茶要看我们的心情,心情好它就甜,心情不好它就苦

*泡茶知茶,泡出茶的个性

*知茶泡茶,泡出茶当时的最好

*不要妄自菲薄,看輕自己

*器、术、道在泡茶里的涵义

5.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操作与规约

5.1范例 :举办茶汤作品欣赏会的工作手册

5.2范例 :举办茶汤作品欣赏会的方法与流程

5.3范例 :品茗者茶会礼仪规约

5.4艺术与教学的矛盾

*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不能用语言代替的,正因为有些事情语言永远不能解说,所以才有艺术。

*教学必须是具体的、可量化的东西。技法、形式容易说清楚,但艺术的核心部分却难以量化。所以,教学容易陷入手法的教条中。

6.茶谱的意义

*茶谱:茶法、茶赏与茶序

*我们为什么需要为每一次的茶汤会写下茶谱?

因为不应该毫无章法的泡,或只人云亦云追随古法

必须要有实际方法泡它喝它,并,这个方法有一定程度的可复制性

茶谱是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 的一部分创作,像音乐指挥家的乐谱

7.个人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联合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

7.1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

創立及舉辦歷程表如下:

7.2举办的问题

*主办方的意图

*场地容量的考虑

*客人数的考虑

*客人参与几位茶道艺术家的问题

*客人挑选茶道艺术家的问题

*茶道艺术家与客人招呼的问题

7.3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
茶席摆置原则:

*不让客人面壁

*不让客人看风景或路人

*让客人领受到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气场

*会场的布置不干扰泡茶席

8.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实例

 

9.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演示会

紧接着讲座结束,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观摩示范活动在农林大学学16楼3楼茶艺教室举行,由蔡荣章先生与许玉莲女士指导进行,将理论以实际的操作方式呈现。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入场方式:凭票入场,可预先邀请或售票,座位:抽号订座(售票时抽签号码)茶道艺术家自己准备茶谱、茶席、完成泡茶奉茶喝茶过程,期间安排一道茶食,在规划时间内食用。此次示范,除了许玉莲亲自主掌一席,茶文化系包小慧、钟斐、沈学政三位老师也联合参与茶汤作品创作会,共32位学员坐在席上品茗,其余学员在旁观摩学习整个茶会的流程。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

 

 

  (1640)

2015-05-23 老茶的冲泡与欣赏-许玉莲-中国茶叶学会 主办讲座

中国茶叶学会  主办讲座

老茶的冲泡与欣赏

许玉莲主讲

举行日期:2015-05-23

现代茶道思想许玉莲

 

 

  (1443)

2015-05-21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办与意义-许玉莲-中国浙江 农林大学 人文.茶文化学院 讲座

中国浙江 农林大学 人文.茶文化学院 主办讲座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举办与意义

许玉莲主讲

举行日期:2015-05-21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许玉莲

 

 

 

 

  (1596)

20150521 浙江农林大学 人文.茶文化学院 举行”现代茶道思想—茶道艺术的构成“讲座

20150521 浙江农林大学 人文.茶文化学院 举行”现代茶道思想—茶道艺术的构成“讲座

蔡荣章现代茶道思想

中国浙江农林大学 人文.茶文化学院讲座即将举行

蔡荣章主讲

题目: 现代茶道思想—茶道艺术的构成

日期:2015.05.21

纲要:

一.    茶文化、茶道、茶道艺术

二.    泡茶基本元素:用水、茶器、茶叶、泡茶席,制茶知识、泡茶技艺

三.    泡茶外来元素:花艺、挂画、焚香、音乐、舞蹈,修身养性、做人道理,(四艺、装置艺术、观念艺术)

四.    茶道艺术特有元素:茶叶欣赏、茶性理解,美学修养、艺术表现能力

五.    多元茶道、茶道、纯茶道

六.    茶道艺术构成图

  (1548)

论茶道精神-許玉蓮

论茶道精神

許玉蓮

什么是茶道精神?茶人泡茶时有一定原则与要求,他们又自然地把这套方法用在生活:保持干净怎么做、珍惜一支壶怎么做………….,一一延伸至衣、食、住、行,逐渐形成一种不可取代的生活态度。当很多人同时坚持要这样子过活,要这样子泡茶,社会就出现一股气质,此种气质的养成,来自这群茶人认为茶要如何表现,我们姑且称这种气质为茶道精神。

茶道精神可凭空编造吗?不可能的,茶叶有四个阶段的生命:鲜叶、茶叶、茶汤和茶渣,茶人在考察茶来源、寻找好茶叶、如何把茶泡好、如何品享茶汤及在好好观赏茶渣过程,对茶、对涉及之人士所做一切带出的做法,一定得亲身经验才有办法构造茶道精神,否则是纸上谈兵。

请来满腹经纶的专家将他们认为最好的世俗价值嫁接在茶道,是做学问发表演说。如期许社会人士要融洽相处、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这是很好的愿景,不过我们不会因为抱负着这种期许,就说我们的茶道精神是「爱」。期许、实践之间有微妙不同,任何一种赋予精神的茶道理念,都须经茶人具体将细节做出来才存在。比如「爱」的精神,是包括茶人选择茶叶时确定它的制作手段没有违反自然,这样的茶叶即使不强调它保健成分,喝了也会身心健康,喝了才产生「爱」的感动,「爱」也包括对叶子的友善。如泡茶时才强调表现茶道精神,无泡茶时就满不在乎,那是不足够为「精神」做见证。

将历史例子印证出来可以了吧?那是灌输大众应知道的常识而已。过去茶人的情操我们要借鉴,但难道说曾有过的,我们现今就会自动获得遗传,说我们也有了吗;况且他们曾做过的、无论有多美好的观念,也需考虑当代文明、价值观与以往时代不同了,实施起来行得通否。拥有不同认知与情绪的人,不了解茶、不爱茶,缺少一天一天锲而不舍的练习,即使很会说茶道精神的道理,也是虚有其表。

茶道精神,它无论泡茶时或非泡茶时都要凸显吗?刚开始会觉得茶席上有这个需要,慢慢发觉生活上不这样做会觉得不满足。我体悟茶道精神,但我还没有完全符合这个茶道精神的境界,怎么办?精神面貌的样子,岂能说有即有,必得经过漫长岁月实践,熟练到连自己都忘记了,人们也看不出你在做了,只觉得你本来就是长得如此气质,那或许才是最佳注脚。

是否泡茶经验越久、可以把茶泡好就会产生出茶道精神呢?不一定,泡茶钟点数与泡茶技法固然重要,信念坚定却是需从心做起。茶道精神等于做人的道德守则吗?茶道精神指发生在泡茶的时候所产生的信念,道德守则指的是生活中既有的做人道理。任何人都可以将任何茶道精神学会吗?茶道精神不是「学习」是「献祭」,是先有某种精神特质倾向的人,他们泡茶喝茶达至一种深度,慢慢一点一滴累积,最后才出现此种特质的茶道精神。为了他们所信仰的茶道精神,他们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做。

(完稿20141013.  发表于中国《海峡茶道》杂志每月专栏) (2007)

茶道要学什么-许玉莲-专栏20141103

 

 

茶道要学什么

许玉莲

专栏20141103

茶道的课程到底要学些什么?我们认为第一件事情与最后一件事情都是必须要将「泡茶」(含识茶、泡茶、奉茶、品茶、赏茶)学好,「泡茶」的功夫是否修炼精到,直接影响茶道内涵表现的境界。无论我们是否想要成为一位严肃或随和的茶道练习者,不管在家里或在演示厅「泡茶」,学习的途径是一样的,视乎能够练到什么层次?拥有多少功力?是否有能耐将之表现、供给自己及大家享用?依赖泡茶者所累积的内涵是否有够深度。

比如去学舞蹈、唱歌、绘画,就是要把舞跳好,把歌唱好,把画画好;学拉小提琴的人,能够不把站姿,持琴手法,如何运弓、换弦,读五线谱的方法学会就说学了吗?如果连这些也不懂,随便拉几个不成调的声响出来,当然那也属于是小提琴发出来的声音,但那是噪音不是音乐内涵,又怎么可以说「我会拉小提琴我懂音乐」或「我的这种是生活音乐」呢?

学茶道需要精通的是应付「泡茶」的变数的能力,以及将这种能力尽可能永远保持在稳定的「极佳」表现。故,我们要学好的是「泡茶」原理及将之操练至非常熟悉的境地之方法。至于品茶空间、泡饮器、茶席摆置法、茶会形式种类的变化只属于是泡茶者的本能反应,去到那个地方看到那个茶碗要那样泡饮、来到这里看到这种茶叶决定要这样冲喝,可简可繁,方法多得很。至于历史学、建筑学、美学、纺织服装学、室内设计学、音乐与花艺等只属于服务茶道的一些学问,它丰富泡茶者自身的见识与气度,但真正「泡茶」过程并不需要这些。

功夫到家的人即使突然在不同的环境、使用自己不惯用的茶叶或短少了一些茶具的状况下进行「泡茶」,应该也要表现得与平常一样好才是,那实在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况且这种「不在常态」或「可简可繁」的效果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些都是片段的「折子戏」,不够完整。就如歌唱家当然偶尔也可以展示一、两小段美妙的歌声,但如有机会的话,还是应该把完整曲子的品质内容呈现才是好。所以泡茶的人都必须要有一套完整方法来练习我们的「茶道」。下列是我提出的茶道课程应有的内容:

1.识茶:

一.茶叶的制作

二.品评茶的方法

 

2.茶具:

一.茶具名称与用途

二.茶具的持拿法

三.茶具摆放的位置

四.茶具的清洗

五.观赏茶具的方法

六.不同材质茶具可泡任何茶的基本原理

 

3.茶人:

一.着装原则

二.维持卫生整齐的方法

三.行礼的方法

四.坐姿的方法

五.静坐的运用

六.奉茶的方法

七.喝茶的方法

八.吃茶食的方法

 

4.泡茶:

一.茶箱准备的方法

二.设置茶席的方法

三.收拾茶席的方法

四.茶叶放多少的基本规律

五.水质的认识

六.水的温度如何知道

七.泡茶水温如何决定

八.浸泡时间的决定

九.温壶的解析

十.淋壶的解析

十一.温润泡的解析

十二.赏茶的方法(茶叶、茶汤、茶渣)

 

5.练习:

一.泡茶动作的解析

二.泡茶示范

三.泡茶练习

四.演示的方法

 

6.泡茶法:

一.小壶茶法

二.盖碗茶法

三.含叶茶法

四.煮茶法

五.拉茶沖泡法

六.旅行茶泡法

七.抹茶法

八.冷泡茶法

下图:作者许玉莲,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

 

  (1637)

茶道技术在哪里-许玉莲

茶道技术在哪里

许玉莲

把茶道放入生活可以吗?当然可以,但以为在生活中做茶道就不必讲究一定的步骤、道理与精神,一味随着个人固有习惯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把不懂当成风格,说那就是茶道,那是误解。无论唱歌、烘蛋糕、煮咖啡、弹琴、茶道,它们总有依循的一些法度,做得对了才叫做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比如制作蛋糕时材料的混拌必須依序,否则成不了蛋糕,只成为面粉和鸡蛋混合的一团面而已。烘烤温度对蛋糕产生很大影响,温度过低,烤出蛋糕的顶部会下陷,里面粗糙;烤制温度太高,蛋糕顶部就会隆起,中央部分容易裂开,四边向里收缩,糕体变得很硬,这就是没有将蛋糕做好,技术不到家之故。不管要不要成为蛋糕制造师,是在职场或在家里烘焙蛋糕,蛋糕做出来要像蛋糕才能吃进口,这才算正式完成一个蛋糕作品的制作,真的懂得做之后,无论在哪里做都不会把它做坏了的。

大家对烘蛋糕、书法、画画、弹琴等项目的技术向来都可接受,不会有太大抗拒。大家习以为常喝葡萄酒不能用错红酒杯、白酒杯、笛形香槟杯或雪利酒杯;写书法要站势、坐势,执笔要悬肘、悬臂、悬腕全有规矩;弹琴可更加不能随意高一音低一音任由人。但大家认为茶道“泡得淡一点也是茶,泡得浓一点也是茶”;茶道没有必要做得那么煞有其事地用计时器计时;水温高一点低一点是不要紧的,不一定要有什么茶法,茶道主要是完成社交目的,开心就好;茶道重要的是传授人生哲理的观念,茶叶制造得好不好不必太在意。

为何茶道与其他项目相比,所得到的尊重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为何人们进行茶道却不珍视茶道本身内容,也不看重藉以表现茶道的技术呢?原因是人们乐于接受长期被灌输的误导观念,而茶界也还未坚定的建立好这些体系,即使有些已经构建部分技术,但人们对此无知,或采取不认同态度。

茶道的技术含量存在在哪里呢?存在在有形的运作手法、有科学根据的基本原理与一切无形的思想内涵。举例:很多人说茶道是和谐,但和谐不会从天而降,和谐不能光靠嘴巴说说就有的,它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人物、事情汇集、经营而被创造,做好了才会体现出来,那么这种技术要怎么做呢?因篇幅所限,以下只举三列,茶道技术之一:泡茶要懂得制茶技术,泡茶时要懂得选择“做得好”的茶来泡,“做得好” 的茶叶是指原料来源明确,制作技术良好,按部就班有条理完成的产品。只有喝“做好”了的茶叶,身体才会健康,心情和灵魂才会舒适,才能制造和谐。如果冲泡一壶制作不到位或技术做坏了的茶给别人喝,内心会愧疚和不安的,则和谐永远也不会到来。

茶道技术之二:泡茶要懂得尊重的技术,和谐的成分是包括了尊重在里面的,尊重不止对人而言,也指器物、环境、科学。说说茶叶,泡茶者必须拥有一双干净的手来对待茶叶,不可污染它。取拿茶叶过程,应将茶叶视为有生命的个体,珍惜地对待它们把它们好好置放在应有的茶具。无论有意还是无心,不应让茶叶掉落桌面而丢弃它,或把茶叶弄碎。破坏茶叶的形体生命,也就破坏茶叶的味道个性。

茶道技术之三:泡茶要懂得茶法的技术与信念,选用何种质地的水,水该怎么加热,水的温度要多高,要投入多少茶叶,浸泡需时多久,选什么器具都是有科学原理可依据的,应针对不同性质的茶叶实施个别方法,制作出当时最好的效果。泡茶者很有信念的把茶道表现出来,不以喝茶者的身份地位来猜测或揣度别人的心意来迎合,茶法才能成为让人崇拜的专业技术。

20140612完稿-发表于中国《海峡茶道》杂志每月专栏 (2083)

茶道就是泡泡茶吗-蔡荣章-20140521

茶道就是泡泡茶吗

蔡荣章

20140521蔡荣章专栏

茶道就是泡泡茶吗?没有错,茶道就是泡泡茶。我们问一位画家:您做什么的?他回答道:画画的。您问一位声乐家:您做什么的?他回答道:唱歌的。您继续追问他:只会唱歌吗?他思索了一下子回答道:是的。如果您问我做什么的?我勇敢一点会回答:泡茶的,怯弱一点会回答:从事茶道工作的。再怯弱一点会回答:研究茶文化的。

为什么会不敢理直气壮地回答:「泡茶的」,因为泡茶代表的意义大家不够了解,以为只是像大家平时生活一般地冲一壶茶喝。但是当一位学音乐的人说他是唱歌的,大家不会一下子反应出唱歌有什么好说的,我不是也天天哼的哼的。这原因在于茶道发展得不够成熟,身边没经常有茶道艺术家出现、没看到茶道艺术家提供茶汤作品欣赏的厅堂、没茶道研究所、没茶道硕士茶道博士。

茶道的泡茶包括了一. 水的认识、水的提取、水的处理, 二. 水的加热、水的容器、水的燃料, 三. 泡茶器的材质、泡茶器的形态, 四. 品饮杯的材质、品饮杯的造型、品饮杯的色泽, 五. 茶叶的认识、茶叶的选购、茶叶的储存、茶叶的精炼, 六. 冲泡时的茶水比例、茶汤内的成分组配, 七.泡茶奉茶品茶间的艺术性、其间艺术内涵的表现、茶汤色香味性的欣赏, 八. 泡茶者、品饮者情感与茶干、茶汤、叶底的牵动,九.历代茶人对茶、对泡茶、对品茶的理解以及其间艺术性的感悟与应用。十. 泡茶品饮空间的规划。

泡茶可以无需专业地冲一壶茶来喝,就如同生活中哼哼唱唱的,没有人在乎你唱得怎样,但也可以泡得很讲究、喝得很有境界。如果深入地研究了上述举例的十大泡茶内涵,泡茶就变成了有如音乐、绘画、舞蹈一样的艺术项目。有人质疑将随兴的泡茶喝茶变得如此有学问,何苦来哉?没有错,但活得精致、过得自在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一般大众无需如此钻研,但必须有一群人从事这些撑高度的工作,这是社会演进必然的现象。这群人的努力不够,音乐只会停留在民间的哼哼唱唱,不会进入音乐厅,不会有音乐学院;另群人的努力不够,泡茶只会停留在民间的日常饮料,不会有茶道艺术家的产生,也不会有人大胆地说我是从事泡茶的。 (1996)

学韩国茶道之三:敬与净-许玉莲-20131230

学韩国茶道学之三:敬与净

许玉莲

20131230

文贞姬老师给我的韩国茶道课程内容除了泡茶,还包括到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参观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青铜器、铁器、伽倻、高句丽、百济、新罗、统一新罗至渤海时代的文物,韩国各时代的陶瓷工艺:青瓷、粉青瓷器、白瓷。到国立民俗博物馆参观,那里记录着从远古时代到朝鲜时代韩民族生活的模样,各时代的文化差异、特徵、史蹟遗物等。到传统菜市场一档一档一路走过去看看阿姨大叔们都在卖些什么食物,让我挑几种当作自己的午饭。学穿传统韩服。到意大利餐厅用晚餐。

看看这样的安排可为泡茶学习带来什么效果?第一:泡茶技术与文化素养一起培训。老师亲身茶道演示领着学生一起泡,在关键时刻讲重点理论,然后到博物馆接受文化熏陶,感受古往今来的文化背景,观赏文物之美,了解各时代人们在工艺上的美学观点与品味,回来再泡茶,学生就渐渐明白那个茶壶美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设计。经过老师所展示的身段与内涵,有了一些博物馆历史文化的底气,学生看茶器的眼光拿茶器的手势渐渐会显得较珍惜较投入而且发自真心。

泡茶课如果只是学动作,一个手势一个手势像鹦鹉学说话般进行,那动作难免生硬没有感情,流于形式,茶可不可以泡好都成问题呢,别说什么内涵表现了。

泡茶动作再加很多理论讲解,往往导致老师或学生把泡茶这回事知识化,他们之中很多早已经变成只会说不会泡茶的人。

第二:文化艺术与民俗工艺一起感受。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所参观的多属于帝皇背景,工艺师们赫赫有名,器物精致,历代保存下来价值不菲的国宝,满目的璀璨。而民俗博物馆则是参观历代人民的衣食住行生活,他们捕鱼、织布、刺绣、煮饭、用餐的方法与用具,男人在哪里见客,女人的活动空间长什么样子等等,直至今时今日各行各业男男女女的工作照,一张一张在电视荧幕上展示。

第三:传统市井生活与现代城市生活一起体验。我吃午饭的传统菜市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阿姨们经营,一档一档在卖所有可以吃的食物,生的,熟的,自己家庭做的,用传统方式调理的,每一样食物一条一条或一堆一堆井井有条排在摊架上,或瓮内,或锅里,地上无污水,空气无臭味,把菜市场管理的干净又整齐。我吃晚饭的意大利餐厅,面条与比萨烹调得非常到位,空气里广播着一首Bach的曲子,墙壁上贴着Grace Kelly与Marilyn Monroe的美照,文贞姬老师的丈夫与女儿开始说那些食物好不好吃,曲子好不好听,电影好不好看的事情,最后我们说茶道。

他们敬重本身历史、文化,尊敬传统菜市场的生活,不丢弃传统食物的做法,但又不会因为尊重传统而排斥外来文化,他们也学习其他民族的饮食、音乐、电影,并且不会因为茶道是东方的文化,就迂腐的认为茶人不必要去学西方的文化。或是茶道是传统的,茶人要过茶道生活,就不再与时并进,忘记自己所存在的现代社会生活是怎样的一回事。

经过了这样的文化对比,看过了权贵皇族一丝不苟的美器美物,再看阿姨们在菜市场的食物一排一排列得如此有序清洁,让学泡茶的人更能了解这个民族的生活状况,「泡茶」在当地人的生活里占什么位置,那您就会明白为何他们泡茶时要这么做那么做了。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