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品茶

品茗空间的制作方向-许玉莲-20150116专栏

品茗空间的制作方向

许玉莲

20150116专栏

品茗空间的制作,它的努力方向不在陈设,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不是做品茗空间的重点,与茶无关的物品,我们搬走都来不及了,别说还要摆出来。即使与茶有关、可是在这次「品茗」用不上的茶器,也犯不着拿出来。要忍心割爱,舍得不用,才是制作品茗空间的「品茗」精神。

能够有一个「空无一物」的空间来制作「品茗空间」行茶汤会那是再好不过,只需将该次应用到的茶器具搬过去,设置好即可进行品茗。但真实人生里,「品茗」多在寓所或工作场所进行,只好当下辟地而设「品茗空间」,这时的做法就要往「空无一物」的空间尽量靠拢,举凡家具、织物、字画、灯具、雕塑、纪念品工艺品、花草植物等,无论属于实用或观赏性的陈设,可以移动搬离的则搬离,搬不动的又非得在此地制作品茗空间不可,就使用屏风围拢空间以隔绝,无屏风可用的话,茶人就要收拢精神,将一门心思都放在品茗空间中,所以之前便需要制定品茗空间的大小。

品茗空间的大小有了着落,茶人对「品茗」的情感才有落脚处,范围之外的地方有些什么物品摆放着又与「品茗」何尤呢,茶人要将身心投入进「品茗」不受它的影响才是。制作「品茗空间」的泡茶师要有洞悉情势的能力,设法减少「品茗空间」散发出的干扰,协助茶人培养明锐的感受进入「品茗」,才是「品茗空间」应达致的目地。

品茗空间的努力方向,也不在营造环境氛围,不要忙着为不同的人、事、物另立诸多名目来为品茗空间做外表的变化,品茗空间并非装置艺术,采用色彩、场景结构、声音、光影效果制造的品茗空间,大大的萎缩了「品茗」的生命力,参与者养成「享受视觉与听觉效果」的习惯,久而久之根本忘记了品茗的味道。制作「品茗空间」的泡茶师要有内化的能力,将品茗的态度与价值引入品茗空间,品茗空间才起到为茶服务的作用。

 

  (1287)

泡茶器准备的思路-蔡荣章-20150129专栏

泡茶器准备的思路(品茗空间的茶具设置之一)

蔡荣章

20150129现代茶思想网专栏

泡茶器是摆放在泡茶者正前方的主要器具,包括了壶、盅、杯和奉茶盘。泡茶时首先要选定壶、盅、杯,这是三件影响茶汤最巨的器皿,不管是瓷还是陶,烧结程度高者为佳,拿块硬币敲一下,声音愈清脆愈好。至于瓷或陶,若喜欢茶性表现得较高频则选瓷,若喜欢茶性表现得较低频则选陶。银壶也是适合泡茶的壶具,效果有如高烧结度的瓷器。杯子的质地一样重要,否则泡出的好茶汤会被打折扣。杯子的内侧为白色者较易欣赏茶汤的颜色,但若喜欢其他釉色造成的效果,如结晶釉会从茶汤深处反射出闪烁的光芒,也可备一套待用。

先准备一把200cc左右的中型壶与盅,配六只30cc(八分满)的杯子,这种大小最为通用。有机会再备把150cc左右的小型壶,配四只30cc的杯子,杯子不宜再小。如果举办八个人的茶汤欣赏会,就准备一把400cc左右的大型壶,配八只倒六七分满约50cc的杯子,大杯子不必倒得八分满。大一点的杯子与大型壶较搭配。

杯子要不要配杯托呢?盏形杯要,底部没缩得那么小的杯子可以不要。杯托可与杯子成套,也可以是独立的配件,材质可与杯子不同,如瓷杯配锡托。使用时可与杯子同进同出,也可以先将杯托放在喝茶者面前。

泡好的茶一次全倒入茶盅,确保茶汤浓度。材质还是要与茶壶一样好,否则会改变掉茶汤的品质。容积不要小于茶壶,否则茶汤无法一次与茶叶分离,失掉固定茶汤浓度的目的。茶盅口最好设置有个可取下清洗的活动式高密度滤网,滤掉茶汤内的细渣,否则就要另备只滤网,倒茶入盅时架在盅口上。茶盅的嘴要有断水功能,免得分茶入杯后会有残水沿盅嘴外壁下滑。除了一壶二杯一热水的简式旅行用茶具可省略掉茶盅,用平均分茶法让茶汤浓度平均、利用杯子的容积让茶汤一次倒干外,泡茶时备个茶盅是需要的,可让分茶、奉茶变得方便。

可以用盖碗作为浸泡器,这时茶盅、茶杯的搭配仍然需要。材质的要求与壶一样,手持银碗的隔热问题与银壶一样需要解决,如在碗口镶上一圈隔热的材料,银壶则将壶把、壶钮以隔热的材料与壶身衔接。

除了大家促膝而坐,奉茶时可以直接端杯或持盅倒茶,否则需要准备一个奉茶盘。奉茶盘的边缘高度不要超过2cm,免得靠近盘边的杯子不易端取。奉茶盘要有放置四杯、六杯、十杯等不同大小的尺寸以备应用。茶壶若是为了造型的需要,或是预防烫伤了桌面,可以准备一个茶船或壶垫。

要有一套使用得心应手的茶器,泡起茶来才顺心如意;要有一套好材质与适合不同类型茶的壶与盅,才能得出该壶茶的好茶汤;要有好材质的杯子,才能真实品赏到认真创作出来的茶汤作品。

 

  (1579)

茶道要学什么-许玉莲-专栏20141103

 

 

茶道要学什么

许玉莲

专栏20141103

茶道的课程到底要学些什么?我们认为第一件事情与最后一件事情都是必须要将「泡茶」(含识茶、泡茶、奉茶、品茶、赏茶)学好,「泡茶」的功夫是否修炼精到,直接影响茶道内涵表现的境界。无论我们是否想要成为一位严肃或随和的茶道练习者,不管在家里或在演示厅「泡茶」,学习的途径是一样的,视乎能够练到什么层次?拥有多少功力?是否有能耐将之表现、供给自己及大家享用?依赖泡茶者所累积的内涵是否有够深度。

比如去学舞蹈、唱歌、绘画,就是要把舞跳好,把歌唱好,把画画好;学拉小提琴的人,能够不把站姿,持琴手法,如何运弓、换弦,读五线谱的方法学会就说学了吗?如果连这些也不懂,随便拉几个不成调的声响出来,当然那也属于是小提琴发出来的声音,但那是噪音不是音乐内涵,又怎么可以说「我会拉小提琴我懂音乐」或「我的这种是生活音乐」呢?

学茶道需要精通的是应付「泡茶」的变数的能力,以及将这种能力尽可能永远保持在稳定的「极佳」表现。故,我们要学好的是「泡茶」原理及将之操练至非常熟悉的境地之方法。至于品茶空间、泡饮器、茶席摆置法、茶会形式种类的变化只属于是泡茶者的本能反应,去到那个地方看到那个茶碗要那样泡饮、来到这里看到这种茶叶决定要这样冲喝,可简可繁,方法多得很。至于历史学、建筑学、美学、纺织服装学、室内设计学、音乐与花艺等只属于服务茶道的一些学问,它丰富泡茶者自身的见识与气度,但真正「泡茶」过程并不需要这些。

功夫到家的人即使突然在不同的环境、使用自己不惯用的茶叶或短少了一些茶具的状况下进行「泡茶」,应该也要表现得与平常一样好才是,那实在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况且这种「不在常态」或「可简可繁」的效果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些都是片段的「折子戏」,不够完整。就如歌唱家当然偶尔也可以展示一、两小段美妙的歌声,但如有机会的话,还是应该把完整曲子的品质内容呈现才是好。所以泡茶的人都必须要有一套完整方法来练习我们的「茶道」。下列是我提出的茶道课程应有的内容:

1.识茶:

一.茶叶的制作

二.品评茶的方法

 

2.茶具:

一.茶具名称与用途

二.茶具的持拿法

三.茶具摆放的位置

四.茶具的清洗

五.观赏茶具的方法

六.不同材质茶具可泡任何茶的基本原理

 

3.茶人:

一.着装原则

二.维持卫生整齐的方法

三.行礼的方法

四.坐姿的方法

五.静坐的运用

六.奉茶的方法

七.喝茶的方法

八.吃茶食的方法

 

4.泡茶:

一.茶箱准备的方法

二.设置茶席的方法

三.收拾茶席的方法

四.茶叶放多少的基本规律

五.水质的认识

六.水的温度如何知道

七.泡茶水温如何决定

八.浸泡时间的决定

九.温壶的解析

十.淋壶的解析

十一.温润泡的解析

十二.赏茶的方法(茶叶、茶汤、茶渣)

 

5.练习:

一.泡茶动作的解析

二.泡茶示范

三.泡茶练习

四.演示的方法

 

6.泡茶法:

一.小壶茶法

二.盖碗茶法

三.含叶茶法

四.煮茶法

五.拉茶沖泡法

六.旅行茶泡法

七.抹茶法

八.冷泡茶法

下图:作者许玉莲,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

 

  (1553)

只是泡茶给人喝还是大家共赏-蔡荣章

蔡荣章只是泡茶给人喝还是大家共赏

蔡荣章

刊登于201409海峡茶道

泡茶的时候是只为客人泡茶, 还是也为自己倒上一杯与客人共同品赏? 这包括了茶道艺术与现实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先纯就茶道艺术而言。泡茶是将茶调泡(含抹茶的调制与叶形茶的冲泡)成茶汤以供品饮与欣赏,可以是独自一人或泡茶者加上品饮者数人。这时的艺术活动包括泡茶、奉茶、与最终的茶汤作品欣赏,泡茶是泡茶者独自的表现、奉茶是泡茶者与品饮者共同的成就,那最终的茶汤作品欣赏呢?也是由泡茶者与品饮者共同完成。所以泡茶者要有一杯茶与大家共赏。但是有人反对。

有人说咖啡师泡完咖啡,把咖啡送给客人也就算了,钢琴家举办演奏会时也只是负责演奏。这两个例子都牵涉到二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咖啡师泡咖啡时、钢琴家演奏时是不是都参与了咖啡与音乐的享用,他们只是单纯的完成任务还是有爱咖啡与爱音乐之心,有意识地将自己浸淫在咖啡与乐声之中?如果能将自己浸淫在咖啡与乐声之中,虽然没有为自己也泡一杯、不是专心聆听音乐,还算是有咖啡喝有音乐听的。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当他们只是单纯的工作,他们只是将咖啡泡好将音乐弹好,他们没浸淫在咖啡与乐声之中,他们没同步感受咖啡的香与味、没同步领受到乐声在述说的内涵,时间久后,他将也不能泡出是每次最完美的咖啡、弹出是每次最完美的音乐。他会说,我的泡咖啡与弹奏音乐的技艺已烂熟于心,即使没有喝到、听到也不影响我的专业。但问题就发生在这里,当他的神离开他的作品太久后(严格说不必太久),他的作品就会变得无神,变得不感动人。不经大脑的烂熟于心是作品臻至每次最完美境界的绊脚石。所以泡茶时要让泡茶者有一杯茶与大家共赏,有一杯茶让创作者与他的作品沟通。如果因为工作的关系无法实际做到,也要以共融的方式与自己的作品保持一定程度的关联(但还是要经常泡来自己喝、弹来自己听)。

个人独饮,泡茶者当然会品赏自己的作品,几个朋友相聚泡茶,也不会把泡茶者视为职场的泡茶师而不允许有一杯茶与大家共赏。但有人主张要泡茶者作为茶道艺术的创作者,专心把这一件茶道艺术作品(含泡茶、奉茶、茶汤)创作好,而且强调只有茶道艺术家专心创作,不参与喝茶,才容易凸显茶道艺术的完整性。要知道,有心得的泡茶者不至于因为自己参与喝茶、照料品茗者喝茶而无法将茶道艺术作品(含泡茶、奉茶、茶汤)创作好,而且泡茶者的参与泡茶、奉茶、品茶正是茶道艺术呈现的基本架构,也是茶道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的地方。茶道艺术的创作者与品赏者皆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在古人遗留下来的泡茶方式中(如日本传统茶道,非当代的现象),可见到有些做法是将茶道艺术的创作者与品赏者分开。因为泡茶者与品茗者是主人与部属的关系,在社会地位的差异下,泡茶者仅负责泡茶,不与主人共同品赏。然后将茶屋的规划与创作者、品赏者进退的规矩融入一些美学、修身的要素,组成了另一体系的茶道艺术。整体观之,这种茶道艺术是表现了茶道内涵,但除非泡茶者专注茶汤甚于其他原素,否则茶汤的直接感动力将低于环境与程序气氛造成的效果,泡茶者对茶汤的精进程度也容易松弛,茶道艺术之所以称为茶道艺术的主体—茶将降低它在整体的占比。

泡茶、奉茶、品茶是茶道艺术的核心,茶汤是它们共同的灵魂,泡茶者无法独立于茶汤与品茗者之外,泡茶者必须要有一杯茶联系起泡茶、奉茶、与品茶。

 

  (1424)

人在茶产业的价值如何体现-蔡荣章

人在茶产业的价值如何体现

蔡荣章

201405《海峡茶道》月刊专栏

首先我们要将茶文化的重心放在茶上,学校在规划茶文化科系的课程时要将泡茶、奉茶、品茶置于核心地位,将制茶、识茶(品评)、茶器、茶会置于支撑地位,将插花、绘画、音乐、品茗环境、文学、思想等置于拓展地位。不要将泡茶与制茶的地位倒置,不要将插花、品茗环境、表演等的地位提升到泡茶的前面。但这样的倒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接着要从茶文化提炼出“茶道艺术”,将茶文化的高层建筑视为艺术。艺术要以技术为基础,然后加上美学、思想的元素,茶道艺术是以泡茶、奉茶、品茶为媒介所表现的艺术,与音乐以声音、绘画以色彩与线条为媒介不同。茶道艺术是茶道艺术,不是将绘画、音乐、吟诗、说道拿来与泡茶掺在一起就是的,茶道艺术如果没有自己的自足能力是不成其为艺术的。茶文化如果没能提炼出茶道艺术,它要独立成为一门学科是薄弱的。

茶人们还要督促大家制好茶、喝好茶,因为茶文化也好、茶道艺术也好,都是建立在制好茶与喝好茶上,没有好品质的茶叶与泡得精到的茶汤,如何叫人喜欢喝茶?如何表现茶道艺术?所谓制好茶是指做得到位、卫生无虑的茶,所谓喝好茶是指能将该茶表现出最佳状况又能融进自己艺术思想的茶汤与品饮情境。然而喝好茶还是建立在制好茶上,所以谈茶文化的发展、茶产业的发展都要勇敢地拒绝做得不到位(含不卫生)的茶。

大家要建立泡茶乐的心态。茶是那么美味、有益于健康,又是一种艺术的呈现,我要亲自表现它,亲自泡来享用、泡来表现我要呈现的理念与美感。不止独处时认真地泡茶喝茶,大家聚会时也要挺身出来泡茶,唯恐别人把茶泡坏似的。别人泡茶时,认真地观赏他的泡茶动作,专心品赏他的茶汤。泡茶者奉茶时,喝茶的人是亲自从奉茶盘上端取杯子,泡茶结束后,喝茶的人亲自将杯子放回泡茶者的奉茶盘上。如果泡茶者亲自前来收杯,喝茶的人要将杯子放回泡茶者的奉茶盘上,不是让泡茶者端取。在游走式的茶会上(不是坐在茶席旁喝茶),喝茶的人要拿着杯子到茶席上索茶喝,泡茶者还在泡茶时就站在一旁等着。泡茶者不要端着茶出去奉茶,也不要备一位奉茶员端茶出去奉茶。

不要误会茶艺表演就代表着茶文化或茶道艺术,而且许多茶艺表演的场合观众是喝不到茶的,或喝到的是没泡好的茶汤,或已经凉了的茶汤。观众会误解茶文化就是茶艺表演或茶艺歌舞,茶汤只是陪衬之物。即使要以表演的方式呈现,也要以茶汤为主角。不要说下棋喝茶、读书喝茶、看戏喝茶就是茶道,这都将降低了茶叶、茶汤、茶文化、茶道艺术的独立俱足性,不利茶产业或是茶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

前面第一段我们说茶文化的核心在茶,学校的课程安排要这样做。第二段我们提出茶文化的上层建筑要提升到茶道艺术的境界。第三段呼吁拒绝做得不到位、不卫生的茶。第四段要大家以泡茶为乐、以泡茶为尊。第五段谈到茶要独立自主,不只是别人的陪衬物。这些看似文化、艺术的课题,但却是茶产业能高度发展的基础。

 

  (1437)

为何只看到年轻女孩上台泡茶呢 -許玉蓮

为何只看到年轻女孩上台泡茶呢

許玉蓮

上台泡茶,是指无论任何性质和形式的泡茶,包括茶艺歌舞、茶艺表演、茶道演示、茶艺比赛、茶艺教学示范等,我们看到的普遍现象:泡茶者都是年轻女孩,尤其在华语圈茶界。为什么年轻漂亮的女孩才有条件被选上或被雇佣担任这项工作呢?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泡茶技术未建立好完整的系统。二.茶人疏于练习,技术不熟练,不敢亮相。三.茶道内涵未被发现或得不到重视等,都影响着让谁上台泡茶这个决定。

由于有上述隐忧,很多人把泡茶包装成一种“演出商品”,即不会泡茶不要紧,有个样子比手画脚一番看看就可以了,不必做得这么清楚。这些商品制造商又认为大众要看的是年轻貌美的女孩来扮演泡茶角色,还让这些泡茶角色穿上强调身体的服饰,更加误导大家以为泡茶是卖弄女色、展览女体的事情。

把泡茶的重点放在人的演出、炫耀人的外表,反而忘记了泡茶是为什么?茶汤有没有创作好?泡茶本身这件事情是否表现得完整有序?这样子泡茶是茶文化发展的异象,长期如此茶就变成演出的陪衬品而已。

别以为在茶艺歌舞、茶艺表演的节目才会这样,即使在一些较学术的场合如研讨会,一说到泡茶,有些专家和茶人们突然就袖手旁观得像局外人,纷纷指派手下年轻貌美的女孩来担纲重任,大众根本无机会从茶人泡茶过程中学习到何谓茶道艺术以及何谓茶道艺术家之气韵。

我们现在要趁早改变这种“年轻女孩才可泡茶”的观念,不要再继续误导大众以为泡茶是看美女,茶泡得好不好没有关系。这类观念之所以盛传,归根究柢是由于泡茶技术的系统还没有完整建立,技术性的细节不够清楚,不能复制,茶法表现变得散漫无章,就显不出茶的专属性、茶特有的技术,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看头”了。

为什么很多茶道老师讲课如果需要泡茶演示的时候,也从来没有亲自动手,都是另外叫年轻女孩来代劳,自己只在傍边动动嘴巴说而已呢?泡茶技术不够熟练、认为“泡茶是仆人才做的事情”都是原因。

对茶法的掌握流于知识面,只懂得讲讲道理而疏于练习泡茶,是这些茶道老师忽视的地方。无法将“泡茶”磨练达至一个熟练度,变成一种习惯,可以本能似的随手就有本领把茶泡好,是造成他们不敢亮相,缺乏信心在大众泡茶的原因。他们也以为老师泡茶会降低身份、要找人代劳泡茶、老师站着讲几句话才是高贵的行为等,故此也错误传达“老师不泡茶”的观念。

茶人越懒惰于做深刻的茶道演示,就会越依赖美女扮演泡茶者来模拟泡茶的样子给大家看,把大众变得只要大而化之的外观,不讲究细腻和精致的精神,茶道艺术内涵越加无从捉摸。茶道老师除了会讲,应该也要懂得“泡茶演示”才对,老师通过泡茶表现茶的内涵,泡得很神气、很有气韵、很有荣誉感,那才是技术成熟的表现,才带动泡茶的示范作用。

要如何让大众重视泡茶本身,尊重泡茶的内容与内涵呢,这一份“重视”要从茶界工作者开始,首先把“只可让年轻女孩上台泡茶”这想法纠正过来,我们应该让“有泡茶能力者”上场,应不分性别不限年龄地找一些有水准有本领的茶道艺术家不断为大家泡茶,让大家了解泡茶的涵义,大家感受到茶界的专业,那么我们的“泡茶”才能让大家信服。

20140715完稿发表于中国《海峡茶道》杂志每月专栏

  (1553)

茶道的误区与建议-许玉莲

茶道的误区与建议 / 20140620 /文 / 许玉莲

茶界有许多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误导故事,这些离奇而错误的思维经过无数人的传颂以及传媒的助长,让人们非常容易掉进茶道陷阱。要谈茶道、茶道精神或茶道内涵,应从茶本身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来发掘及领悟,有了一流的信念才会生出一流的技术,有了一流的技术才会磨练出一流的内涵。

人们在进行茶道时不愿意谈技术这两个字,认为技术是低层面的劳作,茶道怎么可以动手动脚那么粗浅,茶道要一派高深莫测、出世的样子才算厉害,忽视了呈献茶道的精神、艺术、内涵都必须拥有识茶能力、泡茶能力及演示能力才能够进行,好比如当钢琴家将原来静默的五分钟弹出音符当做作品演奏,当画家将空白的画布填上色彩与线条当作艺术品展览,这些都是技术的极致表现,茶道艺术家或茶人也必须从茶鲜叶、茶叶、茶汤与茶渣找出当代适用的茶道真义才对。

一.不要用以讹传讹的态度说茶道,不要随随便便断言。

小至有人奉茶时必须用手指头敲桌面以表示谢谢,因为传说以前对皇帝也这么做;在泡茶席上半途觉得够了不想喝了,把茶杯倒扣在桌面就表示“不要了”。大至一定要用紫砂壶泡茶才好喝;绿茶伤胃,普洱熟茶暖胃。

在茶席上接受奉茶,要专心的等待,不可东张四望,与奉茶者相视微笑,待他奉茶完毕我们应施礼(点头、鞠躬或说谢谢),这里面有心神交会的交流才足以表示郑重的感谢,用手指头敲桌面显得粗糙而没有真心。

用“把茶杯倒扣在茶桌上”这个手势来表示“我不要了”是没有礼貌的举动,理当与泡茶者道谢他的努力,然后说清楚不喝的原因,请大家谅解才是。

什么茶伤胃什么茶暖胃,笼统的以茶种类名称概括是错误的,难道普洱在渥堆发酵中,因堆温的温度过高而产生了焦心状况导致不良品质的成品茶,那种普洱熟茶也能暖胃吗?鲜叶原料是否恰当、制茶程序是否合理、泡茶法是否正确等因素都会影响茶性质,而茶性质影响人们的身体。

故此茶界要及早建立有公信力的学说,把道理说清楚。要允许有人提出疑问。要断言就需要提出特别的佐证。

二.不要太早说风格和创意。

功夫不到家的人,常发生水温过低、茶水比例出错、浸泡时间失误等问题,这时要懂得辨别对错,别把做错的环节当作是“风格”或“创意”。

茶道的基本功是泡茶,要有具体程序将茶法手势练习千百回,直至每一个动作活在我们身体里,比如有六种茶类,从中挑选五十个茶制定茶法,每一个茶至少曾经练习冲泡一百个小时,那才叫做锻炼。

当一位茶人或茶道艺术家有成熟的茶道思想,茶道观念得到认同,有实践的追随者,我们才鼓励流派的发展。

三.不要只会设计茶席。

设计茶席的弊病是把重点放在“设计”和“茶席”偏离了茶席为茶服务的宗旨。茶席变成是环境设计师以及茶器设计师大显身手的场合,茶人或茶道艺术家迷失方向,忘记茶席是因为要泡茶才有存在的理由。他们认为茶席一定要有老茶、老器才有信心登场,因为这样才有面子;有些人又随手拿一只崩口碗放在茶席泡茶,胡扯那是残缺美的空寂风格。

不是拿老茶、老器出来炫耀就是茶道了;也不是少了一块肉就叫做美的,它不卫生也不礼貌,破处该修补还是要修补,不然有危险会割手。

我们要有运用环境与道具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目的是要使茶更好。

四.不要“年轻貌美的美女才可以泡茶”。

我们要赶紧发动“不分性别与年龄”,正视有实力的茶人或茶道艺术家登场的茶道文化。让有气韵、有成熟技艺的专家不断给大家公开演示,现代时空的茶界才有可学习的风范,推进茶道的艺术内涵。

不要把茶道带错方向,本末倒置以为只要穿着卖弄肢体的服饰的年轻女性登场比手画脚一番已经很好看了,何必追究她们的茶道功夫是否到家。这是必须马上纠正的错误。

五.不要强调“文学、哲学或禅学用语”的主题的茶道。

茶道可以不必有任何主题,就像交响乐也只用第五号、第四号的号码来表示即可,“无题”才不会影响我们欣赏音乐本身,如此我们才会更加专心一致把心思放在音乐上。

人们喜欢使用优美文字叙述一段心情故事,并找个漂亮女孩在泡茶过程朗读出来;或书写一两句关于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等话语来张贴在茶席上给喝茶的人看;或标榜一些禅学经典思想的语录,作为挂轴挂在墙壁上当背景供人阅读;然后用茶来帮腔,突出它们的表现。这是茶道的误区,总是要跑去别人的范畴找茶道的意义,这是不正确的。

茶道艺术家要举办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独立自主的以茶本身的艺术内涵来赞美他崇拜他。

(完稿20140620.中国海峡茶道杂志7月专题) (1950)

不要穿这样的旗袍泡茶- 許玉蓮-专栏20140818

不要穿这样的旗袍泡茶

許玉蓮

专栏20140818

旗袍有很多不同款式,这里提出不适合穿在茶人身上泡茶的,着重在几点结构:领口、袖口、裙摆开衩、紧窄包身、袍身长短与布料材质问题。

领口:不要在胸口部分挖空。此样式的旗袍有很多其他行业的女性穿着上班,这种设计强调女性身体,要将大众的眼光吸引过来放在女性的胸脯,模糊了茶的焦点,与茶道所要呈现之内容不符,茶人掌席行茶时的专业,是让人享用泡茶、奉茶及喝茶的艺术,不要胸口开洞转移视线。

袖口:不要穿无袖、短袖,袖子最短的长度最好在手肘以上一点点就好。为什么呢?泡茶时的衣服要能够庇护身体,以避免煮水设备发生意外的烫伤。另一原因,呈现茶道艺术时所穿的衣服,必须能将大部分身体遮盖住,不要裸露太多,以避免体味外扬。尤其双臂是整个过程都得提着茶具操作,手势最多,腋窝应避免显露。3/4长或全长的袖子较适当。

裙摆开衩:最好都不要裙摆开衩(大腿两侧或其中一侧),由于泡茶要操作连串动作,坐在地上的地席泡茶,一定不可穿裙摆开衩的旗袍,无论跪坐或盘腿坐姿,裙摆开衩的旗袍都难以将身体遮盖好,而且开衩后两幅裙摆会滑动或飘动,很难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样子,穿着它泡茶不切实际。加上如果泡茶过程需要站立起来奉茶或做点什么,裙摆开衩的巾幅会在一立一坐之间的动作导致泡茶人丑态百出。

使用桌椅茶席,裙摆开衩不要在小腿以上,否则难以就坐得舒服。开衩高度在小腿,前后两幅裙摆端正垂直,较易控制,走光没那么频密发生。裙摆开衩在大腿的高度,坐下后两幅裙摆各自张开,随时会出现叫人尴尬的场面,穿这种裙摆的主人,往往担心两条大腿走光,整个人变得非常矫揉造作,忙着调整姿态而忘记了重心点是茶。

紧窄包身:不要紧窄包身的裁剪,强调女性身体特征的旗袍,在其他行业早已大行其道,泡茶的人也跟随此作风包身打扮,则容易让人误会茶人的专业,大众以为茶人也像其他行业人员这般搔首弄姿在邀请他们“看茶人的身体”而不是欣赏茶道。何况,紧紧包裹着身体的服装叫人寸步难移,双手亦很难自由自在伸展去完成这许多泡茶手势。

不要过紧,导致臀部上出现两条深深的内裤折痕,不要以为自己看不见就无所谓,人们可从衣物外看见内裤的折痕是非常失礼的事情。

袍身长短:旗袍长度不要在小腿以上,要在小腿以下,足够长度的衣物让人在行茶时行动自如,每一个动作才会做得舒服。袍身过短引致手脚伸展的不方便,常见有人不断去拉扯自己腰部、臀部、裙摆的衣料,以图遮掩自己的身体,气韵大打折扣。

袍身的长短要能够完全遮盖着所穿之丝袜,无论该丝袜的长短是五分、七分、九分长,不要让人看到袜头。裙摆开衩的造型特别容易出现这种疏忽。

布料材质:不要太滑、太薄的布料,它会易显出内裤的折痕。面料较为单薄的,应着衬裙。颜色要可以遮盖内衣、裤的颜色,使它们不要被看见。这些都违反衣着礼节的。

 

 

  (1653)

用大壶泡茶就不是茶道了吗-许玉莲

用大壶泡茶就不是茶道了吗

许玉莲

发表于中国《海峡茶道》杂志每月专栏

用小壶泡茶才是茶道,用大壶泡茶就不是茶道了。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和道理。品茗就是品茗,不在于茶壶或杯子的大小,茶道,不限制在器物的体积上,不一定要小,大一点也可以表现得很好。画家无论创作了一幅大面积作品或小面积作品,都是一幅画,不能说小的才是,大的不算啊。欣赏茶的时候无论壶大壶小,只要同样地把茶表现出真正内涵,那就是茶道,因为我们享用的是同等级的茶道境界。如果有人大壶就随便泡,小壶才认真泡,这是他个人的问题,无关茶道。一位真懂茶道的人,任何器物他也不会随便的泡。

不管容器大小,泡茶原理是一样的,品茶的方法也不变。了解茶性茶况,根据茶的紧结程度和所需要冲泡道数制定茶量,利用水温及浸泡时间来调整、创作茶汤的风格,喝时要全神贯注。熟练而精准的泡饮手艺一旦养成,何时何地泡茶,用什么器物来品茶等问题再也不成问题。

茶壶茶杯的大小,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观念,大小并没有绝对的规范,像陆羽、卢仝喝茶用的是碗,宋代用盏,盏的口径大小有从11厘米至15厘米大的。日本茶道赤乐茶碗,碗高8.1厘米,口径10.6厘米。早期出土的紫砂壶从1350cc至400cc都有,400cc是古人的小壶,但现代人可能认为是大壶了。形形式式,你说小来我说大,难道就这样判断旧时的都不是茶道了吗?

清代流行过只有70cc大的壶,闽南、潮汕地区功夫茶觉得容量200cc的壶已经算是很大了,喝茶杯子甚至只有15cc,但并不等于说凡用这种大小的壶来泡茶的就有茶道,如他泡得茶汤不对、他的手势操作得很粗糙,那只不过是一种民间习惯。

现代茶文化的做法,每杯茶会放入约30cc茶汤,以一位泡茶师独自掌席可创作12杯茶汤来计算,需汤量360cc,再加茶叶占去20%的空间,即茶壶的大小将是430cc,这样算大呢还是算小?茶道不应被茶壶、茶杯的大小绑着。难道说用5000cc大的壶,或像大桶似的壶,你就束手无策没办法将茶表现得像小壶那么好吗?若然如此,你说你会用小壶来泡茶的能耐谁相信?

有认为小杯才叫品,大杯就叫牛饮,牛饮就不是茶道了啊。所谓牛饮,是指喝茶时表现得很粗鲁和心不在焉,不是说杯子大小,不是看汤量多寡,而是看品饮过程时茶人的心放在哪里,心放在茶汤上细细品茗,那就属于品,不是牛饮。喝茶时真的为了解渴而喝,那就是解渴的目的多过品茗。

喝茶的杯子可大可小,甚至可用碗来喝。如果杯或碗容量是大的,茶汤不一定得倒满,倒少一点吧。杯子的大小,不影响茶汤品质,也不影响欣赏价值,只要认真一口一口把茶喝清楚,用大碗也可以喝茶喝得很专业。

泡茶、喝茶讲究的是品质,茶要“做得到位”的,器物的质地要好的,茶法要精准,泡茶的手艺要精致,泡饮过程要专注投入,懂得阅读茶的每一个转变:干茶、茶汤、茶底的内涵。不管它用大壶、小壶、大杯,小杯,大碗,都可以仔细慢慢品,依然可以展现茶道艺术的一面,绝不是小的才叫茶道,大的不叫茶道。

20140512完稿

 

  (1721)

现在开设品茗馆的时代性意义-20120827周一喝茶慢-许玉莲

现在开设品茗馆的时代性意义

许玉莲

20120827周一喝茶慢MONDAY SLOW TEA

为什么叫品茗馆?那就先要谈谈关于喝茶的六个动词:喝、饮、赏、评、品、吃,虽然都是把茶放进口腔然后吞咽入肚子,但喝茶时它们有大口、小口之分,有快、慢之分,不同的动作会用上不同的喝茶器,喝茶时空会随着人们所用器皿及其动静酝酿出不一样的气场、氛围和思想,我们的喝茶生活因而产生各异的茶道境界。

喝茶、饮茶广泛指使用比较大的茶杯大口喝,一般生活日常饮用、解渴、开会、招呼访客、社交聊天时都会这样子喝,通常喝完一杯或半杯就走。赏茶,有点像赏一幅字画了,茶杯可以大一点点也可以小一些些,无所谓,慢慢含一口茶在嘴里回味,与茶好好做做朋友,有一定的入门知识。评茶是为茶把脉,采取一套固定通用的方法与茶器来认识茶。吃茶,以往人们是拿来形容茶有嚼之有物的口感,是品的意思。现今说品茗(同品茶),特别针对以科学原理作为基础研发适合茶性的器物,并按照各一茶质实施茶法冲泡得出好茶汤,细细品尝来赏析茶与享用茶的一种方法。用品茗方式喝茶,我们可以从茶汤表现的结果、如何准备泡、奉、品茶细节与过程中,探索怎么让我们精致又有美感地过茶文化生活。

品茗馆与自1970年代末茶文化复兴开始的茶馆、茶艺馆、或茶坊不一样,复兴初期大家还在“学泡茶学喝茶”阶段,当时茶馆也担任其他如社交、休闲、歇息、聊天功能,说不上“品”。品茗馆与1990年代中开始的采用自助餐方式经营的茶馆也不一样,这类场所较注重食物的供应与经营,顾客也为了“吃”而来非为“茶”而来,忽略掉茶应有的地位,在茶文化角度来说是相当粗糙的。

我们现今提出“是时候经营品茗馆了”,因为茶文化复兴开始至今30多年之后,一.茶文化工作者无论在思想和技术都累积了娴熟经验,有些还开发出成果,这些都需要传播与分享,以方便让大众接触,品茗馆应是带动茶文化复兴另一波浪潮的实验道场。二.大多喝茶者已建立品茗习惯,原本那种形式的茶馆或自助餐茶馆已经无法满足品茗者对美好茶汤的要求,虽然这类品茗者可自修成为泡茶者,为自己“泡好”一杯茶享受,但有时他们不想动手,就需要专业泡茶师为他们冲泡,这种场所就可发展成为品茗馆。三.茶文化界不断涌入新生代参与经营和品茗,面对新一辈“茶爱好者”,有什么场所可提供给他们能够真正享受精致的茶文化生活美好的茶汤?我们期许品茗馆的开发来担任此任务。“茶爱好者”需要一些相关环境才可进行更从容的泡茶、品茗实验,提炼出对茶道艺术的欣赏,这就是茶文化复兴新一波的工作。

 

  (2025)

煮水器-许玉莲

煮水器

许玉莲

20081207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吃东西周刊茶潮

泡茶煮水的酒精灯,是可随意移动的零件,除了配搭金属酒精炉及玻璃壶,其他不同材料与设计的炉座及水壶,比如陶土或原矿泥所制成,一样能配搭得天衣无缝,价格高高低低,丰俭由人。

自本土现代茶艺启蒙期始,我第一次接触金属酒精炉及玻璃壶时的售价是一百八十零吉,至今它仍是这个价,属于通货膨胀中的绝种动物――不加价货品。比较一些陶土的工艺品,每件拿上手都至少要三,四百零吉,它是非常地无伤大雅。

使用酒精炉作为泡茶煮水时的火种,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茶业的新里程碑,至今不但未被淘汰,香火还自迳挺进二十一世纪,看来颇有成为经典的势头。

就算于九十年代末开始受到冲击――中国推出仿品,价格下滑一大半,许多消费者仍愿意采购制工较精细的正版,实是喝茶人的喜讯;一个人选择器皿的态度,也就是他如何选择茶叶以及如何泡茶的态度,懂得取舍真伪与美丑,泡出来的茶自然也好喝。

煮水除了用酒精炉,也有无线电水壶,无线电水壶于八十年代在台湾研发率先推出,以不锈钢作成壶,无线是指电线不再连接壶身,提壶倒热水时不必拔出插头,安全又方便。

无线电水壶一套二头包括一壶一座,座的周圆竖起一圈由钢的薄片围起的座墙,水壶的底有一圈刚好大小的接点,壶置于座上时便天衣无缝。此圈采内圈为阳性外圈为阴性作法,水的温度高时会自动切断,温度低时则自动通电。特别的是,壶的水量须有个重量,它才会“坐”得稳,否则它是不会通电的。

后来又见到另一款电制壶器,该座是片“圆电板”,让水壶坐于其上,通电即水滚,壶与座的接触点是平底之故,看得我十分心惊胆跳,未知底细的人往往觉得这款更容易置放,嫌弃第一款,其实这款才贴心,对正壶座上下吻合,那使水壶嵌进座内,稳如泰山,不易倾滑,重量不达标准不通电,那是保证安全使用,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考虑。

电壶煮水较能掌握时间管理,但需留心电线处理,不然极易绊倒脚步酿成小意外,喜欢用电壶的人将会失去少少自由,无安装插苏的地方诸如花园,郊野就无从泡茶了。

酒精灯虽然可自由携带到花园或郊野泡茶用,但酒精实在太容易从瓶子溢出,故酒精灯应避免与其他器皿及茶叶放在一起携带,不但独立包装,并且必须用个厚实的塑料袋紧紧打结,以防流泻。有些人贪方便,顺手牵羊取只矿泉水瓶来将就盛酒精,切记在瓶身注明名称,不可食用等字眼。

在屋里头用酒精炉煮水,需留意不可将炉设置在风扇底下,由于酒精灯瓶由玻璃制成,灯芯的火如果经风持续地吹,玻璃可能将因受热而破裂。

  (1958)

为敏感体质茶友规划的茶谱-许玉莲

为敏感体质茶友规划的茶谱

许玉莲

20120129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茶潮”专栏

喜欢喝茶的茶友里有些体质比较敏感,特别需要关照的族群,他们说喝了茶睡不着。他们说喝了茶觉得胃空,饿得不舒服。也有医生叫别喝茶、听别人说素食胃弱者不可喝茶这些问题,无形中令这群茶友喝茶时造成困扰,不知该喝些什么,因此泡茶师在行茶时也应该具备足够的敏感度,顾及这族茶友的生理反应与需求。

当我们规划茶谱时就要留意茶的适合性,有些人把“茶的适合性”理解成是否喝对茶叶的种类,比如凡A种类茶叶太刺激不可喝,凡 B种类茶叶很温和,没问题,可喝。这没有什么道理。如果茶叶本质太多缺点,任由它是什么种类的茶,喝了都要叫人生病。

我们提出, 上述茶友比较适合饮用正常好茶,无论它属于何种类茶 。正常的茶树生长环境、采摘和制作也合乎正常程序生产出来的茶叶就属于正常好茶,这样子的茶比较少出现缺失情况,喝了至少不会让人不舒服。

以下为比较敏感的茶友而安排的茶谱。

茶会需时:1个小时(虽然时值新年,大家应该也在休假空闲,但我们还是鼓励举办茶会须有时间管理,终日群居无所事事并非茶文化要传播的生活态度。针对上述茶友来说,也应慢慢少量喝起,以免喝过多,故时间不宜长。)

茶叶:正山小种茶(或任何一种好茶。)

茶食:萝卜糕、白糖糕(避免油炸物,尽量采取原材料味道,避免加太多调味料,食用时最好是有点暖呼呼又酥软酥软的,入口溶化。每种各一件。)

茶会流程:

(一)客人会集后,请出泡茶师。

(二)欢迎式:茶食。(茶食包括一杯矿泉水,先奉上。再摆置食具,上茶食。先用茶食和胃,采不空腹喝茶之意以便等一下喝茶。鼓励茶友最后以泉水清清口腔。回收食具。)

(三)茶会开始–欣赏茶叶。(知道茶叶长什么样子,可以加深了解茶叶的性质,喝茶时更能保持一种欣赏的心情来享用。将茶叶盛装进茶荷,让茶友传看,最后回收。)

(四)泡茶进行式。(泡茶师准备就绪泡茶热水、茶器,用小壶茶法冲泡。茶水比例、浸泡时间拿捏得要准确,茶汤不可泡得过浓,上述茶友尤其适饮适中味道。)

(五)品茶。(茶泡好了,奉上给茶友喝茶席上正前方。茶友得茶后认为茶的温度是适口的即可品嚐,不必一定要等分完茶给所有人才喝。如果人太多,分茶完毕后的茶可能温度太低,味道或许会稍逊。如果为了礼貌,喝前与身边茶友打个招呼就好。如是者喝7道。)

(六)茶会结束。(将所有茶器回收,客人离开后方清洗。互相道别以结束茶会。)

  (2066)

《金瓶梅》潘金莲茶法与现代茶法之比较-许玉莲

《金瓶梅》潘金莲茶法与现代茶法之比较

许玉莲

《金瓶梅》里西门庆常笑骂着贼头淫妇的潘金莲,那倒是个会吃茶的人物。有一次,妇人要吃茶,秋菊连忙倒了一杯茶来。妇人未吃先骂:「我不吃这陈茶,熬的怪泛汤气!」然后吩咐:「叫春梅来,另拿小铫儿,顿些好甜水儿,多着些茶,顿的苦艳艳我吃。」

在那个时代,本该盛行点茶法——嗜茶者往往先把茶团的膏油刮去,用微火把茶炙干,再碾碎成茶末,投进茶盏,注入沸水,将之调匀至胶状,便是浓浓的一盏稠茶了。

但如此这般烹煮法,需时极长。想必富贵人家好茶有的是,事先安排丫头张罗了一些焖在温热器内,不分日夜伺候着,以满足大爷和爱妾们有求必应的心态。

照说那妇人平日也将就将就,是有这个吃茶习惯的,不然你给秋菊吃了狍子胆,秋菊亦不敢惹祸上身。

为甚么今晚偏大发雷霆、整色整水呢?只因那贼没廉耻的货西门庆与春梅卿卿我我,海誓山盟在床上乱了这半日,害得妇又妒又恨,恨海难填;情急之下,唯有拿茶来开刀。

可你听,妇人对吃茶的要求却非无理取闹的,她是骂得再好也没有了。就算是放在今日,我们的品茶标准依旧是以这五点为凭据:一,茶叶浸泡过久易失鲜味,并且茶气逐渐转弱,精灵也随气而竭,这时候喝下去的茶只能算驴饮。所以应该在想喝茶时才泡茶,尽可能维持茶的香味,这才是品茶的真情趣。故妇人不吃陈茶是高明的。

二,主泡者应接受适当的泡茶技术训练。有人认为品茶是种最休闲不过的享受,何必用许多僵硬规矩约束它?结果开水煮老了,将龙井泡得难以下咽;又或是忙乱中顾不得卫生,杯子未清洗也派上用场了。这是兴之所至,爱怎么泡就怎么泡的人时常须面对的盲点。理性地熟识泡茶技法的人,较易从容不迫地得到感性的品茗意趣,这里,一连串泡茶的动作会在不知不觉中化作了充满感情的身体语言。

故妇人讥讽秋菊「好干净手儿」,喝令「叫春梅来」,皆因在妇人推波逐澜下,春梅与西门庆鬼混的这些日子里,春梅已不似小丫头般处理粗重肮脏俗务,姑娘闲来只负责顿水顿茶,出落得像一朵花,那么跟爷们娘们学了几手吃茶功夫也是有的。当然,更有可能是妇人见春梅歪在西门庆脚头睡得甜甜儿,怀恨在心,于是偏偏指使她以泄愤。

三,你听那妇人怎说:「另拿小铫儿」,这里意思非常 明显,所谓「另拿」,表示其人薄有私己珍藏,特别指定某只,以免弄错。在那种家庭,所有堆金积玉的财富,锦衣美食的物质享受,皆由西门庆配给,妇人得挖空心思牢笼汉子之心,才好开口求这求那。有收服这屁鸟人绝非易事,况且竞争对手又多又强,好不容易逮住机会了,宝物金钗皮袄有的是,妇人却求茶器具,可见确是爱吃茶哩。

此话也说明妇人对烹茶所用何器经验老到,绝不马虎。这器名「铫」,即辞海解曰:釜之小而有柄有流者。当时,也有人把它称为茶瓶。弃釜而用铫,为使点茶时紧凑有力,点注准确,制出更好品质的茶。特别强调「小」,因为壶小,香气则易聚不涣散,味道也不受时间耽搁——很快便倒完出来。

从神农氏到现今,因着不同的品茶习惯,也随之产生了多姿多彩的茶器,我们今日泡茶,一般上认为紫砂壶宜泡乌龙茶或普洱茶,盖碗选择于泡绿茶、花茶和红茶。那么,可否用紫砂壶来泡龙井或香片?我认为是可以的。壶器选择并非一条死板方程式,要以那一类壶器泡茶前,先了解不同质地的器具会带来怎样的不同冲泡效果,配合以茶种、茶量、水温等技术,没有甚么茶不能用紫砂壶来泡,或相反的,没有茶是不能用盖碗泡的。事实上,壶器的功用就是用来泡茶。除了这,场合的需要与各人口感之爱恶,当然也应列入考虑。像金莲,为谁夜半独自吃苦茶?非­小铫儿不可。

四,要强调的是水质。水质好劣,直接影响茶的色、香、味。再好的茶叶,也需藉「甜水」诱发才能引爆真性。所谓「甜水」,金莲他们的皇帝老爷宋徽宗在《大观茶论》曾提出一些较科学的看法,曰:「水以清、轻、甘、洁为美。」清,是水里无沉淀,无杂质。轻是水里所含矿物质及氯化物成分低,即为软水。甘, 就是水一入口,舌与两颊之间会产生滋滋的感觉,饶有回味。洁,是透明纯净。

这样的「甜水」,一般被理解成有天泉,地泉之分。天泉是指雨水和雪水,地泉是指山水、江水、井水。地泉自然以山中乳泉,水流不急的为至尊,因为这些水通过山林下面的沙岩层过滤渗透出来的。至于天泉,《金瓶梅》里是这样用的:有一回,西门庆与众娘们摆列酒筵,听戏赏雪。吴月娘见雪下在粉壁间太湖石上甚厚,下席来,教小玉拿着茶罐,亲自扫雪,烹江南凤凰芽茶,与众人吃。凡事装糊涂,刻意低调的月娘,吃茶品味尚且不落人后,那么以金莲那不安于室,一味呈能好胜的个性,执意「甜水」侍候也想当然耳了。

现在的我们,由于担心环境与空气被污染,谁还敢用这天泉地泉?虎跑泉当然列外,那里的水含氡成分较高,用来泡茶最好;可如何日日去西湖取得一瓢来,实在是个头疼问题。那么请屈就于我们高科技化的生活吧,市面上各种矿泉水、过滤水、沙漏水等已经很可以媲美「甜水」了。未经过滤处理的自来水,氯气太重。未免有糟蹋茶叶之嫌。

五,注意用茶量的取舍,用茶量与浸泡时间又是紧密连在一起的,这两个因素深深影响了茶汤的浓度及品质。茶量少,浸泡时间亦短,泡成的茶汤索然无味,无味之味,偶然啜之无妨。泡茶时,理应茶量少,浸泡的时间相对的长;茶量多,浸泡时间宜短。同样的茶量,水温低时,浸泡时间要长;水温高时,浸泡时间要短。

很多人抗议,买了茶回家泡来尝与在茶馆试品根本是两回事,肯定是无良奸商偷龙转凤换了茶叶。好姑奶奶,的确是两回事,人家知寒知暖,照顾周到;你却漫无目的,杂乱无章,何来好茶?或许你又会说这太刻板了,破坏以茶陶冶心性的本质,但如果你连用何种壶泡何种茶放多少水温浸泡多久也无动于衷,又如何能领略悠闲的品茶情趣呢?同样的,如果你连高尔夫球杆也不会拿,如何能享受到此项运动的乐趣?如果你连钢琴也不会弹,又如何去表现优美的乐章以抒发情怀?

宋人多点茶吃,也有煮茶、烹茶,鲜少「顿茶」,「顿」应该是炖的同音同义字,即慢火烹煮食物一段长时间。妇人最后说:「多着些茶叶,顿的苦艳艳我吃。」显然地,妇人是个老茶手,对茶量与浸泡时间的配合了如指掌,才能在不同的场合、时间、心情指示下,马上对症下药提出做茶的方法。这种不拘于理的做法,是建立在对茶、茶器和泡茶技法消化后融于无形,从生活中显现出来。

妇人一句比一句凌厉的命令,可以看出其泼辣刻薄性格;句句话却是泡茶关键所在,更加展露了其吃茶心得。今夜,他不单只要「小铫儿」,还要多茶叶,并且要「顿」,而非「点」,其实是利用了泡茶技法中所有能熬出苦味的手段,强求一杯「苦艳艳」的茶。

苦是茶的本性,茶所以会苦,因为成份内含有咖啡碱,想要茶不苦,简直难如登天。不过,茶常常也与甜、涩、 甘、酸等数种味道并存,通过泡茶技法,可作适度调理,以满足个人对口感的要求。像我们的人生,有权利去享乐,也有义务要吃苦。苦口良药,我们的身体得以活下来;苦中作乐,令我们能在这世界上提炼出一些甜美。母亲从小教训我们,先吃不好吃的东西,好东西留在后面吃,先苦后甜。结婚的别名是同甘共苦,婚姻里若没有苦的日子,是会被诅咒的,那样的婚姻实在没有甚么可供嚼味。在苦海里吃苦茶,这苦,苦得真美丽啊。

金莲所求的那杯「苦艳艳」的茶,究竟又是为甚么呢?猜想原因有几个,其一:对于老茶手来说,一杯缺少苦味的茶,终于缺乏了一点劲,略带苦意的茶,才能达致回甘喉韵的功效,妇人深得此味。其二:妇人养尊处优,天天围炉听戏、喝酒啖肉;此是养生之道,藉茶醒酒、去腻消食、安神除烦。其三:妇人平时百般冤仇情意,往往半夜汹涌心头,难免要苦茶压魇。

唉,苦茶,有人要复仇了,你怎么还可以苦得这样甘甜?唉,有人要发疯了,有人要死了,苦茶,你怎么还可以苦得这样不动声色?你怎么可以依旧这样芳香呢?

原刊于:19990528刊于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2303)

不能老是当茶的法官、作茶的医师-蔡荣章

不能老是当茶的法官、作茶的医师

蔡荣章

(1999《茶艺》月刊社论)

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喝茶人应有的修养。我们提出:要懂得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茶、要懂得欣赏不同等级与不同泡法表现出来的茶汤。前者比较容易做到,后者比较难。但无论是哪一部分,都必须先要有正确的「评茶」与「品茶」观念。

几位茶友一起喝茶,最常听到的对话是:“这茶做得不错。”“这茶苦味太重”。“这茶带涩”。“这茶有了焦味。”换一群朋友,听到的可能是:“这是哪家的茶?怎么卖得那么贵!“这样的茶,你看可以卖多少钱?”“这批茶我是一斤五百元买到的,听说有的茶行卖到七百。”

您认为这样谈话的喝茶朋友是“爱茶的人”吗?您可能回答说:“是”,因为他们对茶有深入的研究,不论是质量方面或是市场方面。您也可能回答说:“不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茶当作朋友,只是在批判,只是在评价。

我们认为所谓“爱”,应该将它(或他)视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它的“个性”,进而客观地欣赏它、接纳它。如果喝起茶来,就像医师看到病人,一味地想找出它的毛病,或是像法官在庭上看人,一直思考着如何论断他的功过,这是谈不上“爱”的。假若您是在评茶室工作,每喝一口茶就记下质量上的优缺;或是在茶叶公司上班,为了进货不得不评定每批茶样的价格,这是工作,如此态度也就罢了。若是平常喝茶也是这样心情,是享受不到多少“品茗乐趣”的。所谓“品茗”,所谓“赏茶”,或“享茶”,必须转换成另外一个态度,也就是要把茶当作一个“人”,或是当作一件“作品”。这样的态度在人的相处上也是一样的,您要获得恋爱的快乐,您要取得夫妻的温暖,您要拥有同事间的友谊,都不能以法官、医师的心情相待。

说到这里,您或许要问:“我们要欣赏好的茶,有什么缺点难道不可以批评吗?”在喝茶的态度上,不能心存“上好的茶才值得欣赏”的念头,因为有了这个观念,您的品茗乐趣将缩得很狭小,好的茶人应该有较广的包容力,尤其在纯属茶的风格上,尽量屏除自己的好恶之心。换句话说,如果要求自己的爱人、朋友非如何如何不可,哪里有您可以爱的人?可以交的友?

茶有各种不同的风味与特性:如不发酵的绿茶像一片秧苗,极富生命力的样子;轻发酵的包种茶像一片草原,年轻有朝气;中发酵的冻顶、铁观音像一片森林,老成持重;重发酵的白毫乌龙(有人称东方美人者)像一朵玫瑰花,是娇艳的女姓;全发酵的红茶像一片红色的枫树林,虽如白毫乌龙同属女性的风格,但红茶像个妈妈。………从这样的角度来欣赏一壶茶,以这样尊重每种茶独特风格的态度来冲泡,来表现它,您将更有资格作茶的朋友,更有福气可以享受喝茶的乐趣。遇到苦味稍重的茶,告诉自己,这道茶就如同您那位姓李的朋友,个性强了些;喝到略有焦味的茶,告诉自己,就如同您那位姓陈的同学,为人、学问都好,就是一条腿有了缺陷。

品茶与评茶不同,评茶是为了在既有的条件下制造出最好的茶,在同样价格下选购最好的茶、在同批茶下泡出最好的茶;品茗则是与茶为友,尊重它,以超然的心情欣赏它、接纳它。这两者不相违背,具备了评茶的能力,让您在品茶上更清楚,更客观,享受更多;具备了品茶应有的修养,让您在评茶上更公平、更深入、更无好恶之心。 (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