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hooiyokelien

茶席上铺桌巾的原则-20121231周一喝茶慢-许玉莲

茶席上铺桌巾的原则

许玉莲

20121231周一喝茶慢MONDAY SLOW TEA

茶席上的泡茶桌以不铺桌巾为第一原则。为什么?因为我们要它表现本来的样子和功能。好比如在打造茶屋或修整茶室的时候,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它寻觅适合的材料如木、砖、石或竹来盖造,木的话决定要那种木?多大小?木头要上漆吗等问题都会一一考虑进去,做好了之后就无必要再为它们穿上一件用「布巾」做的衣服了。多余的衣服会让品茗环境不协调。

给泡茶桌铺桌巾是为它穿衣服,有些泡茶者以为只要让泡茶桌穿上一件用高贵美丽材质缝制的桌布,不管茶桌高矮肥瘦、即使不大懂得泡茶应该也不要紧,最重要是「场面做得好看」。这和泡茶者总是以为披上美美的衣服打扮得很有气质的样子出来泡茶,即使泡得不好,人家也不会嫌弃的心态一样。这只会助长桌巾抢镜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泡茶桌塑造出来的所谓主题氛围等同茶屋或茶室要营造的品茗环境风格,在泡茶、喝茶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影响了人们怎样看待茶道、泡茶者的茶法、品茗者会采取什么态度来喝茶等。比如:桌巾明显的多倾向阴柔女性化风味,使人误会泡茶只属于女性做的事情,有些男性会却步。铺上桌巾后很多泡茶者就不怕在倒茶出汤时会「漏水」把桌面溅湿,因为桌巾会帮忙「吸水」,导致泡茶者对茶法没有精进之心。

做一张适合的泡茶桌来泡茶、喝茶是应该认真去做的事情,不要随便找几张桌子,以为用桌巾把它们整个包起来就是很有创意的茶席。不要把桌巾当做「遮丑」的道具,以为用桌巾遮盖一下就没事,这种桌子怎能让人舒舒服服享用茶?

如果担心茶具碰敲到桌面受伤,难道也不铺桌巾吗?爱惜茶具必须从人做起,无论泡茶者或品茗者,取拿茶具须全神贯注,以郑重手势与心情对待,意外自然减少。预防茶具敲击受损,只要有壶垫、杯垫应该也够了,无需大事铺张将整张泡茶桌包起来。

迫不得已要用桌巾,桌巾的色彩不可把茶具的色彩掩盖。桌巾不可采用「滑滑」的材质,那很容易将茶具「滑倒」到地上。桌巾不要过长拖到地上,以免绊脚。不要为了所谓视觉上的层次感而铺盖多层桌巾。注意:桌巾每次用过后要清洗、干燥。不可用有异味的桌巾。

 

  (4425)

茶道之美的基础-蔡荣章

茶道之美的基础

蔡荣章

201212《海峡茶道》专栏

    茶道包含着很大份量的审美与艺术内涵,要对茶道做全面的认识,必须对美学、艺术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所理解。尤其我们谈到茶文化,已从茶道谈到茶道艺术,谈到茶道艺术家,谈到茶汤作品,谈到茶道艺术家的茶汤作品欣赏会。

    一.〝美〞的认识。不只是赏心悦目的才叫美,美还包括了悲壮的、凄凉的、丑陋的、空寂的等等。美学的修养可以让我们身边美的事务多些。

    二.具象与抽象。我们通常将认识的事物视为具象,将不认识的事物视为抽象,要知道身边不认识的事物是多于认识的,如果不懂得抽象就等于半聋半瞎。就个人而言,原本不认识的抽象,在学习了以后就会变成看得懂的具象。茶道的意境,尤其是茶汤的色香味性原本是抽象的,但常与之接触,慢慢就变成具象的了。

    三.懂得欣赏抽象之美,不论是看到的、嗅到的、嘗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意会到的,将大大拓展我们的生活领域。

    四.进一步,我们要将已认识的对象(具象的)抽象化。如一条大腿,仅就它的线条与质感来欣赏。这是美学上所谓的理性的认知,一方面不会被即有的认知限制,也才能持续欣赏烂熟于心的事务。

五.视觉艺术让人欣赏什么?视觉艺术有如绘画、雕塑、舞蹈(前二者是静态的艺术,后者是动态的艺术),让我们欣赏物体与肢体的线条、色彩、质感、与因此产生的意境。

    六.听觉艺术让人欣赏什么?听觉艺术就是音乐(包括生物与非生物发出的声音),歌剧之声部也是。让我们欣赏声音的强弱、長短、高低、音色、组合、与因此产生的意境。

七.视听双栖艺术让人欣赏什么?视听双栖艺术是指歌剧、戏剧、话剧,它让我们欣赏它包含的音乐、舞蹈与文学。

八.茶道艺术让人欣赏什么?茶道艺术是茶道内涵里的艺术部分,包括了看到的(茶叶的外形、色泽,汤色,泡茶、奉茶、品茗的动作)、嗅到的(茶叶开汤前、开汤后的香,茶汤的汤面香、汤里香、杯底香)、嘗到的(茶汤的各种味道、稠度、强度、调和度)、摸到的(叶底的触感)、意会到的(因上述这些项目引发的意境与情感波动)。

上述这些欣赏项目只是就泡茶动作与茶汤而言,事实上还包括有茶具的欣赏与泡茶喝茶人的表现。

    茶文化还包括茶的社会性、经济性、政治性、生理性功能,现在仅就纯茶道的艺术性而言。

九.艺术纯度。仅就线条、色彩、空间、声音、质感、语音表达出美的作品者,艺术的纯度较高,如果还藉重一般人熟知的事物(如山水、婚礼)或声音(如笑声、雨声)来表达,艺术的纯度较低。前者如纯艺术,后者如标题艺术,前者如抽象,后者如具象。

    十.艺术与创作。表达出美的作品就是艺术作品,这项表达美的事件就是艺术。艺术作品的层次有高有低,如果这件艺术作品表达了前所未有,或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就说它是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拓展了人们的思想、情感领域,所以倍受尊崇。

十一.艺术的〝作品〞与〝制作过程〞怎么界定?画好了一幅画,那幅画就是作品,而画画期间就是制作过程。唱完一首歌期间的声音是音乐的作品,练习与准备的期间是制作过程。那茶道艺术呢?广义地说,从备茶备具到泡茶、奉茶、品茗是茶道艺术的作品,平时的练习是制作过程。狭义地说,〝茶汤〞是茶道艺术的作品,备茶备具到泡茶、奉茶是制作过程。这个概念可与书法、油画并谈,如果你将挥毫与塗色过程列入作品的一部分也是可以的,因为那确实可以让观赏者更洞彻作品的内涵。

 20121108完稿

(2030)

“创新”不一定是好的〝创作〞-许玉莲

“创新”不一定是好的〝创作〞

许玉莲

20121023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茶人的第三隻眼”专栏

所谓的创作创新,非得先拥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可,基本功夫是否掌握透彻,作判断时的准确性就会造成所谓的智慧高低,智慧高会带出一些令人赏心悦目的杰作,反之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知所云的事物。

比如当我们想要提出一些创新的泡茶方法,或在既有的茶法上加入新的改变,就要对茶叶性质、茶器材质、会影响茶香味表现的茶水比例、水温、浸泡多久、水质优次了解清楚。

以上功课做好了,就要小心选择茶具,不同茶性的茶要不同茶具,要冲泡出不同风格香味的茶要用不同的茶具,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茶具,茶具是第一个为泡茶者帮腔说话的物体,搭配时要准确理解谁在用、什么时候用、在哪里用等状况。

这样还不够,接下来需要将这些器物摆放在茶席上一个对的位置,当做这个规划时是要深入考虑到这些茶具的摆位是否取拿方便,是否安全不会导致危险,是否卫生,是否能够带动泡茶、奉茶、喝茶过程中茶具与茶具、茶具与茶者、茶者与茶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大家恰如其分的参与并觉得愉快、舒服。

举例:有次有学校要办一个活动接待国外学生120位,让国外生体验本土民俗及传统文化,其中一项“中国茶道”找我们帮忙,老师带着学生来学泡茶,希望学生学会了当天可以示范泡茶给大家看和喝。泡茶课上完了,他们要借几套茶具回学校当天活动使用。收拾时有人提出“创新”看法,一.煮水壶不要带酒精炉套组、亦不要电煮水炉,要用保温瓶。二.茶叶,带一罐大的商品用茶罐装着备用,每次准备茶席时直接放在茶荷里。三.届时120位学生全派给一只小纸杯,拿着到各个茶席索茶喝,故茶席上不必放任何茶杯和杯托。我反对:一.保温瓶固然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提供热水的茶具,但却更适合郊游、爬山、旅行时的泡茶用,给小学生上泡茶课也非常适合。今属于正式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应给与正式完整概念的茶具介绍给大家。二.茶席上的茶叶,都必须将备用的茶量收入一个适合该茶席用的小茶罐,要用时才郑重取出让品茗者赏茶,让品茗者感受到这是专门为他准备的,才显得“有心”。早早放入茶荷,摊开在茶荷的茶叶,显得非常粗糙没有文化的质感。试问我们要请人吃面包、喝汤,来宾未抵达,就将食物摊在桌面的吗?三.采用纸杯无可厚非,要选纸质好的即可。但为了展现完整茶文化概念,杯子与杯托还是必须有。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对一位少年来说是一辈子的印象与影响,岂可掉以轻心?

 

  (1637)

英国现阶段喝茶状况-许玉莲

英国现阶段喝茶状况

许玉莲

2012.10月发表于中国福建《问道》杂(20120920完稿)

英国茶友除了用红茶来举行“英国下午茶”茶会,他们对别的茶的看法怎样呢?他们也喝其他茶吗?作者自2004年始到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德国等地游历观察英国茶道的下午茶仪式、喝茶习惯之后,近年陆续汇集整合了英国茶道一些现阶段的情况,此篇报告有关茶叶部分。

(一)喝茶形式

首先说一说,“英国下午茶”吃茶仪式已从大部分人的家族生活中消失,变成古董,只能在少数收藏家手上才可一亲芳泽一睹庐山真面目,生活比较优渥的许会在节日庆典时正式在自家庭园里,或许选择相约去酒店和茶馆,赴一场精致、华丽又昂贵的“英国下午茶”茶会享受一番。社会大众占百分之95以上茶友是用茶包泡茶喝,但使用茶包不妨碍他们大多仍保持一种品味心情:为自己挑选几个心爱的有柄瓷杯,找一些心爱的茶叶,双手抚摸着杯一口一口啜饮。

(二)饮用的红茶来自哪里

在茶店或超市提供很多来自不同地域的选择,一般茶店业者对茶叶的认知有:一.来自印度的茶:印度茶园长在低海拔2000尺及高海拔4000尺高山上,采摘期是三月至10月,有很好的拼配技术制作优质茶,而且确保茶质稳定。印度总产茶量的百分之一是绿茶,供应阿富汗市场,其余皆红茶。印度红茶大家公认最好的在阿萨姆,三月首采,只采收新芽约8至10个星期,二采在六月开始,七至九月是高峰。其他依序有大吉岭的首采、二采和尼尔吉里,另有一种名叫印度的,是取自印度各地红茶所拼配而成的一个品项。

二.来自斯里兰卡(锡兰)的茶,茶园有低海拔2000尺、中海拔2000尺至4000尺间及高海拔4000尺以上,依序有Dimbula、Kenilworth、Uva、SaintJames、Nuwara Eliya、Nuwara Eliya Estate、Ceylon 。

三.来自肯亚、Malawi、Zimbabwe的茶。肯亚茶汤色明亮铜红色,味道醇爽,可拼配成许多不同风味的英国品牌红茶。

四.来自Tanzania、南非、印度尼西亚的茶。

(三)对日本的茶、中国的茶之看法

一.来自日本的茶有:煎茶及玉露,玉露是日本最好的绿茶,墨绿色针形外形,泡出浅黄色茶汤,带精致清香,需根据茶质调整水温与浸泡时间,品质越高水温越低浸泡越短,品质低则反之。

二.来自中国的茶:除了红茶,中国生产绿茶、乌龙茶、白茶、熏花茶和紧压茶。另有一些特别的如正山小种、珠茶、祁门红茶不容易在平常市场找到,以下是对各种茶叶的看法:

正山小种(Lapsang Souchong):产自福建北部,用松木烧火加热引进烟熏房,把茶叶烘干,茶汤有轻微松烟香味,此茶另有一历史名称Bohea Lapsang,今生产的茶松烟香很强烈。

祁门红茶:产自安徽省,是采用工夫红茶技术制作,此茶深红褐,有坚果香味。

云南红茶:有浓厚滋味,可加调饮奶,当早餐茶。

绿茶:多种绿茶都采用传统手工制,现越来越多工厂生产。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工序的茶,需要马上蒸青或炒青,拥有好几种外形如卷曲、小球、弯曲的。

珠茶(Gunpowder):大多珠茶来自浙江省平水,因为外形像子弹,故称Gunpowder,茶汤是轻柔的蜜黄色或铜黄色,有轻微药草香味。

还有其他绿茶如珍眉Chun Mee、龙井Longjing(Dragon’s Well)、太平猴魁Taiping Hon Kui(Monkey King)、涌溪火青Youngxi Huo Qing(Firegreen)。

乌龙:产自福建与台湾,是部分发酵茶类,有青绿色揉成球形的特质带清清百合花香、兰花香,水仙花香、风信子香,也有深褐色条形乌龙,汤色也较深,特质带有桃子、杏子果味的余韵。

铁观音:产自福建与台湾,是最著名的乌龙茶。

其他乌龙茶有:凤凰单丛Fonghwang Tan-chung、水仙Shui Hsien(water Sprite)、乌龙色种Oolong Sechung、Wuyi Liu Hsiang、黄金桂Huan Jin Qui(Yellow Golden Flower)、大红袍Da Hong Pao(Great Red Robe)、肉桂Loui Gui (Meat Flower )。

包种:产自福建与台湾,发酵程度较高,长条外形黑褐色,醇厚味道,显甜。

白茶:有白牡丹Pai mu tan(White Peony)、银针白毫Yin zhen(Silver Needles),白茶制法没有萎凋、没有蒸青、没有发酵、没有整形,就是晾干而已。白牡丹采用初春的嫩芽和嫩叶。银针只采摘嫩芽头。

普洱(Puerh):有2种生产法

1.生普洱Naturallty Fermented Puerh tea (also known as Raw Tea Or Sheng Tea)

2.渥堆普洱Artificially Fermented Puerh tea (also known as Ripe Tea Or Shou Tea)

生普洱成茶后收放在调控得宜环境里陈化,以便获得它那种具有代表性的“老茶味”。此茶要收放15至50年。

渥堆普洱的制茶工艺可在短时间制作较多类似“老茶味”的普洱茶,使消费者不必等待50年。

熏花茶:有茉莉花茶Jasmine、玫瑰红茶 Rose congou和伯爵Earl Grey。传统上伯爵茶取中国红茶拼配后,再熏制以佛手柑自然精油。

作者解析:

一.精致的品味茶不一定就要用上很多仪式,不代表就必须要有隆重的一整套茶具才可以办得到,即使简单的一把壶一个杯也可以细细品味它的内容,但简单又不表示随便乱来,英国茶馆里不赌博、不打牌、不必担心自助餐的食物没有了要去抢,故可以完全溶入喝茶情境。他们说话细声低语的故双方都要用心说和聆听,他们很多时候也独自一人上茶馆,双手握着杯享受香味享受空气,故喝茶氛围是一份安静、自在的氛围。

二.生产红茶的地区遍布辽阔,红茶拼配技术也提供很多不同风味的选择,这是红茶味道并不单调的原因。

三.各(中文)茶道地区如果要把茶道介绍给国际各地茶界茶友,当务之急的工作是把(中文)茶叶名称准确翻译出来,先做好英译,其他语文容后再处理。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参阅本文的茶叶英文名称,那些并非作者的翻译,而是外语茶友对茶叶的理解,作者直接采用他们习惯使用的名称,发觉这些茶叶名称都变得非常难发音、难明白,比如肉桂Loui Gui (Meat Flower ),Loui Gui是音译,没什么大问题,Meat Flower是肉桂的意译,Meat 是肉之意,Flower是花之意,那就变成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不明白名称所指的是什么,喝起茶来自然隔了一层,很难和茶建立感情,茶道工作推行会相对缓慢。

要将茶名翻译成英文时,应当注意:既有约定俗成的名称须维持它,比如正山小种Lapsang Souchong,改了就没人懂了。还未固定下来的名称,尽量意译。再也找不到一个相称的意译才音译。有关中译英茶书,蔡荣章老师编著过《中英文茶学术语》、作者编辑过《约会中国茶A Passage To Chinese Tea》,或可作为抛砖引玉的参考。

  (2002)

随性不同于自在-许玉莲

随性不同于自在

许玉莲

20121016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茶人的第三隻眼”专栏

现在大家流行说随性、创意,不要太约束,要摆脱所谓的束搏,认为随性是个人自由,人人有权利做他喜欢做的事,选择他要的生活及表达自己的方式。这种精神我们不反对,但是要认识什么叫做随性。随性不是随便,不是没有质感、毫无根据的做,比如有人认为打开冰箱,里面有什么就煮什么,统统拿出来切了煮成一盘就是创新,少了一些姜汁或一些香茅促进味道的形成使之饱满、或微调食物性质让我们在吃这道菜时觉得不至于太寒凉,他们说“不要那么迂腐”,这样的态度煮出来的食物当然也可以果腹,可不算是把一道菜煮好,没有煮好没有吃好一顿饭会使人郁闷,这样的“随性”让人不舒服不自在。

如果要很自在的“随性”,就必须对很多事情要有真知灼见,充分了解要怎么完成一件事情如怎么穿衣服,怎么吃饭,怎么走路,然后我们才有办法让自己充分的自在。要不然即使我们很努力的做,很享受自己的决定,但如果不讲究正确的方法去做,是不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一知半解的做也很难使人信服及尊重,没有尊重也不会拥有自在,因为真正的自在来自别人对我们的尊重。

比如在泡茶时很多人反对泡茶要计时,反对要有茶水比例的置放茶叶量,他们说茶道是要自由的,随意的,凭感觉去做就好,这样分秒计算很呆板,一克两克都要计较太过死心眼,茶人要随性,泡茶要淡雅就好,茶汤味道没有说非得怎样不可,茶人最重要是有茶人的形象,而不需要诸多理论的约束。这些说话不对,因为每种茶有不同的性质,茶人应泡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就像厨师在处理食材:地瓜、马铃薯、芋头虽皆属薯类,但需用不同的处方来表现应有风味。茶也有不同的外形与各异的紧松状况,茶人投放茶量要精准才可泡出应有味道,像烘焙面包时非常斤斤计较几滴水几勺发粉的份量。茶人面对茶叶的浸泡时间更加是分秒必争之事了,像清蒸一条鱼,多蒸一会眨眼间鱼肉就会变老了,又怎么可以随性,难道画家、音乐家也这样?要有一副艺术家的形象与打扮就可以了,不必管他的作品怎么样?这当然不正确,随性而没有顾及完整效果,是很难培养出成熟的技法与艺术的。这种所谓的随性更像随便,而不是一种有自信的自在了。

 

  (1801)

别低估了茶友的能力-许玉莲

别低估了茶友的能力

许玉莲

20121009茶人的第三隻眼

为什么谈这个题目?当茶界的业者或茶道老师推出某种产品或施行某种做法时,会得到部分消费者附和,因为这些消费者以为既然是茶界提倡的,那当然是对的就照着做,业者因此就会自满以为自己那一套是真理,误认全世界亦如此,没有想到却还有另一大批消费者茶友是持质疑态度的,这一批茶友只是比较客气不好意思提出反对,因为他们看到业者都在沾沾自喜,他们只好保持静默以及不采用那些产品或做法。比如当茶界向社会大众承办一些“茶道艺术展演”时,以为只需要打造个美丽的喝茶环境,派几位打扮漂亮的人员比手划脚一下泡茶动作就是茶道,有很多茶友却反映他们需要的是真正有泡茶方法可以传授的泡茶师,真正可以将茶泡好请大家喝的茶道老师。

一些媒体、报业工作者看到茶界发生的局部现象,也会误以为那是新的流行趋势或是茶道哲学大道理或是茶学新发现,也去大肆报道制造热闹话题,此举的结果是更加加深了消费者对茶界一些产品及做法的误解,也让早已在心里觉得不对劲、又经常被忽略掉的茶友产生更多疑问。比如有些业者泡茶时要特别在泡茶席上,当着客人面前用热水淋杯冲杯以表示品杯的卫生,这群茶友表示泡茶席上的茶具,应该在每一次用完后即清洗干净、消毒完毕、收放在无污染的地方备用。维持茶具的干净卫生是要细心长期做的基本功,而不是做一场“秀”给大家看就叫作做了。

在茶艺教室上课时,一有机会交流,这群有疑问的茶友就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双杯式品饮法,品茶时先把茶倒入闻香杯,再倒入品杯,然后双手抱着空的闻香杯在掌心里转来转去嗅闻茶香,闻够了,拿起品杯喝一口茶,过了一会又再拿起闻香杯闻,业者告诉大家这样做才合符卫生,才有专业技法,懂得这样用双杯品茶才叫做懂得喝茶,消费者以为这样跟风可以显现喝茶的格调就跟着做了。但这群茶友说难道一定要将杯子分成两个才合符卫生,我们喝茶的品杯即使“着涎”了又怎么会不卫生?闻香难道一定要用闻香杯来闻才闻得到?一定要这样夸张才叫做好?我们难道就不能优雅的闻香?他们不满:难道茶道就是这样穷凶恶极的“贪婪”茶香吗?

以上诸茶友都是有思想有智慧的。

 

  (1591)

我对自己负责-许玉莲

我对自己负责

许玉莲

20121002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茶人的第三隻眼”专栏

“我是一个守时的人”、“我心里想我就可以做得到”、“我是一个机灵的人,我有很多朋友”、“我喜欢笑”,这些读了让人眼睛一亮的话语,我在一所学校的墙壁上看到,简单的一张张小字条,无任何署名。很多学校做的大概是左边设一布告栏、右边站着一“温馨提示”牌子,列着大条做人道理和规矩,还有一大堆“高层”签上大名作为监督,他们通常这样写“不可迟到早退”、“茶具用后务必放回原位”、“勿将茶渣直接倒入洗碗槽”、“不可随地抛垃圾”。

可想而知后者环境因为犯规的人多,才要立下这么多规矩。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黄金规律”需要从小耳濡目染培养成的,如:你把东西用光了,补给它。你把东西弄脏了,清洁它。你把东西打开了,用后关紧它。你把东西弄翻了,将之抹干净。你做了一样东西,与别人一起享用。人家给你东西,你要感谢。如果家里的大人都这样生活,学校的大人也这样生活,小朋友很自然就会有样学样养成这种生活态度,一生受用。如果身边的成年人在不于准拍照的博物馆他偏要偷拍,登上飞机后必须关上移动电话他却非要继续对着电话聊天不可,立规矩不可迟到的大人物每次都要大家给他特权、三催四请才到场,如果真的如此,告示牌上书写再多的守则、警告也毫无用处,自己都办不到的事情,怎么叫小朋友做?

看前者的字条感觉到一种互相鼓励、人人都有责任去完成、而且从我做起的比较理想的一种期许,语气温和、乐观,它像一则心声或愿望,字里行间没有命令或被命令,彼此相信对方和“我”一起做,因而建立起彼此的尊重。这些字条也没有吩咐大家什么要做什么,像“如厕后要冲水”,或什么不可做,像“不准吸烟”,因为这些规矩都属于比较表面和粗糙的了,今字条上所传达的都是一些建立观念的思想,以及生活中对人对事要练习的一些态度。

到校那天是9月18日下午约4时,我们忙着将泡茶用品摆放,设置茶席准备给学生们上泡茶课,一位小女生看见许多茶具很感兴趣,她看看我,笑笑,问:你们准备要做什么?我说:等一下要泡茶。她又问:我可以参加吗?我说:欢迎。她就坐着安静等。我问她多少岁了,她说8岁。8岁小女生可以这么自在、有信心的安排自己的课余活动,墙壁上的字条应该是功臣之一。

  (1651)

您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茶的-许玉莲

您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茶的

许玉莲

20120925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专栏“茶人的第三隻眼”

我们在汶莱讲了三堂课,办了两种茶会,除了讲课,在活动现场也摆置三张泡茶席,由三位茶道老师亲自掌席,早九晚五坐在席上扎扎实实与他们喝茶交谈,原来只隐约知道茶是属于中华文化一个项目,对茶也相当陌生的这群陌生茶友,他们对茶的认识多来自:一种从移民长辈口中听到的一些(较落伍呆板的)话,如一定要安插一个废水桶在茶席傍边。另一种是他们在旅游时所听回来的以讹传讹的错误观念,如铁观音一定要用什么壶来泡才可以,其他不行。

实际接触以后,他们的反应,首先对洗茶的看法“为什么经过发酵的普洱就要洗呢?其他经过发酵的食品如酱油、臭豆腐、泡菜、纳豆、酒为何不必洗呢?”茶行如果知道那个茶是肮脏的还卖,喝茶人如果认为那个茶是肮脏的还买回家,还要冲泡出来给家人给朋友喝,那不是毫无道理吗?一位喝茶者可能暂时无法扭转整个茶业制茶、经营等形态与运作里的一些弊病,但一位喝茶者为自己与家人采购一些不肮脏不必洗了才能喝的茶叶的自由总是绰绰有余的。认清自己买的茶叶是否合乎规格,认清自己泡茶的方法是否合乎科学,是喝茶者要通过茶道艺术来品味生活,来自在生活的首要事项,这群陌生茶友体认到了。

接着他们在练习与举办无我茶会之后,觉得很好玩:“奉茶前先给茶友点点头鞠个躬,不需要再嚷嚷叫叫,发觉自己很有礼貌很有文化的样子。”正式的看着身边友人与他微笑、点头、鞠躬,而且是同高度的鞠躬(即朋友站你也站,朋友坐你也坐),虽然简单但却庄重的态度,让这群陌生茶友感觉温馨舒服,开始知道茶文化带来的好处,以及怎么通过茶文化来品味生活,他们觉得这种礼仪对他们整个生活是有用的,他们很愿意继续再做。问要怎么办?我们建议将茶文化活动、无我茶会带进学校办,因为有些家庭完全没有“泡茶、奉茶”的教导,老一辈人士习惯将“泡茶、奉茶”交给佣人做,认为那些是不重要而且也不那么体面的事情,都是一些侍候别人喝茶的事,应该让仆人做就好,所以可把茶文化教育先带入学校,让孩子们学了之后再回家去影响父母长辈。

20120916完稿 (1643)

学茶要学费吗-20121226周三小方块-蔡荣章

学茶要学费吗

蔡荣章

20121226周三小方块WEDNESDAY TEA CORNER

学茶要缴学费吗?要,要获得什么都要付出代价,不只缴学费,学习各种技能或知识都还要买课本,买钢琴、买相机、买茶具等必须的器材呢。

有人会问:「你们不是为了卖茶、卖茶具吗?」如果是为卖茶、卖茶具而举办的教学,只是教些买茶叶茶具、用茶叶茶具必需的知识,一直免费教下去是不可能的。

有人又会问:「你们不是为了推广茶文化吗?」如果这是传授者个人的志趣,他必须另有维生的管道。如果这是这个单位的宗旨,它必须另有营收的业务或是一个基金会组织。

有人又会想到:「为什么不将茶文化放入义务教育的课程里面?」如果是这样做了,表示这个国家将茶文化视为国民情操教育的一环,如美术、音乐、体育,这笔教育费用是全民买单的。

以上这些不用缴学费,甚至连设备都有人提供的情形,除了商业行为造成的外,都发生在生活素质很讲究或有关单位想极力拉拔的地方。但是在当地政府或社会关注到茶文化之前,在有能力作为公共支出之前,想要推动或享用茶文化的人就必须付费。

学茶缴学费除了是〝没有白吃的午餐〞之观念外,更重要的是支持能专业从事茶文化工作的一批人,就像大家都上街买水果吃,所以才会有一批水果商为我们服务。有了这批茶文化工作者,茶文化才有人研究,茶文化才有人传播,茶文化才得有丰硕的成果,回过头来,茶人们、爱茶人也才能有更多的茶文化果实可以享用。

有人忧心地说:「茶又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人们为什么要花钱去学?」但是大家想想看,音乐、美术不也是非生活的必需,为什么缴学费学音乐美术的人比学茶的人多?有些人在思考后会勇敢地回答:「因为茶不像音乐美术那么受肯定。」我认为这才是症结所在。我们还没有把茶文化做到像音乐美术那么精致,那么深入,那么学术体系化。茶文化还没赢得大家普遍的尊重。

有人又要忧心地说:「茶文化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说有的。茶有丰富的物质内涵(让人健康让人快乐的成分),茶有丰富的可塑性(可以制成各种不同风味的茶),茶与茶汤转换间有足够让人创造的空间(这是指泡茶的艺术、茶汤作品的创作),茶与茶汤背负着历代文人、音乐家、艺术家的丰富创作遗产(历代的茶诗、茶乐、茶画、茶文),茶年年生长,茶年年繁殖变迁(新品种的自然与人为产生)。茶生生不息,茶、茶汤作品、茶文化内涵、茶道思想能因应时代的变化让人们不断地挥洒、创作与享用。

 

  (1872)

将每批茶的泡法告诉客人-蔡荣章

将每批茶的泡法告诉客人

蔡荣章

201211《海峡茶道》

一次非茶界人士的讲座,与会者提出问题:为什么市面上销售的茶叶不标示明确的泡茶方法?我们回答说有啊,但是他们嫌太简单,不明确,甚至有错误。他们的意思是把讲座上所说的各类茶之泡茶方法浓缩成简单的小纸张,放进每罐茶叶里面,他们的意思是针对每一批茶做一张泡法说明书,每一批茶既使同一商品编号的茶,只要茶况不同了就要有一张新的。讲座后想一想,是有道理,而且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厂商包装〝每批〞茶时由专人试泡一下就可以调整出符合该批茶的标准说明与泡法了,如果该厂商能控制到某一项商品的长年质量,也可以不必常加更换。

这纸说明书应该包括这批茶的特性描述、浸泡水温、以及小壶茶法与含叶茶法的茶水比例与浸泡时间。特性描述如茶青成熟度(芽茶类、叶茶类?),发酵(不发酵、轻发酵、重发酵、全发酵?)、揉捻(不揉捻、轻揉捻、重揉捻?)、焙火(不焙火、轻焙火、中焙火、重焙火?)程度等。浸泡水温可以用高温(95℃左右)、中温(85℃左右)、低温(75℃左右)表示,不必太过明确。小壶茶法的茶水比例以整壶容积的占比表示,如1/2壶、1/3壶、1/4壶、八分满的置茶量,浸泡时间以连续泡5道为基准,如第一道1′、第二道20″、第三道45″、第四道1′15″、第五道2′。含叶茶法的茶水比例以常用的办公室用杯250cc为基准, 置入1.5%的茶叶, 约4g, 浸泡10分钟或更久的时间(含叶茶法是不必将茶汤与茶渣分离的一种泡茶方法)。以上这些资料可以使用图表叙述,每次修改时会简单些。

上述这些简介是以〝大批量〞发售的所谓〝规格茶〞而言,在特性描述上没有做太详细说明的必要,如产区、年份、季节、品种等。但如果是强调特殊属性的〝单批量〞茶,也就是所谓的〝标示茶〞,在特性描述上就要详细,如将〝茶青成熟度〞进一步改成〝采青状况〞,标示如全芽心、一心一叶、一心二叶、一心三叶、一心多叶、开面单叶、开面二叶、开面三叶。还要加上〝成茶状况〞,如枝叶连理、枝叶半连理、枝叶分离、含碎片、角状。也可以特别标示出茶树品种(如金萱、青心乌龙、拼配)、监制人、焙茶师等。

泡茶方法上建议厂商只以壶、杯二款为例子来介绍,使用者自己会触类旁通,有了这些基本资料,大家也会依自己的喜好调整口味。但是如果连这些资料都不提供,对泡茶不熟悉的人只好随意为之,结果难免泡出难喝的茶汤,厂商辛苦制造出来的茶叶也被辜负了。

大家对我们现在提出的这项建议或许会觉得突兀,因为过去我们对泡茶方式太过放任了,觉得没有必要那么认真,但随着茶文化不断地发展,我们发觉不论是随兴地喝一口茶,或是要享受茶道乐趣、享受茶道艺术,都必须先把茶泡好,卖茶的人有义务详细说明每批茶的状况,且提出建议性的泡法。茶的外包装印些常态性的资料,其内再置入每批货的茶况与泡法说明书。茶厂对每一批进入包装程序的茶叶都会进行品管的,他们使用评鉴茶的冲泡方法,这时只要再加上消费者习惯的泡饮方式之转换,就可以得出说明书上所需的资料。(2012.10.11)

 

  (1648)

去我家我泡茶给你喝-20121224周一喝茶慢-许玉莲

去我家我泡茶给你喝

许玉莲

20121224周一喝茶慢MONDAY SLOW TEA

在韩国益山,孙教授接待我洗尘,饭后她说:「去我家我泡茶给你喝。」我去了。她的家,入门即一览无遗:左边1/5的地方是厨房兼餐桌,右边4/5的一个大地方,只放了一块长木头在地上,作为她的茶席。她先泡绿茶,我们喝,然后吃甜点,再泡红茶,各六道。结束,她送我回旅馆。

接下来两天的早餐,她把我接回家吃自己做的饭。用餐后她收拾厨房,她丈夫卢教授邀我坐茶席,泡茶给我喝,第一次我们喝岩茶,第二次我们喝普洱。

另一位李教授,他说:「某日到我家去,我们喝茶。」孙教授带我去了,一个半小时车程。他的家,抬脚入门即一张木头茶席摆在左侧窗户下,席上随意摆放着茶壶、茶杯、茶罐、电水炉等。他迎我们入坐(跪坐),继而行「跪式鞠躬」礼,才开始泡茶、奉茶、喝茶过程。总共喝两个茶,第一种绿茶,第二种混合茶(自行调配,由四种茶拼和)。整个过程约花了一个半小时,结束。茶具清理完毕后,三人出发午餐。

特别叙述这几次喝茶的经过,因为其中有些观念带启发性值得参考如:一.当茶人说「来我家喝茶」的时候,「喝茶」一词是真的实施「泡茶、喝茶」活动,,而不是指社交休闲、无所事事聊天、漫无目的应酬的聚会。同时此活动既不怀抱任何炫耀名器名茶名泉的心态,也没有做生意的意图。

二.把「喝茶」当一件「正经事」来做,故此需要认真约好时间,心无旁骛的做,不能顺便做。什么叫顺便做?比如用餐时她已经给我点了茶喝到茶了啊,比如去到学校做拜访时她也给我喝了两杯茶啊,前者是「餐间茶」用来解渴。后者是「迎客茶」用来表示欢迎的礼貌。「喝茶」并不成为「事件本身」,那就是顺便做。故此要将客人慎重的请到家里「喝茶」。用音乐来说,「餐间茶」与「迎客茶」都是可有可无的背景音乐,「去我家我泡茶给你喝」就是单独为我而演奏的一首曲子。故此不辞劳苦的舟车劳顿,进进出出把客人载往喝茶处又载回旅馆。抵达目的地后没有什么多余客气话,主、客入坐就把茶叶选出来,慢慢等着水煮热,慢慢的冲泡,慢慢的品用茶汤,把茶好好欣赏欣赏。然后结束。离开。一个上午的时间或一个下午的时间,我们全副精神与心血都在那几杯茶上。

三.「喝茶」是家里非常自在、自由、有尊严的事情,故此将家里最好的地方拿出来泡茶,而不是什么角落,那大概是没有拥有「茶屋」或「茶室」的茶人,在家庭摆置茶席的最高规格之做法。

 

  (1819)

自在品味-许玉莲

自在品味

许玉莲

20120918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专栏“茶人的第三隻眼”

我们都希望生活得很自在,很有品味,这两样东西是一致的,只要活得很自在,就可以很有品味,如即使家里小小、简简单单的,但弄得舒舒服服,料理得有条不紊,不是一团糟,而且可以自得其乐,身边家人也乐在其中,珍惜这种乐趣,这样的生活算是有品味了。

如何过得很自在呢,要从品味着手,品味,是生活得很有条理,干干净净,很有秩序的样子,如即使不是最时尚的人,但出门上班时,都会把自己梳理整齐,鞋袜处理得没有异味,用餐时会找一家可口的,路上堵车时不乱发脾气,赴约不迟到。我们要能够自足自给,认识清楚自己,不好高骛远,已经是很自在了。

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喜欢的品味生活,有人喜欢家徒四壁空荡荡的亮堂,有人喜欢另一种如在阳台上种满各种花花草草,或得空时喜欢为家人烘焙蛋糕,那是品味,或维持一个早晨疾走的习惯、或听音乐,那也是品味。

我们要说说茶的品味,茶生活也是一种精致品味的生活,因为茶是一种可以让我们享用丰富美丽滋味的饮品,而且不必怎样修饰就能完全得到它所有内涵精华,让人们感觉身体愉快,心情自在。

有人问我完全不懂茶那要怎样做起?把家里吃饭的瓷碗拿三个出来洗干净,找一些茶叶放进一个碗,加入热水,再将另一个碗倒扣盖着让茶水浸泡,泡好了用汤匙把茶叶一瓢一瓢捞取上来放入第三个空碗,茶汤分一半进第二个碗(因为这个碗是温的),与身边伴侣一起饮用,欣赏茶的香,品茶的味。这样喝茶与用顾景舟的一把壶来喝茶,是一样可以把茶泡好,一样可以有品味的。

如果喜欢壶,就找把烧结程度比较好的壶来用,如果还有余力,就去找个更好一点的壶,好一点的茶杯,泡茶时更多加注意水的温度是否适合,应该热时要使它热应该冷时要使它冷,茶叶多了少了要认真看待,别以为浓一点也是喝淡一点也是喝,若是这样的话,即使我们在泡饮“红印普洱”,那也是浪费不是品味。如果还想把茶品味做得更细致一些,当泡茶时可注意不要随便浪费食水,购置茶叶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好茶”,为喝茶在家里布置一个专用泡茶席,泡茶前记得洗手,泡茶后记得将茶具清洗清洁卫生,这就是很好的品味茶了。

20120908完稿

  (1738)

你举办了,我就不再举办-20121219周三小方块-蔡荣章

你举办了,我就不再举办

蔡荣章

20121219周三小方块WEDNESDAY TEA CORNER

「某茶业公司上个月才办过迎春无我茶会,我们为什么要跟在后面再办?」茶业公司的提问。

「无我茶会只是一种茶会的形式,大家都可以使用,无所谓跟不跟,不要在意这个名称在〝归属〞上的意义。无我茶会的特性太明显,一看就知道它的来历,所以大家不容易将之视为是一个普通名词,只要举办就会联想到这样的茶会形式如何而来。不像〝鸡尾酒〞,它已是极为寻常的普通名词,大家随口说声我要办一场鸡尾酒会就办了。对无我茶会也可抱如此态度。」

「某单位才办过全国性的无我茶会,俨然是无我茶会的地区代表,我们不要再办什么无我茶会了。」社团组织这样地反应。

「无我茶会在任何国家、地区没有指定专责推广机构,我们希望无我茶会的做法与信念能广为大家所用。但任何国家、地区可以依法成立无我茶会的专责推广机构。有了专责推广机构可以专心推广无我茶会,但如果这个专责机构不够努力,别人又不便或无法插手,容易形成另一种约束,这是茶友们应该警觉的。」

「从无我茶会的推广单位取得了无我茶会指导老师的证照,就是当地推动无我茶会合法的老师,这样的说法正确吗?」茶友问。

「这话说得没错,但不是说没取得无我茶会指导老师的证照就是非法的老师,只要把无我茶会学得很好,而且足以教导别人,就可以成为无我茶会指导老师。我们鼓励大家从事无我茶会的推广,而且不要把取得无我茶会指导老师证照作为必备的条件。」

「为什么我们要办无我茶会,我们不会另取一个对我们单位更有利的名称?」一位机构的负责人这样表态。

「无我茶会有其特定的形式与思想,是对茶道、对自己的一种信念,只要依照这样的形式与思想去做,建立了这样的信念,不称它为无我茶会也可以的。但是提出上述问题的人不是针对茶会的形式与思想,否则他会说我们来另创一个茶会形式吧,他只是不想使用与别人一样的名称而已。」

「如果某人或某单位办了一场以地名、国名、甚至称作国际的无我茶会,我就不能再办同样冠名的无我茶会了吗?」茶友问。

「除非这样的活动名称已向当地政府取得了专用权,否则其他的人或单位还是可以冠上同样地名、国名,或称为国际的来举办无我茶会,与会者自会留意是哪个人或单位主办的。多人办、重复办并不要紧,正是蓬勃发的现象。不要只因别人办了我就不办,那是为抢头筹的心态,或是怕没能办得好。主办者也没有必要尽取一些大而不当的名称。」

「没有地区性或国际性的监控体制,会不会将无我茶会发展得走了样?」茶友问。

「无我茶会教导人们茶道中〝无〞的道理,教导人们对即将来临的新生命要如何的〝有〞,大家对这种自我信念是不可或缺的。再加上现在的传播媒体那么发达,无我茶会的做法、思想、信念都会在书报网络上呈现,各地方举办的大小无我茶会也都会被报道,大家会选择优越者学习,不良者、走样者自然会从无我茶会中分流出去。我们除信仰无我茶会的〝无〞与〝有〞之道理外,我们对无我茶会的发展也有〝人们会择优追随〞的信心。」

(1776)

找一天我泡茶给你喝-20121217周一喝茶慢-许玉莲

找一天我泡茶给你喝

许玉莲

20121217周一喝茶慢MONDAY SLOW TEA

问:老师将启程去韩国参加茶文化学术研讨会之前,为什么要事先发函告诉当地负责的李老师,您要去那边泡茶给他喝?

答:我那么慎重的告诉他,我要去泡茶给他喝,因为这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啊。

问:研讨会的活动不是天天有茶喝吗?这样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

答:研讨会的活动虽然供茶不断,但茶在那种时候只扮演配角或背景的角色,因为它只不过是大家的基本饮品,解渴、社交、聊天时都喝它,关注的却是讨论或工作的内容,而并不是茶。

之前告诉他去到那里要找一天出来泡茶给他喝,就是格外怀抱着尊重以及奉献的心情来表示谢意和交流茶道的做法。这样做,无论对茶、对人都要全神贯注的付出,茶和茶道就会放得很大、很重。

对茶没有感情的人不会这样子说,这样子做的啊。

问:老师是否准备带完整的一套茶具出门到韩国泡茶?

答:不必。带一泡茶叶就好。茶具—他们有什么就用什么吧。

问:老师万一在当地找不到合适茶具,怎么办呢?老师不是曾教导我们必须之前有所预备吗?

答:即使只有一个碗或杯也可以泡了,当你真的学会如何才能把茶「泡好」后。

问:老师泡茶时需要助理吗?

答:可以不要。一人能完成的小型茶会不必再有助理。况且路途太远,不宜劳师动众。不要为了排场而安插助理。

问:茶会具体是如何安排呢?

答:日期请李老师决定哪一天,客人共邀四位,包括翻译员。我和许老师个别泡茶一次,我带台湾高山茶,许老师带武夷岩茶,茶会地点由李老师决定。

由于这是在活动举办旅途中,李老师决定在第二天开会后,下午四时,在首尔仁寺洞的一家茶艺馆租借一个地方,要了一张大方桌,就成为我们泡茶的地方。

茶具由一位家在首尔的金老师从家里带来,我们就金老师的茶具里挑选要用的。

我和许老师各自带上一块干净茶巾,因为这是很难借得到的。再各自带一个茶杯,以防万一不够杯时可用。

我们一个茶泡三道,许老师先泡,然后我泡。六时结束茶会。

  (1662)

举办无我茶会可以收费吗-20121212周三小方块-蔡荣章

举办无我茶会可以收费吗

蔡荣章

20121212周三小方块WEDNESDAY TEA CORNER

「举办无我茶会可以向参与者收费吗?」学生问。

「可以的,因为举办无我茶会是种非营利的行为,在没有外力的支援下,向与会者收费是可行的办法。」老师回答道。

「无我茶会原本是可以不必向外收费的,一些朋友相约自带茶具于某个山头聚会泡茶,大家就自行前往,除登山运动外,找一块草坪进行一场无我茶会,哪需要收取什么费用?主办者也是爱茶的朋友。除非需要共同租车前往,或举办茶会的场地需要支付费用。」老师继续补充道。

「如何避免让人有藉机敛财的印象?」

「如果收费得合理,让人觉得这样的举办方式确是要花费那么多钱,而且主办方也能掌握无我茶会的重点,把茶会办好,大家就会支持那样的收费。」

学生质疑道:「有些主办单位将钱花在排场上,虽然壮大了主办方,但与会者只觉得是被利用。」

老师回答道:「这要看主办单位有没有表达出无我茶会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排场是不是达到了推广无我茶会的目的,如果有了,我们应该支持,既使主办方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

「请教老师另一层面的问题,可以利用无我茶会牟利吗?」

「不可以,举办无我茶会是种非营利的行为。但如果这个单位是为推广无我茶会而设,且向当地政府立案,接受当地政府管理,如某某无我茶会推广协会,它就可以在举办无我茶会的时候收取赞助费或平时就接受政府的补助与民间的捐款,但那是作为会务推展基金,不可以私人占有的。」

「刚才老师所说的以推广无我茶会为宗旨的单位可以贩卖无我茶会的图书或所需的用品作为经费来源吗?可以约定与会者每次参加无我茶会时缴交一定的费用吗?」

「销售行为必须依照当地法令的规定。至于每次参加无我茶会时缴交一定的费用是这样的概念:参加特定单位主办的经常性无我茶会,本是无需缴交什么费用的,但大家还是每次缴交了一定金额的赞助费。这赞助费不是太多,大家每次支付不觉得太重的负担,然主办单位就可以支付一些邮电、交通、印刷、场地布置、专任人员(指常设性协会组织)必须的费用了。这个做法可建立〝自愿参加〞与〝我爱无我茶会〞的心情。」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辛苦地筹办无我茶会、为什么要自备茶具茶叶开水旅费去参加无我茶会,要如何回答?」

老师的答覆:

「这是对茶道、对无我茶会的一种信念,对〝无〞可去尊卑之心、去流派之分、去报偿之心—-、去除既有一切的信念,对〝有〞可建精进之心、享受自然律动之心、接受不喜欢事物之心—-、建设一切希望的信念,对无我茶会之〝无〞与〝有〞可以改变生活状态、可以改变命运的信念。」

(1762)