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H-品.评类Tea Savouring.Tea Appraisal

H-品.评类Tea Savouring.Tea Appraisal

红茶-许玉莲

红茶

许玉莲

20090419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吃东西周刊茶潮专栏

有本土茶民曾经向我反应,红茶根本不值一哂,难喝之余,而且会喝坏人,为何还频频叫人喝,处处赞美它。有些马上赏我以鄙夷的眼光,表示识错我,后悔曾经把我当作一个懂得喝茶的人,不愿与我多说,把握机会溜走就是。好奇一问之下,始发觉其中有茶民对红茶的认知,只限于大街小巷摊贩上售卖的拉茶,或不喜奶制品的人,就会闪开拉茶,点一杯“teh kosong”. 无可否认,炮制拉茶的原始茶水的确由红茶冲泡而得。

什么叫红茶,简单地,凡是经过深度发酵工序制作而成的茶叶,皆可命名为红茶,不分国度,不分季节,不分肤色,不分山头,如果细算,说起来是个吓人的巨无霸家族。

红茶一族的老祖宗正山小种是个不老神话,亲睹过其真身的茶民就知道它的犀利,每每出场,依然被它震慑心魂。由于正山小种的生态环境、茶树品种、制作工艺一等一超难模仿,故产量极之有限。也由于正山小种的风格是针对欧洲粉丝的口味而造,故东方面孔茶民普遍不懂它的身世。

红茶其他族群,还有工夫红茶,现在也被人以外形命名,叫作条形红茶,中国几乎每个省份都生产,大叶种小叶种茶树都有,家家拥有自个儿的独家秘方香味。要一个一个茶样收集齐全,然后全体验冲泡来饮,还真的需要花些工夫,部分茶民或许曾听过英文名叫KEEMUN BLACK的祁门红茶,那已经是应该盖三个星星奖励章在乖宝宝手臂上的行为了。祁门,我曾在哪走马看花搜寻红茶,在小卖部买到几包。

红茶家族中唯一开枝散叶到五大洲,令全世界喝茶人口剧增,使红茶成为全世界茶产量最高的霸主,那族群叫碎红茶。碎红茶这名堂属于统称,碎红茶哥儿们总共四个,已经分家,叶子形状的那种叫叶茶,还有片茶,碎茶与末茶,形状越来越细碎便对了。远至非洲,左邻右舍东南亚诸国,争夺不休到底谁是茶叶原产国的中国与印度,自己国家不产茶叶却统治着红茶王国的英国,谁能没有几个碎红茶国际品牌出来行走江湖?

本土所生产之茶叶就属于红茶中的碎红茶一类,本土拉茶所使用的茶叶就属于碎红茶中的末茶是也。此茶品质级别如天上星星般多,滋味各异,丰俭由人。曾经一度,本土很多摊贩用的碎红茶皆属进口货,来自印度,印尼,锡兰等地。锡兰,是现今斯里兰卡的旧名称,英语为CEYLON, CEYLON来的茶,先母非常喜爱,用广府话乡音唤作“西冷茶”。为什么“西冷茶”会沦为难喝,沦为喝坏人的饮料?那是,因为部分不肖子孙在茶叶内掺入染色粉。

 

  (1941)

茶食与品茗间的争议-20121008周一喝茶慢-许玉莲

茶食与品茗间的争议

许玉莲

20121008周一喝茶慢MONDAY SLOW TEA

喝茶是不是可以吃东西?许多人经常问。茶界的人说不可以,他们都说懂得喝茶的人喝茶时是不吃东西的,因为它会破坏茶的味道。其实茶的味道不会这么容易被破坏或打散,茶的香味会存留在我们口腔每一细胞、盘旋上颚和喉底一段时间。故此喝茶时又要先用对的方法来喝茶:别一口气把茶吞进肚子里,要慢慢吸入茶汤,把茶汤含着于口腔内慢慢旋转,慢慢享用,使我们的身体记住那香味,记住了就不怕它会受到冲击。

如果我们要让喝茶喝得滋味更丰富,是可以适当地吃一点点的,把茶食安排进品茗会是一个很好提味的方法,像喝红酒时品尝一、两口乳酪,乳酪的油脂香味,甚至有时带一点点酸味可与红酒互相激荡,像喝抹茶时先吃一小件甜品,是将味道升华的做法,甜品可带动等一下抹茶的苦味表现得更好。

所谓的茶食,与茶餐饮是两回事,茶食非正餐,不以吃饱为目的,茶食纯以搭配茶味道而做,它必须能够结合茶的性质,能与茶滋味融洽相处,相辅相成达至更丰富的味蕾享受才好。它可以有各种不同类型,如蒸糕:桂圆黑糖糕、白糖糕、芋头糕、金枣糯米糕、萝卜糕。如馒头:燕麦馒头、紫米桂圆馒头。或其他像烤白果、烤嫩笋、全麦烙饼、蔬菜蒸饺、蔬菜润饼、玉米煎饼、甜桃煎薄饼、枣泥酥饼、绿豆冰糕、一碗粥、两口拌面或凉面、数颗坚果配沙拉,都可以算是茶食。

处理茶食最要注意是味道的组配,不能喧宾夺主,原则上以食材的原味为主,比如将红萝卜、南瓜、芋头切成方粒,加米加水煮成的粥,不必另外调味已是一道很好的茶食。比如鸡蛋面粉和成面糊,加入玉米与青豆摊煎成饼,不必加入味精什么的,真要调味也简单用少许盐、糖即好。茶食不可采用酸、辣、冰冻、腌制食品。茶食须有和茶一样可堪咀嚼的特性,不可乏味或抢味。第二注意茶食的口感要酥软,至少不硬,不脆。第三注意食品造型,要取拿方便食用方便,手指可拿上来或用一根竹签可拿,或用一片叶子可包裹起来,或用一汤匙可盛装,造型当然也需要照顾色彩与形状的美感。第四注意茶食的份量要怎样才适合呢?大小要可以两根手指取上来能一口放进嘴里,然后可合起嘴巴慢慢咬吃,为每位喝茶者准备二至三件即可。如果是凉面,两口即好,可摆放成两小团的样子。粥呢?精精致致一个小碗,三汤匙已经很舒服。茶食如果能够这样相辅相成的应用进品茗,它是可以与喝茶一起享用得很好。

茶食的运用若只注意到口味组配,那是不够的,还应知道什么时候该吃什么时候不该吃。品茗时不要“一口茶一口饼”不停吃,茶与茶食要有主副之分,茶食不要一直摆放在茶席上毫无节制的吃,如此就很难专心喝茶。吃茶食需安排适当时段如茶前、茶后、或换第二种茶之间。

目前适合当茶食的食品种类倒是不少,但我们必须把这些食品改头换面以便可以用在茶席上,比如每件的份量要小到可一口吃,不要加太多调味料进去,茶食要维持新鲜质感故此最好喝茶当天才做。

应该要有一些专业品茗馆,把茶与茶食的组配做成完整茶谱,为喝茶者提供服务。如果把茶与茶食组合得像一首曲子那么完美,它是味觉的很好享受。

 

  (1680)

武夷蛋茶-许玉莲

武夷蛋茶

许玉莲

20090712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茶潮

很久以前在怡保的旧茶馆一脚踢,有那阿姨进来吃茶,小妹推介茶叶蛋,阿姨会错意,她说:“来一碗武夷蛋茶。” 是我第一次邂逅武夷蛋茶的经过。吃这两种蛋最大的分别是,茶叶蛋单单只吃它的蛋,渣滓与乌黑黑茶汤弃而不吃。武夷蛋茶却可吃蛋及喝汤,像广府人“吃糖水”的方式,阿姨吩咐我到旧国泰戏院边上彩虹城糖水街吃吃看。

当时的粗略印象,年纪比我大的阿叔阿婶大多吃过武夷蛋茶,不知茶叶蛋。年纪比我小的妹头小弟,则刚好相反,他们都因为茶馆的出现,因而吃茶叶蛋吃上瘾。茶叶蛋在青少年生活圈留名,大部分原因必得归于茶馆的推波助澜。那么武夷蛋茶为甚会默默无闻呢或式微呢?至少四十岁以下听过它大名的没几个,极冷门的民间小吃。

武夷蛋茶,这种节奏的称呼让我觉得它像广府人的产物多过像其他籍贯,“茶”在这里应该属于药汤的意思了,“武夷”,我一心认为它就是老好武夷茶的武夷,望文生义即内有武夷茶?问过有此嗜好的阿姨,只道美味,是否含茶一起熬煮则吃不出。

半山芭“为食街”有户小档,天天风雨不改守在那边卖炖蛋、糖水之类,他们的武夷蛋茶,大概算是半山芭与茨厂街两大华人老社区硕果仅存的,女子一极喜他们的炖蛋,我吃炖蛋之余偶尔添加一碗武夷蛋茶,成为到该处用晚餐的告别仪式。茶民仍疑惑到底有没有加入茶味,店家也实在不愿透露家传秘方,继续懵懵懂懂。

前几年在香港小住,几乎看到街上的糖水铺就要进去尝一碗才甘心,港人熬煮糖水那手工夫,直叫人生死相许。当时吃过一道“蛋茶”,味道与本土“武夷蛋茶”相似,但省略“武夷”二字,汤内有莲子同煮,我最爱莲子,故特别加分,也不管它含不含茶味了。

後来去友力小食街,因为黄建华说他父亲在这里吃武夷蛋茶吃了几十年。武夷蛋茶上桌了,乌黑浓稠一碗汤,中间一粒光溜溜鸡蛋,原本洁白无比现已染上茶色,深深一闻,香。用汤匙舀起鸡蛋,连同汤水一起咬一口,顿时蛋香、药香、茶香,香香有,蛋味、药味、茶味,味味入。

有天心血来潮顺脚走进药材店,向掌柜要一剂“煮蛋茶的”,他居然明白了,二话不说给我抓了两包。回家打开,第一件事验茶,茶叶是极普通的色种茶,和武夷扯不上什么关系,但又如何?我鸡手鸭脚把武夷蛋茶煮将起来,开始了拥有一个私家comfort tea的秘密。

 

  (2585)

茶叶冲泡与茶汤内涵图-蔡荣章 2008.06.14-台北陆羽茶道教室教师研讨会

茶叶冲泡与茶汤内涵图

蔡荣章-2008.06.14-台北陆羽茶道教室教师研讨会-2013.07.24修 

现代茶思想茶叶冲泡与茶汤内涵图2008

  (2279)

红茶-许玉莲

红茶

许玉莲

20090419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吃东西周刊茶潮专栏

有本土茶民曾经向我反应,红茶根本不值一哂,难喝之余,而且会喝坏人,为何还频频叫人喝,处处赞美它。有些马上赏我以鄙夷的眼光,表示识错我,后悔曾经把我当作一个懂得喝茶的人,不愿与我多说,把握机会溜走就是。好奇一问之下,始发觉其中有茶民对红茶的认知,只限于大街小巷摊贩上售卖的拉茶,或不喜奶制品的人,就会闪开拉茶,点一杯“teh kosong”. 无可否认,炮制拉茶的原始茶水的确由红茶冲泡而得。

什么叫红茶,简单地,凡是经过深度发酵工序制作而成的茶叶,皆可命名为红茶,不分国度,不分季节,不分肤色,不分山头,如果细算,说起来是个吓人的巨无霸家族。

红茶一族的老祖宗正山小种是个不老神话,亲睹过其真身的茶民就知道它的犀利,每每出场,依然被它震慑心魂。由于正山小种的生态环境、茶树品种、制作工艺一等一超难模仿,故产量极之有限。也由于正山小种的风格是针对欧洲粉丝的口味而造,故东方面孔茶民普遍不懂它的身世。

红茶其他族群,还有工夫红茶,现在也被人以外形命名,叫作条形红茶,中国几乎每个省份都生产,大叶种小叶种茶树都有,家家拥有自个儿的独家秘方香味。要一个一个茶样收集齐全,然后全体验冲泡来饮,还真的需要花些工夫,部分茶民或许曾听过英文名叫KEEMUN BLACK的祁门红茶,那已经是应该盖三个星星奖励章在乖宝宝手臂上的行为了。祁门,我曾在哪走马看花搜寻红茶,在小卖部买到几包。

红茶家族中唯一开枝散叶到五大洲,令全世界喝茶人口剧增,使红茶成为全世界茶产量最高的霸主,那族群叫碎红茶。碎红茶这名堂属于统称,碎红茶哥儿们总共四个,已经分家,叶子形状的那种叫叶茶,还有片茶,碎茶与末茶,形状越来越细碎便对了。远至非洲,左邻右舍东南亚诸国,争夺不休到底谁是茶叶原产国的中国与印度,自己国家不产茶叶却统治着红茶王国的英国,谁能没有几个碎红茶国际品牌出来行走江湖?

本土所生产之茶叶就属于红茶中的碎红茶一类,本土拉茶所使用的茶叶就属于碎红茶中的末茶是也。此茶品质级别如天上星星般多,滋味各异,丰俭由人。曾经一度,本土很多摊贩用的碎红茶皆属进口货,来自印度,印尼,锡兰等地。锡兰,是现今斯里兰卡的旧名称,英语为CEYLON, CEYLON来的茶,先母非常喜爱,用广府话乡音唤作“西朗茶”。为什么“西朗茶”会沦为难喝,沦为喝坏人的饮料?那是,因为部分不肖子孙在茶叶内掺入染色粉。

 

  (1800)

武夷茶-许玉莲

武夷茶

许玉莲

20090412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吃东西周刊茶潮专栏

我是那种非常斤斤计较的茶民,动辄会把人拉出街市斩首示众,比不得许多人看得开,故经常嚷嚷的都是我,就是我(为了加强角色的悲壮,这三字须用福建话。为何悲壮?因为每嚷一次,茶民须面对折寿一年的风险),阁下大人有大量高抬贵手就担待我吧。听,这次嚷:武夷茶是武夷茶,武夷岩茶是武夷岩茶,两者间虽然只欠一字,但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又何止相差十万八千里。武夷茶,意思指凡在武夷地区所采制的茶,不管青茶红茶,甚或古代的绿茶,一律可认祖归宗成一家。武夷岩茶却属于另一个故事,只有在武夷区内武夷山岩上种的茶,用武夷传统手法做成带有岩韵石乳气息的乌龙茶,才能叫作武夷岩茶。

武夷茶,英语话为BOHEA TEA , 而非现在流行用汉语拼音的WUYI  TEA,十七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及稍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广东,厦门收购茶叶回国,其中包括了许多上好武夷茶,当时欧洲商人学舌依足厦门老乡的乡音直接将茶叶叫为BOHEA TEA。曾经一度,BOHEA TEA是欧洲商人对中国茶的统称,部分买家知道原来所喝的武夷茶属于红茶类,逐渐BOHEA TEA也就成为高级红茶的代名词,而这个被人称为武夷茶的高级红茶,往往指的不是别的茶,正是站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小种红茶—-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生长在星村,桐木关,从武夷市中心驱车过去,约要三几小时,那地方,更接近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保留地的核心区了。我们所经过的山路,都迹近无人烟那般清新,随便一口空气都那么甜美,随便一条溪水都那么纯净,在农家吃饭,同行来的茶农说时迟那时快整个人“噗”声跳进塘里亲自抓娃娃鱼给我们烧,我时时大惊小怪告诉人家,附近有许多像《卧虎藏龙》的竹林与风声。这样地方养出来的正山小种,竟然超出想象的艳,埃及妖后是也。

后来一想,欧洲商人把此茶带回去荷兰,英国,法国,再转手美国以及欧洲诸国所属殖民地,一喝喝了三百多年,唇齿相依为命这么久的日子,桐木关茶农不问而知经已完全掌握洋人受落的口感,所以此茶香味并不带所谓“中国茶的正统味”,它是正统的“洋里洋气英国味”,散发一股英国绅士才有的雪茄味,就连茶农本身也不大爱喝,茶农会得做些自己人嗜好的正山小种,口感相对的比较出尘。

正山小种脚踏七星爱去那里去那里,不必大树遮荫,也无需靠神庇佑,它的英文名字叫LAPSANG SOUCHONG,就是响当当一本无国界通行证,其发光发热程度从来不输蚀BOHEA TEA,几乎所有人忘了BOHEA TEA为何物,只有少数人分得出武夷茶与武夷岩茶之别时,LAPSANG SOUCHONG粉丝认为,无论你叫它什么,LAPSANG SOUCHONG永远是LAPSANG SOUCHONG。

 

  (1910)

大红袍-许玉莲

大红袍

许玉莲

20090405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吃东西周刊茶潮专栏

武夷岩茶中的名气霸主,自然是谁与争锋的大红袍。

大红袍原丛原本在好几处山峰悬崖都长得好好地平分秋色,可自从约百年前,有位县长命人在栽种着大红袍的九龙窠峭壁刻上“大红袍”三字,渐渐无论卖的买的真的假的,统统都乐意认定,在这岩壁所出之茶才好算是正宗大红袍,其他山头的大红袍,只好是“大红袍第二代”或“小红袍”。

通往天心岩的这条深长峡谷–九龙窠,毫无意外地成为自中国对外开放后,纷纷慕名而来的岩茶信徒膜拜之地。没有参拜过这座地标?阁下的岩茶就是欠缺一分加持的味道。

九龙窠悬崖上原来栽种有六株原丛,不知何年何月已死了两株,近年所见只剩下四株,是不是上香的信徒多了,茶树因频繁应酬而导致休克?管理处从来也没给说清楚。

我看见游人在九龙窠像蜘蛛人般企图要攀上峭壁,我看见悬崖边上有座小亭,亭内有位妇女在叫卖茶叶蛋,游人吃蛋后将蛋壳,塑料袋爱怎么扔怎么扔。我看见茶民自己在山峰下拍照,如果有一天那四株茶树变成两株,茶民当属帮凶之一,别心软,将她绳之于法。

但是,不管四株也好,六株也好,即使其他岩壁所有的大红袍加起来,恐怕也满足不了大红袍人口排山倒海般递增。为了应付五十年不变的追随者,新上位的粉丝,腰缠万贯的大腕,投机取巧的藏茶客的索求与银弹攻势,大红袍早已从特殊名丛的品种,转变成一个商品的名称。

即是说,以前喝大红袍,可以喝到它独特树种散发的香味,以及绝对不能复制的个性。现在喝大红袍,全凭茶农的功夫,将做好的茶叶拼配,搏老命去复制一个最多人喜爱的口感。

故在武夷家家户户都会拥有自己的大红袍,家家户户的大红袍都拥有自己的签名式色香味。如此做法并不牵涉真假茶问题,它只有“质”好不好问题,及喜不喜欢喝的问题,如果“质”与价格成正对比,手快有手慢无。值得幸慰是,通常茶农都会将家里最好的茶叶名为大红袍。

岩茶瘾君子其实并不介意岩茶到底是否叫大红袍,只要它是好喝的岩茶,好喝的岩茶滋味细,稠,醇,活,香得入心入肺,清而远;好的老普洱茶也会出现同样特征。假如我有钱,我不会去买普洱生茶,收藏若干年后才拿出来喝。我宁愿买顶好的岩茶,马上泡饮,行乐要趁早呀。若要境界,岩茶是这样喝,开一壶茶,三泡过后,滋味正浓得化不开之际随停,含着岩韵到日落。

 

  (2026)

仙界茶-许玉莲

仙界茶

许玉莲

20090322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吃东西周刊茶潮专栏

Sunny来电问,与朋友到巴生吃肉骨茶,要带那种茶下饭最正?我的不可取代的天仙配,是永远的岩茶。中国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市内武夷山栽种在石头上的茶。

我对武夷的印象非常好,并非它山河如何壮丽,也非它的景色如何多娇,我只觉它天地有一股仙气。在武夷唯一的大道来回奔驰,可关掉车上空调开着窗口,清新甜爽的空气自然免费飘送。深夜,车子接近天心村入口处,黑沉沉,冷幽幽,独那正在制茶的茶香随风而至抱满怀,从来不曾试过拥有那么多香气,以为自己误闯仙界。

天心村的茶农以前原本都住在武夷山上,吃哪睡哪也在哪种茶炒茶,约二十年前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夷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名录後,茶农们就被迫几度迁移,搬到山下这里成立天心村。天心村家家以做茶为生,里头住了几十户茶农,所以每逢采茶季节到了,铺天盖地的鲜叶就在这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制作工序,香得惊鬼神泣天地,让茶民为之动心动容。

岩茶的香味,次次喝都有不一样的浓醇,回甘,一滴一滴都是活的,于舌尖间溢出生命,它可以鲜美得如水蜜桃,也能甘饴得如青苔汁,与肉骨茶的肉汁药汤味是一对天王天后的绝配牌。

岩茶的特别,在于它的“不拼配”。生产岩茶的茶树拥有许多独特品种,像我一直不断在怀念的甘榜榴梿,甜酸苦辣各式味道皆是这

么可爱可敬,为何榴梿商只让我吃那些名叫X4X4的劳什子?岩茶的珍贵是,一直到今日,仍然还有不少茶农世袭传统制岩茶的方法,同一个茶树品种,采到多少就做多少,绝不会为了产量而将所有鲜叶混合着来做,使彼此都失去自己的姓名与个性。

为了维护世界自然遗产之名,茶农除了须搬离武夷山,以免将环境污染,他们同时也在心甘情愿或非自愿状况下付出另一重大代价,就是不得在山上随意栽种一花一草,即使那块地属于他们,因为那将会改变山上的生态环境。茶民巡游山坡时,刚好是执法人员执行任务之後,地上尽是些从泥土拔出来的枯黄小茶树。

不能种植新茶树,不愿拼配混杂品种,是导致岩茶产量越来越少的主因,这个茶三,五斤,那个茶十来斤,须依照每个茶的脾性适时适地给与走水啊,发酵啊,炒啊,焙火啊,那所花费精神及工夫只会加倍的多,如此精心炮制的限量手工茶,往往是买得起的人不会喝,会喝的人买不起的红颜祸水。据茶农说买得起又会喝的人是韩国人,他们不但带着钱来买茶,同时也带着期待与珍惜之情,卖了给他们就感觉高兴些,因为知道茶将不会被糟蹋。

有人骂我,这么贵的茶拿去配肉骨茶岂不糟蹋?啊你还不明白这是一件与钱无关的事?生普洱太利,熟普洱太平,绿茶太清,花茶太艳,唯岩茶门当户对肉骨茶的肥。

(2396)

喝好茶、泡好茶、用好具的意义-蔡荣章

喝好茶、泡好茶、用好具的意义

蔡荣章

刊载于《海峽茶道》月刊专栏201010

喝好茶、用好具的“好”字是用作形容词而非副词,也就是喝“好的”茶、用“好的”茶具,而泡好茶的“好”字则是用作副词,是“把茶泡好”的意思。

“把茶泡好”不是今天讨论的主题,大家都知道要喝茶就要把茶泡好、泡到它的最好、把它的特质与风格表现出来,否则“好的”茶也不成其为好了。今天既然要谈“喝好的茶”、“用好的具”,那“把茶泡好”就成了必须。

“无茶不乐”、“什么茶都喝”、“无好恶之心”,这些都是好德性,而且我们还强调当你喝到档次不是很高的茶时,要以那种茶的标准、那种茶的心情去享用它、去与它为友,不能说:“这茶怎么喝得”。那今天的“喝好茶”又是如何说来呢?好的茶一般是指可溶物多、其成分的组配合乎我们的喜好,而且具备应有的茶性。这种茶喝来令我们愉悦、更有益于健康。好茶喝来令我们愉悦是容易理解的,然更有益于健康的道理在那里呢?直觉的,喝到好茶,精神为之一振,这就已有益于健康了,再说,它的成分足,我们获取的滋养多,也是有益身体的。

有一次为了证实某种泥料制成的茶壶是否真的泡茶比较不容易变馊,乃蒐集30把包括紫砂、白瓷等各种泥料的大约等同容积与档次的茶壶,放在室内较无人走动的同一处地方。一组以泥料之不同放入同一种茶况的同一种茶,沖泡后观察开始明显变馊的时间(以日为单位)。另一组以同一种泥料,大约同一烧结程度的壶冲泡各种不同类型的茶,也是观察开始明显变馊的时间。所有的壶都是没有用过的新壶,清洗的方式一样。注水的水质一样,水温力求一致,每一壶的茶水比例一致,每一壶每天开盖闻香的次数与每次开盖的时间也力求一致,即每次闻香若是吸二口气,就每把壶都吸二口气。

结果,那一种泥料的茶壶会先行变馊(甚至于观察到发霉),并没有一定的答案,也就是说不是某一种泥料的茶壶泡茶比较不容易变馊。开始变馊的时间从1天到2周不等(此次实验只做到2周)。第二组的实验发现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壶内茶叶茶汤混合的“含叶茶”(此次实验皆是此种方式),其开始变馊的时间与茶叶品质的好坏刚好成反比,也就是说品质愈佳的茶愈慢变馊。品质差的,上午泡,下午就开始变味,品质好的,到2周实验结束时还有“敢于饮用”的香气。

会不会是采制季节的关系呢?然而同样是青心乌龙品种,同样是初夏采制,作成的冻顶型乌龙茶就比白毫乌龙要容易变馊。这样的两种茶,大家知道既使是同样工夫的制茶师傅,也是一优一劣的,因为冻顶型乌龙茶适于春天采制,白毫乌龙茶适于初夏采制。所以变馊快慢的原因还是在品质的高下。

这一点变馊速度的快慢就像健康狀况好的人不易生病一样,也让我们相信饮用它们对身体的健康会更有帮助,因为好的茶所具备的条件都显示出它们有更强的能量。同时,也让人想起了古人就已经有的体会:“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使用不同质地的茶壶泡茶会得出不同感受的茶汤,这点学习泡茶时都会留意及此。好的杯子也会使茶汤变得好喝就比较没有注意到。所谓的好喝是指茶汤喝在口里,感觉得比较“清”比较“醇”,相对比较不好的杯子则感觉得比较“粗”比较“烈”。这种味觉的差异在口头的描述上会因为对茶理解的程度而有所差别,但在彼此交换心得之后几乎都会同意“清醇”的优异性。茶杯之影响茶汤的味觉是立即性的,将甲杯的茶汤倒一半至乙杯,如果这两个杯子的质地不一样,再喝时已经可以感知其不同。为什么呢?这点让我们想到有人做水的研究,说是外来的波动(不论是声音还是形狀)都会影响水分子的结构,进而影响到水的口感。杯子的品质直接接触水,影响当然更大。茶成分是否因此产生变化尚不得而知,但水变了,茶汤也一定会跟着变。

所谓茶杯的好坏分成质地与档次二个层面,质地者主要是指材质的感觉与烧结程度(此次以陶瓷为比对的对象,但玻璃杯也有同样现象),烧结程度高者,水与茶汤都会比较好喝。档次者是在质地外加上艺术性,两者兼顾后的品赏更是完美。或许真如水的研究者所说:水喜欢听美好与善良的话、喜欢与高档的容器为伍。水甘甜了,茶也好喝了(还不知道茶的成分是否也是如此)。

有人要问:容器的档次如何判断?在长时间的观赏、与内行人不断的讨论下,会分辨得出来的。有人又要责问:难道档次还要从嘴巴判断起不成?这时我只好回答:我佛无说。                                       (完稿于2010.09.20)

 

  (1816)

万人迷茶水-许玉莲

万人迷茶水

许玉莲

20090222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茶潮”专栏

身边姨妈姑姐讶异,像香茅生姜蜂蜜茶这类草药茶饮料,为甚不算是茶?那到底什么才算是茶?简单的很,榴裢树上采下来的果子名榴裢,山竹树上采下来的果子唤山竹,从茶科植物树上采下来的叶子,便叫做茶叶。这些取自茶树的鲜叶,经过连串细腻的制作工艺,才千呼万唤以乾茶姿势登场亮相,用热水浸润所得万人迷汤水,一字曰之:茶。

其他所有不从茶树采下的叶子,却也可制成产品煎煮来饮的则统统自动归位,安身立命于草药茶的神主牌。草药茶可笼统当作任何植物的花、果、叶、枝、根、茎、皮等部位,无论鲜采或干燥储存後,再以热水熬煮成药汤的便是,粤语叫凉茶。冠上“凉”字,想必因为广东习俗惯用草药的降火清热、去湿消毒功效,使体内机能维持平衡而不致上火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凉茶自香港落藉後经港剧点石成金,早已成为老饼一代的怀旧符号,凉茶铺,一度是飞仔飞女至潮的调情圣地,阿哥哥风格打扮是当时索女型男的必备战袍,他们喝凉茶吃龟苓膏,他们像健康宝宝多过像叛逆少年,他们从不烂醉如泥,他们喝凉茶的样子,说有多可爱就有多可爱。

但在我心目中,街边那些凉茶档的凉茶多难喝呀,凉茶等于是苦汤,尤其那王老吉更加一等一苦不堪言,连我那沉默是金的先父喝了後,也会忍不住呻吟“好苦”,要陈皮梅过口。苦口良药?我从来没有明白过这个道理,我都是凉茶未曾吞进肚子,就会连黄胆水也吐了出来的。

不过我喜欢喝一种,是家里有人“出水痘”或“出麻疹”时先母才会煮的竹蔗马蹄茅根茶,滋润滋润的,使人好舒服。所以,说来凉茶这名称也不能全然代替草药茶,凉茶应只属于其中一支,顾名思义本性凉,那当然也有性属热的、润的、温的、寒的等等不一,皆概括在草药茶门下。

有人以为草药茶药理由某国垄断,别的国民都在睡觉,那是很好笑的笑话。懂得运用草药茶的民族布满全世界,有这个我封为世界第一等的巴厘岛民的香茅生姜蜂蜜茶、有友族的东革阿里、还有无数的薰衣草、玫瑰花、薄荷叶、月桂叶、迷迭香、蔥、薑、蒜、枸杞等,皆可以做出很好喝兼带药效的草药茶。

草药茶英语为 herb tea , 而herb 一词源自拉丁文,据说希臘人、古埃及人、印第安人与中国人从人类很早很早的历史就已经开始饮用草药茶了,尤其与性事及美容有关的茶配方,文明古国各各将军美人帝王妃子都曾为它神魂颠倒。

 

  (2027)

香茅茶-许玉莲

香茅茶

许玉莲

20090215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茶潮”专栏

从巴厘岛回来,我成了半个香茅生姜蜂蜜茶专家,开始于丘姓男子的高身玻璃杯中初尝甜头,一发不可收拾地滥情餐餐要它,至誓死效忠学煮它,以便安然在家享用它,我唯恐落人後。

香茅生姜蜂蜜茶其实不含任何茶,它取新鮮香茅的莖葉约七寸长,一块生姜约三根手指大小,用刀板出力拍一两下,使之半碎烂的样子,仍进热水里煮,好了加蜂蜜调和,那美味无以伦比,爱煞。

比较讲究的脏鸭子店,香茅生姜蜂蜜茶盛在漂亮玻璃杯,至特别是将煮过的香茅,大哪哪原枝插在杯中奉上,那柠檬草香气有型有款的飘过来又飘过去,酷极。一口气喝完,可添加热水续杯浸泡。可惜当日我打败战发病,一时失觉让人把杯收去,没有行使到这个消费者的权益,抱恨而别。

三只猴子店细腻些娇气些,把香茅的莖葉削成细长薄片,煮成茶後,使薄片卷成花的样子,置于玻璃杯内,非常养眼,味道相对地甜美,也提供添加热水服务,我续了。女子一因我着急过对面马路浏览,自告奋勇拍心口替我坐哪看管这杯茶,稍凉才喝。只怨我乐不思蜀一时不察时间已过,只见女子一也走过来加入血拼战围时,我已知为时太晚,我的续杯再一次宣告完蛋。

莲花店啊海边店啊等食肆所供应的香茅生姜蜂蜜茶如果在没有对手情况下,大概也算极品了,但如今脏鸭子店三只猴子店一个二个栋在哪扯晒大旗,他们应该庆幸输少少当赢。他们输的,是不舍得将香茅的莖葉连同煮好的茶一起呈现于杯中,少了一股野清香,较难令人打印深刻记忆,再说,少了一根香茅,那茶也不会越喝越辛辣,越喝越惹人爱。

也有侍奉香茅生姜蜂蜜茶少了一根香茅的地方,但却深得我心者,那是岛上的spa屋们, 疗程完毕,村姑必殷殷勤勤用小碟托上一杯温热的茶,打开杯盖,先嗅到阵阵天然草药香,呷一口,随至散发浓郁的香茅柠檬味,可口之余格外暖胃。为了配搭身体按摩疗程的缘故,spa屋所煮的香茅生姜蜂蜜茶都用当地土法,加进许多无以名之的草药,喝来只觉胃部腹部暖和暖和,手脚舒畅,脑袋放松。

别只顾着拜倒外国月亮群底下,是,我知道我们身边向来也有种种优良传统的草药茶,但不知如何我只管记得的尽是些我不爱喝的劳什子诸如菊花茶,北紫草等凉茶。一定是体性属寒,我向来敬凉茶而远之,就算是皇后娘娘亲手煮的,也从来没给过面子。无知得很,觉得再无比香茅生姜蜂蜜茶更好喝的草药茶了。

  (1725)

还神茶-许玉莲

还神茶

许玉莲

20090201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茶潮”专栏

已经用不伦不类非雅非俗、爱怎么过怎么过的方式过新年过了这些年,对过新年可是一点心得也无,突获老庄大编辑颁旨索取新年应景文,受人二分四,不敢有违,从实招来。

初七人日,我记得以前我们是要吃粥的,生鱼粥,而且,生鱼必得是我们新村好几个放年假无事做的男人,去附近废矿湖搜寻亲手捉回来的。回来後不懂在谁家厨房杀了,斩开几大件,前後左右几户人家都分得一些,将生鱼片成鱼片备用。

各家的女人趁男人去捉鱼时,已经开始慢火炖着一大锅白米粥,这时就忙着切姜丝葱花,切毕,起油锅,将一小束米粉(我猜)下落油锅,米粉就会像开花般“蓬蓬蓬”膨胀,马上捞起,它已微微呈黄色,变得香松又脆口,与粥同吃时部分受潮吸水软了,部分仍香香脆脆的,造成一股特别的口感。

如果交上好运能再吃到这样一豌粥,我已经想好要用什么茶去衬它。孤陋寡闻,只知有潮州粥和广府粥,将粥煮成如此糜烂分不出米和水般的稠,据说是广府粥,那我也用一个广东茶来配它。

常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呼吸同一个地域空气长大的,当然唇齿相依,格外彼此依赖,比如怡保的沙河粉定要配怡保的豆芽,缺其一则不吃也罢,比如杭州有那龙井茶定需用杭州虎跑泉的山水冲泡才知世上果真有美味。

我吃生鱼粥时要喝的广东茶,名就叫凤凰单枞,长在广东潮州市还要北上的凤凰山,美丽的凤凰山,站在它的大太阳底下看茶树,吹过来的风仍是冷的,最老那棵茶树,超过六百年。凤凰高山老茶树,每年只在春季采制一次,稀罕得很。

吃粥原就容易肚满,唏哩呼噜喝下去冒一头汗,捧着个大肚皮,不会再想喝汤或大口大口灌茶,正好靠靠背慢悠悠泡一手功夫茶,放嘴唇边啜啜,让单枞茶细腻而有层次的滋味缓缓从舌尖流至喉头,闭上眼睛吸从嘴边散发至鼻尖的清高花香,再将喉底一阵绵绵不断的韵味,似乎还带着高山气息的,运送至胃,至全身,如此这般,我的初七人日生鱼粥才算大功告成。

是,还有初九拜天公,假如我有份我该喝什么茶呢?去参观过一次,只记得重头戏是一条烧猪,用于“还神”,表示这人曾向满天神佛许下心愿而愿已了,今日大肥猪一只为酬谢众神们。那猪,金黄脆皮香得不行,于尾端还给圈了朵红纸剪成的花,非常愉快地请人笑纳。我妹说:面颊肉最好吃。我哥喜欢肥瘦夹层,入口即化。我得体地接纳各各高人意见,大吃四方。嘿,如此嚼皮啖肉夜,若无福建武夷岩茶来压轴,死不瞑目。

 

  (1887)

拜神茶-许玉莲

拜神茶

许玉莲

20090125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吃东西周刊茶潮

我们家吃团圆饭的时间, 往往与左邻右舍稍微有点格格不入,大约在下午三点多四点吧,毒辣热头正向西倾斜,照进我们家,那是一种就算所有的记忆都模糊了,只剩下唯一清晰的便是这难耐的热。当时两位哥们皆在酒楼当厨,午休落在下午三点到六点,因而造就我们养成如此的生活习惯。

即使酷热,也没有人有经济条件灌冷冻啤酒,侍候我们的依旧是先母平常摆放在茶桌上的两大壶茶水。那种壶,至今我还能在茨厂街的杂货店看到,特别有亲切感,但我们已经去到一个不再需要它服务的生活方式,水喉头拧开就可大口大口喝清水了,想喝茶在保温水壶轻轻一按就有热水流出来现泡现饮了。

要盛满先母这两大把壶的茶与水,可是需略费周章的。先母有个烧“木糠”的圆铁炉 ,先将“木糠”樁紧,然后起火,慢慢把清水烧将起来,煮沸後一壶盛热水,另一壶投入少许茶叶,加热水,就是我们家的茶了。她从来也没有规定到底许不许我们喝,爱喝不喝,自便。茶叶叫什么名?记忆中没有人问过。

我却更喜欢喝先母为了祭拜历代祖先与满天神佛而冲泡的拜神茶,更有滋味。应该属于同一个茶,试想她那里能有这么大手笔另置一茶就为了拜神?就算钱不是问题,许她也还不至于虔诚到如此地步?我猜多半因为拜神茶使用小壶,投茶时份量拿捏失准,就不像平常使用大壶时放得那么少。

我和母亲一起吃的最後一顿团圆饭,很奇怪的,记忆告诉我竟然不是落在除夕夜,而是大年初一。除夕夜到底我在那里,做什么,我的记忆库竟然也倘然无存。那一年,我二哥置了新房子,让母亲带着我妹和侄儿搬过去,他和妻子仍在国外。父亲守着旧房子,留下我陪他。也许未能习惯新的生活安排?又也许担心万一太晚了交通不便?所以我们取消除夕团圆饭?我不知道,总而言之我只记得大年初一我独自赶了个清早去到母亲处,父亲自己骑着一辆老铁马也到了,我们老小围在一起吃了顿好的,并用母亲的拜神茶“噜噜噜”大声嗽口然後照吞可也。

其它一切像往年那样,中午我就独自离开去拜年凑兴。下午回到父亲旧房子,他们告诉我母亲因中风已进了医院,然後他们安排我回去新房子照顾我妹和侄儿,不到半夜,忘记是谁将消息带过来,说母亲经已去世。

接下来那些年的团圆饭,不知如何我兴头就渐渐淡了,蜻蜓点水般在我哥或我姐家观光一下,又仿如香车出游,百姓们难免也列队欢迎一下的。关于那拜神茶,我从此再也无喝过。

  (2254)

做一只茶的跟尾狗-许玉莲

做一只茶的跟尾狗

许玉莲

20080720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吃东西周刊“遇茶茶”专栏

想到红茶,人们会毫不迟疑认为那是英国人的生活方式,虽然在英国从不种茶。轮到绿茶,人们当仁不让封它为日本人的灵魂,即使它最初是被引进口的舶来品。中国有一大堆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茶等的分类,但到底那个是签名式的茶?大多中国茶们的身世青黄不接,人云亦云,说不清也道不明,旁观者一头雾水有之,裹足不前有之,不肖一顾有之。

比如那青茶,原本是最好发挥的,全世界只在中华南地区能生产这茶,根本没有对手,有本事的话就独霸全球市场。部分发酵工艺做出来的茶叶,上天赋予它们自然的花香果香,别的茶还真弄不出来,新手入门的门槛费相对的缴也缴得心甘情愿。

但小小一个地区,已略分成四种区域风格,拿着钱到茶店去买茶,首先要受得起店家们的奚落和教育,连串爆竹似的拷问:发酵轻或重?焙火高还低?炭焙或电焙?浓香型或清香型?传统制还现代制?老的或新的?听,听,惨过到警察局协助调查什么案,是不?花钱买难受这种事可没多少傻子会做,要喝青茶的勇气立马丢去天不吐。

分四大区域也吧了,算是有口福,喝遍甜酸苦辣。可各区域大小小的制茶师、茶农、茶人、茶专家、茶贩子偏喜张扬自立门派,互派对方的不是,常常鬼打鬼,将对方的青茶视为天敌,统共没个好喝。谁知等那天某某的青茶飙价了,大家就似犯上失忆症,忘记曾经如何鄙视某某不会做茶,迎头直追就弄起那A货B货了,实在叫茶民无所适从。喝青茶,烦呀。

有,有见过少数真正懂得做懂得喝青茶的高人,高不可攀,高处不胜寒,高人纯粹为自个儿爽,关茶民何事。

英国人喝红茶喝得最化繁为简,从最根本的原料做起,爱怎么喝就怎么制怎么种,游戏规则自家话事,没给人罗嗦的地方,自供自给,大布列颠米字旗竖到哪,心肝宝贝红茶跟尾狗去到哪。

在茶贩子还未了解什么叫品牌的时候,他们已攻下无数江山,作为红茶的栽种地、生产地,以及消费地,制定品牌运作的方法以及次序,一劳永逸解决品牌的货源与销路。印度阿萨姆溪谷一带与大吉岭附近,现在还有许多茶园仍然属于他们。咱金马仑高原山上大部分茶园均由英国人开发和拥有,最老那家,已传之第三代。

日本人喝茶也绝,要不无花无假A到Z锻炼茶道,弄四小时为喝一口抹茶,大至茶室小至一个心情,都有办法有所坚持。要不人手一杯煎茶,吃寿司总要解解渴吧,吃鱼生总要意思意思解解毒吧。最后来个玄米茶叫阵,战无不胜,茶民争相进贡。

 

  (1845)

寻茶到藏家-许玉莲

寻茶到藏家

许玉莲

20080608刊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吃东西周刊“遇茶茶”专栏

在四川松潘遇见一位煮茶喝的村姑,向她购得家里剩下的半纸袋「四川边茶」,约重三百克,这是历来由四川产制,专门销往边疆的茶叶;地道人喝的地道茶,别处不好寻。过四川城市生活时,喝的都是绿茶或茉莉花茶,边茶仿佛属另一世界。茶在边疆藏区等地的价格与提供,被保护与管制得非常严格,像我们的鸡蛋,面粉等活命食物,人人天天都需要食用一些,如果有短缺或价格随意浮动现象,那就人心惶惶了,安全起见故边茶只允销往边界。

所谓「四川边茶」,分为两边,多用于酥油茶,也可清饮。在雅安、天全等地所产边茶,专销康定、西藏,被称作“南路边茶”。在平武、灌县等地所产边茶,主销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以松潘为中心,并转销甘肃、青海、西藏地区,被称作“西路边茶”。

制作边茶只采摘粗老的原料,“西路边茶”又还要老些,需采割当年或一至二年生茶树的枝叶。村姑礼让于我的正是平武所生产“西路边茶”,纸袋包装说明除了中文,并夹着大堆不知所云的太空字,该是藏文了。粗枝老梗久浸后释放清淡甜味,细闻有药香,清饮倒也可口,基调像花卷茶。

茶民紧紧拥抱边茶后并不罢休,得寸进尺贪恋着唠唠叨叨:“能喝上一杯西藏人的酥油茶就好了。”西藏人开始喝茶起因于文成公主的和亲,后来一直不离不弃变成一日不可无此君,与他们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有莫大关系。生活在高原上的藏人,因寒冷而需要摄取大量热能,主食为牛、羊肉,严重缺少新鲜蔬菜和水果,茶刚好补充这方面维生素以及平衡新陈代谢。为什么这么多年除了边茶还是边茶,鲜为人知的原因,是香格里拉藏人告知我的,高原上开水沸点低,是故饮用茶叶一定必须熬煮才有味道,冲泡了事的茶淡出个鸟来,原料粗老边茶最耐煮对味,熬煮过的茶叶还能连枝带叶地吃掉,增加纤维吸收,协助通便利尿。

终于到达阿坝州时,友人安排我进入一位藏人家煮茶喝。煮酥油茶首先必学的便是将茶叶加水熬成浓汁,熬好后,把茶渣筛滤出来,趁热将茶汤倒入特制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特制木棍死力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装入铝制壶内,放在微火上保温,以便随时趁热取饮。他们家中央弄了个矮灶头,以木柴堆了个火炉,铝制壶就坐哪。

开始喝茶就开始背书,所以茶史文献像一支歌,在梦里大概也能唱几句,因此和我出门是件非常麻烦的事。茶民会凭着记忆藉故绕道或失踪去看看所谓的茶遗迹比如:谁曾在这边种了七棵茶树、谁在那边靠岸买茶、谁给这山泉水排名第二、谁的马把石头路都踏成一洼一洼的洞诸如此类。

不见得有积极意义,其实还一直有人嘲笑我:“读也读过了看也看过了,你卖茶会卖得更多更好吗?”唉当然不,我也早已承受“有这么久风流有这么久折堕”的报应,不见我一路穷酸穷风流穷凶极恶吗。

 

  (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